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练习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1295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练习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练习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练习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练习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练习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练习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练习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练习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练习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依据材料“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可知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思想文化的传播,故C项正确;

材料中并没有强调陈独秀的作用,故D项错误。

5.(xx·

北京海淀模拟)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评价为“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一些学者认为这次大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

这次会议(  )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

B.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

C.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解析 中共七大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故A项错误;

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故B项正确;

井冈山的斗争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故C项错误;

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故D项错误。

答案 B

6.(xx·

云南昆明检测)“清廷虽覆,而我竟陷于为列强殖民地地位矣”,“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也”。

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利于(  )

A.结束清朝专制统治B.反对军阀复辟帝制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稳固抗日民族阵营

解析 国民党一大召开于1924年,清朝专制统治1912年结束,故A项错误;

袁世凯复辟是1915年,故B项错误;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建立,故C项正确;

抗战始于1937年,故D项错误。

7.(xx·

山东济南模拟)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国共合作,共赴国难”D.“将革命进行到底”

解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指革命根据地建设,与图中战争进程形势不符合,故A项错误;

“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图中的战争形势应该是该时期的北伐战争,故B项正确;

“国共合作,共赴国难”是指抗日战争时期,该时期国共形成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与图中形势不符合,故C项错误;

“将革命进行到底”属于解放战争时期,从北方向南、西南、西北追歼残敌,与图中形势不吻合,故D项错误。

8.(xx·

辽宁锦州模拟)有观点认为: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帮凶的过程。

从这一观点出发,对下列历史现象评价最高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护法运动D.北伐战争

解析 洋务运动不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故A项错误;

戊戌变法不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帮凶的过程,故B项错误;

护法运动是孙中山维护《临时约法》的斗争,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北伐战争是推翻军阀,打倒列强的斗争,故D项正确。

答案 D

9.(xx·

广东广州模拟)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

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国共两党均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培训农民运动干部,发表农村和农民题材文章,应该是在第一次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是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后,故C项错误;

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故D项错误。

10.(xx·

四川德阳三模)陈独秀赞同欧洲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普遍看法,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而落后的农民应顺服地跟从。

他的这一思路(  )

A.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D.有利于正确认识革命的性质

解析 材料中陈独秀赞同欧洲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普遍看法,但并没有指出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故A项错误;

革命统一战线应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陈独秀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看法不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故B项错误;

中国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陈独秀的看法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故C项正确;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陈独秀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看法,不利于正确认识革命的性质,故D项错误。

11.(xx·

山东滨州调研)观察下面两幅地图,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斗争的对象相同B.斗争的中心区域相同

C.斗争的策略相同D.斗争所属的范畴相同

解析 太平天国斗争对象是清政府,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对象是北洋军阀,故A项错误;

从图片可知太平天国北伐中心在黄河流域,国民革命军中心在长江流域,故B项错误;

太平天国北伐是孤军深入,由于缺乏援军失败,国民革命军北伐是国共领导的各阶级广泛参加的革命运动,不断取得胜利,二者策略不同,故C项错误;

太平天国与国民革命都是近代反侵略反封建民主运动,属于民主革命范畴,故D项正确。

12.(xx·

河南信阳模拟)“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

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

”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

A.国民党反袁斗争的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解析 袁世凯早在1916年死去,故A项错误;

国民革命运动是从1924年到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B项正确;

日本开始局部侵华是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

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是在1933年开始,时间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xx·

湖南湘西自治州调研)(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

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

各地郡国学校也纷纷建立起来,史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

这些太学生们同官僚士大夫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太学生运动深刻影响了东汉政局。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为山东问题,既发之后,在未获满意解决之前,热血沸腾的学生自不甘罢休,政府的高压手段与顽固的态度,愈增加了他们的愤怒。

5月5日,为援救被捕学生,继续要求惩办卖国官员,拒绝巴黎和约,实行罢课。

上海、天津与留学日本的学生,以及南北名流、社会团体,一致支持。

总统徐世昌为之所震慑,将被捕学生释放,各校复课,学生得到初步的胜利……当日军蚕食华北诸省时,中国的领导人不能再保持和解了。

未能阻止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激发了学生组织公开反抗不准示威游行的禁令。

1935年12月9日,数千学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标语,并要求中国领导人停止内战及团结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摘编自《近代中国史纲》《剑桥中华民国史·

下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东汉太学生运动和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的背景。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生运动对当时社会造成的影响。

结合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就学生运动谈谈你的认识。

(13分)

解析 第

(1)问,据材料一“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可知,东汉太学生运动的背景为外戚、宦官专权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可见统治集团内部分有识之士对运动有推动;

同时,“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可知太学规模扩大也是运动背景之一。

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背景有:

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促成学生对政治的关心;

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政府对外政策的软弱。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学生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政策和国内政治走向。

东汉时期,学生运动反对外戚、宦官专权,形成了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抨击浪潮;

五四运动迫使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二·

九运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第二小问,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从学生运动及学生运动的影响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青年学生是社会最富活力的阶层之一,学生关注时政并积极参政提高了社会对时政的关注度,有利于政府妥善处理社会问题;

同时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也应警惕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对学生的利用。

答案 

(1)背景:

东汉太学生运动:

外戚、宦官专权引发政治危机;

统治集团内部分有识之士的推动;

太学规模扩大。

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

(2)影响:

学生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政策,影响国内政治走向。

东汉时期,学生运动是对外戚、宦官专权的反抗,形成了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抨击浪潮;

九运动则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认识:

14.(xx·

河北唐山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1927年4月“五大”时的党员成分

党员总数

(57967名)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军人

中小商人

其他

所占比例(%)

50.8

18.7

19.1

3.1

0.5

7.8

1928~1930年工人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的变化

(130194名)

工人所占

比例

农民所占

1928年6月

10.9%

76.6%

1929年

7%

1930年7月

5.5%

1930年9月

1.6%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结构

变化和发展趋势》

阅读上面统计表,从中提取中国革命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 信息:

工人所占比例下降,农民所占比例上升。

说明:

革命道路发生了变化。

即由城市中心道路变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信息:

党员的成分多样化到以工农联盟为主体。

国共关系发生变化。

即由国共第一次合作时的四个阶级联合的政党到国共合作失败后的工农联盟的政党。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44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复习练案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xx·

成都一诊)法国文学团体七星诗社在发表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宣言书中写道:

法兰西文学至少应和意大利文学并驾齐驱,可以用法语创作堪与古代希腊罗马文学媲美的法兰西诗歌。

据此可知,七星诗社的主要成员应属于

( A )

A.人文主义者     B.启蒙思想家

C.浪漫主义诗人D.现实主义作家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七星诗社是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影响的一种文学革新运动的产物,它在当时的法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故其应属于人文主义者,故选A项。

2.(xx·

宜宾一诊)1648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约各国主权独立、可选择信奉新教等要求得到罗马教皇承认。

此事件对近代欧洲政治的重要影响是( A )

A.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B.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

C.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D.根除了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

[解析] 据材料“签约各国主权独立、可选择信奉新教等要求得到罗马教皇承认”可知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故A项正确;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故B项错误;

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根除了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3.(xx·

济宁一模)谢冬慧在《罗马法的借鉴价值》中指出,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理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煌,史称“罗马法复兴”。

由于特殊的历史需要,罗马法覆而不灭。

导致罗马法复兴的“特殊的历史需要”主要是指( D )

A.建立人文主义世界观B.复兴古典文化以促进思想的解放

C.实现代议制民主政治D.调整商品经济发展下的种种矛盾

[解析] 14世纪始,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兴起,与材料中“12世纪始”“特殊的历史需要”不符,故A项错误;

14世纪始,文艺复兴运动复兴古典文化以促进思想的解放,与材料中“12世纪始”不符,故B项错误;

罗马法的借鉴价值在于法制,与题中“代议制民主政治”不符,故C项错误;

罗马法裁决了大量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掀起热潮,与材料中“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相符,故D项正确。

4.(xx·

岳阳一模)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

“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

”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 C )

A.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

B.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C.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

[解析] 材料没有提及社会阶层,故A项错误。

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关键信息“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即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C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不属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D项错误。

5.(xx·

唐山二模)马丁·

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写到: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

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马丁·

路德的这一观点( C )

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

B.确立了世俗政权高于教会的原则

C.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D.倡导人们要节制私欲、安贫乐道

[解析]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主要是打击教皇的地位,不是摆脱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

世俗权力和教会的关系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

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得出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故C项正确;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6.(xx·

永州二模)从11世纪起,欧洲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

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文法和计算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世俗学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

A.有利于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B.推动文艺复兴和开辟新航路

C.成为神学和宗教改革的发祥地D.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条件

[解析] 世俗学校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各方面人才,有利于打破天主教会对教育的垄断,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出世俗学校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故B项错误;

宗教改革的发祥地是德意志教会内部,而非中世纪欧洲的世俗学校,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出世俗学校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故D项错误。

7.(xx·

商丘二模)有学者认为,15世纪欧洲的绘画把人放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它严格按照物理学规律来绘画,肯定自然主义,反对中世纪的象征主义,为近代科学创造了一个理论前提。

该观点( B )

A.描绘了艺术与科学的必然关系

B.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特征

C.否定了神学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D.诠释了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历史条件

[解析] 描绘了艺术与科学的必然关系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它严格按照物理学规律来绘画,肯定自然主义,反对中世纪的象征主义”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特征是肯定自然主义,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神学,故C项错误;

依据材料“它严格按照物理学规律来绘画,肯定自然主义”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即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故D项错误。

8.(xx·

绵阳三诊)“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

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现于( B )

A.文艺复兴时期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D.法国革命时期

[解析]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材料为马丁·

路德观点,他认为世俗权力应该在精神生活中执行它的职务,反映了其要求世俗权力高于宗教神学权力的思想,这一主张出现于宗教改革时期,故B项正确。

文艺复兴时期只是借助文艺形式反对教会,没有明确提出世俗政权参与其中,故A项错误;

启蒙运动时期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

法国革命时期推翻王权,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9.(xx·

株洲一模)在马丁·

路德看来,“真正的基督徒是个勇士,他仅以上帝将信仰恩赐于世人这一信念做武器,进行着艰苦的获得拯救的探索。

”下列现象没有受到其影响的是( B )

A.德意志宗教改革B.薄伽丘发表《十日谈》

C.加尔文宗教改革D.英国宗教改革

路德是德意志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故A项错误;

薄伽丘是14世纪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出现于马丁·

路德之前,故B项正确;

马丁·

路德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推动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

英国宗教改革发生于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之后,受其影响,故D项错误。

10.(xx绵阳一诊)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

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

路德对于德语。

这一现象

( B )

A.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D.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

民族国家需要通过文字(阅读)来构成民众的想象,所以方言文学勃兴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

方言文学勃兴有利于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本国的扩展,但不是促使其兴起的因素,故A项错误;

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中世纪欧洲就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故D项错误。

11.(xx·

银川4月质检)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

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 D )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B.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解析]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表现为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运动把人的信仰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则强调人摆脱专制统治和宗教愚昧的束缚,确立起民主、平等、法治的价值观念。

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与材料中“从神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A项错误;

人与上帝直接沟通是宗教改革运动,但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不符,故B项错误;

宇宙运行的奥秘是科学而非个人的解放,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不符,故C项错误;

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的主体地位,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D项正确。

12.(xx·

韶关调研)现代学者称达·

芬奇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在绘画、人体解剖、机械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伟大成就。

这些成就说明达·

芬奇( B )

A.创立了以实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B.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

C.反教会特权和君主专权D.成为时代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巨人

[解析] 伽利略创立了以实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故A项错误;

达·

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而且根据材料“他在绘画、人体解剖、机械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伟大成就”,人体解剖、机械研究等又都偏重科学领域,故B项正确;

启蒙运动时期以反教会特权和君主专权为特征,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达·

芬奇在科学领域尚不能称之为巨人,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xx·

潍坊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商人笃信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信条,形成了“重义轻利、贵理贱利”的主导思想,功利行为严格受传统道德的约束。

在经营过程中恪守儒家“诚实守信”的原则,个别商人如有背信弃义的事情发生,就会受到其他商人与顾客的谴责和冷落,最终被排除出局,从此无颜归故里面对父老乡亲。

贯穿他们业务及生存之道的仍是“以商致财,以财守本”的儒家观念,他们向往的最佳典范是“陶朱事业”,“修建宅院,光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