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一 1沁园长沙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0884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专题一 1沁园长沙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专题一 1沁园长沙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专题一 1沁园长沙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专题一 1沁园长沙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专题一 1沁园长沙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专题一 1沁园长沙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 专题一 1沁园长沙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专题一 1沁园长沙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专题一 1沁园长沙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长沙》《沁园春·

雪》《七律·

长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写作背景

《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三、文体常识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

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用来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等,都各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

如《沁园春·

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9字以内)、中调(59—89字)、长调(90字以上)。

四、基础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沁园春(  ) ②橘子洲(  )

③漫江(  )④怅寥廓(  )

⑤岁月稠(  )⑥百舸争流(  )

⑦峥嵘(  )⑧方遒(  )

⑨浪遏飞舟(  )

答案 ①qì

n ②Jú

 ③mà

n ④chà

nɡliá

okuò

 ⑤chó

u

⑥ɡě ⑦zhēnɡró

nɡ ⑧qiú

 ⑨è

(2)多音字

 ②

 ③

答案 ①chó

nɡ/zhò

nɡ ②cé

nɡ/zēnɡ ③kān/kà

n

④jǐn/jì

n ⑤jì

n/jì

nɡ ⑥dù

/duó

2.辨形组词

(1)

(2)

(3)

(4)

答案 

(1)寥/廖 

(2)侯/候 (3)遏/竭 (4)遒/酋

3.成语积累

【识记】

(1)峥嵘岁月:

不寻常的日子。

峥嵘,山势高峻,比喻超越寻常,不平常。

(错点提醒:

褒义词,侧重指革命生活。

(2)百舸争流:

上百条大船争着在水上疾驰。

意指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

(3)风华正茂:

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风华,风采、才华;

茂,旺盛。

适用对象是青年。

(4)挥斥方遒:

热情奔放,正强劲有力。

挥斥,奔放;

遒,强劲。

【运用】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说明理由。

(1)如果不是沉迷网络,他也不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

那段峥嵘岁月,至今让他不堪回首。

(  )

(2)他们采取加大财政扶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措施,营造了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形成了百舸争流的可喜局面。

(3)王阿姨一生默默地在幼儿园里耕耘,为祖国培养了无数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  )

(4)为了家人,木兰可以是家中细心温柔的孝顺女儿,操劳着家里的一切事情;

为了家人,木兰也可以是战场上挥斥方遒、纵横捭阖的大将军,一身戎装,保家卫国。

答案 

(1)错误。

感情色彩错误,此句是说“他”不堪回首的沉迷网络的经历,不符合语境。

(2)正确。

(3)错误。

“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适用对象错误。

(4)正确。

4.近义词辨析

(1)独立·

独力

辨析:

“独立”指,①不依靠他人;

②单独地站立。

“独力”指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

前者指不依靠别人,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运用:

①______山巅的苍松。

②他______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

答案 ①独立 ②独力

(2)意气·

义气

“意气”指意志和气概,也可指志趣和性格,还可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①青年人应当______风发,积极有为。

②绿林好汉总是以______为重。

答案 ①意气 ②义气

(3)遏止·

遏制

“遏止”,阻止,不及物动词,后面不带宾语。

“遏制”,制止,控制,及物动词,后面一般都带宾语。

①我们在极力______对方的攻势。

②历史的滚滚洪流,我们无法______。

答案 ①遏制 ②遏止

一、文本助读

【内容概览】

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结构图示】

二、小组合作

1.这首词描绘了几幅画面?

请你根据内容为每幅画面加一个小标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描绘了四幅画面。

它们分别为:

画面一:

独立寒秋图

画面二:

湘江秋景图

画面三:

峥嵘岁月图

画面四:

中流击水图

2.词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烂多彩的秋景图的?

在描绘这幅绚烂多彩的“湘江秋景图”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四个方面:

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

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2)运用了动静结合和点面结合的手法。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静景,是面;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动景,是点。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想到了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想到了革命,于是就很自然地想到了过去在一起进行革命活动的战友。

三、师生探究

1.这首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

请以“湘江秋景图”为例,找出其中的精彩用词,并体会其妙处。

答案 

词句

表达效果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万”字,写出当地山峰之多

“遍”字,写出红的范围之广

“层”字,表现树林之多

“染”字,化静为动,增强词的生动性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漫”字,写出湘江水势之盛,似有满溢之感

“透”字,写出江水碧绿清澈之状

“百”字,形容船只之多

“争”字,写出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在空中矫健勇猛、迅速有力地飞翔的姿态

“翔”字,鲜活地刻画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活泼地游动的神态

2.这首词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寓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请结合词句,分析这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情,自然带出了下阕的抒情乐章。

3.“自古逢秋悲寂寥”,文学作品中的秋景,不少是萧条、肃杀的。

请写出一些悲秋的语句,然后思考一下,本词的秋景具有怎样的特色?

为什么?

答案 

(1)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

(2)本词写的虽是寒秋景物,但词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

在词人笔下,秋虽然给人以“寒”的感觉,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有关。

毛泽东不是普通的书生,他是一个立志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他有博大的胸襟和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词作也气势磅礴,充满豪情,他眼中的秋景是蓬勃绚烂的。

一、阅读延伸

站在橘子洲头

杕 木

我站在橘子洲头,放眼橘子洲,远眺岳麓山,俯视湘江清流,仿佛在浏览一幅历史的画卷。

翠绿的橘林,挺拔的绿竹,岳麓山上红遍的枫叶,湘江中碧透秋水下的卵石……成熟的,蓬勃的,灿烂的,沉重的,无不凝聚着一股浩然正气。

青年毛泽东来到了长沙,来到了橘子洲,来到了湘江与岳麓山。

这是长沙的荣幸,这是橘子洲、湘江、岳麓山的荣幸。

在长沙他自觉担负起民族的大任,胸怀大志英姿勃发。

在橘子洲的绿荫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研究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岳麓山的红叶林边切磋,“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酝酿革命的文韬武略;

在湘江旁的清流边深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构筑救国救民的宏图大业。

也曾栉风沐雨,“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为未来大任而锻炼斯人。

也曾“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获得了天地自然赋予的豪气,表现了革命者的沉浮激愤壮志凛然。

这山,这水,这洲,砥砺了伟人的意志,孕育了革命的理想,绘就了革命的蓝图。

在橘叶织成的春梦里,在枫叶燃成的火焰里,在江水流成的旋涡里,掩映着秋收暴动的呐喊,燃烧着八百里井冈山的战火,映照着遵义城头的红旗,宝塔山的倒影……

这山,这水,这洲生长出民族的希望,生长出波澜荡漾的革命,生长出时代的伟大与不朽!

我踏着历史的足迹,追寻已逝去的岁月,我想到了造就英雄的时势,想到了改变时势的英雄。

在那段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中,他们像群星熠熠生辉!

我抚摸着橘子洲的土地,土地的温热述说着历史的沧桑;

我捡拾岳麓山的红叶,红叶的血色描绘着革命的艰辛;

我掬尝湘江的秋水,秋水砭骨的寒意诉说着浪遏飞舟的胆略。

一群有志青年从这里走出,一位伟人的征程从这里开始。

他的足迹踏出了一条中国的革命之路,这路千回百折坎坷艰难,经过了枪林弹雨、风雨如磐的万里征程。

这路就是谱写中国革命史诗乐章的五线谱。

这史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意志,为了心中的长城,万众一心,用自己的血肉向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这意志就是那奏响史诗乐章的琴弦,一曲翻江倒海摧枯拉朽的天籁绝响,呼啸着撒向中华大地,“唤起工农千百万”,“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春雷响彻九州!

五线谱化作一阵浇灌万象更新的春雨,洒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1949年10月,当一代伟人在北京庄严地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时,世界东方一条彩虹横空出世,彩虹的七色中既有岳麓山红叶的热烈、橘子洲头绿橘的蓬勃,也有湘江秋水澄碧的冷静。

我站在橘子洲头,远眺岳麓山,俯察湘江水,犹如踏上了历史的航船。

二、写法迁移

长沙》一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我来练笔】

学习这种写景状物的手法,抓住某个季节的特征,描写一幅画面,200字左右。

答案 (示例)秋高气爽,这词语形容秋天,确实很恰当。

天是那么的高,那么的蓝,像浩瀚的海洋。

站在山上,凉爽的风,吹走了我所有的疲劳。

举目远眺,整个城市尽收眼底。

红色的枫叶轻轻地飘落下来,像几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飞翔在幸福的人间。

黄色的落叶,给马路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

蚂蚱在草丛中幸福地弹唱,好像在歌唱收获的季节。

远处金灿灿的稻田,在秋风的吹拂下,像一片金黄色的海浪在翻滚,十分壮观。

柿子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果实,淡淡的香甜漂浮在空气中。

花园里,菊花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白的。

有的昂首怒放,有的亭亭玉立,还有的羞羞答答,真是千姿百态啊!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使人快活的季节。

(时间:

40分钟 满分:

4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携带(xié

) 峥嵘(zhēnɡ) 挥斥方遒(qiú

B.上阕(juè

)阻遏(è

)百舸争流(ɡě)

C.惆怅(chà

nɡ)寥廓(ɡuò

)慷慨激昂(kǎi)

D.百侣(lǔ)橘子洲(Jú

)沁园春(qì

n)

答案 A

解析 B项“阕”读què

C项“廓”读kuò

D项“侣”读lǚ。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意气  义气  意趣  异趣

B.辟谷  避邪  避嫌  壁谢

C.寥落  辽廓  辽远  燎原

D.原形  原型  园形  元勋

解析 B项壁谢—璧谢。

敬辞,退还原物,并表示感谢。

C项辽廓—寥廓(或“辽阔”)。

D项园形—圆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A.重庆图书馆设立“十八大”主题图书借阅专区,希望市民通过阅读,回顾党的奋斗历史,重温峥嵘岁月。

B.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挥斥方遒的王者霸气,更应是一个团队的战略家和指挥者。

C.现在有一些人打着行为艺术的旗号,公然在大街上或袒胸露背,或披头散发,意气风发,哗众取宠,其行为为世人所不齿。

D.十八岁,风华正茂,正是人生的黄金季节,希望同学们把握激情,拥有理性,懂得责任,懂得奋斗,用实际行动迈好成人的第一步。

答案 C

解析 C项意气风发: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褒义词。

A项峥嵘岁月:

形容不寻常的日子。

多指革命年代的艰苦生活,符合语意。

B项挥斥方遒:

D项风华正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汉学家认为中国文学锦衣夜行,有客观因素,比如语言障碍;

也有主观原因,比如说一些先入为主的阅读成见阻碍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学的接受。

B.2014年11月25日上午,“向阳红09”船搭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驶离江苏江阴。

据了解,这是“蛟龙”号赴西南印度洋首次开展科考。

C.市环保局通过实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综合整治,解放大道已杜绝了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违规现象,衡阳市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提高。

D.近日伦敦高等法院裁决,《达·

芬奇密码》的作者丹·

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

解析 B项语序不当,把“首次”移至“赴西南”前面。

C项中途易辙。

D项“抄袭……著作权”搭配不当,应删去“著作权”,或把“抄袭”改为“侵犯”。

二、课内阅读(10分)

阅读《沁园春·

长沙》,完成5~7题。

5.这首词动词的使用很成功。

请结合上阕有关词句,谈谈某个动词使用的妙处。

(3分)

答案 “翔”字一用,意境尽出,写尽了鱼在水中之空灵、自由、悠闲,写出了其中蕴涵的蓬勃的生命力!

由此可见,这首词对动词的使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解析 在这首词中,词人对动词的使用,是十分成功的。

“立”“去”“看”“染”“流”“击”“翔”“竞”“问”等动词的使用,使词中的意象十分鲜明灵动。

特别是“击”“翔”“竞”等动词的使用,使这首词富于视觉的冲击力。

6.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但毛泽东的这首词,描绘秋天又是另一种情感,请谈谈你的理解。

(4分)

答案 这首词是一曲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尽展秋的美丽!

当然,面对寥廓的秋天,词人也有一丝惆怅——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的屈原一样: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但是,从全词来看,它充满了乐观向上的情怀,充满了催人奋进的力量!

解析 古人悲秋历来已久,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秋天是一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荒凉而充满寒意的图景。

宋玉在《九辩》中流露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慨,可以说开启了文人悲秋的先河。

而这首词却是一曲秋的赞歌。

7.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前三句写出了特定的氛围(寒秋)、眼前的景物(湘江),还写出了欣赏秋景的立足点(橘子洲头)和词人“独立”的高大形象。

B.“看”字领起对秋景的描绘,其中有仰视,有俯瞰;

景物有远景,有近景;

有静态色彩的描写,还有动态形象的描写。

C.“百舸争流”突出船多船快,“鹰击长空”着意描写力度,“鱼翔浅底”见出自由自在。

三句点明“万类霜天竞自由”。

D.“怅寥廓”抒发自己的情怀,“问苍茫大地”浸含着忧思和责任,两句都运用了拟人手法。

“谁主沉浮”暗含以身许国之志。

答案 D

解析 “怅寥廓”并未运用拟人手法。

三、类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11题。

浪淘沙·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8.词中的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概括,也可以具体;

可以描绘实景,也可以虚拟想象。

该词描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秦皇岛外打鱼船。

”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分)

答案 

(1)概括描写了壮阔的海景。

(2)倾注了词人对人民大众无限关切的思想情感。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词形象、概括景物特点的能力及分析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第一问应抓住几组关键意象如“大雨”“白浪滔天”“一片汪洋”等去分析特点,第二问还应结合词人一贯的创作风格去作答。

9.联想与想象是诗歌的两只翅膀。

作者由上阕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答案 

(1)联想到一千多年前曹操登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

(2)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联想,主要是因为都是在观望眼前的大海。

10.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案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何为“主旨”,任何人写作总有其目的,都是为宣传某一种思想,造成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

这种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思想意见,就是作品的主旨,往往也是作者本人的观点。

其次,应明确“主旨句”常常出现的位置,一般来说,主旨句常常出现在作品(诗词)的起首或结尾部分。

再次,“主旨句”在性质上大都是抒情或议论的句子。

11.“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

你是怎样理解“挥鞭”一词的?

答案 “挥鞭”是一个典型的蕴藉丰饶的动态意象,作为片段过程,它概括了人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勇武的性格特征。

解析 此题考查对于诗词中关键词的赏析。

诗歌语言讲究以少总多,一字传神。

鉴赏关键词时应联系全词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句的技巧,同时注意名词“鞭”的象征义,及动词“挥”的动态、力度。

四、语言运用(8分)

12.参照下面的示例,任选一位中外名人,仿写短诗。

要求:

必须用一个比喻,不超过50字。

【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