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和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0395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和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和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和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和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和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和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和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和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和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六)完善节能宣传和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28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青岛市黄岛区

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和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增长的平稳期;

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城市功能突破提升的加速期;

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的关键期。

为科学指导全区节能降耗、循环经济和新能源事业发展,制定本规划。

规划力求科学分析现状和形势,提出“十二五”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

规划期限自2011年至2015年。

一、发展基础

(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十一五”时期青岛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成就。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达到1000亿元;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达到3000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年均增长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0.3︰65.3︰34.4;

辖内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6%,达到53亿元;

成为第五个GDP、工业总产值分别超过1000亿元、3000亿元的国家级开发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从1/7上升到近1/5。

主导产业主体框架形成,集群规模优势显著,集群产业产值比重达到78%,在保持中国北方枢纽港和家电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建成全国重要的微型车生产基地、石化基地、造修船和海洋工程基地。

“十一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引进内资385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298亿美元,其中出口168亿美元。

总人口达到65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7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80%,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8%,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分别达到2.7万元和1.2万元,分别是2005年的2.1倍和1.7倍,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资源禀赋和环境情况

水资源现状。

地处北方沿海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最大降水量、最小降水量分别为755.6mm、1227.6mm、386.3mm。

降水以6-9月份为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

全区河流124km,流域面积83.2km2,属东南沿海水系,均为季节性河流,形成源短流急,单独入海的特点。

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7×

107m3(扣除相互转化量),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4.7×

107m3,地下水资源量为1.9×

107m3。

水源和水质:

小珠山水库为饮用水源地,丁家河、戴戈庄、殷家河等水库为开发区的非饮用水源水库,2010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地下水水质达标率为100%,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100%。

风力和太阳能资源。

处于风力资源充沛的沿海地区,常风向为NW、SE和SEE,其出现频率分别为:

16.3%、14.2%、13.8%,强风向为N、NNE和NW,其出现频率分别为0.29%、0.2%、0.21%。

处于太阳能分布三类地区,年平均雾日为43.3天,最多为57天,发雾时间一般为早上6-9时,下午较少有雾发生。

全年日照时数为2200-3OOOh。

在每平方米面积上一年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为5016-5852MJ,相当于170-20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

为中国太阳能资源的中等类型区。

相当于美国的华盛顿地区。

矿产和森林资源。

开发区矿产资源种类较少,可开采的矿种更少,主要有花岗石、风化砂、砖瓦粘土、矿泉水、水资源,其次有金、锆石砂矿、镁、钛(金红石)、铜锌等,多为矿点及矿化点。

山区森林覆盖率69.34%、丘陵区37.84%、平原区24.95%,水土流失治理率77.2%,城区绿化覆盖率45%。

海洋资源。

海岸线长155.1km,浅海水面106.7km2(-30m内),滩涂18.7km2,岩礁7km2,有四个半岛,多个海湾(唐岛湾、海西湾、黄岛前湾、胶州湾),水温4-25℃,平均12.5℃,盐度30.33‰,海洋能源利用前景广阔。

海域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捕捞品种有:

星鳗、比目鱼、银针鱼、鹰爪虾、梭子蟹、鲅鱼、带鱼、墨鱼、章鱼、虾蛄等;

养殖品种有:

扇贝、贻贝、滩贝、海参、鲍鱼、对虾、海水鱼等,其中海水鱼、海参、鲍鱼的养殖量在全市占有较大比重,海水网箱养鱼是全市中心区,名列全省第一,鲍鱼存养占全市四分之一。

空气质量:

2009年全年空气质量按功能区达标率达100%,环境空气质量为I级(优)的天数为66天,II级(良)的天数为264天。

市区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三)能源利用情况和特点

青岛开发区是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城市,一次能源全部需要从外地输入。

“十一五”期间,2005年至2007年均能源消费总量增幅达到30.0%,2007年至2009年均增幅为10.0%。

2009年开发区综合能源消费量为561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耗折合280万吨标准煤,占总能耗的50%;

电力消耗折合40万吨标准煤,占总能耗的7.4%;

石油消耗折合228万吨标准煤,占总能耗的40%;

天然气消耗折合10万吨标准煤,占总能耗的2%;

其他能源消耗折合1.5万吨标准煤,占总能耗的0.3%。

太阳能等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折合标准煤1.5万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0.3%。

预计2010年全区综合能源消费量为745万吨标准煤、GDP可比价为887亿元、单位GDP综合能耗为0.8401吨标准煤/万元。

表1开发区“十一五”社会能源消耗情况表

年份

社会综合能耗量

单位GDP综合能耗

能源弹

性系数

数值

(104tce)

增幅

(%)

(tce/万元)

降幅

2006

337

33.20

0.7731

-4.68

2007

465

37.98

0.8659

-3.95

2008

507

9.03

0.8098

-6.58

0.45

2009

561

(调整为649)

10.65

0.8133

(调整为0.8797)

-4.76

0.7

2010

-

合计

年均

总降幅-22%

年均降幅4.85

注:

因黄岛电厂扩能、大炼油投产,2009年开发区能源统计口径有所调整

表2开发区2006~2010单位GDP能耗情况汇总表

单位GDP能耗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

增加值能耗

单位GDP电耗

(kWh/万元)

2006年

0.87

591.02

2007年

0.99

532.76

2008年

0.93

507.84

2009年

0.8133

(调整为0.8797)

0.91

466.87

2010年

分析可见,“十一五”期间,开发区采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强节能降耗目标约束性监管和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等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实现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四)新能源开发状况

“十一五”期间,青岛开发区通过政策引导以及强化专业招商等手段,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到目前,共引进新能源项目18个(包括在建和在谈),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展迅速。

到2010年末,开工建设金晶太阳能光伏玻璃、大唐风力发电、合和海浪发电、赛轮污泥焚烧、皇明太阳能工业园等项目。

太阳能光热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累计面积达120多万平方米。

香江路、石油大学、卓亭广场庭院等实现了太阳能光电照明。

海水源建筑应用试点取得成功,千禧龙花园三期7万平方米采用海水供热制冷,与传统的中央空调相比,节能达到20%以上。

瑞源名嘉汇、福瀛锦绣前程等项目30万平方米采用土壤源供热制冷,现正在进行施工,计划2012年底投入使用。

(五)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选取了6个重点企业作为青岛市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并在2008年底从重点行业、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农业园区和城镇村庄等4个方面又选取了7个单位作为第二批试点单位,将全区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推向深入。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难题不断被破解。

在工业领域,污水处理场的污泥、发电企业的粉煤灰、中石化的尾渣等大宗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接近100%。

轮胎翻修再制造产业形成规模,龙奔(青岛)翻胎科技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等在普通汽车轮胎的翻修和检测领域拥有关键技术,已分别开始进行轮胎翻修基地的建设;

在飞机轮胎翻修方面,普利司通航空轮胎联合(中国)有限公司已建设了航空轮胎翻修工厂。

水资源节约水平不断提高。

在节水领域积极推进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划的实施,组织各用水系统大搞节水技术挖潜,推广节水型卫生洁具,建成再生水处理回用工程10多处,敷设再生水管道约20公里。

海水淡化能力不断增强,发挥濒海优势,高度重视对海水的利用,黄岛发电厂拥有全国首台3000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设备和2台合计为130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设备。

其中,万吨级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投产于2007年10月,建成时是我国首台单体容量最大、技术含量最高、单机占地面积最小的海水淡化设备。

(六)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将GDP能耗指标由预期性指标转变成约束性目标,组织开展约束性管理。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将节能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政府的考核指标中,通过理顺节能管理体制和强化责任目标考核、节能监察等约束性管理机制依法推进节能工作。

实行了用能登记制度和合理用能评估制度,初步建立了能源消耗增量调控机制。

紧紧围绕管理提升和技术进步两个基本途径,合力推进节能工作。

充分发挥政府推进节能工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从推进手段上,结构节能、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多管齐下;

从推进层次上,企业主体、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多方结合;

从推进力度上,严加监管、多法激励、合力推动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基本形成了全面推进又重点突出的节能工作新局面。

以节能自愿行动和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社区、资源节约型城区建设为抓手,引导转变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发展方式。

以建立节能长效机制建设为着眼点,组织开展节能自愿行动和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

以培养和确立全体公民节能意识为着眼点,组织开展社区节能宣传和节能产品惠民活动,引导简约、绿色和低碳的消费方式,居民、企业等联合起来积极参与节能的社会氛围开始形成。

在工业领域,重点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综合节能水平。

建立了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立并落实用能评估和节能奖励制度,并针对重点用能企业完善了企业能源消费统计监测体系,组织开展了企业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编制工作,建设了能耗动态监测系统,有效降低了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水平。

在建筑节能领域,严格实施居住建筑节能65%、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积极开展集中供热分户计量试点。

“十一五”期末,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量达6000多万块标砖,建成节能建筑270万平方米,新型墙材应用比例和新建建筑占民用建筑竣工量的比例均达到100%,累计节能30万吨标煤。

开工建设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60万平方米。

清洁生产持续推进。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02年起开展清洁生产试点工作,截至2009年,共有55家企业通过审核验收,万元产值清洁生产贡献率超过2.5%。

清洁生产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全市形成了清洁生产指导和服务体系。

二、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

从全区层面看,市民的节能降耗、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还不强,缺乏紧迫性和足够的认识。

一些企业满足于高消耗高排放粗放发展的盈利模式,不能自觉运用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系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节能和节约资源教育还没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社会劳动者和消费者群体中,节能、开发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的知识和技能普及率较低。

此外,具体到相关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节能方面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的节能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一些基本经验,但是在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资源约束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开发区的节能工作还面临严峻的形势:

1、产业结构、二产轻重结构优有一定的化,但工业化、重工业化的惯性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能源消费仍处于刚性增长阶段。

2、从节能技术创新和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看,以市场为基础的节能服务机制和技术创新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合同能源管理还刚刚起步;

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海洋能利用开发的产业化基础薄弱,在全社会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低等问题十分突出。

3、从节能管理方面看,节能约束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强化。

在节能管理由传统的预期性指标管理向约束目标管理转型条件下,一些在传统节能管理条件下形成的意识、制度和规定影响节能发展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梳理;

部分节能制度和节能要求落实率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节能管理措施因缺少约束力而流于形式;

能源的计量和统计分析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过程监管还有待进一步强化。

(二)循环经济发展方面

目前我区循环经济发展还处于企业和产业内部物质循环的初级阶段,尚未进入企业间、园区间、产业间、区域间社会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全面发展阶段,离建立一个系统、完整、成熟的多层次循环经济体系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切实应对各种挑战,突破诸多障碍和发展瓶颈。

1、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和配套回收体系还需完善。

产业结构仍存在非完整性、非生态性、低层次性和非循环性等特征,工业园区之间以及企业之间废弃物共生和代谢关系的配套程度还较低,尤其是作为产业集群发展重要平台和载体的开发园区,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成效还不明显。

与产业体系配套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双向物流体系尚不完善,废旧家电电子、餐厨垃圾等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回收体系建设还需加强,但是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尚未实施。

2、科技支撑滞后于循环经济发展需要。

能够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还比较缺乏,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还需要加强。

城市建筑垃圾、餐厨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等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未得到全面应用。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等一些基础性、导向性的研究还不能满足需求。

技术和人才的缺乏仍是各试点单位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难点问题,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造成一定影响。

3、政策机制、考核制度及统计体系还不能适应循环经济发展要求。

利用经济手段引导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有待配套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投入不足,技术开发和推广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机制没有普遍形成。

部分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微观工作环境基础薄弱。部分企业由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本高于粗放经营的成本,宁可粗放经营,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企业在产业政策、产业结构、标准规范以及产业化示范和推广等涉及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还缺乏认真的研究和思考。

已经出台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覆盖面有限,在垃圾分类收集、建筑垃圾和餐厨垃圾回收利用、再生水回用等领域缺少刚性标准。

(三)新能源产业开发方面

1、能源保障能力问题。

根据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3%以上,全区生产总值力争实现翻番,预计实现2000亿元。

在考虑到综合节能的情况下,能源消费总量仍将持续增长,预计2015年全区一次能源消费量将达到1300万吨标准煤。

在开发区一次能源供给状况及全区经济结构、技术水平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目前全区的能源生产能力、输配能力和安全运行能力难以支撑未来这一能源需求指标,能源供需矛盾突出。

2、能源供应安全问题。

开发区属于能源输入型城区,一次能源全部依靠外埠输入。

煤炭供应受电价、交通运输设施制约较大,石油供应及价格受国际油价和各国能源战略调整影响较大,天然气等的对外依存度较大。

在应急状态下能源能否有效输送,是我区能源供给安全保障的最大隐患。

为提高能源的保障能力,亟需加强能源安全供应体系的建设。

3、能源设施水平问题。

本地电源容量相对不足,中、低压配电网不能满足新增用户需求和供电可靠性要求。

天然气气源单一,储备设施不足,供应能力、可靠性不高。

热源建设滞后,管网布局不尽合理,供热能力亟需提高。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受技术、资金、政策等制约较大,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较低。

开发区尚需加大能源建设力度,提高能源基础设施的供应能力。

4、能源环境约束问题。

开发区煤炭的消费比重较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过低,低碳经济、低碳产业尚未实现突破发展。

随着能源消耗的持续增长,二氧化硫和碳排放控制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能源环境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日渐显现。

加快发展新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耗比例,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能源环境约束问题。

5、农村能源问题。

开发区农村能源利用发展缓慢,清洁优质能源比重低。

农村居民取暖、做饭等仍以秸秆和薪柴为主,农户沼气普及率比较低,生物质致密型燃料还没有进行规模开发,秸秆发电还没有实现突破,农村环境污染相对较大。

农村能源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和利用还需进一步推动。

同时,节能降耗、循环经济和新能源产业发展也面临的很大的机遇。

“十一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先后修订和发布了《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

各地涌现出来一批节能和循环经济、新能源发展方面的典型和试点区,探索出了一批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和工作经验。

国家、省、市、区把科学发展和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全面实施,青岛市继续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桥隧时代来临,我区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为节能、循环经济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契机。

三、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和节能规律,通过全面深入的组织与发动、更新观念、提升管理、技术进步、政策激励、法规约束等途径,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资源供应和消费结构,促进节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构建节约发展和低碳发展长效机制,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支撑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节约和开发并重,节约优先原则。

坚持“存量挖潜、增量控制”的节能管理新思路,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

积极开发应用性能能源,推进能源结构低碳、清洁、优质化。

2、“3R”并重、减量化优先原则。

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实现废物再利用、资源化。

3、安全统筹原则。

能源建设适度超前,建立稳定的能源供应渠道,完善稳定的多元化供应体系;

建立能源储备设施和能源供应的预警体系,保证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统筹城乡能源发展,完善农村能源供应体系,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导农村地区能源消费升级,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4、实效率先原则。

推进工作必须符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切合实际。

必须力求实效,通过大力推进节能、循环经济和新能源开发,有效破解能源资源环境难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瞄准未来技术革命的方向,把新能源开发和资源循环利用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打造国内重要的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基地。

(三)发展目标

1、全面完成节能降耗约束性任务。

到2015年,单位GDP综合能耗指标从2010年的0.8401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0.7057吨标准煤/万元,降幅16%,年均降幅3.2%,实现累计节能量200万吨标准煤。

工业领域,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能耗从2010年0.8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为0.75吨标准煤/万元。

建筑领域,全区居住建筑全部执行节能65%标准;

公共建筑执行节能50%标准;

竣工节能建筑260万平方米;

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6亿标砖,节约标准煤2.5万吨;

100万平方米的建筑安装太阳能热水装置;

既有住宅的建筑节能改造完成45万平方米;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面积达到新建建筑面积35%以上。

交通领域,到2015年,交通工具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降低8%;

通过交通结构节能、交通道路设施节能和交通管理节能使交通能耗强度在2010年基础上降低10%。

公共机构节能领域,到201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节能达标率100%;

既有公共机构建筑节能、节水改造率达到90%。

机关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15%。

民用节能领域,到2015年,全区家庭主要耐用品能效等级全部达到2级以上。

2、构建符合循环经济特征要求,与经济发展相对接的生态产业、绿色消费、技术支撑和政策法规等体系,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以自主创新、集约发展、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特色创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区。

建设一批以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建成石化等循环经济示范区。

能源产出率达到1.42万元/吨标煤以上,土地产出率达到60万元/公顷以上,水资源产出率达到625元/立方米以上;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8%以上,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80%以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18%以上。

3、基本建立稳定、安全、高效、环保的能源供应体系,到2015年,新能源替代常规能源45万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力争达到4%以上,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8兆瓦,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新能源制冷、供热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

四、重点任务

(一)推进重点领域节能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通过集约发展从根本上促进节能工作。

通过整合提升和建立循环产业链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资源消耗结构,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

确定石化、热电、玻璃、轮胎、钢铁等行业为重点用能行业,在企业层面建立持续开展节能的新机制,要强化以在线监测为基础的能耗动态监管和限额管理,实行节能目标考核奖惩制度和问责制度。

加大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持续开展全员参与的节能活动,全面推进节能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和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落实节能技改项目和方案。

“十二五”期间,通过优化结构、提升管理和技术进步的途径,使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降幅达到3%以上,累计完成节能量150万吨标准煤。

建筑节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