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的类型与教学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9850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性学习的类型与教学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综合性学习的类型与教学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综合性学习的类型与教学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综合性学习的类型与教学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综合性学习的类型与教学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性学习的类型与教学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

《综合性学习的类型与教学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性学习的类型与教学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性学习的类型与教学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

画一幅自己设计的桥的图纸。

③“造桥”。

按照设计图纸,用胶泥或其他材料造一座自己喜欢的桥模型。

④“颂桥”。

写一篇关于赞美桥的文章。

2.观察实验型。

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体验性的特点,客观上要求学生要经常从事一些实地观察、实验等活动。

学生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从中获取多样文化。

如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认识标志”的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竖有标志,制作描绘所观察到的标志,并进行研究这是些什么标志,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然后制作成标志汇集展版,写上文字说明,最后在班上进行交流讲解。

整个活动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了生活中的标志,通过探究知道了各种标志的意思及作用,通过文字说明告知自己和他人生活中不同的标志表示的意思,遇到不同的标志该怎么做。

达到了“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专题活动型。

专题活动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一个个专题为纽带,把学生语文知识积累与社会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围绕专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创造生活,从中获得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

如秋天是水果成熟的季节,教师可根据本地盛产的有名水果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

设计题为‘“正是柚熟飘香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写柚。

组织学生到沙田柚种植地区观察。

描述沙田柚(写短文)。

(2)画柚。

为沙田柚写广告词,作广告画(广告策划,上街展示)。

(3)访柚。

采访种植户,了解沙田柚的生长周期及经济效益(口语交际,写采访稿)。

(4)看柚。

实地察看种植沙田柚的环境及土壤,访问科委,提出改良沙田柚的建议(调查访问,小组汇报)。

(5)致信。

为了沙田柚更香甜──致沙田柚种植户的公开信(应用文)。

设计这样的学习活动,既要有容的综合,又要有能力的综合,活动步骤要层层递进,环环紧扣,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听、说、读、写综合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如可以根据三峡库区移民搬迁,设计题为‘大搬迁”的综合性学习;

根据治理滑坡,种植长江防护林,设计题为“绿色防护林”的综合性学习;

根据库区蓄水,抢救文物,设计题为“库区文物”的综合性学习等系列活动。

4.课题研究型。

课题研究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习为根本,以现代社会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保护、社会福利、健康问题等)为基础,超越学科的框架而组织起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课题本身有综合性,涉及到各学科的领域。

如在新学期开始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制订出本学期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由选择题目进行研究,利用课余时间,在探索中自主学习。

教师应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给学生以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的指导。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有别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强调理性的、间接性的、受动性的、共同性的特点,它强调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体现主体性、体验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式。

1.导探究,重运用。

培养学生对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

在教学中,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的设计,可以是教师提出,给学生以引导示,更多的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如“家乡城市的变化”“家乡的大桥”“三峡移民大搬迁”“三峡库区文化”等都可以让学生提出来研究。

2.导过程,重参与。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不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过程。

因此,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活动,注意积累活动中每个环节的开展与自己的感受,有什么收获、提高和发展。

学习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的过程。

关注过程,还应该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及参与程度。

培养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人人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就有了综合性学习的保证。

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对活动是否都参与,是否积极认真地参与,活动过程中还有些什么样的成果和表现。

3.导方法。

重体验。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

所以,在综合性学习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学习引导。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重点要让学生掌握的方法有:

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外学习的“结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等。

具体地讲,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制订学习活动计划和方案,要指导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写总结报告。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师点拨、示例,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而不是讲授有关方法的道理。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全新的课程理念的体现,有其本质特征和不同的类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实践,多学科交叉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

科学掌握学习过程和方法,在实践中获得体验,获得成功,由此体现语文课程的新价值。

我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容,综合性学习课的设置,对新课标下的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容来说,是一项重大改革。

在课题的实施中,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课的活动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容,这与活动容的新颖开放、活动方式的灵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学习活动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容。

一些教师对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出发点提出疑问:

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科目的学习?

一些老师在综合性活动中给予学生的自主性把握不够,导致综合性学习课成为学生的自由学习课。

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充分利用地区优势资源,致使活动与实际生活脱节等等。

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以下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思考。

二、课题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的相关理解

1.是以语文为主的各科学习的综合。

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

这一特点具体表现为:

其一,综合性语文学习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但是,在改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教师在组织教学上出现偏颇,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其二,以语文学科为主开展跨学科活动式教学。

跨学科课程模式主要包括两种组织方式:

(1)以某一学科为主开展跨学科活动或教学;

(2)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开展跨学科活动或教学。

如何使综合性学习在不偏离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交叉学习呢?

显然,无论从语文教学的需要和宗旨,还是从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和教学建议来看,我们都应选择前者。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应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凸现语文作为各个学科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性。

2.是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和指导人格个性发展都集中于这一基础科目。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就是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作一次有机的统一,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因此,语文的工具性教育和人文性教育在综合学习中相互渗透的。

这种新开设的课程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它是以让学生在专题性的实践活动中,培养母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课型。

在实验中,我们看到不少综合性活动,这些课通过指导学生开展演讲、辩论、小品表演、合唱等活动,让学生领悟到某些道理。

关注到了语文的人文性,重视了培养学生的人格个性,合作创新精神等。

对这类活动课我们也听到不少老师质疑:

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课”还是“班会课”?

其实,对于这类问题我们不需要拘泥于划清界限,只需考虑如何以语文为出发点,拓展语文的外延,开拓一条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路径,特别是如何将听、说、读、写整合于活动之中。

比如,培养学生听、读能力,我们可以设计:

与人聊天,看电视、阅读有关资料,收集材料,获得相关信息等;

培养说的能力:

收集材料后,进行组讨论,对此材料进行筛选、梳理,以及在班上交流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培养写的能力:

学生将筛选后的语言材料编辑成集,同时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一篇活动总结等。

语文的工具性教学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听、说、读、写”能力往往融合在一起进行的,是以容的人文性为载体的。

在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貌似热闹的综合性活动实际上都不能得到多数老师的认同,正是因为这类课“重人文而轻工具”。

只要我们不用一两节课的时间去限制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时间,只要我们以语文为出发点,在综合性学习的每个设计环节都兼顾到语文能力的培养,那么,这将是一种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学习、培养学生人格的语文学习活动课型。

(二)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开放性”的相关理解

1.活动设计的开放性

由于教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自足,而是开放性的、向着深广的时空延伸,同时语文学习也从课延伸至课外,这就要求我们沟通教材外、课堂外和学校外,使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因此,综合性学习一般只提供活动的方向和少数参考资料,大量的具体的学习任务则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就给了老师和学生一个设计活动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就明确提出:

“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可见,教材中的综合性活动容不是“圣旨”,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地区特点作相应的改动的。

这样一来,语文的实践性就更加凸现了,由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决定活动方式,由各地区特有的地方资源决定具体活动容,这一切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变成了现实,语文与实际的结合更加紧密了。

2.参与活动个体的开放性

(1)学生参与活动的开放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学习的前提是“自主”,即“主动,能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除了激发他们对学习容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比较多的选择余地,在确定学习方向后,活动容和方式通常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

这样做,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也照顾到了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和知识水平。

每个学生都是带着既有的知识和经验进入语文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又都会形成并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和方式,而且,学生对新知识、新能力的获得又无不建立在既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可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自我建构的过程。

同时,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受兴趣爱好的影响更大,如何在学习活动中呈现自己的才华将影响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度。

另外,就社会现实要求而论,培养全面人才的观念已经被培养专业人才的新趋势所替代,学生已经提早接触社会的分工概念,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任务选择就能让学生从学校学习中认识到社会分工的合作性与独立性特点,从而使他们对将来的社会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根据农村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在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中,教师应在明确活动方向后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如选择合作小组,小组自定活动容、自定活动时间、自定活动方式等。

这样,以学生选择为前提的综合性活动,结合它特有的社会实践性,就为学生们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不同工种的“实习”机会。

(2)教师参与活动的开放性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能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而是开放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这首先就要求我们要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

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

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他们的“工作成果”往往会给老师们一个惊喜。

其次,开放性的教师角色并不等于放任学生自行学习而教师就“作壁上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过于“开放”,除了为活动作了个开场白和小节外,其余时间都让学生自由发挥。

这样做的后果是:

学生活动得不到正确的指导,使综合性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降低了综合学习的质量,学生难以从活动中得到预期的锻炼。

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在教师教学的启发、诱导下会得到深化和升华。

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也需要教师提供咨询和导向,以确保学生学习优势和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自始至终贯穿教师的引导,一方面学生能在引导中更加明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另一方面,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伙伴式”的引导更能发挥语文的人文性教学。

再次,综合性学习的创造性特点要求教师备课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要具备开放性的思维模式。

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多向思维,从多角度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

另一方面,教师的指导也应更上一个台阶,对超出备课围的突发情况,能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活动的创造性。

同时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也需要创设理想活动情境,留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不墨守成规,不人云亦云。

综合性学习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

如何把这一最能体现语文特色的课程利用好,还是我们试验区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

以上的阐述只是就实验教学中遇到的个别问题所开展的思考,相信在不断地完善教学过程中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生活处处有语文”,希望利用语文这一契机,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语文运用回生活中去,这也就达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

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涵义和价值论析

摘 要:

综合性学习是目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热点和难点问题。

综合性学习的涵,在实践上具有复杂的形态,而表现出诠释的多样性。

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理解其含义,即学习者自身的综合;

学习容的综合;

学习方法的综合;

学习环境的综合;

学习评价的综合。

研究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对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认识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认为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主要表现在:

综合性学习促进了教育课程的改革;

综合性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复归;

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全面发挥21世纪的学校向何处去?

这是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严峻课题。

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明确提出,“以基础容的获得为着眼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削减教育容”,并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概念(1996年6月审议的总结报告)。

综合性学习是目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综合性学习的涵,因其在实践上的复杂形态,而表现出提法的多样性。

一、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涵义

(一)从多维的视角定义综合性学习的涵

从系统科学出发,主综合性学习应从多维度体现其综合性。

这一观点强调课程从学习的目的到结果,都能使学生体验、认识和思考学习课题的事物,能够从多样性的观点来对待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问题。

同时,学生在解决复杂的综合课题中,必然能动地培养起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日本学者安井一郎认为,“综合性学习就是基于许多教科书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和学际的问题[各研究领域的独立的问题]的基础上,在既存的框架中,通过课题自身的逻辑推理性和学习者的在的系统性[问题意识],把似乎看来相互割裂的知识等统合起来,从而完成学习者自身的生活世界的再构造[经验的再形成]。

”由此可见,把相互独立的各科学习统合为相互融合的学习形态,即课程的编成和实施的过程就是综合性学习。

学者黄政杰认为,“所谓统合,系指合成一体或关联起来的意思.课程的容和活动其组织必须使学习者将所学的概念、原理、原则关联起来,成为有意义的整体。

”统合的观点主要涉及教师队伍的统合、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的统合、以学生需要为中心的统合、以社会需要为中心的统合、教学时间的统合、教育情报和技术方法的统合等几个问题,这说明知识的综合发生在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

在解决问题的探索中,一切知识、经验、方法和手段都被激活、动员起来,严格的学科界限如果不被打破,就会成为解决问题的障碍。

很显然,问题成了引起教学中知识综合的原因。

也有人从质和量的方面来看待综合性学习。

从量的角度看,主要强调容的综合,这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化的综合并非能够达到实质的综合。

如单纯考虑课题的一个方面的综合性,而忽视其它,其结果必然降低课题的总体综合水平;

从质的方面看,寻求的是过程和结果的综合,即把外在的形式上的综合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在的、本质的综合,实现通过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的过程。

(二)从发展的角度探讨综合性学习的目前一些学者认为,综合学习应注重发展、动态性。

如日本学者儿岛邦宏认为,“综合性学习应着眼于学习主体的综合化。

”由于学习主体,即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复杂性和可塑性,所以综合性学习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需要。

综合性学习要适应学生各个发展阶段性的要求,使不同年段的学生群体获得在的统一的、全面的发展。

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选择学际的基本问题和社会问题作为学习的对象,并据此编制出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和容。

由于这些课题自身包含着复杂性和多样性,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能把各学科的知识统合起来,另一方面能够把各种学习方法统合起来,实现容和方法的统一。

因为找到了综合的着力点,为最终实现教师——容的综合,转化为学生主体的综合创造了条件。

那么,应如何理解综合性学习呢?

综合性学习在形式上应是一种学习形态,而实质则是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形成的课程。

综合性学习应理解为如下几层含义。

1.学习者自身的综合

即解决谁为何而学习的问题。

学习者自身的综合,不是从教科书等习得的全部知识总和的意思,而是作为生存的全体而存在的意思。

具体来说,学习者为了把握住自己的宝贵的人生,为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把包围自己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多面的、发展的相互关系(认识、价值、行为)作为主体,从而确立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形态。

此时,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同时,在和生活世界的相互关系中,把自己作为学习的教材加以客体化。

由此看来,在同一的学习过程,作为学习主体的自己和作为客体的自己相互统一、相互依存是综合性学习的典型特征。

2.学习容的综合 

即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综合性学习所选择的容不能是与学习者的主体需要毫无关系的、事先限定好的容,这些容的选择必以学习者的兴趣、爱好、问题意识为基础。

就是说,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之外所选取的容必须是学生切实关心的问题,甚至于所择定的容是游离于教科书的框架,与教科书的认识、价值、行为等存在着不一致性,这样的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才是有价值的。

3.学习方法的综合

即解决怎样学习的问题。

为使和生活世界的多面的相互联系变成可能,采用适应学习者以及课题的特征、学习的展开过程的学习方法是十分关键的。

可以说,和学习容无关的学习方法是毫无意义的。

学习方法的运用的过程,究其实质,也是把所关注的课题化的过程,学习方法的应用、发展,新的学习方法的开发必是学习者这一主体的创造的过程。

4.学习环境的综合

即解决什么时候、在那儿、和谁学习的问题。

就综合性学习而言,如何把学校和地域作为学习环境加以有效、灵活地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综合性学习与时间、空间以及人、物相关,所以静止地利用学习环境是不可能的,贵在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学习环境,这一点是综合性学习的要点。

和学习环境的相互联系越大、越广, 

综合性学习越有实效性。

5.学习评价的综合

即解决学到了什么的问题。

综合性学习不是限定性的学习终点,不是预定的学习目标,而是学习终点相对自由、学习目标相对宽幅的学习活动。

可以说,学习者的问题意识的展开过程就已经把自体的学习目的包含在了。

因此,对学习者的课题探讨,给予灵活多样的即时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如前所述,把握学习者的片断的发展变化并不是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目标,把握学习者的整体,即“现在”(过去、今天和未来)的经验的再构成的过程才是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真实目的。

概括言之,我们对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可作如下概括: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独立的学习形态,是以人类社会的现实问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为基础容,通过主体的再创造,从而实现主体知识、技术、价值的自己再综合、再构造,并获得综合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

二、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应该说,综合性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多显得举足轻重。

各国政府都把综合性学习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如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在1996年就明确提出,要给予学校更多的“综合性学习的时间”;

之后,在第十五期中央教育审议会第一次答申中再一次强调“推进横断的综合性学习”,由此引发了日本中小学校以综合性学习为核心的一系列的学校教育改革。

那么,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体现在哪几方面呢?

(一)综合性学习促进了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