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9830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Word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Word格式.docx

4.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

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

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D.促使中西部地区能源结构优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途经14个省区市,工程设计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年,总投资约1420亿元。

读管道线路走向示意图,回答6、7题。

6.关于该工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工程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B.有利于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C.线路途经地区能源十分短缺

D.促进工程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7.该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A.可以减少四川省酸雨的发生

B.干线主要经过东部经济地带

C.对沿线地区造成极大的生态破坏

D.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

8.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始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到达中国霍尔果斯。

该天然气管道将与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二期工程相连,构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中国天然气“主动脉”。

材料二“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走向示意图。

(1)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重合地段的地形区为____________,它们共同穿过该地区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将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

与用煤相比,每年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氮氧化物36万吨。

这反映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具有哪些意义?

(3)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

【提升组】

(2012·

南京模拟)川气东送项目,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工程。

包括一条主干线(四川普光至上海)、一条支干线和三条支线。

其中南京支线起于安徽宣城,止于江苏南京。

2010年底,随着一期工程完工,南京冬季的气荒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结合我国常规能源消费结构表,回答9、10题。

9.关于川气东送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项目的优势在于市场广阔

B.带动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明显改善四川省大气环境质量

D.川气取代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

10.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的目标市场都有江苏,其主要原因是()

A.天然气具有高效、安全、清洁的特点

B.省级政府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C.江苏社会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

D.江苏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和国际市场接轨

瑞安高二检测)“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的水资源数量,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

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生产过程消耗水量大的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中虚线表示输水线),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虚拟水战略的说法,正确的是()

A.虚拟水战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B.虚拟水战略就是跨流域调水的规划战略

C.世界粮食安全可通过虚拟水战略来解决

D.缺水国家应尽量限制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12.若该区域位于东半球,则关于图中输水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B.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C.输水过程中易受污染,水质较差

D.该线路能全线自流,工程量小

1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油价的上涨和矿难的频发,显示了能源短缺的困局日益严重。

“电荒”在我国不少地区愈演愈烈,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也给百姓生活造成强烈冲击,而节约能源则是我们必须达成的全民共识。

下图为我国三大常规能源运输方向示意图。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能源在调出区十分丰富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能源对环境影响的角度看,A、B、C三类能源中属于最清洁能源的是_____

_____________;

B能源对调入区的发展有何影响?

(4)图中B能源输入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原因有哪些?

国家为了解决此地能源紧张采取了哪些措施?

14.(探究性学习)读我国南水北调方案示意图和东线方案沿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分布___________不均的重要途径。

(2)跨流域调水是利用______________的原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的办法。

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的水资源紧张状况,我国已成功建成了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工程。

(3)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请运用所学知识,从建设或运营成本及水质状况方面对东线与中线方案分别作有利与不利的评价。

 

答案解析

1~3.【解析】1选D,2选A,3选C。

第1题,由图可以直接读出。

第2题,经济落后,市场狭小,基础设施落后是西部资源优势得不到开发的根本原因。

第3题,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起到减排降污的作用。

4、5.【解析】4选B,5选D。

第4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煤炭比重大,达70%左右,则图中②符合。

第5题,西气东输工程可以促进西部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从而减少生活能源对生物能的依赖,也就减轻了对植被的破坏程度,有利于环境的改善。

【变式备选】读2001~2005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走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2001~2005年间我国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2004~2005年天然气产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

②2004~2005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

③总体上天然气产量增速较快

④总体上天然气消费量增速较快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关于2001~2005年间我国天然气供求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始终供大于求

B.始终供不应求

C.由供不应求变为供大于求

D.由供大于求变为供不应求

【解析】

(1)选B,

(2)选D。

(1)题,根据两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2004~2005年天然气产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2003~2004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

总体上天然气消费量增速较天然气生产量增速快。

(2)题,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2001~2003年,天然气的产量大于消费量(供大于求),而2004~2005年天然气的产量小于消费量(供不应求)。

6、7.【解析】6选C,7选D。

第6题,天然气管道工程具有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线路的建设能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改善东部环境质量,并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线路途经的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十分丰富。

第7题,该工程没有经过四川省;

干线主要经过西部和中部经济地带;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沿线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但不是极大的破坏;

该工程能提高珠江三角洲的天然气消费比重,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8.【解析】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重合地段位于甘肃省的河西走廊,这里地势起伏较小,有利于管道的修建。

(2)题,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说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能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氮氧化物36万吨,说明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促进减排降污。

第(3)题,结合材料二可以判断出西气东输二线主干管道跨过长江以后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江南丘陵,可以从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几方面描述其地表特征。

众多的水系和各种地质灾害会为管道的铺设带来困难。

答案:

(1)河西走廊地势平坦

(2)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促进减排降污。

(3)二线工程主干管道跨过长江以后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江南丘陵,该地区为湿润地区,地表水丰富,山间多河谷、盆地,红壤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

铺设管道要克服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地表崎岖不平,水系发达,多滑坡、泥石流等困难。

9、10.【解析】9选A,10选C。

第9题,川气东送主要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规能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故A项正确;

川气东送会加快四川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川气东送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故B项错误;

川气东送主要改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质量,对四川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没有直接作用,故C项错误;

川气东送能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但不会取代我国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故D项错误。

第10题,江苏省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11、12.【解析】11选D,12选C。

第11题,虚拟水战略可以缓解水资源的缺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短缺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

虚拟水战略只是减少了本国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并没有增加水资源的绝对数量,所以不是跨流域调水的规划战略;

对于缺水国家来说,本身水资源不足,所以应限制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第12题,若该区域位于东半球,根据经纬度判断应为我国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

该工程所经地区经济发达,水质容易受到污染;

只是在穿越黄河后才可以自流;

盐碱化问题是由地下水位上升所导致的;

海河流域的洪涝与降水多、泥沙含量大、入海通道少有关,该工程并不能解除其洪涝的威胁。

13.【解析】第

(1)题,考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区域差异,这是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之一。

(2)题,考查珠江流域水能丰富的原因,应从河流的流量大、落差大两个方面来回答。

第(3)题,要明确A是火电,B是天然气,C主要为水电,这三类能源中水电是最清洁的能源。

第(4)题,B能源输入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此处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缺乏,需要进行跨区域资源调配。

(1)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

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消费大于生产

(2)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处我国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3)C(水电)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

(4)B能源输入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此处电力紧张的原因:

①该地区常规能源缺乏;

②该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和生活耗电量大。

措施:

①跨区域调配能源,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②发展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建设核电站;

③宣传节约用电等。

【方法技巧】“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般问题的总结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

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①本地资源少;

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③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浪费和污染)。

(4)资源调配线路选择:

①保证稳定的资源供应;

②线路最短化(新建线路要短);

③施工难度小(地形、气候、河流);

④考虑对沿线地区环境的影响最小。

(5)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输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对输入地,缓解资源紧张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6)对环境的影响:

从输出地、沿线地区、输入地三个方面进行表述。

14.【解析】第

(1)题,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通过修建水库进行调节;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则通过跨流域调水进行调节。

(2)题,正因为水资源是不断循环的,且地球上的水总量是平衡的,所以人们才能大胆地进行各种水利工程建设,而不必担心水量会减少。

两个引水工程名称可从图上找到。

第(3)题,一个地区水资源短缺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来考虑。

第(4)题,东线可以利用已有的京杭运河输水,建设成本低;

但穿越黄河要逐级提水;

中线虽可以自流,但是需开挖新的通道,成本较高。

(1)空间

(2)水循环引滦入津引黄济青

(3)自然原因:

年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小,水资源少;

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差异大。

人为原因:

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

人们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浪费、污染现象严重。

(4)有利:

东线不用开掘运河,建设成本较低。

中线沿线基本自流引水,运营成本较低,沿线水质较好。

不利:

东线在穿越黄河之前要逐级抽水,耗费大量电能,运营成本较高;

沿线工农业发达,河水污染严重,水质较差。

中线要开掘新运河,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较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