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918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

C.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才出现的。

B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故选B。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意义

2.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孟子“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的性格,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礼教的束缚,主张反抗专制制度,故C和D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孟子

3.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政治需要出发

B.从天人关系出发

C.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对“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的理解,结合所学史实可以判断出朱熹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指的是提出理是世界的本质,因此C符合题意。

ABD三项角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已经提出,排除。

故选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主张

【名师点睛】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学思想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修养论(方法论)

强调“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理”)

“心即理”,“致良知”

(通过内心的反省)

代表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

内容

①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②都是儒学的新形式

③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

影响

①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②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4.《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一书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B.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

C.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D.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不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思想,对于近代民主革命思想具有启蒙作用,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黄宗羲代表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虽然是对传统儒家思想批判,但并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家思想,故A项正确;黄宗羲的思想仍然是服务于王权的需要,故B项正确;黄宗羲虽然批判君主独裁,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正确。

5.明清之际某思想家提出:

“君子之为学也,……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救之。

”“孔子之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于水火之心……故曰:

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材料反映了该思想家

A.主张经世致用

B.力挽儒学危机

C.维护理学正统

D.反对盲从孔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关键词“思起而救之”、“不如见诸行事”等可以看出该作者主张经世致用,即为明清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故A项符合题意。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经世致用

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文明中最辉煌的成就。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关于火药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唐末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经使用指南针

【答案】D

【解析】

【详解】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故A项错误;活字印刷出现于北宋时期,故B项错误;关于火药的最早记载出现在东晋时期,故C项错误;指南针运用于航海是在北宋时期,故D项正确。

7.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

“学者名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

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

但这一切都未能在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的中国发生。

”文中空缺文字应为

A.自然哲学

B.书写技术

C.道德理论

D.试验工作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西方科技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而“这一切都未能在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缺少西方科技领域的特色是实验,D项符合题意,正确。

ABC三项都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故选D。

8.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

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实行维新变法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速立宪法,改良政治。

”可知,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了改革政治的思想主张,即向国人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与儒家学说的关系,故A项排除;B项属于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层面,排除;D项是维新派的活动,排除。

点睛:

材料“速立宪法,改良政治。

”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早期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得出正确答案。

9.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不断涌入,形成了“西学东渐”的局面,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生产力

B.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落后的封建文化的冲击

C.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

D.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抵御外国侵略

【答案】B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代表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西学东渐”实质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对于封建文化思想的冲击,故B项正确;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生产力不是本质内涵,故A项错误;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属于资产阶级的目标,故C项错误;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抵御外国侵略属于地主阶级主张,故D项错误。

10.关于近代前期的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是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是进步和爱国的思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近代前期的维新派思潮、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者都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故A正确,排除。

三者在中国都没有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B错误,符合题意。

三者都体现了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故C正确,排除。

三者都是进步和爱国的思潮,故D正确,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特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1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进一步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

下列材料可以体现“中体西用”这一进步思想的是

A.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B.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

C.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D.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答案】D

【解析】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A项中“革命”二字体现出这是革命派的思想;B项中主要强调科学,体现出的是激进派的思想;C项是洋务派的思想;D项是维新派的思想。

所以答案选C选项。

12.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答案】B

【解析】

鸦片战争之后地主阶级改革派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器物”的思潮,但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斗争,但这两者背后的经济根源则是相同的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所以答案选B。

A、C两项只是其促进其转变的重要原因;D是五四运动的重要影响,不符合题意。

13.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

“《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C.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D.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1919”“愚昧”“革命者”“悲哀”等关键词可知,群众对革命毫无认识,思想非常愚昧,所以中国人必须进行思想解放运动。

而这个时候中国已经进行了新文化运动,这是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所以答案选B。

材料并没有提到封建统治的愚昧政策,所以不选A,材料也没说实现真正的民主,所以不选C,D选项包含在B选项中,所以不选D。

《药》写于1919年4月25日。

14.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A.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B.从反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

C.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

D.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驱除鞑虏”强调的是反抗满清统治者,带有片面的民族主义色彩。

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强调的是中华民族整体民族意识的觉醒。

所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思想的变化

1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问题有

①领导力量问题

②主力军问题

③革命道路问题

④战略步骤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问题,即无产阶级;解决了主力军问题,即工人阶级;革命道路问题,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战略步骤问题,即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

由此可知①②③④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BCD错误。

16.“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给这句民间谚语赋予了时代精神而传遍神州,家喻户晓。

这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