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8514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3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水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水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水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水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水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四、行业进入壁垒13

1、专业化壁垒13

2、技术壁垒13

3、工程资质壁垒14

五、行业市场规模14

1、与上游产业关系14

2、与下游产业关系15

3、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规模15

(1)我国水污染现状15

(2)水污染治理行业总体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17

4、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9

六、行业风险特征21

1、政策风险21

2、宏观经济周期性风险22

3、行业竞争风险22

七、行业市场竞争状况22

水污染治理是指利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将污水中所含污染物质分离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或进一步达到用水标准回用。

水污染治理行业包括工程设计施工业、设备运营服务业、产品制造业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业等四个子行业,公司即属于工程设计施工这一子行业。

简单的说,该行业就是根据水污染治理工程的要求,对治理所需的技术、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科学布局、合理实施,达到水体污染改善或消除的目的。

一、行业管理

1、行业监管体系

行业主管部门是国家环境保护部;

同时,污水处理和水体景观优化也是水资源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相应的也会受到水务、城乡建设等相关主管部门的管理。

主要行业相关主管部门职能详见下表:

目前,各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多由政府投融资和组织实施,其具体实施受到各城市涉水管理体制和国家投融资体制的监管。

通常,各城市政府授权的涉水主管部门提出污水处理建设立项、申报审批、主持或参与项目公开招标及监督实施。

若涉水部门作为建设方通常会成立项目办公室,具体项目由项目办公室直接管理,项目办公室隶属地方水利局,并受其他相关主管部门监管。

同时,由于污水处理等项目关系公共利益,因此其立项应经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部门审批。

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规定,项目承建主体的选择应采取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

本行业的主要协会是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其主要职能是制定环保产业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自律性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维护行业整体利益等。

同时在各细分市场也存在着众多分行业分地域的行业协会。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本行业主要法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其于1984年5月11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先后于1996年5月修正,2008年2月修订,这标志着我国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走上了法制轨道,并不断深化完善。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颁布,2014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颁布,200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月29日颁布,2009年1月1日实施)等法规,也对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作出相应规定,为加强水污染控制,加快水污染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同时,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在政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下,我国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的重要举措如下表:

二、行业周期性、季节性与区域性特点

1、周期性特征

水体污染处理行业的下游客户主要为是各级政府的水利、环保、城管等河道主管部门。

我国河流湖泊的主要污染源是工业污水排放,随着工业化不断发展,污水排放量在不断上升,各级政府对水体污染处理的需求持续增强。

中国正在重复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水体治污需求和工业特别是高污染行业的景气度相关性较高,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此外,随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保行业的发展,国家水污染治理标准的不断提高,水体治污需求也表现出较强的持续增长性。

2、季节性特征

河道水体质量一般冬季好于其他季节,但差别不大,而且水体污染治理主要是政府主导行为,水体污染治理行业的季节性不明显。

3、区域性特征

水体污染处理作为政府采购项目,政府主导的特征较为明显。

因此,一般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当地政府财政实力强、对环保重视程度高和投资力度大等,污水处理项目投资建设的速度也较快。

如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水源地周边地区的污水处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污水配套设施也相对齐备,西部不发达地区则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及发展则较为落后。

我国水污染治理企业主要集中于两块地区,一部分集中在我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州等地;

另一部分集中在靠近水源地,对于保护水源具有使命性的地区,如重庆、成都、昆明等地。

行业的整体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顶层设计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党的十八大提出: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新法于2015年1月1日施行。

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战略顶层地位的不断强化,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速度必将领先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环保投入也将不断加大。

“十五”时期,国家环保投资总额达8399.3亿元,占同期GDP的1.19%,比“九五”增长近1.4倍。

“十一五”时期,国家的环保投资进一步加大,据国家环保总局测算,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将达1.4万亿元,比“十五”增长66.68%,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35%。

据预测,环保工作要想与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必须达到2%以上,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上升到每年两万亿元左右。

(2)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水污染治理行业作为环保行业最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政策引导型的特点。

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为国内水污染治理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危害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自2006年以来,国家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从投融资体制、税收、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为水污染治理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对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预计至2020年,完成“水十条”相应目标,国家需投入资金约4-5万亿人民币。

同时,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将促进水污染治理市场化,有助于治污主体向多元化转变,形成越来越有利的市场经营环境。

(3)下游需求的强劲增长

各级政府、企业对水体污染治理服务的需求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主要动因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我国水体污染情况仍然十分严峻;

另一方面,我国治污标准不断提高。

这两方面因素对水体污染治理服务的规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国水环境的形势非常严峻。

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就整个地表水而言,受到严重污染的劣V类水体所占比例较高,全国约10%,有些流域甚至大大超过这个数。

如海河流域劣V类的比例高达39.1%。

第二,流经城镇的一些河段,城乡接合部的一些沟渠塘坝污染普遍比较重,并且由于受到有机物污染,黑臭水体较多,受影响群众多,公众关注度高,不满意度高。

第三,涉及饮水安全的水环境突发事件的数量依然不少。

环保部门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十大水系、62个主要湖泊分别有31%和39%的淡水水质达不到饮用水要求,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产和生活。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水处理标准都在逐渐提高,高标准带来的高技术壁垒,使得这些行业厂商在进行水质控制时,越来越多的需要专业化水污染处理企业的服务,这使得对水处理的需求大为增加。

同时,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更多的政府项目和有水污染治理责任的企业产生污水处理在寻求污水治理项目的外包商。

同时,浙江省水资源丰富,水污染处理行业总体需求大,在“五水共治”政策的促进下,区域内很多中小企业对污水解决方案的需求的到逐步释放,形成了容量较大的区域性市场。

(4)水污染治理技术的不断升级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业内环保企业积极投身于关键领域技术的研究开发。

膜处理、污水处理处置、水生态修复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使得针对性的净水效果更佳,污水治理方案的个性化更强,从而可以更好地创造和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同时,随着越来越规范的相关国家技术标准出台,水污染治理市场的运作将更加规范化,竞争更加充分,从而加快技术进步和市场推广的步伐。

2、不利因素

(1)产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时间不长,尚处于成长期,因而存在着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结构失衡、产业价值链不够完善的问题。

政府的推动力度对行业发展存在重大影响,各地政府对水污染的治理力度也存在差异,对污水治理的效果、项目工程的治理等要求存在差异,使得各地水污染治理企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产业环境需要在产业政策的支撑下进一步优化,通过充分竞争形成结构合理、产业链完整的企业竞争格局。

(2)市场竞争趋于激烈

国内水污染处理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大型水处理公司进入该市场,如GE、联合环保、碧水源等等。

同行业具有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上市公司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大、研发能力强,其利用资本和技术优势介入我国水污染处理市场,进一步的加大了行业的竞争力度。

同时,国内中小污水处理企业众多,导致招标时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价格差异较大,易引发价格竞争,不利于市场的良性运行。

四、行业进入壁垒

1、专业化壁垒

水污染治理行业是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

在该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专业化的团队对具体项目提供针对性的分析评估服务,因此,行业经验和知识积累是专业化最重要的体现,也是获得水污染治理行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需不断调整研发方向、业务模式和营销手段,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首先,企业必须对业务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在对技术、项目和市场的挖掘过程中,发现有价值的模式和信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度。

其次,专业化体现在对特定项目的分析、评估及解决方案设计能力。

企业通过建设标准化项目评估流程,可以发现和准确评估项目水体污染原因,有的放矢的解决污染核心问题。

由于新型环境污染物与治理方法层出不穷,不同项目的设计方案没有绝对固定的模式可以参考,不同层次水平的人员,其分析思路可能千差万别,如何发现深层次问题,准确洞察问题本质,这主要依靠专业化的设计分析能力。

2、技术壁垒

水污染治理是以物理法、化学法或生物法等多种核心技术为支撑。

每一项技术背后都有一个专业研究领域,掌握每项技术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

污水处理厂商需要在这些技术上充分积累,灵活运用,积累行业经验和知识。

目前,我国水污染治理业的大企业多可以做到技术的自主研发,中小企业多依托于高校或科研院所。

国内净水标准的逐步提高和污染源的复杂化,对水污染处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更新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维持可持续技术进步所需的极高研发成本成为进入该行业强大的壁垒。

3、工程资质壁垒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水体治理的企业必须获得相应的工程资质,如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总承包资质、特种专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河湖整治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等,资质的申请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资金、人员、项目经验的储备,这对于行业新进入者构成了一定壁垒,未来,为进一步规范国内水体治理市场,我国可能出台更加严格的管理办法,这必然进一步提高工程资质壁垒。

五、行业市场规模

1、与上游产业关系

水污染治理行业的上游产业主要包括管道、阀门、水泵、压滤机等环保配套设备生产商、各种新型高效环保材料及环保药剂的生产商、微生物菌种培育及研发的科研机构等。

目前,上游原材料的供应相对充足,各细分的上游产业竞争较为充分,行业格局稳定。

如生产配套设备行业厂家众多,市场竞争稳定;

水处理药剂行业中的国内厂商多为乡镇企业,力量较薄弱,全球大公司正在进军水处理药剂市场,在充分的竞争下,水处理药剂的供给更加的质优价廉。

而微生物菌种培育及新技术多依托于高校和研究所,也有许多水污染治理行业的环保企业自主加强了一些关键领域的技术要发工作,如膜技术、生物脱氮、菌种培育等。

2、与下游产业关系

水污染治理行业的下游产业覆盖面较广。

目前,国内水污染治理行业的下游主要涵盖代表公共需求的政府投资主体、由于污染者付费原则而需承担治理义务的企业、及城市小区物业、旅游观光景区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小城镇等。

随着国家对各项工业排水指标的日趋严格,和地方政府治水项目的推动,该行业的下游覆盖面将日益拓宽,对水污染治理产品和服务的刚性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3、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规模

(1)我国水污染现状

根据《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423条主要河流、62座重点湖泊(水库)的968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的水质监测显示,Ⅰ、Ⅱ、Ⅲ、Ⅳ、Ⅴ、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3.4%、30.4%、29.3%、20.9%、6.8%、9.2%,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4896个地下水监测点位的水质监测显示,水质为优良级的比例为10.8%,良好级的比例为25.9%,较好级的比例为1.8%,较差级的比例为45.4%,极差级的比例为16.1%。

2014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294.6万吨,同比下降2.47%;

氨氮排放总量为238.5万吨,同比下降2.90%。

水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劣Ⅴ类水质比例仍较高,水污染治理任重道远。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脏、乱、差问题日益突出。

河道、湖泊污染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由于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

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库”,进而变成沼泽。

一般来说,总磷和无机氮分别为20毫克/立方米和300毫克/立方米,就可以认为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

(2)水污染治理行业总体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

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俗称“水十条”,涉及10条35款238项措施,对水环境的治理形成了持续动力和明确的目标,且该计划制定了清晰且严格的考核制度,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责任,对污水治理行业影响深远。

水污染治理主要指标包括﹕1)到2020年,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

2)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均控制在10%以内;

3)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三类比例总体高于93%;

4)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约15%;

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

6)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

7)長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

《“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也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城镇污水治理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国水污染治理资金的投入需求将超过1万亿元,预计将实现1.2万亿~1.3万亿元的产业收入据预测,据环保部估算,2015年出台的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总投资预计超过2万亿元。

全国各省也在积极加大水污染治理的投入。

从市场容量与潜力看,污水治理行业的市场容量基数较大且增长潜力巨大,对污水治理的重视程度、投资规模都空前。

从行业竞争情况来看,我国水体污染治理企业规模总量较小,行业集中度不高,行业企业数量和规模近年来发展速度快,企业并购整合的趋势越发活跃。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专业委员会的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从事水污染治理的环保企业约有15000家,2012年全行业销售总收入约为1800亿元,2013年度的销售总收入约为2300亿元。

截至2014年底,共有18家水务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上市,有5家水务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水体污染处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分别为设备和药剂、工程实施和运营三个板块,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鼓励和引导环保企业从项目咨询、工程建设、设备制造、技术研发、运营管理等单一业务环节向成为现代化环境综合服务企业的多种业务并举的发展方向转型。

目前,行业竞争模式从单一的水务项目争夺,向开拓多种业务的环保产业多元化领域发展。

从生产技术看,水污染治理行业长期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求生存发展,企业都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依靠引进吸收、吸收、自主研发先进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该行业技术进步快,创新能力强,成长能力强。

从产业关联度看,通过治水优化人居环境是保证民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政府扩大投资,促进经济转型的突破口。

水污染治理的推动和发展在全行业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在强产业关联的作用下,该行业在未来将得到积极成长。

4、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历史上,在环保产业初创阶段,水污染治理行业始终以年30%到45%的平均增长率保持着高速增长,在环保产业持续发展阶段,行业销售总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也从未低于15%。

“十二五”期间,全国环境治理资金总投入达5.1亿万元。

其中水污染治理资金的投入需求将超过1万亿元,预计将实现1.2万亿元到1.3万亿元的产业收入。

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专业委员会,2008年到2011年,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年总销售收入稳步增长,2012年行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负面影响,市场业绩有所下滑,这在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历史上尚属首次,但2013年该数据立刻有所回弹。

虽从2010年起,我国水污染治理业即呈现出发展趋缓的态势,但全行业总体上依然保持正增长。

未来五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将稳定增长,预计到2018年排水量将达555亿立方米,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1508万立方米/日,年处理能力达到785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厂数量至少达到5121座。

未来五年,我国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的投资至少还需要1500亿,污水处理运营市场规模2200亿元,可以推断未来五年我国的污水处理市场至少有3700亿元规模。

水污染治理业属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再加之我国对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将在“十三五”阶段进一步斥巨资推进城乡污水的处理和应用,中国水污染治理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浙江省“五水共治”项目在治污水项目中的总投资达1721亿元,计划的7年总规划投资为4680亿元,是该行业在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

六、行业风险特征

1、政策风险

环保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期来看,国家将会持续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环保政策必将逐步严格和完善。

因而,对企业的资质、技术实力也会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

另一方面,从短期来看,由于环保政策的制定和推出牵涉的范围较广,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较为复杂,因此其出台的时间和力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策略产生偏差,从而导致企业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

目前我国环保行业主推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即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合作,共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模式),PPP模式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其风险主要来源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利益难以协调,环保公司面临项目建设和运行中的成本不可控、价格不可控以及需求不可控等风险。

2、宏观经济周期性风险

水处理行业与经济周期的变化紧密相关,很大程度上受到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因素波动的影响。

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国家的宏观政策也会有所调整,该类调整将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3、行业竞争风险

水处理行业集中度低,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

行业内众多企业由于技术实力、企业规模、议价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采取低价策略以获得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甚至存在恶性竞争的情况。

七、行业市场竞争状况

目前,我国从事水污染的环保企业数量众多,根据水委会2013年抽样调查,所抽取的132家企业约占行业中企业数量的1%,其销售收入约占行业总收入的10%。

截至2013年底,31家水务投资公司以市场化手段(包括控股、参股)累计获得的污水处理能力占全国城镇污水处理总能力的32.2%。

但该行业集中度还不高,如2013年快速增长的北控水务,超过2012年排名首位的威立雅,在供排水能力市场的占比也仅为2.75%。

因此,总体来看,该行业市场竞争活跃,桑德集团、中国水务投资、上实环境、中法水务、中环保水务、创业环保等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和深度合作的市场新格局。

同时,浙江省这一区域性污水处理市场中,各公司依托技术和区域优势进行着充分竞争,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存在广大的市场机会。

目前污水处理行业分散,提供了大量企业兼并收购的机会,规模以上企业借此来扩大业务地域范围及在特定地区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以此巩固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以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预期未来行业的整合将进一步加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