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
《社会保障学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学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总目标是什么?
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5、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原则?
⑴基本功能:
①稳定功能。
社会稳定机制是指社会的有序发展和良性运行,突出表现为社会环境的和谐及政治局面的安定团结。
②保障功能。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收入中断或减少的社会成员得到基本生活保障,消除贫困,使每个公民都能生有所食、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使每个公民都能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③互助功能。
社会保障是以互助互济为核心的风险共担机制。
这种互济、互助有利于社会成员间的团结,有利于代际的沟通,有利于社会体制、道德观念的维护和延续,可以促进社会成员、社会各阶层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④促进功能。
社会保障的功能不仅反映在社会进步方面,而且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调节社会总需求,平抑经济波动。
⑵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
②互济性原则;
③强制性原则;
④多样性原则;
⑤其他原则
6、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项内容。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补偿,使之能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项目有:
养老社会保险、疾病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残障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等。
社会救济又叫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社会救济的内容包括两大类:
一是贫困救济;
二是2.灾害救济。
社会福利不仅保障个人和整个社会的生存需要,还要保证个人和社会有发展的可能。
二、简述题
1、简述保障基金管理的主要环节。
下面以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为例,介绍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主要环节。
⑴征收管理——首要环节
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首要环节。
包括征收范围和对象、征收的比例和基数、征收机构和征收程序、征收的监督和处罚。
⑵支付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包括支付条件、支付标准、支付方式。
⑶收支两条线管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纳入社会保障预算管理;
二是基本养老保障基金征收机构和财政部门在国有商业银行分别开设基金专户;
三是规范了养老保险基金征收、支付程序;
四是明确和规范了有关部门的职责。
2、怎样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
⑴加快立法,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依法进行管理。
⑵设立专门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机构。
⑶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监督。
⑷设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风险准备金。
3、简述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原则与主要途径。
⑴原则。
社会保险基金作为广大职工的“活命钱”,在资金的运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安全性原则。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则首先把安全性,即要保证能将投资运营的本金和利润完全地回收放在第一位。
②效益性原则。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护下,追求较好的收益,以达到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保护广大职工利益的目的。
③基金变现性原则。
社会保险基金在投资时首先要留足周转金,其次要根据支付需要对闲置资金分别进行长期、中期、短期投资,以保证资金能及时变现。
⑵主要途径。
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①根据社会保险基金数额大、存储期较长的特点,投资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将一些安全性好,收益率较高的项目,如长江三峡建设工程等,交由社会保险基金投资。
②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
投资基金由具有证券投资知识和经验的专门人才进行经营管理,既可节约交易成本又可提高投资收益。
③投资于债券市场。
社会保险基金也可以部分投资于债券市场,但要严格按照程序对上市企业做好资信评估,认真选择投资对象,并按照分散化的要求组成债券组合投资方案。
4、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监督管理三个方面。
其中行政管理主要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制定社会保障规划,规定社会保障政策和管理法则,并组织实施;
业务管理主要是依法对社会保障对象进行登记,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筹集和运用,审核、发放社会保障待遇,对受保人进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监督管理主要是对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和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制止和纠正社会保障业务活动中的违规行为。
5、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⑴社会保障立法相对滞后。
⑵历史上形成的社会保障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互相掣肘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⑶社会保障管理存在着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职能界限不清,管理权限混乱问题。
⑷社会保障管理存在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不分、业务管理与监督检查不力的问题,难以形成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
6、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方针、原则和总体目标是什么?
⑴指导方针
总的指导方针是:
“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五保合一、资源共享、城市建网、网络互联、分级管理、分步实施”。
⑵原则
①投资原则。
各级政府分别负责,并按照少投资多办事的原则,力求投入产出的最佳组合。
②技术原则。
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开放性,安全性,可扩充性,可维护性,易操作性,灵活性,标准化。
⑶总体目标。
①建立计算机系统。
一是业务处理计算机化;
二是建设城市网;
三是构建省网和全国网。
②建设资源数据库。
③建立宏观决策系统。
7、简述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⑴养老保险
①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
主要有三中种形式:
一是通过银行发放;
二是通过邮局寄发;
三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发放。
这种形式又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只对极少数高龄孤老、行动不便以及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人员上门直接送发;
另一种是采取与银行联办储蓄所等形式发放。
②离退休人员的社会管理服务。
社会化管理服务以社区为服务机构来承担社会保险事务。
⑵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的社会化管理应从两方面做起:
一是医疗费报销的社会化管理;
二是建立以社区医疗为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医疗制度。
⑶失业保险
一是健全市场化的就业服务机构,提供就业指导;
二是失业保险金社会化发放。
⑷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目前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在全国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但它们同样存在着社会化管理问题。
1、简述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⑴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
①调整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中各主体之间的各种关系。
②调整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③调整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的各种关系。
④调整和规范社会保障项目及待遇标准。
⑤调整因执行社会保障政策而引起的争议
⑥调整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的监督机制。
⑵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体和客体
①主体。
包括:
国家(政府);
社会保障实施机构;
用人单位;
社会成员、劳动者(及其家庭)。
①客体。
指社会保障项目和范围内的各种物质利益和自然人。
⑶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①国家(政府)。
享有决策、规划、监督和制裁的权利,同时承担着保护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利、提供应有的管理和服务及接受监督的义务。
②社会保障实施机构。
依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具体负责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管理、投资、运用及待遇的支付,提供咨询和服务,接受监督。
③用人单位。
义务是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要求社会保障机构提供社会保障政策咨询,就与本单位有关的社会保障争议提出仲裁或诉讼,监督社会保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等。
④社会成员。
在遭遇自然灾害及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机会失去生活来源时,依法享有向社会保障机构申请领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及其他待遇的权利,并享有请求提供社会保障政策的咨询及其他服务事项的权利。
同时应当履行公民义务或劳动义务并按照规定承担缴纳社会保险费。
2、什么是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体和客体
⑴主体。
指在各种社会保障活动中,依法享受相应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的当事人。
从社会保障的运行过程中看,主体主要包括:
①国家(政府);
②社会保障实施机构;
③用人单位;
④社会成员、劳动者(及其家庭)。
⑵客体。
指各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目标。
从社会保障的实践内容来看,其客体是指社会保障项目和范围内的各种物质利益和自然人。
3、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⑴法律现状
①社会保险
A、养老保险。
国务院1991年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务院于1995年3月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
1997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1998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B、医疗保险。
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C、失业保险。
国务院1986年颁布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1993年重新颁布《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1999年1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失业保险条例》。
D、工伤保险。
1996年国家颁布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同年8月,原劳动部制定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E、生育保险。
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
原劳动部1994年颁布了《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
F、社会保险费用征缴和待遇支付。
199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
199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于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年国务院发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G、农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险。
1992年1月3日,民政部印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通知。
②社会福利
1982年4月14日民政部印发《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试行办法的通知》。
1990年12月28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③社会救济
1989年12月29日,民政部发布《全国救灾扶贫经济实体管理暂行办法》展。
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④社会优抚
1988年7月,国务院制定和颁布《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⑵突出问题
①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
②现有的社会保障法规立法层次低,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
③社会保障的法律实施机制较弱。
4、简述社会保险的一般特征及主要内容
⑴一般特征
①强制性;
②保障性;
③福利性(社会保险区别于商业保险的根本特征之一);
④互济性。
⑵主要内容
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险的内容包括五大险种:
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②失业保险、③医疗保险、④工伤保险、⑤生育保险。
在上述五大社会保险险种之中,还包含死亡和遗属保险。
5、社会保险的作用是什么?
⑴社会稳定机制主要是通过对广大劳动者和社会成员的经济生活实施稳定、可靠的基本保障来实现。
⑵促进劳动力再生产
⑶调节社会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主要是体现在资金筹措、支付和使用的全过程中。
⑷积累必要的资金,推动经济发展。
6、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类型。
⑴传统型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模式。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模式是通过国家立法程序,强制工薪劳动者加入,强制雇主和劳动者分别按照国家立法规定的缴费(税)率投保,并建立老年社会保险基金,实行多层次退休金。
⑵储蓄积累型养老保险制度模式。
该模式,通过固定缴费和个人账户方式运转,养老金待遇水平由所缴费用以及利息决定。
缴费及利息积累都记人每个人的账户。
当投保人年老、伤残或死亡时,账户上的基金可一次或按月支付,缴费由雇员和雇主共同承担。
⑶政府统筹普惠制养老保险模式,该制度由国家(或国家和雇主)全部负担雇员的养老保险费,雇员个人不缴费,是一种典型的福利国家型的养老保险制度。
瑞典、挪威、前苏联等国家实行或曾经实行这一制度模式。
⑷社会救助型养老保险模式。
在这一制度模式下,获得养老金须经过家庭收入状况调查这一程序,只对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人如收入低于最低养老金的人才给予保障。
这一制度类型的资金直接来源于政府的财政。
7、如何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⑴筹集的原则。
“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
⑵筹集范围: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二类,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运用或运营而增值出的基金收入。
第三类,政府的财政补贴类收入。
除以上三类收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人中还包括滞纳金及财政部门核准的其他收入。
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政专户管理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政专户在银行设立,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的方法具体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设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过渡户”。
第二种方法是直接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划人相关的财政专户。
8、养老保障有哪些补充形式?
⑴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职工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
⑵商业性人寿保险。
人寿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生存或死亡为保险标的的人身保险业务。
⑶互助性补充保险。
是中国职工开展的自愿参加的以职工个人筹集资金为主的群众性互济性保险,是对国家法定社会保险的一种补充。
⑷家庭养老方式。
家庭养老是补充养老保险的一种有效形式。
9、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及配套政策
⑴框架
⑴制度模式。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⑵主要政策
①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②单位和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要分别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③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分别管理,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大额或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小额或门诊医疗费用。
统筹基金支付设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
最高支付限额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由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
④建立统一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制。
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
原则上以地级市为统筹层次,由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基金的统一征缴、使用和管理,保证基金的足额征缴、合理使用和及时支付。
⑤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⑥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加快医疗机构改革。
⑦妥善解决特殊人员的医疗待遇,离休人员和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的医疗待遇不变,经费实行单独管理。
对退休人员在个人缴费和个人负担方面予以适当照顾。
⑧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效益好的企业可以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对国家公务员实行医疗补助等。
⑵配套政策
《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任务、原则、主要政策和制度模式。
根据《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精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部委共同研究制定了16个配套文件。
其中和医疗服务密切相关的有6个配套文件,从三个方面对加强医疗保险管理作出了规定,概括为“三、二、一”。
“三”是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的意见》和《关于确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的意见》3个文件。
“二”是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暂行办法》,对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两个定点”管理作出了规定。
“一”是指《关于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的意见》,对各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提出指导性意见。
10、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任务、目的和基本思路
⑴主要任务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⑵目的
①使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切实保障职工基本医疗。
②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挥互助共济和个人自我
保障的作用,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遏制浪费。
③将原公费和劳保医疗实行统一管理,在全国实行新的医疗保险制度。
⑶基本思路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思路是“基本水平、广泛覆盖、双方负担、统筹结合”。
11、如何实施医疗服务监管?
基本医疗服务监管的途径是:
⑴查处方;
⑵查病历;
⑶现场检查医疗工作;
⑷通过审批报销发现问题;
⑸查基本医疗保险统计资料;
⑹受理投诉。
12、简述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1)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覆盖范围包括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所有劳动者。
失业保险的范围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有关法律规定的享受失业保险的人员范围。
实行自愿保险制度的国家,其保险范围一般只限于工会已建立失业基金会的那些产业。
我国在1986年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此规定只把国有企业职工列入失业保险范围。
1999年1月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此条例规定的失业保险范围扩大到了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
(2)失业保险待遇标准
失业保险待遇标准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对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在失业时给予物质帮助的数额或水平。
①计算失业保险金有三种方法:
薪资比例制、均一制、薪资比例制和均一制混合使用。
②失业保险金有上限和下限规定。
③失业保险金水平大都维持在失业者原工资的50%-75%左右。
④很多国家按缴费时间长短分别设立几个档次,缴费时间越长,失业保险金数额越高。
⑤按失业前工资的数额一定比例给付失业保险金时,有的国家采用逆相关办法,工资越低,适用的比例越高。
(3)失业保险金给付期限
失业保险金给付期限指根据法规所规定的给付失业保险待遇的最长期限,也是失业保险待遇的标准之一。
确定失业保险金给付期限的标准各个国家不同,一般的做法有:
①把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与取得资格期结合起来,根据失业前缴纳保险费持续时间或受保时间长短,分别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连续时间上限。
②根据失业者的缴费时间和年龄并考虑老年工人的具体困难确定最长给付期限。
③有的国家将失业保险金给付期与失业率相联系,视失业的严重程度作出相应的调整。
各国在规定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时还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设置了等待期,各工业国家规定的等待期多数为2-7天,发展中国家则将等待期设置的比较长。
(4)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有:
雇主缴纳的失业保险费、雇员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和政府财政补贴。
(5)失业保险的管理体制
①直接由政府部一级主管机构管理。
②由政府、雇主和雇员三方共同组成的自治机构管理。
③行政管理由雇员代表自己按行业或工业部门办理的独立基金会负责,由工人代表单独管理。
1、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哪些的问题?
⑴部分农村贫困人口还没有被纳入农村社会保障网,纳入保障网的农村贫困人口享受的保障待遇水平还较低;
⑵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
⑶在农村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农村迫切需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却发展缓慢和出现大幅度的萎缩;
⑷在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民经济“三分天下而有其一”的情况下,这种特殊形式企业的社会保险如何建立还不明确;
⑸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还不能享受社会保险;
⑹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投入较少。
另外,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城乡、地区之间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
农村社会保障缺乏制度化;
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非农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
土地保障妨碍农村的现代化。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模式。
⑵资金筹集。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原则是“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
⑶养老金计发办法。
在农民达到一定年龄(一般为60周岁)时,就可以领取养老金。
养老金数额根据其个人账户累计积累额和平均预期寿命来确定。
领取养老金的保证期为10年。
⑷基金管理。
个人和集体的缴费形成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按基金总额的3%提取管理服务费,提取管理服务费后的基金可进行投资,目前的投资渠道只能是存人银行或购买国债。
⑸覆盖范围。
农村各类人员。
⑹管理体制。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实行“政事分开”,即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分开。
3、简述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意义
⑴必要性
农村改革之后,家庭养老保障面临许多现实问题:
一是家庭结构的变化;
二是家庭经济收入的变化;
三是年轻农村劳动力流动。
这些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变化表明,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已经不能满足农村老人养老的实际要求,需要建立社会性的养老保障。
⑵意义
①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的有效办法。
②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农村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