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型居住社区附着式脚手架爬架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某大型居住社区附着式脚手架爬架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大型居住社区附着式脚手架爬架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安装及搭设
5.1.搭设准备
5.2.安装流程
5.3.机构安装的具体操作:
5.4.架体搭设的具体操作
六、附着升降脚手架搭设安装质量要求
6.1.架体搭设要求
6.2.提升系统安装要求
6.3.防坠器安装要求
6.4.防倾斜装置安装要求
七、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
7.1.准备工作
7.2.人员分工
7.3.工作操作要求
7.4.提升到位后工作
八、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维护保养
九、附着升降脚手架下降
9.1.准备工作
9.2.人员分工
9.3.下降工作操作要求
十、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拆除
10.1.拆除准备
10.2.拆除施工
10.3.拆除注意事项
十一、安全管理
11.1.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1.2.例行检查
11.3.防雷、防电和防火
11.4.劳保用品(三宝)要求
11.5.特殊气候条件下的管理
11.6.施工人员的管理
十二、附着升降脚手架与塔吊、人货电梯的协调配合
12.1.架体与塔吊协调配合
12.2.人货电梯的协调配合
12.3.悬挑卸料平台的协调配合
十三、施工进度安排
13.1.各阶段工作进度计划
十四、应急预案
十五、工具设备
十六、工地配合需求
附表:
一、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总交底单
二、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下降安全技术交底单
三、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下降前检查表
四、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下降通知单
五、附着升降脚手架升降令
六、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下降过程中安全监护岗位检查复验签证表
七、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下降后复位检查表
八、附着升降脚手架升/降作业后安全防护设施交接验收记录
九、附着升降脚手架定期保养监视记录
附图:
一、7号楼机位平面布置图(附图7#-01)7号楼机位平面布置尺寸图(附图7#-02)7号楼爬架预埋尺寸图(附图7#-03)
二、10号楼机位平面布置图(附图10#-01)10号楼机位平面布置尺寸图(附图10#-02)10号楼爬架预埋尺寸图(附图10#-03)
三、附着升降脚手架立面安装示意图01、02、03、04
四、附着升降脚手架构件名称安装示意图05
1.1.工程名称:
1.2.施工地址:
上海市
1.3.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工期:
预计12个月:
2009年月至2010年月
1.4.附着升降脚手架设计参数及脚手架设置简介:
7号楼
(1)工程设计参数
地上总高
70米
总层数
地上24层
结构形式
剪力墙结构
标准层情况
标准层起始
自第3层至第24层,共22层
标准层层高
层高为2.8米/层
标准层结构变化
外墙无变化
标准层周长
约105米
其他设计参照
混凝土强度
未知
塔吊位置
人货电梯位置
卸料平台位置
外墙装饰情况
(2)脚手架设计方案概述:
①本楼的第1至2层(标高0.0米至5.6米),不属于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范围。
建议搭设普通脚手架。
本资料的Word版完整资料下载地址:
脚手架精品施工方案推荐地址:
②本楼的第3层至第24层(标高5.6米至67.2米)为标准层结构,采用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以下简称“爬架”)。
爬架均从第3层底板处开始搭设,搭设高度为12.6米(6步×
1.8米/步+1.8米顶步防护),覆盖第3、4、5、6层(覆盖4.5层),本楼暂设机位23个机位,施工时,将根据详细的结构图纸,以及塔吊、施工电梯、卸料平台的位置及施工工艺要求,对机位位置及数量需略做调整。
爬架随主体施工升至屋面层处,架体覆盖22、23、24、屋面层(覆盖至标高70米处)。
爬架提升不到的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局部提升或架体加固增高。
收缩部位采用普通脚手架。
收缩部位的普通脚手架不属于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范围。
③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若外墙装饰可采用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则随外墙的装饰,爬架下降至第3层底板处,拆除爬架。
④屋顶及机房层不属于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范围。
10号楼
约190米
1.8米/步+1.8米顶步防护),覆盖第3、4、5、6层(覆盖4.5层),本楼暂设机位41个机位,施工时,将根据详细的结构图纸,以及塔吊、施工电梯、卸料平台的位置及施工工艺要求,对机位位置及数量需略做调整。
注:
普通脚手架与结构设施架及结构变形处搭设的措施架部分不包含在整体升降脚手架的工作范围内,此部分为零星劳务工作范围。
二、FSD可滑动导柱升降脚手架方案编制依据、性能指标
2.1.方案编制依据:
2.1.1.建设部建[2000]230号《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
2.1.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2.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及《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
2.1.4.《建筑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2.1.5.《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
2.1.6.甲方提供的标准层结构图(电子版),以及《FSD可滑动导柱升降脚手架安全操作规程》。
技术类别
建设部要求
架体尺寸
1
架体高度
不大于5倍楼层高,架体全高与支承跨度乘积不大于110m2
2
架体宽度
不大于1.2m
3
架体支承跨度
直线
不大于8m
折线
不大于5.4m
4
架体悬挑端长度
整体式
不大于1/2水平支承跨度和3m
单片式
不大于1/4水平支承跨度
5
使用工况下,架体悬臂高度
不大于6m和2/5架体高度
架体结构
竖向主框架
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片式框架或格构式结构
水平横梁架
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定型行架梁结构
剪刀撑
沿全高设置剪刀撑,剪刀撑跨度不得大于6m,水平夹角为450-600
悬挑端斜拉杆设置
以竖向主框架为中心成对设置对称斜拉杆,水平夹角不小于450
架体垂直度
垂直度偏差应≤4/1000
支承结构
支承结构与工程结构连接
采用普通穿墙螺栓连接时,采用双螺母固定,螺杆露出螺母应不少于3扣。
垫板尺寸不得小于80mm×
80mm×
8mm。
与工程结构连接处混凝土强度
不得小于C10
其他
附着点采用单根穿墙螺栓锚固时,应具有防止扭转的措施
防倾装置
连接方式
用螺栓与竖向主框架或附着支承结构连接,不得采用钢管扣件或碗扣方式
升降和使用工况
位于同一竖向平面的防倾装置均不得少于二处,其最上和最下的之间最小间距不得小于架体全高的1/3
导向间隙
小于5mm
防坠装置
制动距离
不得大于80mm
不得大于150mm
安装
每机位必须设置一套,与提升设备分别设置在两套附着支承结构上
安全防护
外侧安全网
必须用密目安全网(≥800目/100cm2)围档,必须可靠固定在架体上
底层安全网
脚手板铺设严密,用平网及密目安全网兜底.设置底层翻板构造
防护栏杆
每一作业层外侧设置上、下两道防护栏杆(上杆高1.2m,下杆高0.6m)和挡脚板(高1.80m)
架体断口
断口必须封闭并加设栏杆
架体内侧与建筑物之间距离
离墙距离不超过0.4m,超过处有可靠的技术措施
2.3.FSD可滑动导柱升降脚手架性能指标
项目
指标
高度
覆盖4.5个楼,层全高与每两点间跨距的乘积不大于110m2
宽度
0.9-1.0
步度
1.8-2.0
离墙距离
0.3-0.5
垂直度偏差≤4/1000
最大跨距L
6.8
5.0
悬臂高度
使用工况
不超过4.8m
升降工况
沿全高设置剪刀撑,剪刀撑跨度不大于6m,水平夹角为450-600
扣件
预紧力矩应控制在40~50N·
m范围内
连墙件
水平间距
不超过3la(约3.6米)(la为纵距)
竖向间距
不超过3h(由架体顶端至底部约设置4道)(h为步距)
架体悬挑端
长度
不超过2m
斜拉杆
架体支承结构
采用形式
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片式框架
水平要求
相邻两榀竖向主框架的水平高差应小于20mm
垂直要求
竖向主框架的垂直偏差应小于3/1000
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定型行架梁结构
相邻二机位处的高差应小于20mm
附着及防倾结构
附着防倾导向轨(承力导柱)
垂直偏差小于2/1000
防倾导向轮
设置形式
沿垂直方向共设三组,用螺栓与竖向主框架连接
间距要求
其最上和最下的之间最小间距不小于架体全高的1/3
穿墙螺栓
规格
M30穿墙螺栓,每个附着点安装四根。
安装要求
螺栓与预埋件垂直于结构面,中心误差小于15mm;
采用双螺母固定,螺杆露出螺母应不少于3扣;
垫板尺寸为80×
80×
附墙承力拉杆
规格Φ20mm圆钢
调节承力螺栓(花兰螺栓)
规格T38mm×
6螺纹钢
防坠
装置
额定荷载
50KN
最大制动距离
50mm
过、欠载量调节范围
10-30KN
过、欠载设定值误差
不大于0.5KN
过、欠载设定值重复性误差
安全网
架体外侧用密目安全网(2000目/100cm2)围挡,并兜过架体底部。
底部加设小眼网。
脚手板
架体底层的脚手板必须铺设严密。
设置翻板构造,。
作业层
外侧设置上、下两道防护栏杆(上杆距底杆高1.2m,下杆距底杆高0.6m)和围护笆(挡脚板高度为1.8m)。
断口、间隙
封闭并加设栏杆
荷载
每提升单元最大自重
35KN
作业面平均施工荷载
结构施工,二排
3KN/m2
装修施工,三排
2KN/m2
电动提升
额定提升力
50KN
最大电动提升速度
100mm/min
脚手架使用高度
一般型
不大于150M
附墙加强型
大于150M
三、FSD可滑动导柱升降脚手架结构特点
3.1.1.采用独特的导柱提升机构,在滑动承力导柱上安装悬臂梁、电动葫芦,三者形成一组件,作业中与架体交互升降、周转时无需拆分。
3.1.2.附着防倾导向轨(又名承力导柱)既是架体防外倾轨,又是悬臂梁的第二套附墙受力体系,能在作业中同时提供两套附墙的整体提升架。
3.1.3.采用力激原理设计的机械限载防坠装置,标度、防坠合二为一,并能在升降过程中可防止架体缓慢下滑。
FSD可滑动导柱升降脚手架由升降机构、防坠机构、附着及防倾机构、脚手架架体组成。
FSD可滑动导柱升降脚手架构件的作用相辅相成:
附着防倾导向轨既为承力机构又具有辅助防倾功能,架体导轮即可防止提升架内外倾翻,也作为承力导柱与架体作相对运动的滑轮。
3.2.1.升降机构:
升降机构主要由提升悬梁、悬梁斜撑、承力轴、
底盘、底盘拉筋、电动葫芦等组成。
提升悬梁及斜撑通过连接螺杆及销轴安装在承
力导柱上,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受力支撑结构。
提
升悬梁上部的有两个连接孔作为备用孔,是在机位
位于建筑结构凸窗、阳台位置时或悬梁加长时,安
装拉筋时使用。
提升电动葫芦挂在大悬梁上,提升时的受力状
态为:
提升所产生的力通过斜撑传递到承力导柱,导柱利用可调螺杆及穿墙螺杆将力传递至建筑结构上。
附着及防倾机构是由附着防倾导向轨(又称承力导柱)、附墙拉筋、轨道拉筋、穿墙螺栓、导轮等构件组成。
承力导柱:
既是架体的承力构件,又是防倾导轨装置。
承力导柱全长约为架体高的三分之二。
利用承力导柱与建筑物的有效拉结,将提升梁安装于其上。
架体升/降所产生的垂直轴向力,由电动葫芦→提升梁→提升梁斜撑→承力导柱→可调节承重斜拉杆→B型吊耳→ф30穿墙螺栓→建筑物。
在使用工况中产生的荷载及架体自身的荷载则由ф20×
4根机位底盘拉筋传递于ф30穿墙螺栓→建筑物。
承力导柱利用两根花蓝螺栓连接,用M30的穿墙螺杆(采用双螺母固定在结构上,螺杆露出螺母应不少于3丝),附着在建筑物结构面上。
作业时,承力导柱先带着提升悬梁及提升葫芦,在附墙导轮及架体导轮的作用下,上下滑动至下个作业位置固定,由此,避免导轨、悬梁、葫芦、拆卸周转所带来的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安全隐患,且大大节约了作业时间。
然后,架体通过承力导柱上的提升悬梁电动葫芦与架体导轮共同作用,沿承力导柱上下滑动,完成升、降作业;
升、降至预定位置,架体由底盘、承重拉筋与墙或梁直接连接卸荷。
承力导柱在架体升降作业时,可与建筑主体二~三个楼层连接,解决了大多类型升降架的架体荷载仅向最高处单独一个楼层而传递的缺陷,增加安全性.提升悬梁固定于承力导柱上,并附有可独立承载的斜撑结构,使之安全卸荷。
导轮:
分附墙导轮、架体导轮两种(见下图)。
主要作用:
a.防止提升架内外倾翻b.作为可沿承力导柱使架体升降的滑轮。
FSD附着升降脚手架共设置三组架体导轮。
导轮杆与架体通过构件螺栓连接,导轮扣在承力导柱的滑槽内。
在提升过程中,使架体滑移并起到防倾作用。
三连组导轮中上部一组采用6.3#槽钢作为横梁与架体内侧立杆连接,固定的双导轮套在承力导柱滑槽内,用连接
片、螺栓稳固连接。
最下面一组导轮采用50×
5角钢与架体立杆连接,由两个单导轮安装于承力导柱两侧滑槽内,避免承力导柱内机构件产生干涉,用连接角铁、螺栓固定连接。
在提升前,最上一组导轮(第一组)与最下一组导轮(第三组)间距大于架体的三分之一高度。
在提升过程中,架体、架体导轮与承力导柱相对运动,当架体提升至楼层的一半高度时,第三组导轮随架体也由承力导柱的下端部向上滑移约半个楼层高度左右,此时,应停止提升,将第三组导轮下移至承力导柱的最下端,完成后架体可继续提升到位。
经调整后,第三组导轮与第一组导轮之间的距离也大于架体的三分之一高度,达到了规定的使用标准。
防坠机构是由FZJ50-C限载防坠装置、防坠杆、防坠悬梁、防坠拉筋等组成。
一个底盘上共设三组底盘拉筋,拉筋一头与底盘连接,另一头与防坠器箱体连接,电动葫芦的挂钩钩住吊环。
防坠杆穿过防坠器,一头与防坠悬梁连接,通过防坠悬梁拉筋、附墙拉筋与结构相连。
正常情况下防坠器可沿防坠杆上下移动。
防坠系统与提升系统是独立附着。
FZJ50-C限载防坠装置不仅具备一般防坠装置在意外发生时的阻止坠落功能而且具备过欠载保护。
利用称量机构与控制箱配合使用。
通过感应,在载体不均匀、偏载或受干涉物造成的过载、欠载量超过设定变化值时,能及时报警、停机,能实现同步监控且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另外该装置除能限载报警,失载的瞬间制动防坠。
而且可手动防滑,一般安全钳只有在架体突然失载时才起作用,而对葫芦制动失灵,却尚未完全失载仅缓慢打
滑时却不起作用,本装置
针对实际中曾发生的葫芦
打滑现象,专门设置了手
制动手板,可有效阻止架
体滑移,使安全防护更多
一层保护。
这些功能通过
全封闭的FZP50机械装置
实现,结构紧凑、实用简
捷、性能稳定,适应恶劣的施工环境,安全可靠。
3.2.4.架体:
架体主要由水平桁架、竖向主框架、脚手板、安全网、翻板等组成。
水平桁架位于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底部。
桁架杆件用ф48*3.5钢管两端焊有铰链
板及铰链孔,用M20的螺栓组装而成。
(见图-2)机位沿架体全高设置定型加强的
竖向主框架。
竖向主框架承受自重及上部传来的脚手架体系恒载和施工活荷载、部
分风载等,并将其传递到建筑物上。
电控柜及分线电缆组成电气控制。
主要作用控制各机位的升降处理由恒载同步器传来的过、欠载信号,同时能显示各机位出现过、欠载及故障情况。
3.3.FSD可滑动导柱升降脚手架的提升原理:
在建筑物标准层施工时,通过承重底盘与固定在承力导柱上的提升梁。
利用电动葫芦作为提升设备,在与建筑物作相对运动。
由图可知过程:
第
一过程:
拆除底盘承力
拉筋准备提升。
第二过
程:
提升到位后装上底
盘承力拉杆并调整受力
状况。
第三过程:
把承
力导柱从第二层、第三
层移至到第三层、第四
层并固定。
由此三个过程循环,
操作如下附着升降脚手
架升降作业流程图:
4.3.本工程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专项方案:
4.3.1.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架体搭设部分方案:
项目
技术参数
7号楼
10号楼
架体型式
架体高度(m)
12.6米
步高(m)
1.8米
步数
7步
步宽(m)
0.8-0.95米
架体跨度(最大直线)(m)
6.8米
架体跨度(最大折线)(m)
5.0米
架体离墙距离(m)
0.4-0.45
导轮距离(m)
架体高度的1/3
穿墙螺栓规格
M30
机位数
23
41
①爬架架体搭设,搭设顺序为:
立杆-大横杆-小横杆-栏杆-踩脚笆-挡脚板-剪刀撑-安全网。
每根立杆底部必须装进行架套管,并用不小于φ8mm销或螺丝连接。
②立杆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节点必须对接,其接长与搭接办法与大横杆接长相同。
机位的四根立杆必须用专用套管接长,其小横杆分别装在机位的两侧。
③大横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个跨距,其对接点不论是内、外排,上下步相邻的均不得在同跨、同步内,其错节长度不得小于50cm。
如材料不合适,可采用搭接,其搭接办法与剪刀撑接长相同。
④大横杆与立杆的节点处,必须设置小横杆,用直角扣连接,紧靠大横杆,其内挑不应大于40cm,需距墙30-40cm,外挑梢头应控制在10-20cm之间。
填心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小横杆上,其间距应均匀,并不大于40cm。
机位的大横杆、填心杆梢头不得大于10cm。
⑤剪刀撑夹角必须控制在450-600之间,其每跨跨度不超过9m,并不大于7根立杆,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布局匀称,杆件搭接长度为1m-1.2m,不少于2只扣件连接,梢头不小于10cm,不大于20cm。
所有扣件螺丝预紧力矩,必须达到40-50N/M。
⑥栏杆距主节点高度为1.2m,挡脚杆设置在栏杆与主节点的中点。
⑦连墙杆设置不能少于二步三跨(3.6m×
5.4m)。
硬拉结必须加防滑扣件。
连墙件必须与立杆连接。
⑧竹笆铺设,其搭接长度为10cm,并每块四角平稳绑扎。
人行斜道的宽度不大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