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8179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1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7.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途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化学性质相似D.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8.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参与反应的乙、丙质量比为3:

17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D.参与反应的甲、丙质量比为7:

10

9.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

体液

唾液

胆汁

胰液

pH

6.6﹣7.1

7.1﹣7.3

7.5﹣8.0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

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10.金属Ni、Mn分别放入其他三种金属X、Y、Z的盐溶液中,反应的结果和有无金属析出的情况如下表所示.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X盐溶液

Y盐溶液

Z盐溶液

Ni

Mn

A.XMnYNiZB.ZNiYMnXC.ZMnYNiXD.XMnNiYZ

11.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属同种元素B.②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C.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④属于金属元素

12.以下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

检验氢气的纯度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D.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13.下列过程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基本类型都正确的是(  )

A.赤铁矿冶炼生铁:

Fe2O3+3CO

2Fe+3CO2置换反应

B.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Ca(OH)2+CO2═CaCO3+H2O复分解反应

C.电解水测定水的组成:

2H2O═2H2↑+O2↑分解反应

D.一氧化碳作燃料:

2CO+O2

2CO2化合反应

14.如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B

硫酸钾溶液

氢氧化钾

适量的稀盐酸

C

二氧化碳

氯化氢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二氧化锰

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B.BC.C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7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5.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

(1)用化学符号和有关数字表示:

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

3个铵根离子  

(2)指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2Cu  ;

O2﹣  .

(3)某含氟牙膏中含有一种化学式为Na2FPO3的物质,已知F元素为﹣1价,则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16.近年来,“白色污染”、“水污染”、“雾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请回答下列问題:

(1)写出雾霾产生的一条原因  ;

(2)水污染有很多危害,写出其中的一条:

  .

(3)怎样减少白色污染(答出一点即可)  .

17.如图是氯化钾和硝酸钾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图.

(1)15℃时,KNO3的溶解度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KCl的溶解度.

(2)40℃时,KCl的溶解度是  g,向100g水中加入40gKCl,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

(3)比较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任写一条).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饱和KCl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C.30℃时,分别将10gKCl和10gKNO3配制成饱和溶液,前者需要水的质量较多

D.分别将40℃时的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后者析出的晶体较多.

18.(7分)如图如示,若将稀H2SO4比作初三学生在“应急演练”中,要从楼顶入口处由上至下疏散到出口处,各层都有三道门(空白处为通道),稀硫酸要在每层中至少打开一道门(即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才能到达出口处,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若按“距离最短”的原则疏散,则其疏散路线由上至下依次为(填化学式)进口→  →出口.若按“速度最快”(化学反应速度最快)的原则疏散,则应将上述疏散路线中第五层改为(填化学式)  ,所有楼层中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共有  种.

(2)写出疏散路线上经过第三层时的物质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将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则无法通过第  层.

19.(7分)如图所示装置的U形管左侧管内固定一小试管.

(1)若右侧管内挂的是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向小试管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滤纸条的颜色变化是  ;

若先在小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固体,再进行上述实验操作,则可在更短的时间内观察到滤纸条有相同的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

(2)若右侧管内挂的是石蕊试液浸泡过的滤纸条,其中一条是湿润的,一条是晾干的.向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写出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的现象:

要让气球明显变瘪,可用针筒向U形管内注入足量的  溶液.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4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0.(8分)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其中A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为相对分支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为红棕色粉末,G为最常见的金属,B、D、E均为无色气体.请回答:

(1)X是  或  (填化学式).

(2)B物质固态时的名称是  ,该固态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E→B+C:

②G与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过氧化钙(CaO2)难溶于水,常温下稳定,在潮湿空气及水中缓慢放出氧气,广泛应用于渔业等领域,如图是以大理石(含Al2O3及其他不溶于水页不溶于酸的杂质)等为原料制取CaO2的流程图:

(1)操作a、b、c的名称都是  ;

(2)操作a的目的是  ;

(3)从滤液C中可回收的副产品的化学式为  ;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5)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四、(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8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2.(10分)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1)小明同学在家里利用替代品进行相关实验.如:

配制较多溶液时用玻璃杯代替如图1所示的仪器中的  (填仪器名称,下同);

搅拌时用筷子代替  .

(2)①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②小明同学选用片状的鸡蛋壳和  (填一种厨房调味品)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2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  (填序号).

A.反应过程中可以添加固体药品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③选用甲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

A.块状的胡萝卜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

C.粉末状的锌与稀硫酸制氢气D.浓硫酸与甲酸共热制一氧化碳

④收集二氧化碳常选用装置  (填编号,下同);

若收集氨气应选用装置  (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⑤下列哪些方法可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填序号).

A.将点燃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部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伸至集气瓶口

C.将点燃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

23.(8分)在化学实验探究课上,化学老师交给化学兴趣小组一包可能含有Na2SO4、NaNO2(亚硝酸钠)、NaCl(至少含有两种物质)的白色粉末,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探究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

(1)提出问题:

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查阅资料:

化学式

酸碱性

与稀盐酸作用

毒性

NaNO2

碱性

放出棕红色气体

NaC1

中性

不反应

(3)提出猜想:

猜想Ⅰ:

只含有NaCl、Na2SO4猜想Ⅱ:

只含有NaCl、NaNO2

猜想Ⅲ:

只含有  猜想Ⅳ:

含有NaCl、Na2SO4、NaNO2

(4)进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向试管1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向试管2滴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试管1:

溶液变红色

试管2:

无明显现象

一定有  ,

一定没有  .

另取适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滴加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一定有  .

(5)通过实验,猜想  成立.

(6)写出步骤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7)拓展:

粗盐中常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是溶解、  、蒸发.

五、(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3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4.某快递公司违反国家规定快递有海化学品,因化学品泄露,导致多人伤亡,被称为“夺命快递'

“夺命快递”中的化学品是氟乙酸甲酯(化学式为C3H5FO2),是有毒液体,在染料、医药、农药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1)氟乙酸甲酯(C3H5FO2)相对分子质量是  ;

(2)氟乙酸甲酯中碳、氢、氟、氧的质量比是  ;

(3)有人说这“都是化学惹得祸”,你如何评价?

25.(10分)“氯碱工业”是我国目前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它的主要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xNaCl+2H2O

xNaOH+H2↑+Cl2↑.在20℃时,取100g饱和NaCl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得产生氯气(Cl2)的质量为7.1g.(已知:

20℃时,NaC1的溶解度为36g)请分析并计算回答:

(1)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上述反应中x=  .

(2)通过计算,上述过程中同时产生H2的质量为  g.

(3)计算电解后剩余溶液中NaC1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分析】A、根据工业污水会污染环境分析;

B、根据电池会污染环境分析;

C、根据建筑工地扬尘会污染空气分析;

D、根据吸烟能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分析.

【解答】解:

A、工业污水超标排放会污染环境,禁止工业污水超标排放利于改善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会污染环境,不利于改善环境,故B符合题意;

C、建筑工地扬尘会污染空气,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利于改善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

D、吸烟能产生一些有害物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利于改善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哪些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要知道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不要乱扔垃圾,要进行集中处理,要考虑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据此分析判断.

A、石蜡融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

B、纸张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氮气用于食品包装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铁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铜用于制电线是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良好的导电性;

D、干冰升华过程中,二氧化碳由固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是利用了小苏打的化学性质﹣﹣受热易分解.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防范爆炸的措施.

【分析】A、根据铁生锈的探究不用采用什么特殊材料,只要利用水与空气即可分析;

B、根据选择不同的溶质即可探究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析;

C、根据天然气是易燃性物质分析;

D、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设计实验即可.

A、铁生锈的探究不用采用什么特殊材料,只要利用水与空气即可,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可以进行的实验;

B、选择不同的溶质即可探究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可以进行的实验;

C、天然气是易燃性物质,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易发生爆炸,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可以进行实验;

D、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是温度、表面积的大小等,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可以进行的实验.

【点评】此题是一道与生活相关的化学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对生活中的化学要有较明确的认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难度不大.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空气组成的测定.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判断.灭火的原理:

(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①消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A、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故A错误;

B、用嘴吹灭蜡烛时,可燃物并没有消除,故B错误;

C、吹灭蜡烛时没有隔绝空气,故C错误;

D、用嘴吹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故D正确.

D.

【点评】应在熟知灭火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规范的合理的解释.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A.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可见它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可见一个秋水仙碱分子中有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故错误;

C.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可见其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

6,故正确;

D.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

22=264;

氢元素的质量为1×

25=25;

氮元素的质量为14;

氧元素的质量为16×

6=96,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分析有关的问题.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一氧化碳,生成物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

2CO2,由此可知:

A、反应前是三个分子,反应后是两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该变,故错;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错;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由于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

D、氧气的化学性质是由氧分子保持的,故对.

答案:

【点评】本题在解答时,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由方程式再解答简单了.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

同理可以通过图示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

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

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6%:

34%=3:

17,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28%:

34%=14:

17,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分析】A、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胰液的酸碱性以及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判断.

D、根据酚酞试液只能测溶液的酸碱性分析判断.

A、唾液的pH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故选项错误.

B、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C、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选项错误.

D、酚酞试液只能测溶液的酸碱性,故选项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这一规律可以根据反应的能否发生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