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8034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试题Word下载.docx

《测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试题Word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试题Word下载.docx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所以A项错误。

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A.集中表现为它鲜明的政治立场

B.公然申明了自己的阶级性

C.坚决批判一切剥削阶级的理论观点

D.整个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见教材P48。

7.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A),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A.思想保证B.制度保证C.技术保证D.理论保证

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见教材P50。

8.党的(C)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见教材P49。

9.通常说,(B)是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

A.信念B.理想C.梦想D.空想

理想是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

见教材P51。

10.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D)。

A.长期理想、近期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

B.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长期理想、近期理想

C.生活理想、长期理想、近期理想、社会理想

D.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

就理想的内容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

11.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其中(B)是最根本的。

A.道德理想B.社会理想C.职业理想D.生活理想

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

12.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C)为取向。

A.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是否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以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价值评价标准。

见教材P54。

13.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A)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B.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见教材P55。

14.世界新技术革命本质上是(B)。

A.综合国力革命B.知识智力革命C.军事革命D.教育革命

世界新技术革命本质上是知识智力革命。

见教材P57。

15.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D)。

A.基本形式B.存在前提C.基本保证D.存在方式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见教材P65。

16.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是(A)。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见教材P62。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C)。

A.创新的观点B.探索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运动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见教材P69。

18.规律具有两个特点:

(A)。

A.客观性、普遍性B.主观性、现实性

C.客观性、现实性D.主观性、普遍性

规律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客观性。

第二,普遍性。

见教材P90。

19.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为(A)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

A.意识B.反映C.判断D.推理

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

见教材P91。

20.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指的是(A)。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独立自主D.求真务实

解放思想就是要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见教材P96。

21.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B)的口号。

A.民主科学B.建立共和国C.民族独立D.自由发展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

见教材P39。

22.人们对未来的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具体目标的向往和追求,这是(A)理想。

A.生活B.职业C.道德D.社会

生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具体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23.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理想可分为(B)。

A.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B.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

C.梦想和愿望D.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

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有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

24.就我国人民的社会理想而言,实现(A)是长期的远大的最高理想。

A.共产主义B.共同富裕C.社会主义D.全面小康

就我国人民的社会理想而言,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最高理想。

25.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B)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A.探索B.实践C.创新D.活动

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26.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A)。

A.劳动实践B.医疗实践C.教育实验D.科学实验

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见教材P70。

27.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是(B)。

A.劳动实践B.物质生产实践C.教育实验D.科学实验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28.马克思主义认为,(D)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A.实验B.物质C.精神D.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29.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叫矛盾的(D)。

A.不平衡性B.同一性C.特殊性D.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见教材P78。

30.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A)。

A.唯物主义决定论B.唯心主义决定论

C.唯物主义非决定论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决定论。

见教材P85。

31.劳动产生了语言,为(A)的内容提供了物质外壳。

劳动产生了语言,为意识的内容提供了物质外壳。

32.实事求是是(A)的目的。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33.1836年,在(B)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走上了独立政治运动的舞台。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走上了独立政治运动的舞台。

见教材P38。

34.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B)在内的统一整体。

A.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3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

C.德国古典哲学D.以上均错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36.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是(C)。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

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见教材P44。

37.列宁在(A)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A.《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

B.《哲学笔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C.《哲学笔记》、《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38.列宁在(B)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A.《国家与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C.《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论我国革命》

D.《论我国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39.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B)为基础的。

A.创新性B.实践性C.与时俱进D.人类劳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40.马克思主义是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马克思主义突出地表现为(C)。

A.指导功能B.认识功能C.实践功能D.创新功能

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认识功能,而且具有实践功能,并且突出地表现为实践功能。

41.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在各方面素质中,(B)起着统领作用。

A.道德素质B.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C.科学文化素质D.政治素质

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

在各方面素质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起着统领作用。

42.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叫做(A)。

A.矛盾B.统一C.联系D.发展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见教材P75。

43.在自然界各个领域起作用的规律是(D),它是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A.社会规律B.行为规律C.发展规律D.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是在自然界各个领域起作用的规律,是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44.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指的是(A)。

A.联系的客观性B.联系的主观性C.联系的现实性D.联系的导向性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见教材P72。

45.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B)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A.偶然性B.必然性C.可能性D.现实性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46.1844年,(C)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47.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A)层次。

A.低级B.中级C.高级D.中高级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

见教材P126。

48.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A)。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见教材P140。

49.革命和改革的最深刻的根源是(A)。

A.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B.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C.技术革命的巨大推进D.社会政治制度的完善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是革命和改革的最深刻的根源。

50.历史上最初产生的两个阶级是(C)。

A.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

C.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D.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历史上最初产生的两个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见教材P141。

51.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形成,使社会过渡到(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新民主主义社会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形成,使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52.第一次揭示了阶级的本质的是(A)。

A.马克思主义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揭示了阶级的本质。

53.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是(C)。

A.和平演变B.会议选举C.暴力革命D.和平交接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

见教材P144。

54.我国(C)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八届三中全会D.十八届六中全会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见教材P147。

55.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中,(A)是动力。

A.改革B.发展C.稳定D.科学

改革是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稳定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

56.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B)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

A.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和历史唯心主义

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

见教材P148。

57.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是(A)。

A.群众观点B.英雄观点C.名人观点D.伟人观点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

见教材P153。

58.著名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强调(D)。

A.唯有参加实践才能获得知识B.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C.实践是认知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源泉

著名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强调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源泉。

见教材P99。

59.如下对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描述错误的是(B)。

A.认识主体具有社会性B.认识主体具有超越性

C.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D.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

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

首先,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其次,认识主体具有社会性。

再次,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

最后,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见教材P101。

60.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就会导致(A)的错误。

A.经验论或唯理论B.实践论C.唯书论D.可知论

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割裂开,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见教材P107。

61.人的认识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但永远不能达到这样一种状态: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已经完毕,除了望着已获得的正确认识出神外,就再也无事可做了。

这段话强调的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C)。

A.具有曲折性B.具有反复性C.具有无限性D.具有有限性

每个时代的人的每一次具体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是有限的;

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则具有无限性。

因此,上面这段话强调的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见教材P109。

62.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也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C)。

A.唯心论B.辩证法C.唯物论D.实用主义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也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

见教材P115。

63.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它的(D)上。

A.适用性B.有限性C.内容D.功能

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它的功能上。

见教材P117。

64.真理(A)的功能是真理最突出的价值,因为它是最能获得成功的,这种成功能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

A.指导实践B.再认识C.教育D.激励

真理指导实践的功能是真理最突出的价值,因为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是最能获得成功的,这种成功能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

6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A)。

A.一切从实际出发B.解放思想

C.坚持矛盾的观点D.坚持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见教材P119。

6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见教材P125。

67.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见教材P128。

68.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A)。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

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这是以物质实体形式相对独立存在的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69.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B)。

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见教材P129。

70.下列不属于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划分出的社会形态的是(D)。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人类历史上有五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依次占统治地位,因而人类历史就相应地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

见教材P135。

71.革命的根本问题是(B)。

A.思想根源问题B.国家政权问题

C.阶级基础问题D.经济发展问题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7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中,(B)是关键。

发展是关键,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经济社会问题,才能使改革得以持续进行下去,才能使稳定获得坚实的物质基础。

73.我国古代,(A)主张性善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A.孟子B.荀子C.老子D.董仲舒

孟子主张性善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74.古希腊的思想家中,(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意识到人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