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800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docx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docx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南安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

高二历史科试卷(理科)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

必修2、必修3部分内容。

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基是在()

A.夏商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

2.有人说:

“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其主要依据是()

A.孔子的思想被当时的统治阶级广泛采用

B.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基本上没有变化

C.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

D.孔子创立的儒学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统治思想

3.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

到山东旅游,导游会带我们去亚圣庙,“亚圣”的政治主张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仁爱待民,以德服人”

C.“天道自然,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5.董仲舒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B.君权神授思想C.独尊儒术建议D.崇尚法治

6.《明夷待访录》中说道: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这从根本上体现了()

A.农民阶级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7.在某地发现一座古墓,经考古专家初步推断,它可能是一位具有一定身份地位者的墓,墓中有大量的随葬品,其中有青铜剑、手抄本的《离骚》、唐三彩、雕版印刷的唐诗、活字印刷的唐诗等。

请你根据自己所具有的历史知识,判断这座古墓的朝代最早可能是()

A.战国B.唐代C.宋代D.元代

8.下列有关汉字书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秦国商鞅变法时统一了中国文字②知识(士人)群体的形成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③被称为“书圣”的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是东晋人④张旭是草书圣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

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A.《诗经》B.《离骚》C.《窦娥冤》D.《儒林外史》

10.“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后人为纪念一位豪放派著名词人而作的楹联。

这位词人是()

A.李白B.柳永C.辛弃疾D.曹雪芹

11.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经历了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

A.新石器时代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时期

12.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应该是()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

1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14、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这里的“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规律B、传统道德规范C、社会发展规律D、自然发展规律

15.下列关于中国的绘画不正确的是()

A.中国画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B.中国画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元朝时期市井的生活

D.中国画能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16.通俗文学尤其是小说在明清时期蓬勃发展,四大名著不包括()

ABCD

17.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B.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C.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D.他使哲学开始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18.《十日谈》的一则故事说:

“有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这才生乎第一次看到了一群女人。

父亲是个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不许儿子去看一眼女人,吓唬说。

它们叫“绿鹅”,它们都是祸水。

谁知儿子却说道:

“亲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的道理是()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B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19.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

这反映马丁·路德()

A.反对上帝的权威,主张服从教士的权威B.反对上帝的权威,主张服从国王的权威

C.反对教皇的权威,主张服从教士的权威D.反对教皇的权威,主张服从国王的权威

20.二战后初期,为稳定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而建立的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1.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办起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他的这一系列活动可能发生在()

A.土地改革时期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革”期间D.改革开放时期

22.“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栓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

”这一顺口溜可能出现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运动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23.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成功探索。

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A.提出“拨乱反正”B.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不是阶级矛盾

C.决定实行改革开放D.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

2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优越性在于()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C.实现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D.能够继续保留人民公社体制

25.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发展外向型经济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6.《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其中的“春天”主要是指()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划定特区B.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C.中共十四大的召开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27.中国积极参加APEC活动,主持召开APEC会议,是为了()

A.加强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28.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小”了。

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①交通工具的变革②通讯技术的创新③垄断组织的形成④关贸总协定的创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关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技革命为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B.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一步步缩小

C.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动权

D.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增加,有效利用了世界资源

3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区域化两大趋势越来越明显下列四幅

图片所代表的组织最能反映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是() 

 

C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2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文化人的学派”……

①②③

(1)根据材料一,按序号写出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派名称。

(3分)

①②③

材料二 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评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

材料三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奏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 他从哲学的根本问题入手,强调“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在认识论方面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他还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2)材料二、三、四所叙述的是哪三位思想家?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完成下表内容(9分)

材料

人物

判断依据

归纳他们思想的进步之处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3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塔戈拉说:

“人类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彼特拉克说:

“我自己是凡人,只追求凡人的幸福。

”“忽视或蔑视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以及人们的来处和归宿,这对我们又有何益处呢?

材料三马丁·路德指出:

“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他相信上帝就可以丰丰厚厚地得到这些礼物。

(1)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把人置于什么样的地位?

(摘抄原文不得分)(2分)

(2)材料二中,彼特拉克宣扬了什么思想?

(1分)

(3)据材料三,归纳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2分)

 

(4)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哪三次重大的思想运动?

(3分)

 

33.(10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80年5月31日,小平同志在同其他中央负责人谈及农村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时指出:

“农村政策放开后,一些适应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安徽风阳县小岗村农民:

邓小平扭转了乾坤》

(1)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1分)

 

(2)材料一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

(2分)有什么危害?

(2分)

 

(3)材料二中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

根据材料二指出“大包干”为什么能得到邓小平的支持?

(3分)

 

(4)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