竣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7765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竣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竣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竣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竣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竣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竣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竣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竣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竣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技术副矿长:

刘海涛

机电副矿长:

张永平

本矿建立了以矿长为首、安全副矿长专职负责,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定岗定员实现安全责任目标,自下而上有规程、措施保证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每月组织实施一次全面安全大检查。

安检专、兼职在册人数10人。

其中主管1人,技术负责人1人,安检员3人,满足安全检查的需要。

管理人员均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实践经验。

安检人员均从事煤炭行业多年,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了理论培训。

安检人员对重大隐患定点定岗督促整改。

根据季节和施工情况,还不定期组织进行安全检查,做到了“三有”即有检查、有整改、有落实。

二、矿井的开采技术条件

建阳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点号

X坐标

Y坐标

1

3410945.00

37402160.00

2

3411660.00

37401970.00

3

3412110.00

37401645.00

4

37403750.00

5

3411310.00

6

37403160.00

7

3410830.00

37402550.00

开采深度:

由+1800米至+1660米;

矿区面积:

1.809平方公里。

(一)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矿区地形属低中山区,为构造剥蚀及溶蚀地貌。

矿区位于山岭地带,南东部为一深谷,采矿区位于沟谷北西侧,离主井口上方约300m处为较陡地形。

地势总的形态为南高北低,东陡西缓。

矿区范围内地形最高标高为1949.7m,最低标高为1600m,相对高差约349.7m,一般为150~200m.地表坡底一般为25°

~45°

岩层倾向南东和北西,倾角3~19°

,其趋势是北部陡于南部,翼部陡于核部。

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对边坡稳定有利。

从大区来说本区切割深度1000m左右,为中深切割区。

2、气象水文

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一月份平均气温3.4℃,七月份平均气温25.2℃,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214.9毫米,无霜期261天;

矿区水文地质属简单类型。

3、经济概况

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薯等。

经济林木有柑、桔等,工业以建筑石料厂及煤矿开采为主。

(二)地质构造

一)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黔东新华夏一级隆地带的北延部分,扬子江中下游东西向构造带北亚带西端。

西与四川盆地毗连,东邻黄陵背斜,秭归盆地,北为淮阳山字型构造西翼反射弧构造,这种区域构造背景控制着本区构造格架。

二)地层

矿区位于北北东向柳林向斜西翼,志留系中统纱帽组及石炭系,泥盆系出露于矿区西部东洛河一带,二叠系发育于矿区中部,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分布东部,组成柳林向斜槽部地层。

现将区内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

为坡积残积层,由粘土、亚粘土夹砂粒、碎石组成。

厚0—18米

2、三叠系下统大冶组:

上部为薄层灰岩,夹少量页片状泥灰岩,中部为中—厚层状灰岩夹泥灰岩及钙质泥岩,下部为厚层状灰岩夹含炭灰岩及钙质泥岩,底部薄层泥灰岩与钙质泥岩互层。

未见顶

3、二叠系上统大隆组:

薄板状含炭硅质岩,与含炭硅质泥岩互层,夹炭质泥岩及少量白云岩透镜体。

厚18.16—21.32米

4、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

(1)吴家坪组灰岩段:

上部为中—厚层状燧石结核灰岩,下部为含硅质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厚62.78—69.14米

(2)吴家坪组含煤段:

顶部为含硅质结核炭质泥岩,上部由硬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粘土岩、炭质泥岩组成,一般含煤五层,中部为鲕状泥岩,下部为硬砂岩夹岩屑粉砂岩,菱铁质泥岩,底部为厚0—0.2米黄铁矿,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13.57—22.07米。

5、二叠系下统茅口组:

上部为黑色薄板状含炭硅质岩夹硅质泥岩,中部为厚层灰岩,下部为灰黑色眼球状灰岩。

厚50.85—70.23米

6、二叠系下统栖霞组

(1)灰岩段:

上部为灰黑色中—厚层状含生物屑灰岩,灰黑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结核灰岩,下部为中—厚层状灰岩,偶夹黑色泥岩。

厚73.62—176.47米

(2)含煤段:

顶部为炭质泥岩,粉砂质泥岩,中上部为黑色似层状,透镜状煤层(M2)夹少量炭质泥岩,粘土岩,下部为浅灰色,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时夹粉砂岩,偶见透镜状煤层(M1)及炭质泥岩,底部常见玉髓蛋白石组成的古风化壳。

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厚3.61—23.32米

7、石炭系中统黄龙组:

上部为浅灰色厚层灰岩,顶部时夹含砾灰岩,中部为灰色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下部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含白云灰岩,底部为0.20—0.50米角砾状结晶灰岩。

厚11.76—106.38米

8、泥盆系上统黄家磴组:

上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顶部有0.6—2米厚的灰黄、暗灰色粉砂质泥岩,鲕状泥岩,泥质粉砂岩,下部为黄绿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

厚26米

9、泥盆系中统云台观组:

灰白色厚层—块状石英岩状砂岩。

厚19.35米

10、志留系中统纱帽组:

黄绿色水云母泥岩与粉砂质泥岩组成韵律五层。

未见底

三)构造

矿区内显著的构造形迹是走向于北东15°

的柳林向斜以及少量规模不大的北东—南西向断层。

1、褶皱构造

柳林向斜为一基本对称的宽缓向斜构造。

向斜轴走向近于北东15°

,在平面上呈蛇曲状,两翼煤层出露相隔2—2.5公里,两翼岩层倾角10—20°

,一般12—15°

向斜轴部作有规律变缓,近轴部多在3—5°

,东翼略大于西翼。

向斜枢纽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转折。

罗底—沙坪一段,两翼岩层倾向基本相应;

沙坪—李家淌以南枢纽呈波状起伏,至郑家塘以南,则急剧倾伏。

东翼李吴山,青林河一带,岩层倾向转向南,倾角增大到30—50°

,向斜开阔平缓。

从区域地质图看,矿区南端东翼岩层倾向转为南之因,是受轴向近东西向的青林坝向斜的影响,是两种构造线的复杂作用所致。

从煤层出露标高来看,向斜纵向类似一马鞍形。

2、断裂构造

矿区断裂较为发育,经填图有5条断层,呈北东、北东东向延伸。

根据断层对煤层的破坏程度,分述如下:

F1:

北起付家湾,南至响水沟,斜贯向斜两翼,走向约50°

,倾向南东,北西盘上升,南东盘下降的正断层,垂直断距北西露头约10米,南东露头则大于40米,为破坏性最大的断层。

F2:

东翼见于耐火厂以东,经碑垭延至西翼的贺家坪消失,走向约70°

,倾向北,南盘上升,北盘下降,碑垭附近断距最大,带有平移性质,垂直断距约20米,向西断距迅速减小,经PD1证实断层对煤层影响不大。

F3:

西起张家坪,经三块石延至东翼游家湾,走向与F2大致平行,倾向南,北盘上升,南盘下降。

垂直断距在张家坪、三块石附近约40米,CK201孔附近减至30米,而东翼游家湾露头一带则小于10米。

F2与F3断层中间呈突起状,而构成一地垒形态。

F4:

东起碟子坪,经柳林,白窝淌延至西翼庙垭以西。

走向约80°

,倾向南,北盘上升,南盘下降。

F5:

见于东翼西阳坪,向西延至大隆组附近而消失,近东西走向,北盘上升,南盘下降,露头最大垂直断距约20米左右。

由于断层附近破碎及浮土掩盖,无法直接观察断层性质,只能从断层线在地形图上出露位置推测其产状。

根据相同构造都是受一定地质应力作用的结果,F1—F5亦应为倾角大于70°

的一组高角度正断层。

综上五条断层,除F5影响范围较小外,其它四条断层均斜穿向斜,两翼煤层露头明显位移,断层对煤层破坏程度虽无钻孔控制,但就地表所知,煤层已失其连续性。

因断层性质为正断层,深部断距应小于地表。

F1断层穿过该矿区,根据邻近矿揭露及资料分析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透水现象不明显。

(3)、煤层及煤质

1、煤层

含煤段共含煤五层,自下而上分别冠以M1、M2、M3、M4、M5之称,其中以M2、M3煤层煤发育最佳,为矿区主要开采煤层,亦是本次工作的设计对象。

其它三层煤薄而不稳定,仅局部可采,工业价值不大。

M1:

煤层厚0—0.1米,赋存于粘土岩中,分布不稳定。

M2:

距M1煤层0.6米。

底板为粘土岩,近煤处为一层厚0.05—0.1米含较多细煤线的含炭泥岩,顶板为含炭泥岩,其底部0.1—0.2米,含较多细煤线的含炭泥岩,煤层厚0—0.57米,一般厚度在0.25—0.35之间,煤层发育最好地段在东翼Tc108—Tc105,两翼老窿212—老窿202一带,两翼较东翼长,煤层平均厚度则小于东翼,本煤层自东翼Tc105,西翼老窿202向北急速变薄,该段老窑甚小,探槽揭露其厚度多在0.2米左右。

深部钻孔由北东CK101向南西CK401方向,亦和地表相似,显著变薄。

煤层结构简单,为单一煤层,仅CK101见到二层厚2厘米含炭粉砂质泥岩外,其它工程均未见夹石。

M3:

距M2煤层0.85米。

煤层底板为含炭泥岩,近煤处含马尾丝状煤线。

顶板为含炭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等。

层面含大量炭化植物碎屑,其相变具由北向南粒度逐渐变粗之趋势。

煤层厚度0.20—0.57米,正常厚度在0.3—0.4米之间。

从东翼Tc108,西翼老窿215向北至矿区边界普遍发育,平均厚度一般大于M2。

上述两工程向南则与M2相同,厚度渐薄,深部钻孔见煤亦是如此,即北东CK101向南西CK401煤层逐渐变薄。

煤层结构较为复杂,普遍含夹石两层,东翼老窿106—Tc5之间最为明显,夹石厚度由0.01—0.1米不等,岩性为炭质泥岩或含炭粉砂质泥岩,最厚者在老窿121附近,平均厚度0.24米,而西翼仅老窿202,Tc204与东翼同,其它工程均无夹石存在。

向北至M2尖灭后,两翼都为单一煤层,深部除CK101孔,含夹石一层外,其它不含夹石。

夹石在空间位置上多集中于煤层上部。

M2与M3之间为一层含炭泥岩相隔。

黑色,较致密,微染手,含较多星散状,集云状,结核状黄铁矿,其厚度变化由0.35—2.00米,最大值在东翼老窿106,西翼老窿211一带,向南、北逐渐变薄,北面变薄甚为明显,矿区南部则相变为粉砂质泥岩。

煤层发育较好地段,其厚度均在0.85m左右,两层煤可同时开采。

矿区煤层的开采,目前主要分布于F1断层东西之间。

经井下(地面)井下(采煤坑道)实地调查M2煤层最大厚度0.80米,最小厚度0.20米,平均厚度0.362米。

M3煤层最大厚度0.75米,最小厚度0.13米,平均厚度0.396米。

两层煤之间的夹矸层最大厚度2.0米,最小厚度0.34米,平均厚度0.85米,均是两层煤一并开采。

M3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厚度2.50米,上部为粗粉砂岩,厚度1.00米,中部为细粉砂岩,厚度1—20米,底部为粗砂岩,厚度0.30—2.0米。

M2煤层底板为中—厚层状粘土岩,无层理,具团块状构造,厚度1.20米。

间接底板为硬砂岩,厚度6.80米。

2、煤质

本区吴家坪组煤层煤质牌号为无烟煤。

针对炼铁用之特性,对煤层进行了煤岩类型,物理性能之划分。

M2一般以亮煤为主,M3则都以暗亮煤为主,细分则可见亮煤多集中于煤层中部,半亮煤及暗煤分布于煤层上、下部。

煤的物理性能是以其强度及开采后破碎程度为准,块状煤多集中M2煤层,一般为块煤。

而M3则为碎块或粉状煤,均为优质无烟煤,可作生活用煤及工业用煤,现将分析的主要参数综合于下表。

煤样分析结果综合表

水份Mg

(%)

灰份Ag

挥发份AF

固定碳Cg

全硫Sg

发热量QDTg

MJ/kg

样品数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9.83

——5.22

2.95

40.83

——19.79

10.00

13.71

——5.79

3.73

85.35

——76.12

51.84

12.62

——2.94

0.38

29.6

——26.2

18.4

42

煤层顶板

煤层顶板为粗粉砂岩或细粉砂岩。

煤层底板

煤层底板为粘土岩。

根据本矿及周围煤矿的调查情况,其顶底板岩石完整性尚好,岩石的工程地质条件判定为良好。

但遇小的地质变化带及断层时,岩石有所破碎,矿井开采时,应引起重视并加强安全措施。

矿井瓦斯

年度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

2004年10月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作煤尘爆炸性鉴定为无煤尘爆炸性矿井。

自燃倾向鉴定为三类,是不易自燃煤层。

第二节工程建设概况

1、建设项目核准、安全设施设计、初步设计编制审批情况

2、建设过程的施工组织情况。

本矿建立了以矿长为首、安全矿长专职负责及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安全责任目标,自下而上有措施保证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矿井已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设置了安全管理机构,配置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及特种作业人员均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编制了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与建始县矿山救护队签订了矿山救护协议。

根据矿井管理体制结构图,明确了各层次的目标任务以及各自的工作范围,制定和落实了各职能管理科室的责任制。

依据施工方案在各项工程开工前,首先编制了单项工程和特殊地质条件的工程施工的作业规程。

在施工期间强抓技改工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了工程质量检查、监督、验收、审查制度,同时抓好工程质量的现场管理。

3、主要工程建设完成情况

在按有关程序完成了相关技术资料和审批手续后,经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建设,于2011年9月份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形成了各生产系统。

2011年月日经恩施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恩施州经信煤[2011]号文批准进入联合试运行。

经联合生产试运行阶段,各生产系统、安全设施设备运转正常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完成总井巷工程量为2123米,该项目总投资836.908万元,其中:

矿建工程256.19万元、土建工程279.138万元、设备及安装工程241.58万元、环境保护10万元、其它工程费用、流动资金50万元

布置完成首采区首采工作面一个,在Ⅰ采区+1740m~+1720m之间,回采工作面有两个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道,另一个通到进风巷道,上下顺槽高度大于1.8m、宽度都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二个掘进工作面,即+1729北翼区段回风平巷、+1723北翼区段运输平巷掘进头。

经全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于2011年9月完成了技改工程建设并向主管部门提出生产试运行申请。

经恩施州经委批准,于2011年10月进入试运行。

在生产试运行阶段各生产系统、安全设施设备运转正常,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第三节各生产系统安全设施竣工

及联合试运转情况

1、矿井开拓及巷道布置

(1)井田开拓

矿井开拓方式采用平硐开拓。

(2)采区布置及采煤方法与回采工艺

根据工作面煤层采高,煤层顶底板岩性与冒落情况,采煤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柱距1.0m,排距1.0m。

为增大工作面空间,采用卧底方式,破底夹矸立填至采空区。

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密集支柱间距20cm,每组密集长5m,留设一个0.8m的安全门。

切顶困难或顶板破碎时可采用木垛、毛石垛支护加强顶板管理。

采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2、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实行机械抽出式通风。

主通风机采用FBCZ-6-№13A型18.5kw矿用防爆轴流式通风机两台(其中一台备用),每台配YBFe200L1-6型(18.5kw)电机一台。

采用风机反转反风。

采区内各用风点均采用独立通风方式,回采工作面和硐室采取全负压供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

I采区风流方向:

新鲜风流—主平硐—Ⅰ采区+1720运输大巷—+1723区段运输平巷—采煤工作面。

乏风—+1730区段回风平巷—采区回风上山—Ⅰ采区回风平巷—总回风巷—地面。

掘进头采用5.5kw对旋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较长距离时采用11kw对旋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3、运输系统

原煤外运以公路运输为主。

采区煤、矸及材料运输均采用轨道运输方式。

I采区采煤工作面的煤炭经刮板运输机运入顺槽装入矿车—+1723区段运输平巷—I采区+1720水平运输大巷—主平硐—地面储煤场。

掘进工作面的矸石装入矿车—区段运输平巷—I采区轨道上山—I采区+1720运输大巷—主平硐—矸石山。

回采工作面所需材料经主平硐运至I采区+1720运输大巷—+1723区段运输平巷—采煤工作面。

4、排水系统

I采区各工作面涌水一般采取自流方式至I采区+1720运输大巷,经I采区+1720运输大巷水沟自流排至主平硐自流至地面污水处理池。

5、供电系统

采用双电源供电,矿区第一回路电源引建始县茅田乡变电站10kv供电线路,另外自备20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矿井备用电源。

矿井地面供电由S9-100/10型变压器供给,地面工作设备容量191.5kw。

其地面电力负荷类别有一、二、三级,其中一级负荷有主通风机;

二级负荷有主提升绞车、空气压缩机、监控系统、矿井通信设备、矿灯充电设备等;

三级负荷有生产和生活用设备以及照明。

一台KS9-315/10/0.4型矿用变压器专供井下用电。

另备一台200kw柴油发电机组做备用电源,防备大网停电后及时启动供矿井主抽风机等一二类负荷用电。

采用两回路低压下井,均选用MY0.38/0.66/10-3×

50+1×

25矿用橡套阻燃电缆至井下机电硐室。

风井口地面主风机供电采用双回路电源由地面变电所低压供电系统专供,以确保风机用电电源。

6、通讯系统

矿部对外安装有线电话联络。

井口调度室、地面变电所、井下车场、井下变电所、绞车房、各采掘工作面等场所都安装有一线通电话,电话线路设熔断器和避雷器,与井下机电硐室、各区段车场、主要通风机房和地面建立调度电话通信系统,用于井上、井下联络。

井下电话机选用矿用本安型。

井上管理人员配备移动电话,矿内外通讯渠道畅通。

7、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

采用KJ76N新型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井下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回风巷设甲烷传感器各1个。

掘进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设甲烷传感器各1个。

回风井测风站设风速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各1个。

另设设备开停传感器2个,风门开关传感器2对。

井下安装了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和风电、瓦斯电综合保护装置,车场、硐室照明和轨道上山声光信号安装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

8、瓦斯管理

根据上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建阳煤矿属低瓦斯矿井。

矿井建立了“一通三防”管理制度、瓦斯检查制度、瓦斯日报表审查签字制度、瓦斯检查员巡回检查和“一炮三检”制度等。

现有专职瓦斯检查工3人。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由专职瓦斯检查员巡回检查,采掘工作面每班不少于2次,中间隔3~4小时。

各采掘工作面均配备了甲烷传感器,瓦斯浓度一旦超限能自动报警、断电。

对监测信息及时反馈到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以便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整个矿井建立并形成瓦斯人工检测和自动安全监测双重系统。

9、压气

矿井采用用2台VF-10/8型风冷式空气压风机,可以满足生产需要,1台使用,1台备用。

每台压风机供风量10m3/min,额定排气压力8kg/cm2,电机功率55kw,压风机冷却系统和风包与主机配套。

压风管路:

压风主干线管路选用φ73×

3.5mm,可满足供风需要。

10、矿山救护

矿山救护工作由建始县矿山救护队承担,双方签定了年度矿山事故救护协议。

矿里配备有兼职救护队员6人,保持每天有2人跟班作业。

矿里不设专业卫生室,但配备有应急小药箱。

矿山工业卫生、救护和医疗急救均委托建始县人民医院和建始县中医院负责。

11、防尘、消防系统

主井口地面设有高位综合水池一座,容量200m3。

敷设Φ40mm管道至井下,每隔100mm设支管路和阀门,用Φ25mm管道接至各用水点。

各需水地点设置给水口,安设喷头和龙头。

采煤工作面装载点安装喷雾装置。

在区段回风平巷、总回巷和各安设一道防尘水幕。

采掘工作面进行湿式打眼。

消防系统给水管路和防尘管网并用。

地面仓库、配电房、井下机电硐室设干粉灭火器和灭火砂箱。

12、地面生产系统

在主井井口西侧设立生活区,主要布置有矿区办公楼、职工宿舍、食堂、澡堂等。

在井口西侧已设立井口调度室、井口会议室、矿灯及修理房、自救器发放房、木料加工房、更衣室、澡堂锅炉房。

井口东侧已布置变电所、发电机房。

爆破材料库设在井口西侧200m处,炸药库和雷管库严格按当地公安部门对民爆物品管理要求修建。

设在井口南侧,储煤场设主井口西南,矸石山和坑木场设在井口东侧的山坳处建有挡矸墙、截排水沟。

矿井器材库修理车间设在主井口以北,主要通风机房设在风井旁并设有值班室。

供生产、生活用水蓄水池200m3,修建在井口上部山坡+1780m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