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高一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2 精品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7349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理高一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2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地理高一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2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地理高一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2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地理高一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2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地理高一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2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地理高一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2 精品文档格式.docx

《最新地理高一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2 精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高一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2 精品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地理高一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2 精品文档格式.docx

这颗人造卫星本身呈球形,直径58厘米,是用铝合金制成的,里面安装有电源和无线电发报机,没有安装特殊观测装置,只发射强大的电波,宣告人造卫星上天了。

东方1号人造卫星总重量83.6千克。

同年11月3日原苏联又发射了东方2号人造卫星。

东方2号装有许多观测仪器,用来研究从宇宙射来的宇宙线(在宇宙空间中高速飞行的微粒)和从太阳辐射来的X射线等,另外还载有一只试验狗和测量它的装置。

 1958年1月31日美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这颗人造卫星叫探险家1号,总重量14千克。

探险家1号虽然很小,却装有许多观测仪器,发射高度在2000千米以上,远远超过原苏联的东方1号。

在2000千米以上的高度,辐射能急剧增强,探险家1号在研究辐射能方面建立了功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又发射了通讯、气象和导航卫星等应用卫星。

三种应用卫星的首发成功,都是由美国完成的,1960年4月1日,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第一颗导航卫星子午仪1号;

同年8月12日,又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回声号。

最早的电视转播卫星叫泰罗斯通信卫星,是美国于1962年7月10日发射的。

卫星发射到轨道上后,美国和欧洲之间的电视转播马上就成功了。

但是,这颗卫星飞越大西洋上空的时间仅数分钟,每次的转播时间都很短。

为了彻底解决世界范围的电视转播问题,美国又成功地发射了“同步卫星”或“静止卫星”,实现了电视转播的全球性。

 在太阳系中除了金星,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就是火星。

从1962年11月1日原苏联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火星1号开始,美国和原苏联不间断地向火星发射了许多探测器,收集了火星表面的许多科学资料,如①火星上有凹陷环形山。

火星上的凹陷环形山没有月球上的凹陷环形山那样陡峭,似乎是风化或地震作用的结果。

②火星的大气由二氧化碳、氢、氧和臭氧组成,它的大气压至多只有8毫巴,相当于地球大气压的百万分之一以下。

③两极的极冠面积,夏季和冬季有变化,极冠上覆盖着的“雪”是很清楚的,但究竟是干冰还是冰,还没有搞清楚。

④火星上有没有生命,还需要再探测。

火星上没有氮气,赤道表面温度昼夜变化剧烈,从这两点看,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很小。

图1.12也表示了火星表面是死而寂静的世界。

 第二阶段:

宇宙飞行

 人造卫星上天以后,美国和原苏联都开始为人类的宇宙飞行做准备。

 1961年4月12日,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宇宙航行,这是人类历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

加加林做了绕地球一圈的宇宙航行。

 1961年8月6日原苏联宇航员盖尔曼·

季托夫乘坐东方2号宇宙飞船,在宇宙空间环绕地球飞行25小时18分钟,飞行距离70万千米,人类首次完成了从绕地球一圈到飞行一日的宇宙飞行。

 美国在1962年2月20日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地绕地球飞行二圈,宇航员是约翰·

格林。

 第一个进入宇宙飞行的女宇航员是原苏联的捷列斯科娃,她乘坐的东方5号飞船是于1963年6月14日发射的。

 截至1963年,原苏联共发射了运载一人的东方号宇宙飞船6艘,美国发射运载一人的水星号宇宙飞船4艘。

这是宇宙飞行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的宇宙飞行目标是在一艘飞船上运载2~3人,飞行的时间应更长、高度更高,还要从事各种科学实验。

 1965年3月18日早晨,原苏联发射了上升2号运载两人的宇宙飞船,目的是开始做漫步试验。

宇航员列昂诺夫身穿特制密封服,打开飞船的两层门飞向宇宙空间。

列昂诺夫依靠5米长的防护绳,在宇宙空间中轻飘飘地浮游着,共做了10分钟的宇宙空间漫步,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宇宙空间漫步,列昂诺夫是第一个步入太空的人。

 1965年6月,美国人初次成功地做了空间漫步。

1966年6月,美国又发射了双子星座9号,宇航员完成了两小时的空间漫步。

接着美国宇航员又成功地进行了两艘宇宙飞船的会合和对接。

 20世纪60年代初期,原苏联在宇宙航行方面虽然占居首位,但美国从1965年到1966年由于成功地发射了一系列双子星座飞船,终于超过了原苏联。

 月球是人类宇宙航行的第一个目标。

1959年1月2日原苏联发射了月球1号月球火箭;

1959年10月4日发射的月球3号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1966年2月3日发射的月球9号,成功地完成了历史上的首次软着陆。

 1966年6月2日,美国的勘测者1号也成功地软着陆于月球上。

以后发射的勘测者号还挖掘了月球上的土壤,美国科学家对月球土壤分析后说:

“对人类行走来说,月面并不过于柔软;

对月球飞船的着陆来说,也不过于坚硬。

月球的土壤具有粘着力,有一种像潮湿的砂子似的感觉。

 1969年7月16日,美国的阿波罗宇宙飞船,载着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指令长)、柯林斯(指令舱驾驶员)和奥尔德林(登月舱驾驶员)完成人类登上月球的创举,进行科学考察的任务。

他们经过4天零6小时的飞行到达月球表面。

21日,阿姆斯特朗指令长左脚开始踏上月球大地,他说:

“这一步虽小,但对人类而言却是伟大的飞跃。

”这时正是月球世界的傍晚,但上空却是一片漆黑,太阳在月球地平线上约10度的西边天空燃烧着,看去,比炼铁炉里的火还炽热。

地球则高悬在天穹的中央,比太阳大得多,像蓝色半月一样,放射着光芒。

阿姆斯特朗叙述踏上月面第一步的感想时说:

“月面是美丽的,就像铺着一层细细的炭粉一样。

可以清楚地看到脚印。

”他还报告说:

“行动不困难,比在地球上做六分之一的重力训练还轻松。

”以后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在月球朗读了:

“1969年7月,行星地球上的人类首次登上月球。

我们是全人类的代表,我们为和平而来……”的铭文。

他们收集了岩石等标本,传递了月面电视,与总统通了电话等等,然后顺利地返回地球,圆满地完成了人类首次登月旅行,为人类历史留下了值得纪念的一天。

图1.13就反映了美国阿波罗飞船登上月球进行考察的情景。

1969年以后,美国又发射了两艘宇宙飞船去探测火星。

 第三阶段:

宇宙空间站

 宇宙空间站就是巨大的人造卫星,里面乘坐很多人,可以在里面从事各种研究和宇宙基地的工作。

如星际飞船可以从宇宙空间站起飞,因为在真空中飞行,不必考虑空气阻力,星际飞船就可以制成任意形状。

再如星际飞船宇航员的训练也可在宇宙空间站中进行。

最后宇宙空间站还会对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的研究带来巨大的进步。

图1.14“天空实验室”航天站就表示了宇宙空间站中宇航员的工作情形和研究成果。

 “天空实验室”航天站是一种大型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美国第一个轨道空间站。

“天空实验室”1973年5月14日发射,1979年7月12日坠毁。

它的轨道高度430千米,外形呈圆柱形,长35米,直径7米,重约77.5吨。

室内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工作室,下层为生活室。

室内保持与地面相同的温度、气压和通风条件,以便宇航员在室内不穿宇航衣也能工作。

任务是考察长期空间飞行对人体心理和生理的影响,观测太阳、彗星和地球资源、空间冶金试验等。

同年5月25日、7月28日和11月16日先后三批,每批三名宇航员被送入实验室,分别工作和生活了28天、59天和84天。

目前在宇宙空间站工作和生活最多的女宇航员是美国的香农·

露西德,这位生物化学博士先后经历了5次宇宙航行,飞行时数达223天。

1996年她在“和平”号空间站工作和生活了半年之久。

她也是迄今参加宇航飞行次数最多的宇航员。

 有了宇宙空间站人类就可以进一步的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作行星际旅行了。

人类开发宇宙的第一个目标是月球,第二个目标是火星,第三个目标是木星,然后征服太阳系,飞往太阳系的边缘,实现恒星际旅行的梦想。

 在读以上几幅图时,也要向学生介绍失重和宇宙服等知识。

人和动物由于地球引力而有重量,当同时受其它惯性力如离心力的作用时,若此力恰好抵消地球引力,就产生失重现象,造成动作失调等表现。

进入绕地球飞行轨道后的人造地球卫星便有失重现象发生。

对住在地球上的人来说,失重是一种奇妙的境界,无论手脚怎么动,拿什么东西,连一点重的感觉也没有,做什么事都毫不费力。

凡是没有紧固住的物品,都会在空中飞舞,如水滴变成许多小水珠在空中自由飘浮着,碰壁时,就像花朵上的露珠附在叶瓣上一样。

宇宙服是由两层橡胶布和尼龙布做成的完全封闭的服装。

服装的表面涂一层铝箔,这是为了防止热量吸收和散发,并附有供宇航员呼吸所必需的氧气和消除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汗等装置,保持服装内具有一定的温度(恒温)的装置。

服装上有盔形帽,帽上的玻璃能保护眼睛不受强烈阳光的伤害,头盔内还装有与宇宙飞船联系的无线电话。

 图1.16 空间太阳能发电站设想

 这幅图告诉大家,人类对宇宙间各种资源开发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之中,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处于首要地位。

宇宙空间最丰富的能源是取之不竭的太阳能,空间太阳能发电站就是想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

图中左上方的宽大物体是把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这种装置一般是在N型硅单晶的小片上用扩散法渗进一薄层硼,以得到PN结,再加上电极而成。

当太阳光直射到薄层面的电极上时,两极间就产生电动势。

太阳能发电的基本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光电转移,即将太阳光直接转换成电能,称为“光发电”;

一种是聚集太阳能,产生高温,再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称为“热发电”。

目前,“光发电”使用较广的装置是“太阳电池板”,这种“太阳电池板”已广泛的使用在人造卫星等空间物体上。

阅读此图时除做上述说明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从探测宇宙已进入开发宇宙资源的阶段,人类不仅向地球索取,也开始向宇宙索取,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如何索取和索取什么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大课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投入进去,树立远大理想,为科学事业奋斗终身。

我们不仅要探测广袤的宇宙,还要开发宇宙的各种资源,更要全力以赴地保护宇宙环境(图1.17),让人类社会更加美好。

 图1.18 地球自转的方向

 这幅图由地球的南、北两半球图组成,左边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图,右边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南半球图,两幅图的外围分别绘有地球自转的方向。

 阅读这幅图时,教师先要自绘地球的东、西两半球图,并沿赤道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利用自绘的地球东、西两半球图,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

告诉学生,当我们面对东、西两半球而立时,看到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从西向东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阅读地球的南、北两半球图,告诉学生,当我们面对南极而立,即从南极上空俯视南半球时,看到地球自转仍然是从西向东的,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同样道理,从北极上空俯视北半球时,地球自转方向也是从西向东的,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最后,教师要告诉学生,地球的自转方向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是从西到东的,只是描述的形式不同而已。

 图1.19 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这幅图是用来说明地球自转速度的,图的设计很富立体感,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概念、区别、大小等一目了然,阅读的难度不大。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位移)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速度是矢量。

线速度是指某一质点绕另一点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