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复习摸底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7327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复习摸底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三复习摸底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三复习摸底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三复习摸底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三复习摸底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复习摸底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初三复习摸底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复习摸底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复习摸底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

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A.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B.这也许是偷吃的鼹鼠们,也许是会唱歌的布谷,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C.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昂首阔步的猫头鹰

D.这也许是偷吃的鼹鼠们,也许是连跌带爬的企鹅,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第6-7题。

(每小题2分,共4分)

【甲】阮郎归

[宋]秦观

湘天①风雨破寒初。

深沉庭院虚。

丽谯②吹罢《小单于》。

迢迢清夜徂③。

乡梦断,旅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④和雁无。

【乙】浣溪沙

[宋]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⑤,楼前芳草⑥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⑦。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⑧。

忍听林表杜鹃啼。

【注释】①湘天:

指湘江流域一带。

②丽谯:

城门更楼。

③迢迢:

漫长沉寂;

徂:

往,过去。

④郴阳:

在衡阳之南,道路险阻,书信难传。

⑤碧四垂:

四面青天与远处绿野相接,自高而下,同一碧色。

⑥芳草:

意为芳草掩映的归途。

⑦高梯:

高楼。

暗指登高易动乡情。

⑧燕巢泥:

落花化为泥土,被燕子衔去筑巢。

6.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描写了羁旅异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B.甲词开篇两句以简练的笔触勾勒了一个寂静幽深的环境。

C.乙词上片写词人看到了眼前逼仄(狭窄)的景物,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D.甲词末尾两句写词人离乡日益遥远,处境更加危苦。

7.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词笔触精致,含蓄巧妙;

乙词语言凝练,深沉慰藉,抒情曲折有致。

B.甲词“衡阳犹有雁传书”运用借代手法,指代离家之人的思念之情。

C.乙词以无边无际的“芳草”突出家乡的遥远,以“杜鹃”的悲啼表现思乡的悲切。

D.甲乙两词和崔颢的《黄鹤楼》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借景抒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12分)

薛奎传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

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

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

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

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②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之翰怒,欲劾奏之。

奎徐曰:

“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

奎谏曰:

“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

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真宗善其言。

(《宋史·

列传第四十五·

薛奎》)

【注释】①偶涴:

偶然染上。

②白转运:

请求转运使。

转运使,官名。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隰州军事推官B.盗杀∕寺奴取财去

C.后∕果得杀人者D.大臣∕数被酒无威仪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

(1)尝()

(2)会()(3)善()

10.翻译文中的划线句子。

(4分)

(1)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

翻译:

(2)真宗时数宴大臣。

1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薛奎的认识。

(三)古诗文积累。

(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每空1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

(2),闻道龙标过五溪。

(3)春蚕到死丝方尽,。

(4),决眦入归鸟。

(5)无可奈何花落去,。

(6)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7)浊酒一杯家万里,。

(8),谁家新燕啄春泥。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5题。

(17分)

秋的文章

刘成章

①秋风起了的时候,燠热的酷暑隐退,黄土高原的广阔天空清清爽爽。

碧蓝的天上,七八片白云悠悠,就像刚刚悬挂出的婚纱。

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但天空也不能太清寂了,于是便有了什么东西在远天闪现,先是缥缥缈缈,不可捉摸;

接着有了影子,有了起伏,有了节奏,一声一声地明朗起来清晰起来——那是大雁的歌,大雁高唱着要去南方了。

②呵,高高的天空,大雁飞过,“一”字“人”字飞过。

“一”是汉字,“人”也是汉字,那是仓颉创造的字,那是我们辈辈先人用过的字,那是我们字典里总是印着的字,那是连幼儿园的孩子们也会认会写的字。

“一”和“人”,那两个饱含沧桑的字,擦着蓝天,唱着高亢明快的歌,在轻纱似的白云里飞过。

③字形忽然变幻起来,那是书圣王羲之在运笔,底气浮漾,力道遒劲。

笔锋上是大雁的翅羽挟着风声,墨迹渗着大自然的风韵。

④王羲之的笔下,是蓝天,是白云,是生命如歌似梦的演绎。

⑤大雁重新编队了,王羲之放下了笔墨,蓝天上的书法引我遐想。

“一”是什么?

“一”是地平线,“一”是大地,“一”是一切物事的初始,有了“一”,才会有五洲万象。

“人”呢,有灵魂,有意志,你看他,总是张腿站立,目光炯炯,神情专注,世世代代为了生存为了幸福迎接挑战。

⑥面对这一切,闭着眼睛默默想,王羲之的书法也是写在地上的,但地上不仅仅是王羲之的书法了,还有怀素的,颜真卿的,柳公权的,黄庭坚的,于右任的……书法上的字掉下来到处游移,它们混在一起,叠压在一起,千笔万画有如密林里树枝的交错,乱人眼目,无从赏鉴。

⑦咳,是乱了。

⑧野藤如怀素的笔墨趴于槐树梢,老鹰像于右任的手迹琢磨着崖畔上的羊蹄印儿。

忙果欲落,闲枝想舞,玉米棒子没有牙刷也想刷刷它着实可观的牙,显摆显摆,一只红狐跳了两跳,枯黄的向日葵回忆着青春。

有人在石头边给收割机加油,婆姨爬上断墙不知在摘啥。

还有些牵牛花刚刚钻出土来,它们误以为现在还是春天,兴高采烈地努力生长,准备开上几个月的鲜艳花朵。

芝麻地里蝴蝶喝露水,露水珠里有它的影子。

好多庄稼都低垂着头颅,似乎在请罪。

错矣!

它们籽粒又多又饱满的低头姿态,是大丰收的表现!

⑨面貌乱了,色彩乱了,序列乱了。

⑩眼前的景象乱哄哄的,很有点光怪陆离。

 

⑪高原的大地原先可不是这个样子,这里原先不但像一场隆重的书法展览,而且像一篇好文章:

立意高远,内容青翠;

行文上,谷子一层,糜子一层,玉米一层,高梁一层,向日葵一层,而且谷子糜子玉米高梁向日葵内部还分着细微的层次,豆类花生就是标点符号。

真是有条不紊,眉目清楚,读起来非常舒服。

可是现在,这文章就像在电脑上出现乱码了,无法卒读。

⑫哎哟,的确很乱很乱了。

⑬太阳的热汗有时还在冒,风的赤膊却穿上了衫子,说凉了凉了都加点衣服吧。

土里的洋芋如一窝汉字拱破地皮,怕大家说它们出来得太早了,慌里慌张,前言不搭后语,而左近却无人,一个都没有,只飞过一些想偷吃的麻雀。

谷子糜子玉米向日葵们都熟成了金子。

一亩大白菜依然我行我素,固执地不肯脱下白绿搭配的长裙,声言春天还在身边。

高粱地最是引人瞩目,几万面红旗飘飘,秋日照射下,竞像火般蔓延,火焰都快把地皮把稿纸烧着了。

突然间,文章中糜子那节被割倒一片,一行一行飘香的字词都被放在地上,扎成了捆子。

字词的茬子带着残留的丝丝干叶,缩在巨大的豁口里,白得刺眼。

谷子的段落也被一句一句地放倒了,形成了空缺、少行、断片,谷地变得豁豁牙牙,少东没西。

路上,一个牵驴的姑娘边走边望,对这样的残缺那样的破损露出了笑容,颇为欣赏。

⑭那边厢,男童似的,女童似的,一亩黄豆喊叫着它们也熟了,真的熟了,南瓜也帮腔说很熟很熟异常地熟,豆豆们就更加自信了,有的喊着喊着就从豆荚里蹦出来了,不懂什么叫作沉稳,这些碎怂娃娃们!

下沟里有人急急蹚河,水声哗里哗啦的;

羊在两块石头前吃草;

山畔上的好枣子打下一摊,美死了甜死了那山畔上的一切。

林带的背后老一声,少一声,蛐蛐五声牛两声,众声喧嚣纷杂。

⑮这是秋的文章吗?

⑯当然是,是黄土高原上的秋的文章。

⑰短短几天,成熟了的庄稼地不再规整,而是色彩驳杂,结构松散,缺三少四,参差不齐,犬牙交错,横七竖八,乱得一塌糊涂。

这情状就像明初文学家宋濂所批评的那样,“黄钟与瓦釜并陈,春秾与秋枯并出,杂乱无章,刺眯人目者,非文也。

⑱不对!

谁说这不是好文章!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变化的季节,流转的季节,眼花缭乱的季节,秋的文章愈乱愈好!

秋的文章总在删节着,斧削着,大剪大裁,成亩成亩地往下割刈,也在不断地追求着精美。

⑲秋的文章可上典籍。

⑳秋的文章总能让人欢喜,也总能让人激动得落泪。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3.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表格中填写文字。

时间

景物特点

评价或感受

秋风起时

天空广阔清爽,碧蓝的天上,七八片白云悠悠,大雁“一”字“人”字飞过

(1)

眼前

(2)

像在电脑上出现乱码了,无法卒读

原先

(3)

像隆重的书法展览,又像一篇好文章

短短几天后

庄稼地不再规整,色彩驳杂,结构松散,杂乱无章

(4)

14.简要说说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15.结合文章划线语句,联系课文《安塞腰鼓》,说说刘成章散文语言有何特点。

(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6-18题。

(13分)

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大脑

杨凡

①毫无疑问,电脑网络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但它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大脑。

②科学家们在“神经塑性”的课题研究中得出了一个结论:

一个成年人的大脑并非是因遗传就确定了个性和智力。

相反的,神经是可塑的。

③脑科学专家斯茅与他的研究团队曾做过一个实验:

让12名互联网老用户和12名互联网新手开始使用谷歌,同时对他们进行大脑扫描。

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大脑之间的显著区别在于大脑皮层一片被称为背侧前额叶皮质的区域,它的功能是处理短期记忆和决策制定,新手的扫描结果显示这片区域活动微弱,而老手的则非常活跃。

斯茅要求12名互联网新手在以后的5天每天使用互联网。

第6天,他们重新扫描了各组的大脑——两组大脑扫描图片显示,代表大脑活跃程度的亮斑图案几乎一模一样。

这说明总共5天的互联网使用就重塑了他们的大脑回路。

科学家认为,互联网已经改变人类思维方式,降低大脑集中精力的能力,减少深度思考的频率。

④现在很多人不喜欢阅读书籍或长篇文章了,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一种阅读新趋势。

伦敦大学用5年时间做了一个网络研读习惯的研究。

报告说:

“很明显,用户们不是在以传统方式进行在线阅读,相反,一种新‘阅读’方式的迹象已经出现:

用户们在标题、内容页和摘要之间进行着一视同仁的‘海量浏览’,以求快速得到结果。

⑤网络的环境促使我们匆忙地阅读,草率并浅层次地进行思考。

即使我们不在电脑前时,上网养成的阅读习惯也会继续回荡在我们的脑细胞中。

上网使我们的神经集中在略读和多任务同时处理。

虽然扫瞄和浏览的能力与认真阅读和思考同样重要,但是问题在于,一目十行的略读正在成为我们阅读的主导模式。

以这种方式阅读时,我们充其量只是一台“信息解码器”,而我们专注地进行深度阅读时所形成的那种理解力、那种丰富的精神联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流失掉了。

⑥电脑和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记忆方式。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让受试者阅读一些信息,他们告诉一半受试者,过一会儿可以在电脑文件夹里找到这些信息,同时告诉另一半受试者,这些信息将会被刪除。

接着,研究人员让受试者记住这些信息。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以为信息会遭删除的受试者记得更牢,以为信息会存储在电脑中的受试者对储存信息的文件夹名记得更清楚。

实验表明,受试者不是记住信息本身,而是更倾向于记住信息的存储地。

互联网的知识储存和查找功能助长了我们的惰性,有了问题就“XX”或“谷歌”一下,我们不必记忆什么,因为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复制”加“粘贴”来完成。

⑦互联网为个人记忆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补充,这种便利让人难以抗拒。

但是,当我们开始利用网络代替个人记忆,从而绕过巩固记忆的内部过程时,我们就会面临掏空大脑记忆的风险。

⑧人类的大脑是高塑性的,神经元和突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当我们适应新的文化现象,包括使用一个新的媒介,最后我们就会有个不同的大脑。

当我们依赖电脑作为理解世界的媒介时,也许有一天它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思想。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6.互联网正从哪几个方面改变我们的大脑?

请简要概括。

(6分)

17.联系第④⑤两段的划线句,指出第④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8.你赞同下面哪一个人物的做法?

请结合本文介绍的知识谈谈理由。

A.文俊在长时间、反复地玩游戏后,髙兴地喊道:

“我终于摸清了这个电脑游戏的规律啦!

B.自从在姐姐家接触了“XX”之后,安琪一有问题就求助于网络。

C.子云喜欢阅读网络小说,但他更喜欢阅读纸质小说。

D.为培养自己深入思考的习惯,郑康决定每天花—定时间上网阅读。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19.经典,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阅读《水浒传》中的两个片段,回答问题。

①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

“晁盖是我心腹兄弟。

他如今犯了弥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

”……晁盖听罢,吃了一惊道:

“贤弟大恩难报!

”宋江道:

“哥哥,你休要多说,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

我便回去了。

②宋江大醉,叫取纸笔来,一时乘着酒兴,作满江红一词:

“……衷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宋江道:

“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

(1)、从上述两段选文中可以看出宋江__、__的性格特点。

(2分)

(2)、结合整部小说,简要分析宋江上述性格对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

(二)20.写作(50分)

请以“心存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善念”“敬畏”“高远”“美好”等,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5×

2’,共10分) 

1.CA.决→诀垣huá

n→yuá

nB.脸颊xiá

→jiá

慌→皇D.姿→恣聒kuō→guō

2.D首当其冲:

意为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不合语境。

3.BA.“非常”多余。

C.暗换主语,在“并凭此”前面加“作者”。

D.搭配不当,去掉“面”。

4.D属于议论性语段。

注意中心句,分析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5.A考查句子的选用。

注意“掠过”“一条”“夜”这些词的意味,如:

企鹅动作慢,鼹鼠们非一条,布谷白天歌。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6.C词人看到的景物渺远而开阔,“逼仄”有误。

7.B用典。

“衡阳犹有雁传书”一句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

(2分)

【甲】阮郎归

这首词系秦观贬谪郴州时岁暮天寒的感慨之作,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上阕写寒夜梦醒,只感觉庭院深深,听到城楼门头传来阵阵边地乐曲,漫长的清夜又过去了。

反映了羁居贬所的凄凉困境。

下阕就梦断写异乡飘泊的孤独幽怨。

除夕时节还没有见亲人来信,正是引发梦中相思及梦断悲苦的原因。

词尾真实地写出作者身在贬所,举目无亲,孤寂难耐的况味。

此词笔触精致,用典贴切,景语、情语、浅语、淡语,含蓄巧妙,意味深远。

【乙】浣溪沙  

上阕首句“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看似都是景语,实则寓情。

词人看到了渺远而开阔的景物,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劝君莫上最高梯”说出了自己思乡的心绪,因为登得愈高,思乡的离愁别恨也就愈加强烈。

这里表现了词人怕触动无法排遣的乡情,才不敢凭高眺远,但词人不予点破,含而不露,深沉蕴藉。

  下阕通过写新笋成竹、落花燕巢这样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思念之情。

结合上阕内容,词人把视角从天空原野拉到了眼前的新竹燕巢,一远一近,一大一小,丰富了词的层次感,也在广阔空间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的维度,使词的抒情更加真切、感人。

末句是景中情语,采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盼望回归故里的迫切之情。

8.B(2分)盗杀寺奴∕取财去

9.

(1)尝:

曾经。

《卖油翁》:

“尝射于家圃。

(2)会:

适逢∕正赶上。

动词。

《陈涉世家》“会天大雨,度已失期。

”(3)善:

以……为善,赞赏。

此为动词。

(3分)

10.译文参考(每小题2分,共4分)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今山西临汾)人。

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任隰州军事推官。

隰州的百姓经常在寺庙里聚众赌博,有一天,盗贼杀了寺里的奴仆抢走了钱财,赌博的人正好到来,衣服偶然染上了血迹,巡逻的士兵将他逮捕送到州府,经刑讯后屈招。

只有薛奎对此怀疑,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个案件,后来果真抓到了杀人凶手。

薛奎升任仪州推官,曾经率领民夫运粮去盐州,恰逢大雨连绵,粮食被水浸泡腐烂,薛奎就请求转运使卢之翰让民伕回仪州,而后再赔偿损失的粮食。

卢之翰大怒,准备上书弹劾薛奎。

薛奎慢慢地劝说他道:

“兴兵作战已经很久了,百姓都因转运军饷而疲惫不堪,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

”卢之翰的怒气消除了,所有因民伕而损失的粮食,他都上奏免除了要州民赔偿。

薛奎性情刚直,不肯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遇事敢于说话,宋真宗时多次宴请群臣,以至于有大臣饮酒大醉,沾湿胸襟。

薛奎进谏说:

“陛下刚即位的时候,振作精神,处理全国的政务,对于宴享临幸是从简的。

现在天下确实是太平无事,但宴饮游乐却无节制,大臣们多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

”真宗很赞赏他的说法。

11.洗刷赌博者的冤情→断案明察秋毫、不马虎了事;

劝说转运使体谅丁夫(因雨造成军粮损毁)→体察百姓疾苦、为民请命;

向皇帝进谏不要宴酒→性情刚直,敢于直言(刚不苟合,遇事敢言)。

12.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后天下之乐而乐

(2)杨花落尽子规啼(3)蜡炬成灰泪始干(4)荡胸生层云

(5)似曾相识燕归来(6)蒙络摇缀(7)燕然未勒归无计(8)几处早莺争暖树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近几年江西中考文学类文章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旨情感、品味语言特色等。

说明类文章主要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说明文语言及表达效果等。

篇幅趋长,题目的综合性增加,能力层级多为分析综合C。

13.

(1)渗着大自然的风韵,是生命如歌似梦的演绎;

(2)眼前的景象乱哄哄的,很有点光怪陆离;

(3)各种农作物层次分明,色彩青翠;

(4)秋的文章愈乱愈好,收获的季节让人欢喜,让人激动得落泪。

(每点2分,8分)

14.对秋天、对黄土高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对黄土高原上劳动人民的热爱和赞美;

对生机勃发的生命的讴歌之情。

(每点1分,4分)

15.划线句子运用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黄豆蹦出豆荚、南瓜熟透了的丰收场景;

短句和长句的交错使用,使感情抒发收放自如;

陕北口语,更显雄浑刚健、豪情勃发(3分)。

《安塞腰鼓》善用排比句、排比段,语言节奏明快,语气连贯,便于抒发浓烈的情感(1分)。

可见,刘成章的散文,善用修辞,语言简练,节奏鲜明,自由挥洒,感情强烈,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1分)。

16.

(1)改变了思维方式;

(2)改变了阅读方式;

(3)改变了记忆方式。

(每点2分,6分)关键词:

思维、阅读、记忆。

17.作比较,将传统方式的深度阅读与网络海量浏览的浅阅读作比较,充分说明网络正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

18.赞同C。

理由:

文俊的做法是错误的;

姐姐的做法会使自己不去对问题进行分析,做法也是错的;

网上阅读不能培养自己深入思考的习惯。

所以答案为C。

结合文章内容逐一进行分析即可,不能脱离文本只顾自己随意说。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19.综合性学习(6分)

(1)义、忠(2分)

(2)义使宋江成为梁山义军的领袖;

忠使宋江最终引导梁山义军走向招安。

意对即可。

20.写作(50分)(参照江西省2019年中考作文评分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