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规划与世界理论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6857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城市规划与世界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现代城市规划与世界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现代城市规划与世界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现代城市规划与世界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现代城市规划与世界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城市规划与世界理论文档格式.docx

《现代城市规划与世界理论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城市规划与世界理论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城市规划与世界理论文档格式.docx

1.1.2项目区位与历史背景

哈默比湖城位于斯德哥尔摩内城的南侧边缘地带,其北岸部分属于南岛,正在建设中的南岸区域西至斯堪司都尔水闸,与梅尔伦湖相连,东端通过当维克司都尔水闸通向波罗的海,南面则与广袤的那卡自然森林保护区接壤。

斯德哥尔摩所处的区位哈默比湖城在斯德哥尔摩的区位

夏普奈克新城是斯德哥尔摩城市建设中最后一个卫星城。

在那段时期,沿着地铁或近郊铁路线建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郊区新城,城市的可建设土地逐步耗尽。

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城市内部废弃的码头、铁路沿线和工业用地。

曾经是码头和工业用地的哈默比湖城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开始验证荒废的棕色地带如何被转变为具有活力的城市街区。

斯德哥尔摩建设的卫星城

改造前哈默比湖城的小仓库

作为世界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最为均衡、国民平均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最高的国家之一,瑞典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一直处于世界的前沿。

首都斯德哥尔摩申办2004年奥运会的活动推动了哈默比湖城项目的进展。

当时,这个地方被规划为奥运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规划成为申奥的主要亮点,它使得斯德哥尔摩成为有力的竞争者。

虽然2004年的奥运会主办城市花落雅典,然而哈默比湖城项目的开发计划却越来越成熟,总体规划与先锋性的策略被延续下来,新的规划更加强调内城氛围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至此,斯德哥尔摩几十年来最大的都市开发项目开始步入正轨。

第二章项目生态规划设计实践介绍

2.1空间规划与建筑设计

2.1.1空间规划

哈默比湖城规划建设的主旨是对内城边缘的废弃滨水地带进行更新改造与再开发,将一个旧的工业与码头区转变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环境。

这是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策略——由向郊区扩张的外向型建设转变为在内城进行更新与改造的内向型建设。

哈默比湖城为斯德哥尔摩的城市建设增添了一个新的增长年轮。

这是一个现代的半开放城区,一方面它延续了内城致密交织的空间结构,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开放明亮的当代都市特质。

2.1.2建筑设计

为了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哈默比湖城的规划设计组在与开发商及具体地块的建筑师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每个分区制定了导则。

在建筑设计方面,对建筑风格、建筑类型、建筑设计原则、建筑元素、住宅标准、附属设施的标准、建造色彩、庭院与开放空间、体现个性的街区设计细则及公共空间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

2.2景观设计

哈默比湖城以水得名,在湖城的景观设计与开放空间系统的构建中,水自然成为核心要素。

各个街区与组团在空间环境的规划中十分重视与水面的关系,从公共到私密各个等级的空间设计都优先考虑通向水面的视线通廊。

围绕着哈默比湖布置着各具特色的公园、码头和步行道。

哈默比湖成为空间和景观体系中毋庸置疑的中心,人们称其为“湖城蓝眼”。

哈默比湖城的景观与绿色开放空间体系由湖面、水道、滨水湿地、保留林地、街区公园以及散布在建筑环境中的庭院、街角绿地和绿化屋面等组成。

湖城南区景观布局图

哈默比湖城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保留场地现存的植被,高龄的大树因其生态和历史价值得到保护,并且成为公园和绿地系统组成的框架。

在新栽树木的树种配置上力求达到树种多样性。

不同树种的合理搭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空间的识别性和方向感。

哈默比湖城的树木种类丰富,全年都可以呈现季相各异、色彩缤纷的美景。

在湖城的南侧边界,城市交通的快速干道下沉,两条跨越干道的生态走廊将哈默比湖城的绿色景观空间与广袤的那卡自然森林保护区连接起来。

(如下图)干道的设计为如何将新型交通网络与可持续的城市环境相融合提供了典范。

湖城快速干道下沉设计

湖城快速干道下沉设计处理

2.3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规划

哈默比湖城项目之所以享有愈来愈高的国际声誉,核心原因是其中存在着一个由政府驱动、相关各方协同参与的生态环境规划,内容包括土地净化、棕色地带利用、公共交通系统的布置、降低能源消耗、水和垃圾的循环使用等。

总的目标是要获得高水平的环境质量、居住条件和优秀的设计,相比较于1990年代常规建设的新城区,环境指标达到“双倍优秀”,即项目建设与房屋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环境负荷减少一半。

2.3.1水处理

在水处理方面主要要达到以下目标:

①将耗水量减少50%;

②污水净化,经过处理后几乎不含污染物的废水排向斯德哥尔摩的群岛水域,清洁的残余物质、有机固态物回用于农田,有毒物质的含量减少50%,95%的磷被分解出来,在农业生产中循环利用;

2.3.2垃圾处理

在这里垃圾已经不是废弃物,而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从回收的垃圾中可以制造出新的物质,从而节约了自然资源。

分三个层面的垃圾收集:

①建筑层面的垃圾收集;

②组团层面的垃圾回收间;

③区域层面的有毒有害垃圾回收站。

完备的地下管道系统将处于末端的垃圾箱与中心收集站联结起来,一套配有先进控制设备的真空收集系统将不同种类的垃圾输送到各自的大容器中。

分类垃圾收集器垃圾收集器下的垃圾输送管道抽吸垃圾的垃圾搬运车

2.3.3能源供应

当哈默比湖完全建成后,居民自己生产的燃料可以满足他们50%的能源需求。

处理过的废水和家庭垃圾由能源公司转换成热能和电能。

燃料电池、太阳能光伏电池和太阳能集热板等新产品新技术也在尝试使用。

2.3.4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十分便利,大大减少了私人小汽车的使用,创造了符合环保要求的邻里环境。

在哈默比湖上全年开设免费轮渡,从清晨到子夜每隔10分钟往来一班。

公交线路的设计非常周密便捷,连接了湖城与斯德哥尔摩的各个重要交通节点。

交通干道的设计过程中力求做到将新型交通网络与可持续的城市环境融合起来。

2.3.5土地净化与建筑用材选择

哈默比湖城所在地块曾经是手工艺作坊和小工业生产地,留下了大量的污染物。

斯德哥尔摩环境与健康署净化了这片区域,使得该区域的土地符合居住用地的要求,不再对环境和健康产生任何的危害。

建筑材料的选择考虑到环保要求,无论是立面上可见的材料、地下与室内的材质以及安装的设备,只有满足环保与节能的要求、通过试用和测试、环境友好型的产品才被允许使用,禁止使用任何列在“国家化学品检测名录”中的物质。

2.4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改造

19世纪末以来,哈默比地区一直是斯德哥尔摩南郊较为集中的工业和码头区,其中不乏具有历史价值的优秀工业建筑。

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改造过程中的原则是:

尊重历史,在满足居住功能的同时,尽量少地改变既有建筑的风貌,并通过改造,尽可能恢复建筑原初设计的样子。

第3章学习与借鉴

斯德哥尔摩的哈默比湖生态城的建设就是一个将“生态”的口号变成现实的典范,其在规划、建设、使用的过程中始终将“生态”的理念注入其中,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其中最突出的有三点:

1、政府的倡导、指挥与干预。

在整个过程中政府始终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带头和促进作用,从前期的策划到后期的实施与运营管理,从大体方向的确定到局部的细节政府都作了很明确的规定,并且是强制性实施。

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在城市的更新改造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政府还是可以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可以为市民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使得共同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成为可能。

2、它改变了以往城市中心区向城市郊区无限扩张建设的模式,转而对城市内部废旧的工业地带及码头区进行再利用,在改善城市内部环境、美化市容、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的同时,也节约利用了城市资源和土地。

在旧城区的改造上,它一方面延续了旧城的肌理,另一方面又为城市注入了现代生活的气息。

对于优秀的历史建筑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适当的改造,既保留了城市的历史风貌,又使其得到了有效的再利用。

3、其在整治城市环境、实现废区再利用、实施可持续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诸如水处理、垃圾处理、能源生产、交通规划等措施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尽管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可持续的规划还仅仅只是一种口号没有得到落实,但是我们要始终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从小的方面做起,从细节做起,当条件成熟的时候,我们也能将曾经的口号变成一种现实,为人们营造一种舒适、健康、宜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1

1.1项目简介与背景1

1.1.1项目简介1

1.1.2项目区位与历史背景2

第二章项目生态规划设计实践介绍4

2.1空间规划与建筑设计4

2.1.1空间规划4

2.1.2建筑设计5

2.2景观设计5

2.3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规划7

2.3.1水处理8

2.3.2垃圾处理8

2.3.3能源供应9

2.3.4交通规划9

2.3.5土地净化与建筑用材选择10

2.4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改造10

第三章学习与借鉴10

《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课程论文

解读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哈默比湖城

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学位领域风景园林学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

姓名郭丽娟

学号201371267

指导老师曹志立(教授)

2014年01月0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