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4生物与环境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福建省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4生物与环境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4生物与环境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环境不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B.生物能适应所有的环境
C.生物只有改变环境才能生存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9.(2021•福建模拟)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森林能净化空气
B.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C.冬天兔子换上了厚厚的毛
D.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10.(2020秋•顺昌县月考)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B.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C.环境不受生物的影响
D.生物决定环境如何改变
11.(2020秋•新罗区期中)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
B.光照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小麦喜欢生活在光照充足处,而人参喜欢生活在阴暗处
C.“蚁穴溃堤”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雄鹿为争夺配偶而发生的角斗,体现动物之间相互斗争的关系
12.(2020秋•寿宁县期中)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鸟的骨骼中空,适于空中飞行
B.羚羊神经系统发达,能够迅速躲避天敌
C.乌龟背部有甲,适于水中生活
D.蝗虫有外骨骼,适于陆地干燥环境生活
13.(2020秋•福州期中)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骆驼刺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B.蚯蚓能疏松土壤
C.停在树上的枯叶蝶与枯叶很相像
D.箭毒蛙有着非常鲜艳醒目的体色
14.(2020秋•福州期中)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结果导致草场被破坏而荒漠化。
这种现象说明了( )
A.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改变
D.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5.(2020秋•阳泉期中)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6.(2020秋•浦城县期中)沙漠中的胡杨树茎干坚韧,根系特别发达,能防风固沙,同时叶的蒸腾作用又可增加空气的湿度。
这一事实说明的问题,下列表达最确切的是( )
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17.(2020•晋江市模拟)农田里水稻和杂草的关系是( )
A.捕食B.竞争C.寄生D.共生
18.(2020春•惠安县期末)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
A.二氧化碳排放过多B.二氧化硫排放过多
C.重金属污染较严重D.大量外来生物入侵
19.(2020•福州模拟)高原鼠兔和鼢鼠为植食性动物,野外收集它们的天敌动物的粪便,调查它们在天敌动物食物中出现的频度(含有某种生物的样本占样本总数的百分比),结果如下表。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天敌
在天敌动物食物中出现的频度(%)
高原鼠兔
鼢鼠
赤狐
100
87
艾虎
96
73
香鼬
A.高原鼠兔与鼢鼠之间具有竞争关系
B.艾虎与赤狐之间具有竞争关系
C.赤狐的数量受鼢鼠数量变化的影响
D.香鼬的数量不受鼢鼠数量变化的影响
20.(2020•莆田二模)下列有关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关节囊非常坚韧,使关节更加灵活自如
B.鸟类前肢变成翼,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
C.蜥蜴具角质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D.鲫鱼身体呈梭形,可以减小游动的阻力
二.解答题(共11小题)
21.(2020秋•秀屿区校级期末)剪纸是我国传统艺术,请根据如图图案所示回答问题。
(1)生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B生活在陆地上,体表覆盖有 ,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C的体表被覆 ,前肢变成 ,适于在空中飞翔。
(2)D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是 、 ,保证了D比其他生物的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3)依据动物身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将 归类为无脊椎动物。
22.(2021•百色模拟)分析说明:
1787年,有一个叫菲力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在澳大利亚种植,用以培养胭脂虫,作为生产染料的原料。
由于澳大利亚的环境条件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存在,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肆无忌惮地蔓延开来。
到1925年,它们演化成了近20个野生品种,占领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一大灾难。
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了它们的横行。
(1)仙人掌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 因素。
(2)仙人掌与澳大利亚地区其他植物之间是 关系,引进的昆虫与仙人掌之间是 关系。
(3)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并占领了大片土地,说明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影响。
一方面生物必须 环境,另一方面生物也能 环境。
23.(2020秋•福鼎市期中)概念图能直观形象地呈现知识结构,利于理解记忆。
如图表示第一单元第二章知识概念图的一部分,请将数字序号表示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24.(2020秋•顺昌县月考)“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词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
(1)春末夏初是青蛙繁殖的季节,这时池塘边会经常听到蛙鸣声,但是寒冷的冬天我们很难听到。
主要是由于 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蛙受到惊扰时,就不再鸣叫。
这种现象能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
(3)成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说明青蛙 环境。
(4)青蛙是两栖动物,约有190种。
主要是指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5)除 外,绝大多数生物如:
水稻和蛙都是由 构成的。
(6)青蛙的结构层次可表示为细胞→ → → →动物体。
与青蛙相比,水稻少了 层次。
25.(2020秋•顺昌县月考)作为中国十大竹子之乡之一的顺昌,竹类资源丰富,有11属78种。
除毛竹外,还有福建酸竹、刚竹、绿竹、苦竹、黄甜竹、大节竹、佛肚竹、四方竹、橄榄竹、高节竹、雷竹等珍贵天然竹种。
最有特色的是四方竹,四方竹集观赏、材用、笋食于一身。
其枝干呈四方形,竹竿深绿色,韧性强,高3﹣8米,直径1﹣4厘米,光滑有节,节中长着突起的刺儿,质地坚硬,可作灯罩、方竹手杖等用。
四方笋不发于春,而茂于秋,产期为每年的9﹣10月,正是各种竹笋的淡季,加之笋质鲜嫩,是反季节的好食品。
四方笋洁白成方形,笋质鲜嫩,肉厚,色美味鲜,堪称山珍佳肴。
出自大山之中,乃纯天然保健食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竹笋方而厚,性硬脆,专蓄此笋,常食之,有延年益寿之功能。
”
(1)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
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 、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生命活动。
(2)四方笋不发于春,而茂于秋是生物 环境的表现。
(3)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叫作生态因素,它可分为 和 两类。
顺昌竹类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写出一点)。
26.(2020秋•新罗区期中)1787年,有一个叫菲利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在澳大利亚种植,用以培养胭脂虫(为生产染料的原料)。
(1)影响植物生长的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阳光、 、 、 等)。
该资料中,仙人掌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其他生物生活的 因素。
(2)仙人掌与澳大利亚地区其他植物之间是 关系。
A.捕食
B.竞争
C.共生
D.寄生
(3)仙人掌适宜生活在干旱环境,叶呈刺状,体现了它对环境的 ;
另一方面,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迅速蔓延,并占领了大片土地,严重影响了当地其他生物的生长,说明生物会对环境产生 。
27.(2020秋•漳平市期中)请运用你所学过的生物学名词或生物学原理填空:
(1)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儿缺少生物生长所需要的 。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3)向阳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说明生物具有 。
(4)樟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樟树通过蒸腾作用又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这一事例说明 。
(5)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汗液,是生物的 现象。
28.(2020秋•福州期中)资料分析题一:
2020年4月7日,在福建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内的鳝鱼滩沙洲,记者看到了“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
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福州市长乐区,是候鸟迁徙重要越冬地,拥有动植物1084种,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数量超过5万只,包括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和遗鸥等极危和濒危鸟类。
湿地先后荣获“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中国中华凤头燕鸥之乡”等称号,成为“清新福建”的一张重要生态名片。
(1)随着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鸟类来到福州闽江河口湿地公园越冬,这体现了 。
A.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D.环境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2)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属于 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 ”之称。
(3)鸟类的迁徙会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这说明了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 。
(4)“清新福建”已成为福建的金字招牌。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在实际生活中应如何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呢?
。
29.(2020秋•宁化县月考)下面是猫和老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这些现象分别体现了下列生物的哪个特征,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A.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B.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
C.生物能生长
D.生物能繁殖
E.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F.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G.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1)大猫生的四只小猫毛色各不相同属于 。
(2)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
(3)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的现象属于 。
(4)猫捉老鼠属于 。
(5)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
30.(2020秋•宁化县月考)观察小麦田示意图,回答问题.
(1)影响小麦生长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阳光、水等属于 ,老鼠、七星瓢虫、杂草等属于 .
(2)七星瓢虫和蚜虫是 关系,杂草和小麦是 关系.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错综复杂,除环境影响生物外,还有 和 .
31.(2020秋•漳平市期中)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1)请按类别列举出文中所描述的生物名。
(各写两例即可)
植物:
、 ,动物:
、 。
(2)在百草园中,影响蟋蟀生活的各种因素叫 。
(3)蟋蟀要生存就不能离开草丛和土地,这说明生物必须依赖 而生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解:
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毒箭蛙有鲜艳的体色,可以吓唬敌害;
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
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黄鼠狼可通过排放臭气避敌是对环境的适应。
可见B正确。
故选:
B。
2.【解答】解:
沙漠中的胡杨树茎干坚韧,根系特别发达,能防风固沙,同时叶的蒸腾作用又可增加空气的湿度,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C。
3.【解答】解:
AC、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状,适应干旱环境,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不符合题意;
B、地衣风化岩石,促进地球土壤形成,说明生物影响环境,不符合题意;
D、化工厂“周边环境中的苔藓发黄枯萎,说明环境影响生物,符合题意。
D。
4.【解答】解: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春暖花开”现象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能生长和繁殖。
5.【解答】解:
A、害虫与稻谷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若x表示稻田中害虫数量,稻谷会持续减少,A错误;
B、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繁殖速度加快,但是温度过高细菌繁殖速度减慢,甚至会杀死细菌,因此,若x表示培养基温度,y可表示细菌繁殖速度,B正确;
C、鱼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在溶解氧浓度低时,鱼头会浮出水面,因此若x表示鱼塘中氧气浓度,y不可表示鱼浮头次数,C错误;
D、酿酒需要酵母菌,在密封酒窖内,酵母菌发酵需要分解有机物,因此有机物会减少,D错误。
6.【解答】解:
A、足粗壮,趾端有利爪,适于捕捉小动物,A错误;
B、绿头鸭的足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B正确;
C、足细长,并且足三只朝前一只朝后,便于行走,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由于沼泽地或浅水滩土地比较湿润,这样的足不至于深陷其中,C错误;
D、为鸵鸟等鸟类的足,趾短粗有力,适于奔走,D错误。
7.【解答】解:
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病毒只营寄生生活。
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故新冠状病毒与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关系是寄生关系,A正确。
A。
8.【解答】解:
生物适应一定环境并能影响环境,海水稻能生活在盐碱地,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还能降低土壤中的盐浓度,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故D符合题意。
9.【解答】解:
A、森林能净化空气,大树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森林中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符合题意;
B、大雨过后,蚯蚓常爬出地面,是为了呼吸,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冬天天气寒冷,兔子换上了厚厚的毛,说明生物适应环境,C不符合题意;
D、竹节虫的形态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竹节虫对环境的一种适应,D不符合题意。
10.【解答】解: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是人口的过度增长,人口过度增长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人们为了满足基本的食物需求,进行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掠夺性开发,从而造成了生态平衡失调、环境质量的下降等。
因此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11.【解答】解:
A、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皮下有厚厚的脂肪,脂肪保暖有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可以保护胸内的器官心脏等避免冻伤,是对环境的适应,A正确。
B、光照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小麦喜欢生活在光照充足处,而人参喜欢生活在阴暗处,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
C、蚂蚁是群居动物,蚂蚁善于打洞,洞多了造成堤坝的土质松动,堤坝就崩溃了,体现了生物蚂蚁对环境堤坝的影响,C错误。
D、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所以在交配季节到来时,雄鹿之间常常会因为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攻击行为,是种内斗争关系.D正确。
12.【解答】解:
A、鸟的骨骼轻、薄、坚固,骨大多中空,适于空中飞行,A正确;
B、羚羊神经系统发达,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灵敏的反应,因此能迅速躲避天敌,适应复杂的陆生环境,B正确;
C、乌龟背部有甲,有保护作用,与水中生活无关,C错误。
D、蝗虫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干燥环境生活,D正确。
13.【解答】解:
A、骆驼刺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B、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是生物蚯蚓对环境的影响。
故符合题意。
C、枯叶蝶的体色与环境相似,不易被敌害发现,是生物枯叶蝶对环境的适应。
故不符合题意;
D、箭毒蛙有着非常鲜艳醒目的体色,用以警示其他动物,可以有效保护自己.故不符合题意。
14.【解答】解: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适应和影响的关系。
山羊比绵羊好养,因为它连草根都啃食;
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造成草场被破坏,这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15.【解答】解:
生物因素包括: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
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16.【解答】解:
沙漠中的胡杨树茎干坚韧,根系特别发达,能防风固沙,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
同时叶的蒸腾作用又可增加空气的湿度,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因此这一事实说明的问题是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17.【解答】解:
水稻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生存空间,因此水稻和杂草的关系是竞争关系。
18.【解答】解:
酸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氧化物过多,这些酸性氧化物结合水形成相应的酸性物质会引起酸雨。
火山爆发能引起酸雨,但不是主要原因;
农药污染会污染土壤和水,不会引起酸雨;
二氧化碳污染会引起温室效应,不会形成酸雨。
19.【解答】解:
A、高原鼠兔和鼢鼠都出现在赤狐与艾虎,赤狐与艾虎有共同的食物来源,故二者有竞争关系,A正确;
B、艾虎与赤狐之间具有竞争关系,B正确;
C、赤狐的数量受鼢鼠数量变化的影响,C正确;
D、香鼬虽然不捕食鼢鼠,但竞争者赤狐、艾虎捕食鼢鼠,若鼢鼠数量减少,香鼬、赤狐、艾虎三者的竞争加剧,会影响香鼬的数量,D错误。
20.【解答】解:
A、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非常坚韧,使关节更加牢固,A错误;
B、鸟类的前肢变成翼,利于飞行,与飞行生活相适应,B正确;
B、蜥蜴体表具有角质的鳞,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与陆地生活相适,C正确;
D、鲫鱼的身体呈梭形,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适于在水中生活,D正确。
21.【解答】解:
B属于爬行动物,生活在陆地上,体表覆盖有角质鳞片,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C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在空中飞翔。
(2)D马属于哺乳动物,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是哺乳和胎生,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依据动物身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将A虾归类为无脊椎动物,B蛇、C鸟、D马、E青蛙属于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
(1)角质鳞片;
羽毛;
翼
(2)胎生、哺乳
(3)A
22.【解答】解: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1)仙人掌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因此仙人掌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生物因素。
(2)仙人掌与澳大利亚地区其他植物生活在一起时为争夺阳光、水分、空间而竞争属于竞争关系;
昆虫吃仙人掌,因此引进的昆虫与仙人掌之间是捕食关系。
(3)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曼延,并占领了大片土地,说明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影响。
一方面生物必须依赖环境,另一方面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1)、生物
(2)、竞争;
捕食
(3)、依赖;
影响
23.【解答】解:
①生态因素常直接作用于个体和群体,主要影响生物个体的生存和繁殖、种群分布和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等,就性质来说主要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
生物之间的联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等。
种间关系按性质包括两方面:
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
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如②捕食、③竞争、寄生等。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
生物部分包括④生产者(绿色植物)、⑤消费者(动物)、⑥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①生态因素;
②捕食;
③竞争;
④生产者;
⑤消费者;
⑥分解者。
24.【解答】解:
(1)春末夏初是青蛙繁殖的季节,这时池塘边会经常听到蛙鸣声,但是寒冷的冬天我们很难听到.这是由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2)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能体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3)青蛙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