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0讲 光合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5563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7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与练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0讲 光合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导与练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0讲 光合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导与练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0讲 光合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导与练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0讲 光合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导与练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0讲 光合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与练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0讲 光合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

《导与练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0讲 光合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与练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0讲 光合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与练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0讲 光合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

溶解度

色素种类

含量

吸收光的种类(主要)

最大

1/4

叶黄素

黄色

蓝绿色

叶绿素

3/4

最小

含量最多的色素为⑨,含量最少的为⑩;

在滤纸条上两者之间相距最远的为

光合作用中最有效的光为

,最无效的光为

3、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一般呈扁平的椭球或球形,外表具①,内部有许多②,每个基粒有一个个囊状结构堆叠而成,这些囊状结构称为③,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分布于④上。

(2)功能:

叶绿体是进行⑤的场所,其内不仅分布有光合色素,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⑥。

4、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

①,但不知道更新何种气体。

(2)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明: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②才能成功,即光合作用条件需要③。

(3)1785年,随着空气组成成分的发现,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和吸收的气体分别是④。

(4)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证实: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⑤。

(5)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⑥法证明: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6)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利用⑦技术最终探明了⑧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⑨中碳的途径。

(7)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5、光合作用过程

 

总反应式:

6、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⑴光合作用强度是指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①的数量。

⑵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包括:

空气中②的浓度、土壤中③和矿质元素的过少、光照的

④和光的⑤以及温度的高低。

7、化能合成作用

⑴概念:

某些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①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的合成作用。

⑵实例:

硝化细菌能利用②氧化成③和④时所释放的化学能,将

⑤和⑥合成⑦。

【自我检测】

1.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升高

C.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降低D.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不变

2、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

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3、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

4.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

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其干重

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

C.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

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

5.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

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Ⅰ.提取叶绿素

Ⅲ.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

叶绿素溶液(mL)

调pH至

处理时间(min)

溶液颜色

3.0

Y

10

绿色

7.0

6.0

黄绿色

5.0

黄褐色

注:

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原因是。

(2)表中Y应该为,原因是。

(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食品,否则。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监测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

学案10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课内探究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准确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及色素的分类。

2.能够准确分析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的图解,及外界条件变化引起的物质量的改变。

【合作学习精讲点拨】

【探究点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分析

【例题1】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中,将叶绿体色素进行分离的方法名称是:

(2)某同学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操作情况如下表述:

①将5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在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石英砂、碳酸钙以后,迅速研磨。

②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滤纸上的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画2~3次。

③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

实验结果失败,请指出其错误:

思考:

下图是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

据图回答:

(1)图中步骤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

A_________10mL,作用是_________;

B_________少许,作用是研磨得充分:

C_________少许,作用是_________。

(2)图中步骤②将糨糊状的研磨液倒入漏斗中,漏斗底部放有_________。

(3)图中步骤③剪去两角的作用是_________,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_________。

(4)图中步骤④中关键应注意_________;

加盖的目的是_________;

色素带最宽的是_________,扩散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

提升:

色素提取液呈淡绿色的原因

【变式训练】

1、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某同学有以下操作:

①将5g新鲜菠菜叶片剪碎放在研钵中,加入丙酮后直接进行研磨

②将预备好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钢笔画一条横线

③为增强实验效果,将滤液线画粗些

④将滤纸条画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到层析液中,让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中

这位同学错误的操作步骤是()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阳光通过三棱镜能显示七种颜色的连续光谱。

如果将一瓶叶绿素提取液放在光源和三棱镜之间,连续光谱中就会出现一些黑色条带,这些条带应位于()

A、绿色区 

B、红光区和绿光区

C、蓝紫光区和绿光区 

D、红光区和蓝紫光区

【探究点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分析

【例题2】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几位科学家做了几个著名实验,这些实验设计都有逻辑上的严密性。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普里斯特利把小鼠和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小鼠不会死亡,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CO2,放出O2,从而更新空气

B.萨克斯的实验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C.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180分别标记CO2和H2O,供绿色植物利用,分析各自放出的氧——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H2O

、光合作用发现实验中的变量分析

在光合作用的发现中,科学家们利用了对照实验,使结果和结论更科学、准确。

①萨克斯:

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因变量为颜色变化。

②恩格尔曼:

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光照(照光处与不照光处;

黑暗与完全曝光),因变量为。

③鲁宾和卡门:

相互对照,自变量为(H218O与C18O2),因变量为O2的放射性。

④普利斯特利:

缺少空白对照,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强。

2、恩格尔曼实验在设计上的巧妙之处

⑴是选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

水绵不仅具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观察和分析研究。

⑵是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排除了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

从而确保实验能够正常进行。

⑶是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并且用好氧细菌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

⑷是进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的对比实验,从而明确实验结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

1、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简单的实验,你认为哪一个的结果是不可能是()

A.将叶绿素的酒精提取液置于适宜光源的照射下5h,加碘液处理后溶液呈蓝色

B.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的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并加碘液处理叶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变成蓝色

C.叶绿体色素的酒精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D.将经饥饿处理后的绿色正常叶片置于含有充足14CO2的密闭透明的照光小室内,3小时后在叶内淀粉中可检验到14C的存在

2、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它部分曝光。

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

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①本实验未设对照组

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③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

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A.只有②③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②③④D.①—④全部

【探究点三】光合作用过程分析

【例题3】下图为光反应、暗反应联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物质;

、b 

、c、d 

(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和;

(3)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变是:

光能→ 

→ 

(4)如小麦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突然将d降至极低水平,则小麦叶片中的三碳化合物含量会 

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细胞内C3、C5、[H]、ATP及(CH2O)含量的影响

条件

C3

C5

[H]、ATP

ADP

(CH2O)

停止光照,CO2供应不变

光照不变,停止CO2供应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区别

实质

场所

物质转化

能量转化

联系

【变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