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532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2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个题,每小题1.5分,总计60分)

1.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

这一现象说明

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

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佃农见田主“如少事长之礼”,不能体现佃农逐渐独立,A项错误;社会结构主要是指社会阶层结构,佃户与地主不论关系如何,都改变不了地主与佃户的身份结构,B项错误。

明朝政府的规定,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有所脱节,但并不能代表全国其他地方也是如此,C项错误;根据材料“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可知,人地矛盾的尖锐与否,直接影响地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D项正确;所以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租佃关系

2.根据北魏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

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加剧了皇权衰落

C.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D.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故D正确。

均田制没有触及地主土地所有制,故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故A排除。

均田制与皇权衰落无关,故B排除。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没有突出“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故C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均田制

【名师点睛】均田制是中国北魏至唐中叶的一种土地制度。

该制度对农民实行计口授田,对皇室、贵族、勋臣和官吏按等级分配土地和奴婢。

北魏初年,在宗主督护制下,官府对辖区内的户籍、田数都无从掌握,徭役、赋税也无从征调。

均田制的实施,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在于()

A.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B.关注解决民生问题

C.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D.宣布平均分配土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推动民主化进程,故A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和平均分配土地的主张,故C、D错误;三者都有关注解决民生问题的内容。

太平天国的土地均分(根据土地的好坏平均划分),辛亥革命的三民主义的内容(要实现人们都有土地),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打倒地主,给老百姓分土地),都涉及的是最根本的民生问题,故答案为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民主主义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4.我国现行宪法历经多次修订。

1988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条款。

1993年宪法修正案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反映出我国()

①思想解放不断深入②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④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题干强调的是宪法的修订和不断完善,无法体现从严治党不断加强,故③说法错误。

①②④符合历史史实,故答案选D。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法治建设

5.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水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间点是

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社会的构建

B.新兴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的斗争

C.民主代议制和共和政体的建立

D.“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识记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在独立战争期间颁布了《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了《人权宣言》,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美国和法国;B项不符合美国;C项不符合英国。

因此选择D。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独立战争·《独立宣言》;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

6.宋代的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同的,南方增长极快。

南宋末年,临安府九县人口达到124万,尚不包括不下十万人的军队,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也不过10万人口。

这主要反映了宋代

A.政治中心东迁的趋势

B.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小农经济较之庄园经济更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出宋代南方经济增长极快,与政治中心东迁的趋势无关,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故B错误;宋代南方增长经济较快,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故C正确;从战国到宋朝我国一直以小农经济为主,小农经济并非宋代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宋代的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同的,南方增长极快”,联系所学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分析解答即可。

7.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

她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

B.武则天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C.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

D.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

【答案】A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容。

题中的“建国之本,必在于农”是材料的主旨,故A正确;材料中突出了重视农业,但是未提及抑制商业发展,故B项错误;题中未涉及对农业的技术指导,故C项与材料无关;D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不是材料要表达的内容。

8.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大将军霍光以昭帝名义,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讨论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

这次盐铁会议()

A.反映了汉朝朝议的民主作风B.说明政府干预市场色彩浓厚

C.体现了汉朝人才辈出的盛况D.标志着汉朝专卖政策的开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商业发展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题干中描述的是汉统治者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的讨论,显然是对市场的干预,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汉朝朝议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A;仅从“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并不能说明是人才辈出,排除C;汉武帝用桑弘羊为财政大臣,实行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D项中的“开始”没有依据,排除。

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汉代商业发展状况

9.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C.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呜,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答案】C

【解析】

宋代商业的一个特点是实行街市制,即商业活动不受经营时间、活动区域的限制,同时也不在受政府的直接监视。

选项A中的市仍有活动区域的限制,排除A项;选项B中的市,即市受到政府的管理,排除B项;选项D中的市只能在固定的区域“备置官司,税敛既重”即“坊”中经营,属于唐以前的商业活动特点,排除D项;因此本题选C

【点睛】宋代在商业上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城市经济功能大大的增强,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夜市和草市并相当的繁荣。

在商品流通领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交子。

但是也应该知道,宋代的商品经济实际上还是农耕经济的附属物,并未跳出农耕经济的轨道进而得到独立的发展。

10.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

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

文中的“当时”是指

A.清朝末年

B.民国初年

C.民国后期

D.“文革”前后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以及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可知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属于清朝末年。

本题选A。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11.有学者指出:

“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

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

”可见,当时中国

A.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

B.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

D.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

【答案】D

【解析】

洋务企业不是资本主义,不能将其视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是讲述旧体制对近代化发展的制约,不是只局限在官商一体上,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时期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其本身对封建体制的坚持压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极大束缚了近代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

点睛:

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

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解题方法:

解答材料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

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12.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11月3日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

1915年6月30日,颁布《造林奖励条例》:

“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

”这些奖励政策

A.体现了北洋政府崇尚宪政,重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得益于新文化运动对政府执政理念的影响

C.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工业布局的调整

D.促进了农业的多种经营和轻工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北洋军阀政府通过颁布法律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宪政,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914年,而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国际贸易的发展,故D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颁布《植棉制糖牧羊奖厉条例》”得出主张农业多种经营,根据“《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

”并且严格限制砍伐,得出注重环境保护,故C项正确。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中国近代化:

(1)在政治上,民主和法制逐渐取代封建专制独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