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大学附中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天津市南开大学附中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南开大学附中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转化限制不言而喻潜移默化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物质富足之后需要进行精神文化消费,这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B.精神文化消费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不仅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而且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C.精神文化消费不仅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D.物质富足是前提,之后还要着眼精神文化消费,这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精神文化消费的品位,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显示,更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B.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既是一个国家强大经济实力的显现,更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C.精神文化消费的高品位,显示的既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D.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既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显示,更是一个国家强大经济实力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4.下列相关文学常识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玉台新咏》
南朝
《孔雀东南飞》
抒情诗
焦仲卿
B
司马迁
汉朝
《廉颇蔺相如列传》
历史散文
缪贤
C
老舍
现代
《茶馆》
话剧
虎妞
D
巴尔扎克
法国
《欧也妮·
葛朗台》
戏剧
葛朗台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材料一:
流经中国九省区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滋养的土地创造出了璀璨的黄河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黄河文化作为一种大河文化,是一种具有黄河地理特点的旱地农耕文化,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
它起源早,成熟快。
黄河流域拥有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先民们很早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业文化。
在距今7500年左右的河北磁山和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炭化的粟类,家畜、家禽的化石以及石斧等生产工具。
殷商时中国的蚕丝纺织已达到较高水平,卜辞中屡次出现桑、丝、帛等字。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单字数量和笔画工整程度都表明其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系统,因此汉字的起源应该很早。
文字的产生使黄河文化迅速成熟。
现在,有些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遗址、文献遭到了破坏损毁,黄河文化中的优秀内核也遭到破坏和侵蚀,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刻不容缓。
黄河文化的另一特征是政治色彩鲜明,这与黄河流域旱地农业的特点有关。
旱地农业必须以水利设施为基础。
人们共同关心、治理与他们的生存休戚相关的水利问题,从而养成了关心社会问题的文化心理。
另外,治水斗争和水利灌溉事业也需要形成集中的社会权力,从而促成了国家的产生。
儒家学说就是在这种关心政治的文化心理下逐渐形成的。
孔子几乎把一切问题都看作是政治问题。
在他看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即是一个政治问题,读书学习也是为了参与政治。
政治问题在人们的一切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中占有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
这就是黄河文化、儒家精神最重要的特色,其中熔铸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范、价值理念和民族心理。
黄河文化绵延发展数千年,虽不断遭受外部文化的入侵,但始终保持其道统,显示出强大的同化能力。
黄河文化以它博大的胸怀,吸纳周边多种原始文化,形成了文明国家。
中国对外的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政治外交也主要兴起和发展于黄河流域。
早在汉朝,中央政权就曾派遣张骞等人出使西域,开辟从长安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建立起中原王朝与西亚和欧洲的政治、贸易等联系。
这条通道也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主要通道,即丝绸之路。
千年来,丝绸之路上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对外文化交往极为活跃。
在交流过程中,黄河文化不仅扩大了自身影响力,也不断从其他地域和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展示了多元一体、兼容并包的特点,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创新动能和发展活力。
(取材于牛建强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黄河在造就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灿烂文化的同时,也曾因频繁改道、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治理黄河一直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
黄土高原地区总土地面积64.06万km2,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决口改道频繁,“黄泛区”良田沙化,风沙弥漫,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黄土高原坚持不懈地开展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使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面积、强度减小,沙尘暴次数减少,自然生态得到有效修复,构建了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扭转了黄河下游决口改道的历史。
70年来,黄河岁岁安澜。
黄河治理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是断流。
黄河断流导致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河口湿地萎缩和生物多样性衰减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自1999年我国实施黄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等政策以来,黄河下游再没有发生过断流,沿黄湿地补水需求得以满足,河流湿地面积增加,河道基本生态功能恢复,黄河生命健康得以维护。
此外,通过强化流域内节能减排、工业污染治理等措施,黄河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黄河干流兰州、包头、潼关等重要河段水体水质明显好转,水体功能恢复,为水生生物的繁殖、栖息提供了支撑,为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了保障。
黄河治理还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黄河决口历史的扭转,避免了大量的人民群众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避免了道路、生产生活设施以及引黄灌溉系统等遭受破坏,为黄河流域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保障。
黄河作为我国重要的供水水源,为山西、鄂尔多斯等国家重点能源基地提供水源保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少了入黄泥沙,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增加了区域内耕地面积,促进了当地脱贫致富。
引黄灌溉、引洪放淤等措施还有效利用了黄河水含沙量大的特点,放淤改土数十万公顷,形成了良田,为粮食连年增产提供了重要保障,不仅满足了流域内的需求,还供给流域外其他省区,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治理黄河70年取得了巨大而辉煌的成就。
为谋求黄河长治久安,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可持续发展,今后还需要继续加大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力度,让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
(取材于李文学的文章)
5.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殷商时期纺织业高度发达,促进了甲骨文的成熟。
B.水利问题与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
C.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政治交流都发源于黄河流域。
D.丝绸之路的开通使汉朝成为黄河文化最鼎盛的时期。
6.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新中国治理黄河的成效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阻止了黄河决口改道,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B.流域内大量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都得到有效治理。
C.解决了黄河下游断流问题,增加了沿黄湿地面积。
D.杜绝了泥沙入黄的现象,维护了黄河的健康生命。
7.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治理黄河水患、开发黄河水利促进了黄河文化形成。
B.材料二认为要改善黄河的水体水质,必须抑制流域内工业发展。
C.两则材料关于农业生产对黄河文化发展的作用,看法是相反的。
D.两则材料都列举了黄河流域的考古发现和客观数据,令人信服。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苏氏文集》①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
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
“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
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
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
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
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公其可无恨。
”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
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
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
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
岂非难得其人欤?
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
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
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
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
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
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
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
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
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
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
①苏氏文集:
即苏舜钦文集。
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②韩、李:
指韩愈,李翱。
③酒食之过:
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
④以言语声偶擿裂:
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
擿裂,剔取割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以其集归之归:
属于
B.公其可无恨恨:
遗憾
C.致治几乎三王之盛几:
接近
D.子美之齿少于予齿:
年龄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忽近而贵远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予举进士于有司不拘于时
C.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何以汝为见
D.而即之温温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太傅,官名。
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
《明史官职志》载: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唐代科目中以进士最重要,参加礼部考试之人都可称进士。
考试合格者,赐进士及第,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