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学校教育学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实用学校教育学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学校教育学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起源说、心里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都否认了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
学校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记载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4.国家机器的产生?
教育形态:
1.规范化程度:
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2.时间分布: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时间先后:
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社会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平等性3.教育的内容贫乏 1 实用学校教育学 ?
古代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 2.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3.学校教育严重脱离生产劳动4.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内容:
1.六学: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
2.六艺:
礼、射、书、御、书、数。
3.四书: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4.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5.古欧洲的七艺:
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七技”: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3.现代教育的普及型 4.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当代教育的特点:
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现代化、多元化。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从宏观上看,是教育科学;
从中观上看,是一门学科 ;
从微观上看,是一门课程。
不同时期的人物作品:
1.《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
2.柏来图《理想王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学记》世界上、中国古代最早的教育论著。
里面的内容有:
教学相长;
及时 而教;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长善救失等。
4.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世界第一本教育著作。
5.世界科学教育学著作: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他提出了“教师中心论”, 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第一次确定了“教学的教育性”等。
6.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康德《康德论教育》?
教育学的发展:
1.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
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 化》,利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 学法》。
斯宾塞:
教育就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杜威:
“儿童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
陶行知的观点:
社会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凯洛夫、马卡连柯、杨贤江《新教育大纲》,社会功能2.作用性质:
正功能、负功能3.表现形式:
显性功能、隐形功能。
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是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二是教育适应并促 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图表如下:
制约人个体功能教育制约社会社会功能 ?
人具有的特点:
1.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2.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3.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统一?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1.遗传:
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使人的发展有可能性。
格塞尔的双生子“婴儿 爬梯实验” 2.环境:
是人发展的必要条件 3.学校教育: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期决定作用。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教育万能论?
动物学家洛伦兹提出“关键期”“印刻”的观点。
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有计划、有系统的。
2.教育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遗传因素,有意识地发挥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 处,使先天的生物因素向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方面发展。
3.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4.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组的教师。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身心的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做到循序渐进。
2.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抓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做到因材施教。
5.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机能互补性。
做到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3 实用学校教育学 ?
6.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注意调整教育措施。
教育的个体功能:
1.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
2.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3.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2)政治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决定着受教育权4)政治决定着教育内容2.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能促进年青一代政治社会化2)教育能制造政治上的舆论的思潮3)教育能促进政治民主化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
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有学者认为在经济允许的 范围内适度优先发展教育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可能的。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
3)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
4)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
2.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够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劳动力再生产:
“可能的劳动力”转化 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创新。
科技再生产:
“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 “直接劳动力”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1.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2.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1.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着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2.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1)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有效途径2)义务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 3)怎么做?
1、改善人口质量,2、提高民族素质。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广义的文化是与自然相对的,泛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精神层面的。
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传承、活化、选择、交融、创造。
4 实用学校教育学 第三章教育目的 ?
教育目的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教育功能的确定性指向。
教育目的的作用:
启动、调控、激励、聚合。
教育目的体系:
布卢姆:
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
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联系:
都是一个国家对教育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标准的规 定,是国家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区别:
教育方针内涵更丰富,除了包括“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外它还有“办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办教育”。
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生产力和科技技术水平的影响;
2.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3.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1.个体本位论:
1)特点:
重视个人的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2)优点:
提倡解放个性、尊重个人的价值,强调利用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
缺点:
如果用个性化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会陷入极端的个人主义的泥潭。
坚持个人取向应注意,社会化和个性化、理性和非理性、科技素质和人为素质之间的关系、 2.社会本位论:
1)缺点:
只见国家,不见个人;
只见社会,不见个人。
2)优点:
强调个体社会化,看到了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3.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说。
社会取向中应注意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适应 与超越,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民族性与世界性。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说为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的依据。
价值取向中,人与社会的基本确认:
就一个社会整体教育目的而言,就教育的实际 运行过程而言,应该把满足社会需要和满足个人需要结合起来,予以动态的层次对等的把握;
就教育实践而言,要落实到个人的发展上。
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提出。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 劳动和社会实践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质: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5 实用学校教育学 ?
2.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3.要求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4.与生产和社会实践结合是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
如何实现教育目的的实现策略:
1.正常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
2.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的关系;
4.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缺失。
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分四层: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1、2、3、4;
5、6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
学制具有阶级性。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人口状况。
4.民族文化也是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一个制约因素。
5.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以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为基础。
6.吸收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当代学制发展的基本特征:
1.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4.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
5.接受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
教育的四大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