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赞善秋谷墨迹册页》浅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426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赞善秋谷墨迹册页》浅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赵赞善秋谷墨迹册页》浅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赵赞善秋谷墨迹册页》浅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赵赞善秋谷墨迹册页》浅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赵赞善秋谷墨迹册页》浅考Word文件下载.docx

《《赵赞善秋谷墨迹册页》浅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赞善秋谷墨迹册页》浅考Word文件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赵赞善秋谷墨迹册页》浅考Word文件下载.docx

册高33.5厘米,宽23厘米,全册长184厘米;

内页字幅纸高26.5厘米,宽16.5厘米;

字格间距约3.5厘米(无界格)。

单字2.5厘米见方不等。

楷体。

正文28行,每行8个字,计224个字。

署款4行,计28个字。

全篇32行,共计252个字。

  该册书写内容为唐人王维《桃源行》诗一首。

落款为“乙酉六月立秋前三日”。

乙酉为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时赵执信四十四岁。

尾处钤“赵执信印”“秋谷”印。

  赵执信其人

  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无想道人,晚号饴山老人。

生于康熙元年(1662年)十月二十一日,卒于乾隆九年(1744年)十一月二十日,享年八十三岁。

  赵执信出生在清代山东青州府益都县颜神镇马行街(现属淄博市博山区)。

赵氏家族为明清时期名门望族,仕宦之家,名噪几百年。

曾祖父赵振业为明代进士,祖父赵双美是拔贡,父亲赵作肱是秀才,岳祖父孙廷铨官至清廷秘书院大学士,岳母是王渔洋的从妹。

这样一个儒学气氛甚浓、仕宦追求甚切的家境,为赵执信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赵执信的一生,跌宕起伏,故事颇多。

  

(一)科举仕宦时期

  童年的赵执信勤奋好学,天姿聪颖,才华出众,时时乡里传闻颇多,被视为“神童”。

在后人汪由敦为他作的《墓志铭》中称道:

“先生颖悟绝伦。

九岁提笔为文,辄以奇语惊长老……,同里相国孙文定公奇其才,命作《海棠赋》,曰:

‘远大器也’。

”可见其才华之端倪。

赵执信十四岁考中秀才;

十七岁中举人第二名;

十八岁中会试第六名,殿试二甲成进士,入京府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二十三岁任山西乡试正考官;

二十五岁晋升为右春坊右赞善。

《清史列传》载曰:

“是时方征鸿博之土,绩学雄文者麋集辇下,执信往来其间,倾倒座人。

尤为陈维嵩、朱彝尊、毛奇龄所引重,订忘年交”。

可见当时赵执信威声之高,仕途之顺利。

  康熙二十八年,在佟皇后国丧未满期间,赵执信因观演《长生殿传奇》剧,被翰林院掌院徐元文等人唆使给事中黄六鸿上告,受到了“削职除名”的处分,离开京城,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仕途生涯。

事后,北京城流传着这样的感叹:

“秋谷才华迥绝俦,少年科第尽风流。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见阮葵生《茶佘客话》),极尽惋惜之情。

  

(二)去官游历时期

  《长生殿》案教育了赵执信,使他更加认识到了官场的风险与世态的丑恶。

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和不甘寂寞的傲骨,他开始了周游大江南北的历程。

东临黄海,西涉嵩少,南赴两广,北至津门。

游历中,他特别钟情于江南的山山水水。

苏杭、扬州一带是他常住之地,往来奔波,有时一住就是几年。

实现着自己的情结,吮吸着美好与悲凉的人生况味。

三十几年的出游生活,扩大了赵执信的视野。

这期间,他深入社会,接触民间,写出了大量反映社会各层面的文稿和诗篇,亦留下了不少的墨迹和动人的传奇故事。

  (三)归乡安度时期

  青春游他乡,晚年恋故土。

花甲之年的赵执信回到了故乡,重新修整了他那依山傍水、孝水中流、极具江南风格的“因园”别墅和“红叶山庄”。

在这里亲情着家乡的人们,淡素着由园的生活,看乔木秀石之天趣,得人文景观之情致,徜徉其问,乐在其中。

  七十七岁时,赵执信双目失明。

虽是这样,却依然著述不停息,口授其子,请人代理,延续着他余生的心愿。

他一生留下了不少的墨迹和著述,常见的墨迹有中堂、条屏、扇面、对联、手札、册页等;

著述有《饴山堂集》《饴山诗集》《谈龙录》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早年的仕途多舛,中年的游历奔波,晚年的隐退入俗,勾画出了赵执信不平凡的一生。

  从《桃源行》看赵执信书法艺术

  《桃源行》诗墨迹为赵执信四十四岁所书写,此时正值游历时期。

  《桃源行》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十九岁时作的一首七言古乐府诗,题材取自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

由于王维对其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创造,被称为姊妹篇,得与《桃花源记》并世流传。

  书迹原文是: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清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

T,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求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诗一开始,便展现了一幅“渔舟逐水”的生动画面,一叶小舟在夹岸的桃花林中悠悠行进,两岸的云、树、花、竹,相映成趣,呈现出一片美好的前景。

中间十二旬,连续展现桃源那一幅幅“物外起田园”的景物和生活画面:

月光、松影、房栊的静谧;

人唤、鸡鸣、犬吠的喧闹,各具情趣,充满着诗情画意。

诗的最后一层,表达了渔人离开桃源、怀念桃源、再寻桃源而寻不见的惆怅无限的情怀,对离开“灵境”流露出的惋惜之意,对云山路杳的“仙源”的向往之情。

然而,时过境迁,旧址难寻,桃源何处?

剩下的只是一片迷惘。

  从《桃源行》全诗的三层意思看,不正是对赵执信经历的写照吗?

他是诗人,最懂得此诗描写的感受。

他有过渔人的美好,有过渔人的见识,有过渔人的向往。

时至四十四岁,不惑之年,在外漂泊,远离故土,奔波操劳,其心境可想而知。

试想:

再三天就立秋了,那种悲凉,那种思绪,肯定会萦绕的。

曾红极一时的京官,出门在外,还静下心来写这么极工整的长篇楷书,可见抄写之意图,除了喜欢这首诗外,恐怕也是一种宣泄和慰藉吧。

  谈赵执信书法,不得不提及一个问题。

明清时期,取士科举首先应具备两种素质,一是通八股文章格式,以便行文;

二是精于楷书,以备书写清楚之用。

但这些,赵执信在青少年时就已经做到了。

他写了一辈子规范字,他的书写能力是毋庸质疑的。

  从《桃源行》墨迹看赵执信书法,全篇整齐统一,不激不励,分行布白,匀称有序。

字形结构严谨,端庄有势,仪态大方;

点画呼应,俯仰合度,用笔出锋入锋交代清楚,顿挫有力。

墨色干湿并用,笔到墨到,笔不拖泥,一任自然。

气息和布势,既保持着晋人书风的韵致,又有唐楷的法度和宋人尚意的笔态。

端庄中不乏欧阳询的峭拔、柳公权的犀利、虞世南的静穆、赵孟?

\的柔美。

楷书之法,被赵执信尽收腕底。

  这篇《赵赞善秋谷墨迹册页》书作,倾注了赵执信的用心。

这样大的篇幅,在他遗存的墨迹中是不多见的,可谓称其佳品力作。

另一珍贵之处是在落款时署用了“无想道人执信书”。

“无想道人”应是赵执信中年时期使用的一个雅号,但在以往与当今对赵氏的生平介绍中多见其晚号“饴山老人”,独不见有号“无想道人”,今考之,以此可以补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