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和机械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4394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和机械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力和机械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力和机械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力和机械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力和机械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力和机械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力和机械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和机械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力和机械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4)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5)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6)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7)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8)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9)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10)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3)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2.难点

(2)自制弹簧测力计;

(2)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五节,建议9课时。

第一节重力2课时

第二节弹力1课时

第三节摩擦力2课时

第四节杠杆2课时

第五节其它机械1课时

13.1弹力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并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中有关弹力的现象;

2、通过实验养成爱动手的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法,分析归纳法。

教具准备:

弹簧、粗铁丝、弹簧测力计、橡皮泥、乒乓球、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力的一些初步知识,请同学们思考: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学生回答)。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当力撤去后,有的物体能恢复原状,有的物体则不能,这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推进新课:

(一)弹力

1、实验演示:

使弹簧、粗铁丝、橡皮泥、橡皮筋等发生形变时出现的不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外力撤去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指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类,一类可以在撤去外力进恢复原状,另一类在撤去外力时不能恢复原状,从而得到弹性和塑性的概念: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弹性,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塑性,这样的形变叫塑性形变;

3、引导学生利用手边的一些物品,如直尺、橡皮、饮料瓶等进行同样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撤去力后的现象。

并找出哪些是弹性形变,哪些是塑性形变。

4、利用学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让弹性物体超过了弹性限度的现象,并用一根小弹簧演示这个现象,总结得出:

具有弹性的物体,它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称为弹性限度,超过这一限度,物体就会失去弹性。

5、进一步引导:

同学们在前面进行实验时,会感受到要让物体产生弹性形变要对它们有力的作用,并且在让它形变后要对它有持续的力的作用才能让它维持形变,那么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很容易知道这些物体在弹性形变时对我们的手也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弹力:

弹性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6、强调这种力只能发生在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才会产生。

7、说明:

日常生活中经常说的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其实质都是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

1、从上述超过弹性限度的实例引导过渡:

力是有大小之分的,怎样才能得到力的具体的大小呢?

这就需要专门的测量工具——测力计,下面我们就认识其中一种常见的测力计——弹簧测力计。

2、对照实物及课本图13.1—2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弹簧、指针、刻度板。

3、指出弹簧测力计的一个核心的构造就是弹簧,让学生结合前面的实验,共同总结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一定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4、强调上述“一定限度”指的是不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从而对学生说明弹簧测力计所测力的大小是有一定的范围的,超过这个范围,就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5、回顾所学习的温度计等其它测量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明确,在使用测量工具时,一般都就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6、共同了解所用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指出要想正确使用要先进行校零,说明不同的测力计的校零方法。

7、演示、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断头发、拉断小纸条的力的大小,说明在测量后观察示数时要让视线正对着刻度线。

8、在演示时创设情景,使所测力的方向和弹簧伸长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如和学生同时测量拉断小纸条的力时),让学生自己发现这种测量得到的结果不正确,从而给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①要让所测力的方向和弹簧伸长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②不能使用指针、弹簧及外壳间摩擦力过大的测力计。

三、课堂小结、拓展深化:

1、共同回顾本节内容:

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指出微小形变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显现出微小形变。

3、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确,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对弹簧的两边都有拉力的作用,而测力计的示数等于作用在其一端较小的力的大小。

四、作业布置:

P.54动手动脑学物理,1、4.

五、板书设计:

一、弹力:

1、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弹性,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塑性,这样的形变叫塑性形变;

3、具有弹性的物体,它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称为弹性限度,超过这一限度,物体就会失去弹性。

4、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

1、构造:

2、原理:

3、使用方法: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

b、使用前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

c、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平齐;

d、要让所测力的方向和弹簧伸长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教学后记]

 

13.2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③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②通过"

实验分析"

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难点: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

实物教具:

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的引入、学生探究等环节中得到应用,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充足的实验器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

直观演示法就是:

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

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观察实验,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现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实验探究"

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给学生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将思维充分发散,揭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过程,并反馈了班级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了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动画演示多媒体课件,在引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之责。

二、具体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为学好本节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然后,利用课本50页"

想想做做"

,让学生做"

模拟引力"

实验。

再利用"

苹果落地"

及"

一系列重物落地"

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说明:

1.让学生通过实验先感受橡皮不会飞走是因为受到"

引力"

作用,拉进了学生跟所学知识的距离。

2.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力现象的体验,并且在小学时就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们对插图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重物的落地是由于重物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

所以这样引入新课很自然,体现了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

(二)进行新课

1.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引入新课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

重力"

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方法简单明了,并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探究"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

实验方法是:

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质量为100克、200克、300克的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填入书中表格,然后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使学生自己"

发现"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个定值为9.8牛/千克,由此得出G=mg这个计算重力大小的公式。

并将数据整理画出图像。

(正比例函数图像,利用事物投影展示。

此实验的关键是:

①要选精确度较高的弹簧秤。

②要正确使用弹簧秤。

利用学生探究来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好处有两个:

一是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

二是再次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重力的方向

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

教学实先做演示实验:

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是否竖直?

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

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这个知识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重垂线,它是建筑工人砌墙时用来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的。

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要先易到难,先要求学生观察图12.2-6,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