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3700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1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1Word文件下载.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1Word文件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1Word文件下载.docx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传播的,体验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参观和播放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学习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等相关知识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通过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引导学生清楚地了解声在社会生活、科技中的利用.

【课时建议】

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

第2节声音的特性………………………1课时

第3节声的利用………………………….1课时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

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1.转换法:

在认识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过程中将看不见的振动通过水花飞溅、纸屑跳动、乒乓球跳动等现象体现出来.

2.比较归纳法:

通过比较物体发声和未发声的区别以及对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

3.实验推理法:

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时,应用了实验与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知道骨传导的原理和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通过学习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引导学生保护自己的耳朵,同时学会关心残疾人.

教学重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具准备

橡皮筋、塑料尺、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振动停止,发声也立即停止.

2.不同发声体的发声部分一般不同.钢琴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的;

瀑布是靠水的振动发声的;

青蛙是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还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章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习题(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备课笔记

师: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刻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哪些与声有关的问题呢?

生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2:

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

生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

同学们对声音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让我很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我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

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实验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能听到什么?

②发声时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③振动停止时,还能听到声音吗?

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

用鼓槌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洪亮的击鼓声.

生4:

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

生5:

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感受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

板书: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关于声音的产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

生:

我们平常听到的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同学们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2.实验探究:

如何扩大不明显的发声振动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做两个实验:

实验1:

敲击桌面时,我们能听到“咚咚”声,但却很难发现桌面在振动.

实验2:

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但却很难看到音叉振动.

从上面两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有的物体发声时,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那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振动扩大呢?

实验1中,我们可以将纸屑放在桌面上,敲击桌面时,桌面上的纸屑被弹起.用手按住桌面,桌面不发声了,纸屑跳动停止.

实验2中,我们可以将振动的音叉触及人体面颊,面颊会感受到音叉的振动,也可以将振动的音叉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飞溅.

实验2中,我们可以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

将音叉敲响,再使泡沫塑料球接触音叉,会发现球跳动.

思想方法:

在认识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过程中,将看不见的振动通过水花飞溅、纸屑跳动、乒乓球振动等现象体现出来.

规律总结: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

1.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3)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都能听见,如蝴蝶振翅时的发声;

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声的.

2.

(1)打击乐器(如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等的振动发声.

(2)弦乐器(如二胡、小提琴等)靠弦的振动发声.

(3)管乐器(如长笛、箫等)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知道,这是运用“转换法”将不明显的现象扩大.

【例1】

(多媒体展示)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声

C.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解析: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声音的产生就会停止,故A正确,D不正确;

物体在真空环境中振动,是不会发出声音的,故B、C不正确.

答案:

A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请同学们大胆猜想声音怎样从声源处向远处传播.

声音由声源处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

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你的猜想.

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敲击桌子的声音.

刚才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过来呀!

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

学生意见有分歧.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介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

教师演示实验:

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

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直到最后听不到铃声.

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

如果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随着空气的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真空不能传声.

经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的,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

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2.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教师引导学生看录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并认真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

以击鼓为例(录像):

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

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