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总教案教学设计精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3216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27 大小:68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总教案教学设计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总教案教学设计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总教案教学设计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总教案教学设计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总教案教学设计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总教案教学设计精编文档格式.docx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总教案教学设计精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总教案教学设计精编文档格式.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总教案教学设计精编文档格式.docx

2.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三个例子,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自己的看法。

例如提出: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真的能证实地球是圆形吗?

”(圆柱形、圆锥形也可以环绕而行,因而在地球上要证明地球的形状,还必须提出更多的论据。

)“你还知道或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总之,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并让学生受到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3.在前一节课时可布置学生准备好一个球体(篮球等)和正方体(粉笔盒等),并每人折叠一只桅杆高高的小纸船,以便于在课堂动手实验。

介绍卫星照片除用于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之外,还可以结合可看到的海陆轮廓、云层等,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树立崇尚科学的观念,并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六、课时安排建议

1课时

七、教学案例

课前:

[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

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

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

(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上课:

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

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

(老师亲切地说,配合屏幕文字动画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

(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时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呢?

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

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的结论;

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

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2:

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问题3:

球体,这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

不同学生获取这一概念的来源不同,可以任由他们叙说,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

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

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引申总结:

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根据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请同学们谈感想:

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被推翻,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能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深更正确;

追求真理很多时候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让我们向为真理献身的勇士们致敬!

……

4.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问题4:

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应该能够回答出用半径就可以求出篮球体积的方法。

地球大小的计算方法同理。

分组活动,完成书中第11页要求填写的内容。

教师给出准确的地球周长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径等数据,并通过以下形象的说法让学生体会到地球的“巨大”:

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得用50个小时。

地球的表面积是51100万平方千米,这个面积相当于53个我国领土(960万平方千米)那么大。

记忆技巧:

最大周长=赤道周长

[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总结由学生来说,老师最后总结。

八、板书设计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

赤道半径:

6378千米

极半径:

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

九、教学反馈

1、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球体C.极半极约为63789千米

B.扁球体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3、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圆。

它的周长是

A.5.1亿千米   B.1.5亿千米  

C.4千米  D.4万千米

4、一位旅行者计划沿赤道步行绕地球一周,如果每天走40千米,则需要

A.500天B.600天

C.1000天D.1500天

5、根据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1千米=2里),算出地球赤道的长度是

A.4万千米B.8万千米

C.4千米D.8千米

6、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63710千米B.6371千米

C.637千米D.4万千米

答案:

1、D2、B3、D4、C5、A6、B

十、教学反思

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谈话式、探究式教学,学生感到很亲切,课堂气氛一直很平和,讨论、发言都很热烈,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二节地球仪》

一、教材分析

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习和掌握,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基础。

地球仪中经线、纬线和经度、纬度这部分内容,往往是教的时候学生很明白,一转眼就又糊涂了,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形成空间观念,又缺乏一定量的习题练习和讲解。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地球仪和经纬仪以及地图加强学生的空间感受,并辅以一定的练习,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的空间地球仪,随时可以提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掌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和经度与纬度的判读规律。

会识别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重要的经线和纬线;

掌握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和知道低、中、高纬的划分。

能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和两地之间的相互方向;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地球仪”。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分组观察、比较、讨论、动手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观察、探究发现、讨论交流、合作互助中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和动手制作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2.东西半球的判定。

五、教法建议

1.“了解经线和纬线”、“辨别经度与纬度”的知识点中,本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先告诉学生结论,再让学生去理解或死记硬背的做法,不直接给学生提供结论,而多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读图填空、读图完成歌谣等活动自己得出结论,自己总结规律。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性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既学会知识,又领悟学习方法。

在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导学生读图领悟概念、发现规律,而不是教师自己去讲解概念,总结规律。

上述活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2~4人)共同活动。

2.要重视让学生制作小地球仪的活动,这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操作活动。

制作的过程中,每一步的操作都伴随着内部心理活动——复现地球的形态,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及其含义,经纬网上的定位等等,这既复习又深化了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具体做法可参照“十、参考资料”。

六、课时安排建议

2课时

七、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

地球是个球体,可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来说,地球太大了,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活动一:

展示地球卫星照片,学生对比手中地球仪,小组讨论总结二者的异同。

总结: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地球上的地理事物被化作一定的地理符号(图例)标注在地球仪上,且有文字说明。

3.地球仪上有地轴,可以使地球仪转动,但地球上没有。

4.地球仪上有经纬线,但地球上却没有。

根据学生的汇报发言,老师适当总结并简单加以说明。

活动二:

在地球仪上找到地轴、北极点、南极点、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本初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等事物,认识到地轴是倾斜的(可以穿插关于地球仪笑话的讲解,但要简单说明地理原理)。

说明:

在使用地球仪过程中,教师用大地球仪演示,学生采用组长负责制,互助合作,照顾到所有同学。

活动三: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地球仪,根据老师屏幕展示的表格提示,比较经线纬线的不同和经纬度的分布规律。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0度线

度数范围

度数分布规律

特殊线

划分半球

说明:

这是课程的重头戏,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记录下来,在实施过程中还要辅以一定的练习:

从时间安排上讲,可以先让学生读图填表,老师第二节课总结,也可以老师先指导,学生回去填表完成。

1.形状:

一条线的范围,指导学生看度数,一个数据是一条线,经线看起来也是一个圈,但是是由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才组成的!

所谓相对应,可以让学生看能够组成圆圈的那两条经线的度数规律:

度数之和=180,东西相反。

2.指示方向:

很多人到成人后也分不清经纬线方向,就是因为学的时候没有实地观察,可以教给学生记忆小技巧(不科学,只是为了记忆):

经天纬地,经要到天上必须是竖着的,纬地,地是平的,横着的!

所谓纬地就是围地,围着地的当然是横的!

一个小典故:

蒋介石有2个儿子,一个叫蒋经国,一个叫蒋纬国,经纬代表天地,经天纬地,老蒋的志向可见一斑!

3.线条长短:

经线等长,纬线不等长;

规律:

赤道最长,度数越大,纬线越短;

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4.0度规定:

纬度0度天然划分;

经度通过国际会议,以经过当时强国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度(可见强国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