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资料下载.pdf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12522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DF 页数:143 大小:2.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资料下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资料下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资料下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资料下载.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资料下载.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资料下载.pdf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资料下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资料下载.pdf(1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资料下载.pdf

有利于引导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

有利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编制,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3),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切实组织实施,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奖惩机制,严格贯彻执行。

本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将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修订。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全国陆地国土空间以及内水和领海(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海洋既是目前我国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未来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鉴于海洋国土空间在全国主体功能区中的特殊性,国家有关部门将根据本规划编制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本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另行发布实施。

第一篇第一篇规划背景规划背景巍峨的群山,纵横的河流,广袤的草原,肥沃的农田,辽阔的海洋,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家园。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一家家工厂不断涌现,一条条公路纵横南北,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一个个村庄焕然一新,我们的家园发生了深刻变化。

构建美好家园,首先要了解我们这片家园的自然状况,认识已经发生的变化以及还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一章第一章规划背景规划背景认识我们变化着的家园第一节第一节自然状况自然状况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地理位置独特,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

地形。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现海拔差异明显的三大阶梯。

地形种类多样,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均有分布(4)。

西部高山广布,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

东部平坦低缓,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图1中国地形图)气候。

我国受地形地貌和季风环流影响,既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也有温带大陆性、高原山地和海洋性气候。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水热条件空间分异明显。

青藏高原为高寒气候,热量不足;

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青藏高原以北地区为干旱气候,降雨稀少。

植被。

我国植被类型丰富,有森林、灌丛、草原、草甸、荒漠和草本沼泽等。

森林覆盖率较低,主要分布在南方和东北地区,草原主要分布在北方和青藏高原地区。

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5)种类多,区域性、季节性和阶段性特征突出,并具有显著的共生性和伴生性。

自然灾害发生频繁,除现代火山活动导致的灾害外,其他自然灾害几乎每年都有发生。

海洋。

我国海域辽阔,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

海洋资源种类繁多,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可再生能源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第第二节二节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经对全国陆地国土空间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系统重要性、自然灾害危险性、人口集聚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优势度等因素的综合评价,从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角度,我国国土空间具有以下特点:

陆地国土空间辽阔,但适宜开发的面积少。

我国陆地国土空间面积广大,居世界第三位,但山地多,平地少,约60%的陆地国土空间为山地和高原。

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面积有180余万平方公里,但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用地,今后可用于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及其他方面建设的面积只有28万平方公里左右,约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

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较少,决定了我国必须走空间节约集约的发展道路。

(图2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图)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8%。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土地资源、经济布局不相匹配(6)。

南方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北方地区仅占19%;

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紧张,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到了48%。

水体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突出,南方一些水资源充裕地区出现水质型缺水。

水资源短缺,既影响着经济发展,也制约着人口和经济的均衡分布,还带来了许多生态问题。

(图3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评价图)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但总体上相对短缺。

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品种齐全,但主要化石能源(7)和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

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生态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并与主要消费地呈逆向分布(8)。

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优质化石能源资源严重不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巨大。

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总量、分布、结构与满足消费需求、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生态类型多样,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我国生态类型多样,森林、湿地、草原、荒漠、海洋等生态系统均有分布。

但生态脆弱区域面积广大,脆弱因素复杂。

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陆地国土空间的55%,其中极度脆弱区域占9.7%,重度脆弱区域占19.8%,中度脆弱区域占25.5%。

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只能在适宜开发的有限区域集中展开。

(图4生态脆弱性评价图)自然灾害频繁,灾害威胁较大。

我国受灾害影响的区域及人口较多,巨灾风险很大。

部分县级行政区位于自然灾害威胁严重的区域范围内。

频发的自然灾害,加大了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本并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许多隐患。

(图5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图)第三节第三节突出问题突出问题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9),一方面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耕地减少过多过快,保障粮食安全压力大。

全国耕地面积从1996年的19.51亿亩减少到2008年的18.26亿亩,人均耕地由1.59亩减少到1.37亩,逼近保障我国农产品供给安全的“红线”。

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10)功能退化。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肆意开发,导致部分地区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湖干涸,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和草原退化(11),近岸海域生态系统恶化,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频发。

资源开发强度大,环境问题凸显。

一些地区粗放式、无节制的过度开发,导致水资源短缺、能源不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大规模长距离调水、运煤、送电、输气的压力越来越大,也带来了交通拥挤、地面沉降(12)、绿色生态空间锐减等问题。

环境污染严重,大气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较差,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

空间结构不合理,空间利用效率低。

绿色生态空间减少过多,工矿建设占用空间偏多,开发区占地面积较多且过于分散。

城市建设空间和工矿建设空间单位面积的产出较低,城市和建制镇建成区空间利用效率不高。

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差距大。

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失衡,劳动人口与赡养人口异地居住,城乡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的公共服务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过大。

第四节第四节面临趋势面临趋势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必须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土空间开发的趋势,妥善应对由此带来的严峻挑战。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满足居民生活的空间需求面临挑战。

我国处于人口总量持续增加和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阶段,既对扩大居住等生活空间提出了新的需求,也因农产品需求增加等因素,对保护耕地提出了更高要求。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满足城市建设的空间需求面临挑战。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

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既增加了扩大城市建设空间的要求,也带来了农村居住用地闲置等问题,优化城乡空间结构面临许多新课题。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需求面临挑战。

我国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尚处于继续发展完善的阶段。

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占用更多空间,甚至不可避免地占用一些耕地和绿色生态空间。

经济增长趋于多极化,满足中西部地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