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卷资料下载.pdf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2064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八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卷资料下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年八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卷资料下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年八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卷资料下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年八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卷资料下载.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年八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卷资料下载.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8年八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卷资料下载.pdf

《2018年八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卷资料下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八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卷资料下载.pdf(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8年八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卷资料下载.pdf

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B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C该物质燃烧后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硫D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

4:

1八年级科学试题卷(第1页,共8页)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9如图所示,动圈式话筒的膜片与线圈固定在一起,线圈套在磁铁上。

当我们对着话筒讲话时,声音使膜片振动,膜片带动线圈也一起振动,于是线圈中产生了随声音变化的电流。

则下列电器的原理与动圈式话筒的原理相同的是()A电动机B发电机C电磁铁D电铃10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排水法收集氧气解释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O2何时收集满ABCD1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下图所示的关系,对下列概念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12某元素R的氧化物RxOy,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M16y)/yB(M16y)/xC(16xM)/yD(16xM)/x13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一定受到磁场力B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C电子定向移动时能产生磁场D电磁继电器应用了电流的磁效应14如图甲是利用磁悬浮原理浮在空中的盆栽,盆栽底部有磁体,底座内装有电磁铁,电磁铁的原理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盆栽底部磁体的下端一定是S级B增大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盆栽静止时受到磁力不变C增大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盆栽静止时受到磁力变大D增大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盆栽与底座之间距离不变八年级科学试题卷(第2页,共8页)1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关系成立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不复燃,则集气瓶中一定不含有氧气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空气中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所以把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是灭火的有效方法之一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得到的氧化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镁条质量不相等,所以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6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串联的B我国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电压是220VC家庭电路中的电能表上的示数显示了家庭电路消耗的电能D家庭电路中的空气开关突然断开,说明电路中出现短路现象17化学家拉瓦锡将“精确定量”的概念引入化学实验,他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就是加热氧化汞粉末得到了汞和氧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可说明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该实验所得氧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C该实验可说明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变化的D该实验可说明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改变的1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全部反应完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参加反应的丙物质的质量为20gDx为7919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演示实验中,小亮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注射器中装有水,注射器活塞能自由移动),对此装置评价错误的是()A此装置可以直接测出瓶中原有的氧气质量B此装置不使用导管,所以既避免了反应后导管中的空气进入瓶中引起误差,又避免了导管中留有一定量的水引起误差C该装置能使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更精确D在探究中可以领悟科学研究的严密性和趣味性20污染已成为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B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C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D臭氧层破坏、汽车尾气、塑料垃圾二、填空题二、填空题(22题作图题作图2分,分,27题每空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分,其余每空1分,共分,共38分分)2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表示:

(1)3个铁离子;

(2)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

(3)氧化铜;

(4)二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5)n个三氧化硫分子;

(6)锰酸钾。

22将缝衣针磁化后,与其它器材组成图1的小指南针,当它静止下来后,针尖指北,如图1,则针尖是极,请在图2中标出地磁场磁极、以及磁感线方向。

八年级科学试题卷(第3页,共8页)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5417200反应后的质量(g)1002x23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

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液体中,20分钟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

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软了。

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1)“魔术”的奥秘在于A、B烧杯中的液体,他们分别可能是。

A清水;

清水B清水;

10%盐水C10%盐水;

10%盐水D10%盐水;

清水

(2)萝卜条软硬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吸水和失水。

以下C、D两幅图哪一副能说明B图中的现象?

答:

(3)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在根尖结构(E图)中,(选填序号)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4)根细胞吸水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或小于)根细胞液浓度。

(5)农民伯伯深层施肥,这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这说明根具有的特性之一是。

24甲图、乙图、丙图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以及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丁图是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呼吸系统是由和肺组成的;

(2)图中的能将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和清洁;

(3)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图中的结构;

(4)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从外界到达肺部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A口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C鼻气管支气管肺D鼻支气管气管喉咽肺(5)甲图表示状态,此时膈肌,膈的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

(6)乙图表示状态,此时胸廓的上下径;

(7)丙图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细胞;

气体交换后,血液变为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

25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

八年级科学试题卷(第4页,共8页)成分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氧气20.9616.40二氧化碳0.044.10其他气体79.0079.5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

他认为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

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下列(填字母序号,下同)是汤姆森原子结构模型,是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2)在卢瑟福的实验中,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质量较大C原子核带正电D核外电子带负电(4)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那些感想?

(答一点即可)26医生给心脏疾病的患者做手术时,往往要用一种称为“人工心脏泵”(血泵)的体外装置来代替心脏,以推动血液循环。

如图是该装置的示意图,线圈AB固定在用软铁制成的活塞柄上(相当于一个电磁铁),通电时线圈与活塞柄组成的系统与固定在左侧的磁体相互作用,从而带动活塞运动,活塞筒通过阀门与血管相通,阀门S1只能向外开启,S2只能向内开启。

线圈中的电流从B流向A时,螺线管的左边是极,血液从流入(后两空选填、)。

27已知一个氧化铁分子的质量为nKg,一个氧化亚铁分子的质量为mKg,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相等质量的氧化铁和氧化亚铁中所含铁元素的质量比是;

如果氧化铁和氧化亚铁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是。

三、实验探究题三、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空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分,其余每空1分,共分,共28分分)28请你认真观察分析下面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科学试题卷(第5页,共8页)

(1)甲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

(2)若乙装置用来验证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则此装置必须放在环境中;

(3)若丙装置放在光下用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请你指出此装置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4)若丁装置用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则本实验中对照组为。

29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填序号);

(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填序号)。

软塑料瓶变瘪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瓶内溶液变红30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试液变色;

(3)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通过排水法测定所收集的氧气的体积(装置如图)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若各装置的链接顺序是abcd,B瓶内的导管(“b”或“c”)该怎么延伸?

请在装置中画出;

用12.25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氯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计算完成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g。

(4)根据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得出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

如果实际测得氧气的体积大于理论值(水的体积测量准确),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任写一种情况)31

(1)SO2和NO2都能溶于雨水形成酸雨而破坏环境。

为减少酸雨的产生,有下列措施:

少用煤作燃料;

把工厂的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