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望星空》为例浅谈郭小川的诗歌艺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以《望星空》为例浅谈郭小川的诗歌艺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望星空》为例浅谈郭小川的诗歌艺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望星空》一诗,本是为1959年人民大会堂的落成而作,写于同年4到10月,历时半年,三易其稿。
从创作的最初萌动而言,它与当时流行的“颂歌式”政治抒情诗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与当时沸沸扬扬的“大跃进民歌”也有某种共同的情绪背景。
诗歌的内容是:
一个夜晚,诗人站在北京街头,向星空眺望,面对无边无际的宇宙,心中涌起了人生短暂的联想,但是,当诗人把目光转向壮丽的天安门广场,想到了我们“沸腾的战斗生活”,想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时,就感到自己“充溢了非凡了力量”,“我们要把广漠的穹窿,变成繁华的天安门广场”。
在诗人的理性意识中,《望星空》是以比较曲折、形象的艺术手法,歌颂“人定胜天的伟大力量,歌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迎难而上,去建设美好、幸福的人间天堂”的时代主题,但在诗歌的具体展开中,却明显的体现了感受与理念、诗学与政治要求之间的矛盾。
全诗共有230多行,分为4章,从情感的起伏和内容的展开来看,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叙写作为革命战士的“我”,面对浩瀚星空时所引发的有关人生、宇宙的超越时空的思绪,显示了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并凭借这一独特的角度展开抒情,“在伟大的宇宙的空间,人生不过的流星般的闪光。
在无限的时间的洪流里,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对人类的生命现象作了诗意的、隐含了某种忧郁和痛苦的自我反省。
在这种忧郁与痛苦里,既折射出五十年代后期违反客观规律的大跃进造成的严峻后果的时代背景,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挫折的严肃思考和感应;
同时,也寓意了在历史的挫折面前,革命者对自身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思考。
超越个人与具体的现实事象之上的浩远的时空意识,以及由此带来的感慨、惆怅,给诗人一贯明朗豪迈的诗风添加了深沉,但他所拥有的理想主义又使得这种感慨并不流于消沉。
诗的后半部分全力描写了人民大会堂的灯火,她使得“天黑了,星小了,高空显得暗淡无光”,而“当我怀着自豪的感情,再向星空了望,我的身子,充溢着非凡的力量”,诗人的幻想一经回到人间,便由衷地体察出人生的壮丽,并对前半部分的诗思提出了诘难,对人生的浩叹便转而成为对人间建设事业和战斗者人格力量的一个铺垫。
作者力图在这前后的一抑一扬,欲扬先抑之间,展示一个在当时显得较为深刻、别致的思考角度和过程:
不囿于现成流行的观念,注意表述生活和个人的情感世界的复杂性,努力思考现实的严峻性、斗争的坚定性与广博的人性情感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并尝试以一种超越局部时空限制的视界,以达到当代诗歌未曾达到的深度。
进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人在这里触及到了个人、时代历史潮流与超越于宇宙恒常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人仰望星空时的遐思,终被广场上辉煌的灯火所淹没,个人终究会融汇于时代大潮之中,但个人与时代环境并不总是和谐的,相反常常有矛盾和冲突;
不过个人一旦借助于恒常的自然景象抵达个人与历史背后的博大存在时,个人与历史都显现出它们的有限,“呵,星空,只有你,称得起万寿无疆!
你观尽人间美景,饱看世界沧桑。
时间对于你,跟空间一样——无穷无尽,浩浩荡荡。
”尽管这种超越在诗歌的后半部分很快被否定,但这种在体认时代思潮对个人的超越和挟裹的同时,敏锐地感悟时代大潮和历史有限性的表述,在五十年代后期,整个诗坛都趋向于对现实不惜虚假的满足、歌颂,对个人融入历史的毫不犹疑作同样毫不犹疑的肯定的环境里,尤其显得可贵。
不过,诗人对个人、历史和恒常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敏感,并不保证诗歌对此有完满的表现。
当抒情主人公从急湍的历史时间之流中短暂地离开,抬头向星空凝望时,他发现了一个超出个人、也超出具体历史的博大存在,他站出了历史给予的位置,进入了人与宇宙对话的情境。
但诗人并没有将此进一步引向生存图景的形而上把握和个体生命的省思,相反在诗歌的后半部分把这种超越性的思绪当作“虚无主义”,让它在人民大会堂的灯光下曝光。
我们毕竟不能苛求处于那个时代中的作者,这首诗毕竟是献给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的“颂歌”,是作者对时代潮流总体认同的一种表现,至少在理智上是如此,只是郭小川的这一颂歌与同时代的其他颂歌相比,体现了明显的主体意识和个性色彩。
于是,真实的人生感受与理念间的矛盾使《望星空》出现了反讽的情景:
前半部分循着实境与遐想展开描写,后半部分却企望以理念进行反拨,结果,不仅反拨没有成功,反而显出主观理念的人为性;
作者在主观上企望矛盾能在“人定胜天”的主题下得以解决,但在客观上,“星空”仿佛以它“异常的安祥”注视着大地与个人的无谓抗争。
难怪诗作发表后曾引起激烈的责难,认为此诗宣扬了人生渺小、宇宙永恒的意思,完全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而是一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虚无主义,而与当时“大跃进”的时代精神相抵触。
可见,前半部分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和感慨与当时一片乐观的时代气氛是很不协调的,另一方面,在前半部分对望星空的超越性表现之后,后半部分的反拨确实显得有点无力,前后的“矛盾”终究无法解决。
《望星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矛盾的文本,从这个文本中,可以折射出时代思潮的状况和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
这一点可以从诗歌《望星空》前后两部分情思存在巨大的落差中体现出来。
而这种矛盾反映在意识形态上则表现为迷失的自我与强大的政治话语的辩驳与对抗。
陈思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这样评述《望星空》:
“对人类的生命现象作了诗意的、隐含了某种忧郁和痛苦的自我反省。
同时,也寓意了在历史的挫折面前,革命者对自身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思考。
”
郭小川是坚贞而又坦诚的,不回避面临的矛盾与痛苦,也不隐藏内心的困惑与挣扎。
他思考了,所以发现了;
他把它们真实地表现出来,所以被批判了。
然而,这正是他的可贵之处。
真实、纯良又坚定执著的郭小川,他首先是一名战士,其次才是一名诗人。
钱理群这样评价:
“我想说的是,无论是精神的影响,还是诗歌的探讨,郭小川无愧为我们那个时代的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去认识一个真实的郭小川吧,他有缺点与不足,但他更有别人难以企及的光辉。
面对广漠的星空与心灵的道德律令,郭小川震动了;
面对郭小川,我们又何尝不受震动呢?
附诗歌《望星空》
(1)
今夜呀,
我站在北京的街头上。
向星空瞭望。
明天哟,
一个紧要任务,
又要放在我的双肩上。
我能退缩吗?
只有迈开阔步,
踏万里重洋;
我能叫嚷困难吗?
只有挺直腰身,
承担千斤重量。
心房呵。
不许你这般激荡!
——
此刻呵,
最该是我沉着镇定的时光。
而星空,
却是异样的安详。
夜深了,
风息了,
雷雨逃往他乡。
云飞了,
雾散了,
月亮躲在远方。
天海平平,
不起浪,
四围静静,
无声响。
但星空是壮丽的,
雄厚而明朗。
穹窿呵,
深又广,
在那神秘的世界里,
好象竖立着层层神秘的殿堂。
大气呵,
浓又香,
在那奇妙的海洋中,
仿佛流荡着奇妙的酒浆。
星星呵,
亮又亮,
在浩大无比的太空里,
点起万古不灭的盏盏灯光。
银河呀。
长又长,
在没有涯际的宇宙中,
架起没有尽头的桥梁。
呵,星空,
只有你,
称得起万寿无疆!
你看过多少次:
冰河解冻,
火山喷浆!
你赏过多少回:
白杨吐绿,
柳絮飞霜!
在那遥远的高处,
在那不可思议的地方,
你观尽人间美景,
饱看世界沧桑。
时间对于你,
跟空间一样——
无穷无尽,
浩浩荡荡。
(2)
呵,
望星空,
我不免感到惆怅。
说什么:
身宽气盛,
年富力强!
怎比得:
你那根深蒂固,
源远流长!
情豪志大,
心高胆壮!
你那阔大胸襟,
无限容量!
我爱人间,
我在人间生长,
但比起你来,
人间还远不辉煌。
走千山,
涉万水,
登不上你的殿堂。
过大海,
越重洋,
饮不到你的酒浆。
千堆火,
万盏灯,
不如一颗小小星光亮。
千条路,
万座桥,
不如银河一节长。
我游历过半个地球,
从东方到西方。
地球的阔大幅员,
引起我的惊奇和赞赏。
可谁能知道:
宇宙里有多少星星,
是地球的姊妹行!
谁曾晓得:
天空中有多少陆地,
能够充作人类的家乡!
远方的星星呵,
你看得见地球吗?
——一片迷茫!
远方的陆地呵,
你感觉到我们的存在吗?
——怎能想象!
生命是珍贵的,
为了赞颂战斗的人生,
我写下成册的诗章;
可是在人生的路途上,
又有多少机缘,
向星空了望!
在人生的行程中,
又有多少个夜晚,
见星空如此安详!
在伟大的宇宙的空间,
人生不过是流星般的闪光。
在无限的时间的河流里,
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
我不免感到惆怅
于是我带着惆怅的心情,
走向北京的心脏——
(3)
忽然之间,
壮丽的星空,
一下子变了模样。
天黑了,
星小了,
高空显得暗淡无光,
云没有来,
风没有刮,
却象有一股阴霾罩天上。
天窄了,
星低了,
星空不再辉煌。
夜没有尽,
月没有升,
太阳也不曾起床。
呵,这突然的变化,
使我感到迷惘,
我不能不带着格外的惊奇,
向四围寻望:
就在我的近边,
在天安门广场,
升起了一座美妙的人民会堂;
就在那会堂的里面,
在宴会厅的杯盏中,
斟满了芬芳的友谊的酒浆;
就在我的两侧,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