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引领 项目带动 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0963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引领 项目带动 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规划引领 项目带动 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规划引领 项目带动 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规划引领 项目带动 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规划引领 项目带动 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划引领 项目带动 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Word文档格式.docx

《规划引领 项目带动 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引领 项目带动 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规划引领 项目带动 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Word文档格式.docx

在此,我代表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致以诚挚的谢意。

刚才,邵琪伟局长和何丕洁副主席分别就加快贵州旅游业发展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我省已连续举办了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统一全省思想认识、改善旅游发展条件、提升贵州旅游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

多年来,经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我省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是旅游经济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由2005年的251.1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61.23亿元,旅游接待人数由3127万人次增加到12913万人次,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4.3%和32.8%。

与2007年相比,2010年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占GDP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了1.4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达到6.6%和14%。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二是产业素质持续提升。

通过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完善,全省A级景区达到79家。

贵阳等七个城市相继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星级饭店和旅行社分别达到344家和270家,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

贵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西部旅游热点地区。

三是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2011年,全省旅游项目带动投资1124亿元,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旅游商品加工和餐饮、运输、信息等二、三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四是促进了群众增收。

2011年旅游业带动我省社会就业105万人,受益人数超过300万人。

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15%左右来自于旅游收入,“十一五”期间累计有42万人依托发展旅游业脱贫致富。

旅游业已经成为改善民生和增加群众收入的一个重要产业。

  回顾近年来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有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认真总结。

我们建立了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宣传部长共同抓旅游的“三位一体”领导机制,以及旅游、宣传、文化、体育、农业等部门齐抓共管的“五位一体”工作格局;

我们集中力量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提升了黄果树、荔波等原有重点景区的层次,形成了赤水、西江苗寨等一批新的旅游亮点;

我们建立了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机制,每年召开一次旅发大会,促进承办地城乡面貌、基础设施、接待条件等加快改善,比如毕节市在筹办本届旅发大会中,采取“一地举办、全市联动,一花引领、百景争艳”的做法,推动旅游业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工业化、城镇化,今年全市规划建设3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目前已建成53万平方米,黔西县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73亿元,一季度已完成36亿元;

我们成功打造了“多彩贵州”这一文化旅游整体品牌,建立了市场营销机制,成功打造了“多彩贵州风”大型民族歌舞演艺品牌,不仅成为我省重点文化旅游产品,也成为宣传贵州旅游的重要载体;

我们每年举办一次“两赛一会”,推动市场主体和旅游商品发展,成果多次在国家有关活动中获奖;

我们持续开展“满意在贵州”等活动,对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树立贵州形象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些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和邵琪伟局长的充分肯定。

多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为推进旅游业发展付出了辛苦努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原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原省委常委、现副省长黄康生等同志为旅游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以多年积累的成绩和经验为基础,以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标志,我省旅游业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省委发出的开启贵州科学发展新征程的号召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立足于新起点、新要求,实现我省旅游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核心是在全面推进中突出特色,在加快发展中优化结构,在开拓市场中提升效益;

关键是牢牢把握当前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主要矛盾和重大任务,高起点、高标准对旅游发展作出科学规划,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旅游业转型升级、加速赶超之路。

为此,省委、省政府商国家旅游局同意,决定共同编制《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指导和推动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大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规划引领发展的重大意义

  编制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不仅是推动实现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从我省省情实际和发展大局出发,推进“三化同步”的必然选择。

  第一,这是贯彻“两加一推”主基调,建设旅游强省的需要。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面临既要“转”又要“赶”的双重压力、双重任务,必须既提速又转型,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旅游业是我省服务业的龙头,是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产业。

在我省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抓住旅游就抓住了发展的要点。

编制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不仅有利于突出产业特色、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旅游强省建设;

还有利于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的特点,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优化经济结构;

有利于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有利于促进特色旅游城镇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走出一条有山区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有利于借助旅游业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优势,有效扩大就业,带动脱贫致富。

  第二,这是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用好国家发展政策的需要。

国发2号文件指出,“文化旅游开发潜力大”是贵州发展的重要优势,并明确了我省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这是促进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有力保障。

落实好国发2号文件精神,将国家的关心和支持转化为推动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需要我们对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内部环境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进行更加冷静和深入的分析,通过编制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从全局和战略的层面,对全省旅游业发展进行统筹考虑、整体研究和顶层设计,把国发2号文件的要求体现到具体的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中去。

同时,按照项目化、实物化落实的要求,在规划中谋划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用足、用活、用好国家政策,实现政策最大化。

  第三,这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建设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需要。

我省生态良好、四季如春,山水之间处处是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族风情绚烂多彩,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前两天,四川省党政代表团在贵州考察时,刘奇葆书记感慨地讲,“桂林山水甲天下,贵州处处是桂林”,对我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给予了高度赞赏。

我们要通过编制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更加清晰地明确我省旅游在全国市场中的定位,充分挖掘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以差异化发展提升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使旅游业成为我省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中一张亮丽的“名片”。

同时,通过打造旅游精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旅游需求,让海内外游客放松心情、陶冶身心、丰富生活。

  二、突出重点、强化支撑,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好规划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贵州旅游业发展潜力很大,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

贵州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极富开发价值”,并要求我们“把旅游做大做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使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

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国发2号文件、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栗战书书记在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已经明确了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加快建设旅游大省、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

我们要以规划编制为载体,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对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对涉及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原则、空间布局、战略举措、重点建设工程和政策支撑等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研究,进一步明确发展的路径、方法、目标和保障措施,以规划统一思想、汇集智慧、凝聚力量,推动我省旅游业实现后发赶超。

  第一,要明确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原则。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旅游业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和旅游大省、旅游强省,坚持旅游业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坚持以改革开放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依托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深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促进旅游要素集群化、产品特色化、服务国际化、进出便利化、环境优质化,推动旅游产品供给从单一向多元转变,旅游资源开发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游客在黔旅游从短线游向深度游转变,旅游产业发展从单要素向多要素转变,实现旅游业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努力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推进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好四条原则:

一是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统一。

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做到在保护中科学开发,在开发中加强保护,实现发展旅游和保护资源共赢。

二是坚持文化与旅游相融合。

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加快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在发展旅游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繁荣文化中提升旅游产业的素质和内涵。

三是坚持发展旅游与扶贫脱贫相结合。

依托旅游业加快推进扶贫脱贫攻坚,促进困难群众稳定就业和增收致富,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相协调。

强化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形成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协调推进的发展格局。

  第二,要明确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目前,省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经过分析研究,初步提出了我省旅游业发展“一核四轴五环多区”的空间布局。

  一核,即以贵阳为中心,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形成以生态、文化、休闲、会展和旅游集散服务为重点的核心产业集聚区。

  四轴,即以贵阳为中心,形成与相邻省(区、市)相连相通的四条旅游产业轴线,辐射带动周边县市旅游业发展。

一是从贵阳经息烽、遵义到赤水,连接重庆、四川,以红色旅游、国酒文化、乡村旅游和世界自然遗产观光为重点的旅游产业轴线;

二是从贵阳经凯里、镇远、铜仁到印江,连接湖南,以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佛教文化和自然风光为重点的旅游产业轴线;

三是从贵阳经都匀、三都、平塘到荔波,连接广西,以民族文化、地质奇观、天文观光、世界自然遗产观光为重点的旅游产业轴线;

四是从贵阳经安顺、毕节、六盘水到兴义,连接云南,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地质景观、自然观光为重点的旅游产业轴线。

  五环,即以贵阳为首尾节点,将部分城市、景区串联起来,形成交通便捷、富有特色的五大旅游环线。

包括贵阳至安顺、六盘水经威宁、毕节、织金、贵阳的黔西北环线;

贵阳至安顺、兴义经罗甸、平塘、贵阳的黔西南环线;

贵阳至都匀经荔波、黎平、镇远、凯里、贵阳的黔东南环线;

贵阳至凯里、铜仁、遵义、贵阳的黔东北环线;

贵阳至遵义经仁怀、赤水、正安、瓮安、贵阳的黔北环线。

  多区,即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旅游资源相对集中、市场知名度较高、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发展潜力大的旅游产业集聚区。

比如,黄果树、荔波、黎从榕、梵净山、雷公山、百里杜鹃、万峰林、织金洞等景区和“爽爽贵阳”、“梵天净土”、“水墨金州”、“凉都六盘水”等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等等。

  “一核四轴五环多区”的空间布局,目前还是个初步的研究意见,是否符合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