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下姚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00084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现代史下姚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世界现代史下姚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世界现代史下姚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世界现代史下姚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世界现代史下姚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现代史下姚磊文档格式.docx

《世界现代史下姚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现代史下姚磊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现代史下姚磊文档格式.docx

概述20世纪初欧洲在世界上优势地位的主要表现,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这种优势地位的影响(08年全国简答)

1700-1913,荷兰、法国、英国、俄罗斯人均GDP和人口数,说明变化趋势(07全国材料)

1901-1939年间美国历届政府在国内经济活动中职能作用的演变(07年全国简答)

名词

1啤酒馆暴动

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联合德军前总参谋长鲁登道夫、戈林等人,妄图利用暴力推翻魏玛共和国,其利用巴伐利亚军政头目在慕尼黑一家啤酒店举行宴会之际,带领冲锋队发动政变,史称“啤酒馆暴动”,啤酒馆暴动是希特勒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暴动虽以失败而告结束,但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国会纵火案

国会纵火案是1933年2月27日,德国纳粹党策划的焚烧柏林国会大厦,借以陷害德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的阴谋事件,希特勒通过此次事件成功解散了德国共产党,为其独裁统治打下了基础。

3北一辉

(1883—1937),日本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国家主义的提倡者,日本法西斯主义的鼻祖,代表作《日本改造法案大纲》。

北一辉是日本最著名的法西斯主义理论家,他崇尚暴力,鼓吹天皇制度、战争万能、国家至上,宣扬国土狭小的国家对外扩张是合理的(侵略有理),极力为日本的侵略政策制造理论根据。

北一辉的理论是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右翼军国主义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其思想发展成为日本的法西斯主义。

4犹存社

犹存社是日本第一个法西斯组织。

其名称取自中国唐代诗人魏征的《述怀》中“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句。

1919年8月1日,北一辉、大川周明等人组织“犹存社”及其机关报《雄吼》,极力宣传“日本主义”。

犹存社作为日本第一个法西斯组织,存在时间为1919年~1923年。

在犹存社建立之后,日本出现了民间法西斯团体和军队中的法西斯运动。

到1933年时,日本的各类法西斯社团数量已达500余个。

5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改革的特点是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以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

通过国会制定了一系列法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政基本结束。

但罗斯福新政时期产生的一些制度或机构如社会安全保障基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田纳西河谷管理局等至今仍产生着影响。

6军财抱合

日本军部与资本家的阶级联盟。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日本国内生产萎缩,国外竞争激烈。

为了摆脱危机,日本统治者加紧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大军事支出和军事订货,以保障垄断资产阶级的利润。

于是,通货膨胀与军需相结合,形成“军需通货膨胀”,财阀和军阀进一步合作,称作“军财抱合”。

7.5.15事件

五一五事件是1932年5月15日以海军少壮派军人为主举行的法西斯政变,法西斯分子分别袭击了首相官邸等重要场所,日本首相犬养毅在这场事变中被刺杀(首相临终前的遗言“話せば分かる”(有话好说)暴徒的答复“問答無用、撃て!

”(毋须赘言,下手!

)成为著名语录),法院最后“从宽发落”,判参加者以监禁的刑罚,同年5月26日成立以海军大将斋藤实为首的所谓“举国一致”的内阁,日本政党内阁时代结束。

间接地,五一五事件导致了1936年的二二六兵变的发生,以及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8统制派

日本陆军中的法西斯派别,主要是有地位的陆军上层构成,主张用军部的有利地位,在对外战争中逐步扩大势力,以合法手段来改造国家,加强天皇的权力和统治,并建立受军部控制的法西斯政权。

代表人物:

东条英机、冈村宁次、水田铁山。

9皇道派

日本陆军中的法西斯派别,主张通过制造恐怖事件,发动军事政变,取消议会,改造政府,解散政党,加速发动战争,代表人物:

荒木贞夫。

.2.26事件之后,皇道派瓦解,统制派完全控制了陆军和军部要职。

10.2.26事件

二二六事件是1936年2月26日,一次由日本皇道派军人发动的未遂军事政变。

政变分子袭击了首相官邸等数处枢要部门,杀害了内大臣斋藤实、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和大藏大臣高桥是清,重伤天皇侍从长铃木贯太郎,之后占据永田町一带达四天之久。

这些人起事的目的是“尊皇讨奸”,实行“昭和维新”,政变失败使得东条英机为首的统制派借机清理敌对的皇道派军人的政治势力,.2.26事件之后,皇道派瓦解,统制派完全控制了陆军和军部要职。

3月5日广田弘毅组织内阁,完全听命于军部,全面推行对外侵略政策。

11广田弘毅

广田弘毅(1878—1948),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曾任四届内阁的外务大臣。

1935年10月,在冈田启介内阁外务大臣任内积极推行侵华外交,发表“对华三原则”(又名“广田三原则”)。

1936年二·

二六事件后组阁,积极推进国家法西斯化。

1936年11月与德国签定防共条约,次年意大利加入。

1948年,日本战败后,广田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定为甲级战犯,被判处死刑。

他被囚在狱中期间写下汉语四言诗“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认为“只要时候一到,自然会还自己清白”。

1948年12月23日,广田弘毅在东京都丰岛区池袋巢鸭监狱内被处以绞刑。

12国策基准

广田弘毅内阁制定的对外侵略扩张方针,1936年8月7日,首相、外相、陆相、海相、藏相召开五相会议,制定了《国策基准》。

这个文件提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战略目标:

既外交与国防相互配合,确立海军南进、陆军北进的国策,《国策基准》是日本南北并进和全面侵华的方针,是日本称霸亚太地区、进行扩军备战的纲领。

13反共产国际协定

《反共产国际协定》(又称防共协定)是纳粹德国与日本在1936年11月25日签订的反对共产国际及苏联的协定。

其主要内容为:

“缔约国相约互通关于共产国际活动的情报,并紧密合作,协议和采取必要的防止措施;

对“受共产国际威胁的第三国”采取防止措施”等内容,1937年11月,意大利也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就在反共产国际的旗号下勾结起来,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法西斯侵略集团初步形成。

14凯恩斯主义(09年考研名词)

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创立的经济理论体系。

主张通过国家干预使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平衡,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端。

对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5全国产业复兴法

1933年6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亦译作“全国产业复兴法”)。

《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宗旨在于:

对大萧条时期美国工业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主要内容为:

对劳资关系进行一定的干预,要求各工业部门制定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市场分配、工人工资标准及工时数等,由雇主、工人和消费者共同监督生产。

如果发现企业有违规行为,总统有权吊销其执照。

《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生产进行控制和调节,具有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这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

16斯达维斯基案件

白俄侨民斯达维斯基收买法国议员和政府人员的事件,法籍俄国人斯达维斯基长期从事投机活动,1934年底,斯达维斯基因伪造5亿法郎债券事发,畏罪自杀。

其案件涉及1200多名政界人士,1934年1月27日,旭当内阁全体引咎辞职,轰动一时。

法西斯分子企图利用此事件,图谋废除议会制度,建立法西斯专政,于1934年2月6日,2万多名法西斯分子武装示威,冲击国会大楼,史称二月六日暴动,法共组织2.5万名劳动者上街支援共和制度,粉碎了法西斯政变的阴谋。

17绥靖政策

20世纪30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法西斯威胁所采取的妥协退让姑息的政策,史称绥靖政策,绥靖政策的实行纵容了法西斯侵略的行为,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18中立法案

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为防止美国卷入战争的立法。

该法案规定:

只要总统宣布在美洲以外存在战争状态,就禁止向交战国出口武器弹药;

经总统指定可以出售的某些物资,在从美国出口前必须把款付清,并必须用外国船只运载;

交战国向美国购买所有其他商品都必须现金交易,但可以用美船只运载。

此外,该法案还禁止美国公民乘交战国船只旅行,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

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前后,罗斯福总统多次向国会提出修改《中立法》。

国会经过长期争论,于1939年11月3日通过修正的《中立法》,废除武器禁运的条款,允许交战目在美国购买军火,但实行“现购自运”的原则。

1941年3月11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提出的《租借法案》。

《中立法》至此名存实亡。

12月,美国对德意日宣战后,《中立法》正式废除。

19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是指二战之前,英法为避免战争爆发,签署《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的苏台德区的一项绥靖政策,1938年9月29日,在慕尼黑召开了由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参加的德意英法四国首脑会议,决定把苏台德区“转让”给德国。

这就是臭名远扬的“慕尼黑协定”。

而割让领土的捷克,却没有权利出席会议。

慕尼黑阴谋的实现以及《慕尼黑协定》的签署,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加速了二战的到来。

20海尔塞拉西一世

(1892—1975),埃塞俄比亚帝国末代皇帝,出生自埃塞俄比亚的贵族家庭,孟利尼克二世的侄子。

1935年领导军民抗击墨索里尼治下的法西斯意大利侵略,1936年流亡英国伦敦,呼吁国际联盟和西方大国阻止法西斯侵略,1942年随英军回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为继续君主独裁,慢慢产生许多矛盾。

1973年埃塞俄比亚爆发内战,1974年9月12日早上海尔·

塞拉西一世在宫中被政变的陆军部队逮捕,并宣布退位。

于拘禁中的1975年逝世。

21国际纵队

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时期,各国工人阶级和进步人士为协助西班牙共和政府,反击德、意干涉军和西班牙叛军而组织的志愿军。

1936年10月,国际纵队正是在西班牙参战。

由于英、法、美以中立、不干涉为名,纵容德、意法西斯干涉,共和政府终被颠覆。

1938年9月国际纵队被迫撤出西班牙。

纵队成员亦包括诗人、艺术家、医生与记者,如阿尔贝·

加缪、聂鲁达、海明威、乔治·

欧威尔、毕加索等等。

国际纵队所体现的国际主义精神是一笔巨大财富。

22第五纵队

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期间在共和国后方活动的叛徒、间谍和破坏分子等反革命分子的总称。

1936年10月,西班牙叛军和德、意法西斯军队联合进攻西班牙共和国首都马德里时,叛军将领摩拉(1887—1937)在一次广播中宣扬,他的四个纵队正在进攻马德里,而第五纵队已在首都等待着。

后来第五纵队即成为帝国主义在其他国家中收买的叛徒和派入的间谍的通称。

23张伯伦

亚瑟·

内维尔·

张伯伦(1869-1940),英国保守党政治家,1937年到1940年任英国首相。

他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对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而倍受谴责,是达成慕尼黑协定的帮凶之一,客观上推动了二战的爆发。

24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协定是1937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

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也称“慕尼黑阴谋”,慕尼黑协定的签署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爆发的进程。

25佛朗哥

(1892-1975),西班牙政治家,军事家,法西斯独裁者,西班牙大元帅,西班牙长枪党党魁。

1935年任陆军参谋总长,1936年,他发动反共和政府的武装叛乱,得到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支持。

1939年,他在国内内战中胜利,任国家元首。

其在国内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