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090705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坑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坑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坑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坑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基坑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工程地点

北京市通州区东六环内,杨坨桥西南角,运河东大街及潞阳桥西路交界处,紧挨东六环西侧路

3

建筑面积

基坑面积约18100平方米

4

建设单位

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

5

监理单位

建研凯勃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6

设计单位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7

质量监督单位

通州区质量监督站

8

施工单位

10

施工工期

90天

11

质量目标

合格

1.2基坑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理位置

本工程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西南侧为潞阳桥路,西北侧为运河东大街,东侧为东六环西辅路。

本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1.2.2工程施工范围

拟建基坑南北长约159.8m,南北最宽约146.8m,本工程±

0.00绝对高程为23.50。

本区地块基坑槽底标高-15.88(绝对高程7.62),现场地面平均绝对高程为20.42m,基坑开挖深度12.80m。

施工图纸内的土石方工程、边坡支护工程、降水工程等,主要内容如下:

(1)土石方工程:

场地平整,土方开挖,余土外运,需现场存放的土方堆到甲方指定存放处推平(以后回运),并盖密目网,做好防尘处理,土方开挖至基底标高上50cm。

(2)边坡支护工程:

桩锚支护。

(3)降排水工程:

成井、降水、明沟排水,降水周期按正常条件考虑。

1.3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及使用条件

1.3.1邻近的建(构)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

周边环境情况如下:

东侧:

为东六环西侧辅路,距基坑最近3.03m、3.25m处存在电力管沟及供水管。

西南侧:

为潞阳桥西路,道路红线外设置15.0米宽绿地。

距基坑最近11.79m、15.65m处存在电力管沟及电力沟道。

西北侧:

为运河东大街,距基坑最近6.23m,11.81m处存在雨水管、燃气管。

1.3.2基坑周边超载取值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设计方案:

支护段基坑上口2.0m范围内不得堆载,2.0范围外荷载不得大于30kPa;

塔吊拟均设置在基坑内部,对基坑支护施工没有影响。

1.4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1.4.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勘探深度范围内(最深65.0m)的地层,按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可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三大类,并按地层岩性及工程特性划分为10个大层及亚层:

表层为一般厚度0.50~5.60m的人工堆积之粉质粘土素填土、粘质粉土素填土

(1)层及房渣土

(1)1层;

人工堆积层以下为新近沉积的粉质粘土、粘质粉土

(2)层,有机质重粉质粘土、有机质粘土

(2)1层;

细砂、粉砂(3)层,粉质粘土(3)1层;

细砂、中砂(4)层;

新近沉积层以下为第四纪沉积的细砂、中砂(5)层,重粉质粘土(5)1层及圆砾(5)2层;

细砂、中砂(6)层,重粉质粘土、粘土(6)1层及粘质粉土、粉质粘土(6)2层;

细砂、中砂(7)层,粘土、重粉质粘土(7)1层及粘质粉土、粉质粘土(7)2层;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8)层及粘土、重粉质粘土(8)1层,粉质黏土(8)2层及细砂、粉砂(8)3层;

重粉质粘土、粉质粘土(9)层,黏土(9)1层及砂质粉土(9)2层;

细砂、中砂(10)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10)1层及粘土(10)2层。

1.4.2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杨坨南区地块的勘察报告,本场地存在一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稳定水位标高为10.69~12.39m(埋深7.40~9.40m)。

第二章监测目的和编制依据

2.1监测目的

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从而不危及基坑周边建筑物和既有构筑物、地下管线等。

为此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监控保护措施,监测的目的主要是:

1)通过对基坑的监测,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计算,进行预测和反馈,决定是否需要对支护结构、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以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及环境的安全;

2)通过监测数据与预测值比较可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3)了解支护结构的受力、锚固体系受力﹑基坑周边土体的沉降情况,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4)对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沉降﹑变位等进行监控,了解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

5)通过获得的支护结构及周围环境在施工中的综合信息,进行施工的日常管理,对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可靠信息,并指导后续施工;

6)积累资料,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2方案编制原则

1)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针对本项目特点设置合理的监测内容和满足精度要求的测量仪器;

2)设置的监测内容全面反映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变形情况;

3)设置的监测点能反映所监测内容中各要素的特征变化;

4)根据有关规定,设置合理的监测范围及监测项目;

5)采取的测试方法、测试仪器得当,符合规范、规程要求,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2.3方案编制依据

1)本工程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16

4)《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6

6)《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

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8)《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13(J)133-2012

9)《北京市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

10)国家及北京市相关规范规程

第三章基坑监测内容

3.1监测内容

根据设计图纸及基坑周边环境,本工程需进行以下内容的监测。

1)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

2)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沉降;

3)锚杆轴力;

4)基坑内外地下水位;

5)坑外地表沉降;

6)周边管线沉降监测。

3.2监测点位设置

1)支护结构顶水平位移监测点32个

2)支护结构顶沉降监测点32个

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16个

4)轴力监测点16组48个

5)周边道路及管线沉降监测点89个

6)水位监测点号6个

具体点位设置见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

3.3监测要求

1)支护桩测斜管深度不得小于支护桩深度,测斜管深度应不得小于支护桩深度+5m;

2)周边管线应根据相关规范设置变形观测项目;

3)监测频率依据第三方监测方案,并根据施工情况随时作出调整,在监测值的情况异常、达到报警值或遇到不良天气等时,应加密观测,做好监测和相关特征状态记录,并会同有关人员对监测数据整理、分析;

4)监测数据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发现异常现象,加强监测;

正常监测期间,应向设计单位每周提交一次书面监测结果(包括每天的监测数据及周报),监测材料上应注明对应的施工工况及工况平面分布图等施工信息,便于相关各方分析监测结果所反映的情况;

5)监测数据如达到或超过报警值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以期尽快采出有效措施保证本工程进展顺利;

6)对原始数据要进行分析,去伪存真后方可进行计算,并绘制观测读数与时间、深度及开挖过程曲线,按施工阶段提出简报,工作贯穿基坑工程始终,待全部资料备齐后,应提供完整的电子版监测数据、监测时程曲线图及监测报告;

7)本工程基坑监测应同时进行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

3.4监测项目报警值和控制值

注:

(1)周边环境监测控制值应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如主管部门无具体规定,可参照上表。

(2)管线位移应满足原管线设计要求。

第四章基坑监测方法

4.1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采用灌注桩内埋设测斜管方式。

在安放测斜管时,管内的十字导槽必须有一组垂直于基坑边线,底部封闭,接头处用自攻螺丝拧紧,并用胶布密封,顶部用保护好,盖子顶部基本与桩顶持平。

测斜管应牢固固定在钢筋笼钢筋上,防止钢筋笼吊装、下放时对测斜管造成破坏。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共设置16个

4.2支护结构顶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

基坑开挖时伴随着土方的大量卸载,水土压力重新分布,原有的平衡体系被打破,支护结构作为维持新平衡体系的重要存在,承受水土压力而产生变形,在桩顶位置产生水平位移和沉降。

为反应施工期间支护体系变形情况,桩顶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是必不可少的监测内容。

监测点设置于基坑四周支护结构桩顶部,预埋钢筋或用冲击钻在设计位置处钻孔后埋入钢筋并灌注混凝土,并在顶部刻上“+”标记作为监测平面位移使用,桩顶水平位移测点与沉降测点共用。

每隔20m左右布设一点,小于要求布设间距的短边,必须保证有一个监测点。

按照设计要求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点使用同一点,不再另行埋设。

基坑支护结构四周共布设32个沉降、水平位移监测点。

4.3锚杆轴力

锚杆轴力监测使用采用锚杆轴力计进行轴力监测。

锚杆施工完毕并具备张拉条件后,在钢垫板与锚头之间埋设轴力计,轴力计与锚头之间也应设置钢垫板,保证受力面具有足够的刚度,防止受力面塌陷。

轴力计的中心与锚杆的轴线对中,防止因为偏心对监测结果产生的影响。

锚杆轴力计监测时,由于在开挖刚开始时,土体对于基坑周边的支护桩的支撑作用立即消失,内侧土压力卸荷,开挖面以上的土压力由静止土压力迅速变为主动土压力,为了达到平衡,卸下的这一部分土压力由支护桩承担,一部分由预应力锚杆承担。

所以在开挖开始的一段时间里,锚杆轴力会逐渐增加。

这一阶段,对轴力进行1天1次的定时监测工作,保障施工安全与施工进度的正常运行。

待开挖一段时间后,该段的支护桩暴露了一段时间,所受外力与自身的变形趋于了稳定,或者变化速率极小,此时对监测频率进行必要的调整(3天1次或一周1次),具体的频率根据测量结果而定。

锚杆轴力监测点共设置16组48个。

4.4基坑内外地下水位

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就是为了预报由于地下水位不正常下降引起的地层沉陷。

水位监测井采用观测井,水位监测井深度应超过基坑的开挖深度。

采用钢尺水位计(仪器精度±

1毫米)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在水位观测井顶部选用一点,做为观测井水位的基准点(与水准网点连测),从此基准点开始,将水位计探头沿水位井下放,当碰到水时接受机会发出蜂鸣声,此时读出至基准点的读数,再结合管口基准点的高程,就可以求出地下水位的绝对高程,进而监测。

地下水位观测井总共布设6口。

精度:

测量误差不大于5毫米。

4.5周边道路及管线沉降监测

先布置高程起算点,高程起算点的布设应远离基坑50米以外,并且应通视良好、稳固的、能够永久保存的地方或建筑物上,该项目布设4个高程控制点作为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闭合差小于±

1.0

(n为测站数),基准点每个月检测一次。

地表沉降及管线沉降监测点布置:

共布设地表沉陷监测点89个。

当地面测点在车道上时,为了测点不被损坏和数据的真实性,这些测点必须埋入原土位置。

方法是:

采用长300mm~500mm长钢筋或50mm长、直径20mm的圆头钢钉打入地下作为观测点,测点顶部布设在低于路面2~5厘米处,当在软土中埋设测点时,打入土体中的测点要有足够长度,测点与土体之间不允许松动。

测点材质采用具有凸球面的钢制测钉或钢筋,可根据不同地表情况选用这两种材质之一。

第五章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1、测斜管、绑在钢筋笼内侧,钢筋笼下笼时设专人看护,不得碰撞,防止损伤。

2)冠梁钢筋安装及浇灌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