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论文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878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论文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论文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论文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论文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论文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论文0.docx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论文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论文0.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论文0.docx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论文0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论文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历史沿革1990年代之前,中国商业银行基本没有资本管理。

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规定了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但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有国有信用的隐性支撑,普遍存在资本概念的缺失,并不重视资本管理。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的金融企业也开始了要同国外优秀的金融企业的同台竞争。

按照1988年《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经营必须符合8%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规定,所以商业银行一边学习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和经验,一边补充资本金,并开始了资本的管理。

2004年2月23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同年6月23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新资本协议》,实际上,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是根据中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以1988年资本协议的资本计量为基础,借鉴新资本协议的思想制定的。

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从监管的角度提出了商业银行必须对资本进行规划和管理,商业银行开始重视资本的管理,并开始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体系和方法。

其间,国家也对国有商业银行注资或者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

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上市,开始了国有银行上市的安排,也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中国商业银行真正开始以企业法人的身份承担风险和经营风险并取得收益。

中国银监会也明确提出到2010年有条件的银行要基本实施新资本协议。

如何更好地适应股东的要求,为股东和投资者带来增加值,实现银行业务持续、稳定的增长,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商业银行一方面加强风险的管理,研究并尝试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制度,一方面完善业务流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制,适应市场的竞争,再一方面强化绩效考核,尝试引入经济资本的概念,建立资本约束下的业绩评价体系。

2、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经验尽管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实行新资本协议,但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理念已为很多商业银行所接受。

中国银监会明确鼓励商业银行逐步确立以经济资本为风险管理的核心。

目前,部分国内银行(如工、农、中、建以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招行)已将经济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管理工具,开始进行研究、探索和逐步引入经济资本管理方法。

(一)建设银行建行是国内最早推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国有商业银行,该行于2002年初步建立起经济资本分配办法,但主要是对各分行经济资本的事后计量,不具备资源配置和预算管理功能。

2004年建行出台了《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以确定的年度经济资本增长率目标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目标为年度预算的逻辑起点,据此确定和分配增量经济资本额度,再安排年度业务计划和其他财务收支计划。

在确定全行经济资本总额和当年经济资本增量的基础上,测算全年可扩张的风险资产数量。

然后根据资产性质和资产损失特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不同区域、行业、产品和企业间分配经济资本,引导各级行调整业务和产品结构。

同时规定各级行占用经济资本的期望回报率必须达到13%,试图据此硬化约束,推动各级行权衡效益和风险,改善资源配置和经营绩效。

总之,中国建设银行的经济资本计量范围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资本性占用四个方面,其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结果以经济增加值为主要依据,并以经济增加值作为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工商银行工行于2006年在全行范围内实施经济资本配置方案,初步形成了经济资本管理框架。

该行借鉴银监会《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标准法,结合现阶段信息基础和管理现状,通过内部系数法计量信用风险经济资本,通过银监会标准法计量市场风险经济资本,通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基本指标法计量操作风险经济资本。

由于计量口径的差异,信用风险经济资本需要通过监管资本转换系数与监管资本数据保持平衡。

工行的经济资本配置计划是资本充足率控制计划在系统内部的分解,根据一定的分配原则将经济资本计划向各级分行、业务部门配置,同时根据经济资本的实际分配额,通过经济资本总量结构、分配系数和回报系数进行转换,提供业务发展、风险控制和财务收支等计划的参考值。

(三)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于2005年年初制定并下发《中国农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暂行办法》,力图以此加大业务调整力度。

农行设计了“内部系数法”计量经济资本。

该办法以农行现有信息系统的会计和统计项目为基础进行了业务(资产)分类,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风险权重,结合农行的政策导向和实际的资产风险状况,对每类业务(资产)确定不同的“经济资本系数”,即资本需求比率,据此在各类业务(资产)中分割经济资本。

(四)中国银行中国银行2004年引入了经济资本的概念,2005年发布《中国银行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办法(2005年版)》,经济资本计量对象只涵盖信用风险,将经济资本管理同信贷计划管理流程相衔接;经济资本指标考核由指导性过渡到指令性,并成为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行以预期收益率作为资产组合管理的核心指标,该指标分为度量和优化两个阶段,在度量阶段,根据资产组合在地区、行业、产品、客户分布状况,度量一年之内各维度资产组合产生的净利息收入与占用监管资本之比;在优化阶段,以风险暴露的增长额和监管资本的增长额作为约束条件,对下一阶段经风险调整的预期收益率进行优化,在全行整体优化的基础上设定地区、行业、产品和客户的风险限额,以此约束各级机构、各类业务按照全行最优结果扩展业务。

该指标最大的特点在于根据全行监管资本虚拟分割结果,把它作为各级机构业务发展的硬约束,制约了各级机构的盲目授信行为;同时在业务的当期收益中扣减了风险成本,风险暴露的滞后性在当期业绩度量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有利于建立自我约束,稳健发展的风险管理机制。

(五)其他商业银行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浙商银行等也开始意识到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手段的必要性,并试图建立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2006年招商银行出台《全行经济资本管理方案》,提出经济资本管理的基本原则为:

总量控制、全面管理、战略主导、回报约束、区域调节、结构优化。

根据年度经济资本总额,确定风险资产增长规模和业务计划安排。

按照市场价格和股东期望确定经济资本回报率,要求占用经济资本必须达到最低回报要求。

在经济资本计量中考虑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经济资本计量采用系数法,以该行战略调整为重点,对重点业务、重点产品、重点客户在经济资本分配和风险资产系数上适当优惠,并根据区域进行调节;市场风险根据VaR的3倍计算。

结合业务发展计划和可供分配经济资本总额进行配置。

根据经济资本成本计算EVA,并以之为基础,开展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

浙商银行于2006年开始在全行全面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建立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彻底摒弃了存贷款任务考核等做法,在同行中率先迈出坚实的一步,并为今后提高资产风险定价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浙商银行主要针对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进行了细致的规范,在设计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时,更多地实行了多因素综合计量的思路。

一是风险计量范围涵盖全行表内外所有业务;二是设立多维经济资本风险系数标准;三是按系数法逐笔计量各项业务占用的经济资本。

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开始研究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和管理体系。

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的现状和实际,制订了经济资本计量分配办法。

根据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为8%的监管规定,设定全行在经营过程中需分配的经济资本总量,计算公式为:

全行经济资本总量=信用风险分配经济资本+市场风险分配经济资本+操作风险分配经济资本。

信用风险的计量主要采用标准法和初级的内部评级法相结合的方法。

市场风险计量采用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04年第2号令)中规定的标准法。

操作风险的计量和经济资本分配采用基本指标法。

3、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特点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管理有以下特点:

(一)以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基本依据。

新巴塞尔协议经过几年的讨论,2004年6月发布,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协议,但由于它反映了国际先进银行管理水平,同时也由于它的成员在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使得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包括发达国家和许多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内的国家和地区纷纷援引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相应的调整本国相关的金融法律、政策、措施。

2004年2月,我国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也借鉴了新巴塞尔协议的精神,从此资本约束和经济资本的理念得到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的重视,并开始建立自身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二)将经济资本管理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工具。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经济资本管理时要么涵盖三大风险,要么主要是指信用风险(如中国银行、浙商银行、光大银行)。

但它们在管理总则中,都认为经济资本管理的内容基本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大风险。

(三)充分发挥资本作为风险约束边界的作用。

根据新巴塞尔协议,银行承担的风险应当严格限定在自身资本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了针对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1996年的资本协议修正案进一步提出了对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2006年实施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资本要求又进一步扩大到操作风险。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明确区分“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规定经济资本是银行承担非预期损失的度量,使我国各商业银行的认识进一步提高,部分商业银行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四)重视资本约束,同时重视资本回报。

其中,“约束”是条件,“回报”是结果。

我国各银行都充分认识到,必须长期保持合理的资本充足水平和资本回报,才能决定规模扩张的边界和业务发展的方向。

资本回报的水平构成了商业银行业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趋向相同。

通过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实践的分析可以知道,他们在未来经济资本管理的以下几点认识相同:

(1)国内银行界把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作为有机的整体来看待。

(2)国内银行界尊重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并不迷信资本充足率,大部分商业银行期望保持较高的资本水平。

(3)开始意识到应将账面资本、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结合起来统筹进行银行资本的全面管理。

(4)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是经济资本计量、配置与应用,即如何合理、有效地计量配置有限的经济资本资源与如何对经济资本的使用结果进行考核。

(5)应用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isk-adjustedPerformanceRateofReturn,简称RAROC)和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简称EVA)作为评价经济资本回报率的核心指标,能更加真实地反应我国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

4、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缺陷从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商业银行来说,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还远远没有成熟,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计量和配置的模型建设处于初级阶段。

突出表现在经济资本计量与分配公式远没成熟,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基本上都采用“系数法”,可以说还是处于标准法的思想体系时期,并不能建立高级计量评级模型计量PD、LGD,进而得到非预期损失和经济资本,因此在精确度方面也是不符合真正的内部评级法要求的。

(二)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新巴塞尔协议着重研究了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性风险,经济资本所覆盖的主要是这三类风险。

国外银行依据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将经济资本的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利率风险和商业风险(例如荷兰银行),而我国银行的经济资本要么涵盖三大风险,要么主要是指信用风险(如中国银行、浙商银行)。

甚至对信用风险,国外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分别计量基于交易对手的信用价差风险和违约风险。

可以认为,为了提升经济资本管理的效果,目前国内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管理的范围——风险计量的范围还有待扩大。

(三)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薄弱。

经济资本管理基础的工作是建立符合业务实际的风险计量的模型,由于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缺乏风险管理专家、金融计量人才,而且银行内部关于贷款质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