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研究资料下载.pdf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87580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研究资料下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研究资料下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研究资料下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研究资料下载.pdf

《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研究资料下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研究资料下载.pdf(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研究资料下载.pdf

张科然(2005)的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实证研究;

李爱萍(2005)的1978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国内很多专家在这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研究对象大都是全国、单个省市,而对西部的研究却非常少,所以本文对西部地区消费水平及结构的研究,对西部地区政策的制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本文应用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西部地区消费水平及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

一、统计方法的选择本文采用SPSS中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常称作因子),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变量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间相关性较低。

对所选取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并计算各主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将各地区中的各因子得分进行比较,以评优劣。

二、实证分析本文所选取的指标为:

X1食品、X2衣着、X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X4医疗保健、X5交通和通讯、X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X7居住、X8杂货商品和服务,单位:

元。

所使用的软件为SPSS13.0。

(一)对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的纵向分析选取的原始数据为西部地区12个省份19992005年的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利用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经计算知前两个特征值累积贡献率达96.611%,说明前两个因子基本包含了全部指标具有的信息,旋转后的因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研究许馨文1薛永鹏2摘要:

本文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西部地区的消费水平及结构进行了因子分析。

结果表明,近几年以来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目前西部12个省份的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西部地区消费水平因子分析相关问题6462中国物价200904表3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x1x2x3x4x5x6x7x8F10.0430.0870.7920.356-0.0750.9250.939-0.038F20.1130.820.316-0.670.34-0.219-0.1060.94F30.9750.150.464-0.1330.906-0.002-0.1790.24表1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指标x1x2x3x4x5x6x7X8F10.960.970.141.000.990.991.00-0.34F2-0.08-0.210.960.06-0.15-0.08-0.020.89表2各公因子得分及排名子载荷矩阵,如表1。

第一公因子主要反映食品、衣着、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这六项指标,它们的方差贡献率达74.02%。

第二公因子主要反映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与服务这两项指标,它们的方差贡献率只有21.591%。

这说明从19992005这7年间,前六项消费有很大的波动,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与服务两项消费量变化不大。

第一公因子所反映的六项指标大都是精神生活方面,第二公因子所反映的两项指标是物质生活方面,这说明1999年以来,西部居民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质量,消费逐渐向高层次转移,消费结构得到优化。

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逐年递长,消费水平逐年提高。

第一公因子所代表的六项指标对原信息的解释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居住、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交通通讯、衣着和食品。

排在前三位的是近些年来居民所面临的“三高”问题。

第二公因子主要反映的两项指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与服务,在2002年前后分别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2002年以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食品、衣着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手中的钱多用来购买家庭设备等耐用品,2002年国企改革大量员工失业,加之上一时期家庭设备的购买已经趋于饱和,所以2002年在这方面的消费急剧下降,之后几年缓慢提升。

(二)对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的横向分析选取的原始数据为2005年西部12个省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

数据来源于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

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前3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6.483%,代表了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所以选取前3个因子进行分析。

表3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即这三项消费在西部12个省份之间差异较大。

第二公因子主要反映的是衣着、医疗保健、杂项商品及服务,它们在西部12个省份之间差异较小。

第三公因子主要反映的指标是食品、交通和通信,它们在12个省份之间差异最小。

表4是各公因子得分及排名,根据F1得分对12个省市进行排名,排列顺序是重庆、内蒙古、广西、陕西、宁夏、四川、甘肃、青海、西藏、贵州、新疆、云南。

综合得分排名与F1得分排名大体一致,说明综合消费水平主要由第一公因子决定。

其中西藏的F1得分排名位居第9名,而综合得分是第2名,主要原因是西藏的第二、第三公因子位居第一,从表3可以看出,在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三个方面,西藏的消费年份F1F1排名F2F2排名FF排名1999-1.327-0.685-1.1372000-0.9060.712-0.5162001-0.5651.481-0.08420020.044-1.267-0.26520030.383-0.9160.0733200420050.891.48210.010.65430.6581.24521相关问题63中国物价200904地区F1F1排名F2F2排名F3F3排名综合得分综合排名经济排名内蒙古0.5921.452-1.05120.3239广西0.473-0.56100.1950.04411重庆2.551-0.3981.0430.9611四川0.086-0.2470.2540.0255贵州-0.84100.116-0.629-0.41010云南-1.1712-1.96121.132-0.63122西藏-0.8391.9412.2310.8924陕西0.294-0.6111-0.496-0.2186甘肃0.0670.274-0.8111-0.12712青海-0.328-0.469-0.577-0.3897宁夏0.0950.283-0.6910-0.0868新疆-0.97110.185-0.68-0.41113表4各因子得分及排名水平均排在末位,而其他六项消费均排在首位,说明西藏的基础型消费很高,而享受型消费很低,所以合理的引导西藏居民改进消费结构至关重要。

陕西的第一公因子得分比较靠前,但综合得分靠后,原因是由于第一主成分的消费支出过大,使第二、三公因子的消费疲软,导致综合消费水平比较低。

从消费排名和经济排名来看,大部分省份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是一致的,即消费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

但个别省份出现了相背离的情况,部分省份的消费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如云南、新疆,它们的经济排名分别是第二、第三,而综合消费水平是最后两名。

部分省份的消费水平优先于经济发展水平,如内蒙古、广西、甘肃,它们的经济排名比较靠后,但综合消费排名比较靠前。

三、结论及建议从纵向来看,自1999年以来,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结构发生了改变,消费方式由生存型逐渐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

在居民的八项消费中,变化幅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居住、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交通通讯、衣着、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与服务。

从横向来看,综合消费水平主要取决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服务、居住三项的消费水平,所以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这三个方面的消费水平。

尽管,西部城镇居民的整体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化,但部分消费项目消费水平很高,部分消费项目消费水平很低,出现了消费的畸形增长。

基于以上结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大力发展经济,给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物质基础。

政府应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努力开拓出口市场,吸引国际资本,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增长。

其次,针对西部地区的消费特点,优化消费结构。

着力提升影响消费水平的决定性消费项目,以保证消费水平更快地增长。

保持其他非决定性消费项目以合理的速度增长,以避免消费畸形增长的出现。

另外,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变远期储蓄倾向为即期消费热情。

参考文献:

梅胜,转型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4。

张科然,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实证研究,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1。

李爱萍,1978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内蒙古大学,2005。

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8。

(作者单位:

1武汉理工大学在职博士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干部2河北经贸大学数统学院)责任编辑:

李铁军相关问题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