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资料下载.pdf
《浅析钢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资料下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钢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资料下载.pdf(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增强;
信息产业队伍逐渐强大,系统集成与维护、软件设计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化建设中得到提高。
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
生产过程自动化建设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经营管理各个层面信息化为推进钢铁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供了手段和平台,生产过程自动化为实现柔性制造、敏捷生产提供了条件。
在钢铁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伴随着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造就了一批兼具管理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我国工业跨越式发展形势愈加紧迫,增强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业竞争能力成为当前钢铁行业亟需自行探索和实践的迫切任务。
一、钢铁企业逐渐对信息化建设加深重视企业的信息化资金投入包括信息化建设、自动化建设、信息化运维、自动化运维四个部分,从资金投入方面来看,钢协统计显示,企业近年来对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
如图1所示。
统计企业近三年信息化平均投入资金比例,信息化建设占17%、自动化建设占63%、信息化运维占5%、自动化运维占15%。
促进企业信息化投资比重增长的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企业面临市场、价格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很多企业依靠信息化练好内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是国家政策导向对信息化投入的影响较大;
三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企业对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方面来看,钢协统计显示,近92%的企业制定了信息化规划,其中80%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地根据规划完成实际任务。
同时,80%以上企业建立了运维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制度、安企业信息化浅析钢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50冶金管理2012年第2期全管理制度和信息化考核机制,有87%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执行信息化制度。
目前,多数钢铁企业都具有坚实的两化融合发展基础。
尤其是宝钢、武钢、鞍钢等特大型企业在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方面做出了表率。
图1统计企业近三年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之比钢铁企业对信息化发展与规划很重视,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人为因素。
目前大部分企业基本都由决策层领导亲自主管信息化工作,信息化规划也成为企业常态化管理的一项内容。
钢协统计显示,43.3%的企业在决策层(如董事会)建立了信息化常设机构,近90%的企业建立了公司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多数企业都设立了信息化主管(CIO),其中76%的企业由副总经理以上级别的领导主管信息化工作。
企业中不仅有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同时还都建有一支比较得力的信息化人员队伍。
总的来说,在信息化规划与战略、组织与领导方面大部分企业做得较好,体现了企业主观重视程度较高。
二、钢铁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目前,钢铁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综合通信能力持续增强,基本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企业级信息网络建设快速发展。
网络规模已经达到数百公里,网络带宽速度从百兆发展到千兆、万兆,千兆以太网、无线和有线网络在企业信息化中广泛应用,从生产现场获取实绩数据、生产指令下达都实现了网络快速传递。
钢协统计显示,企业主干网覆盖到核心办公区域方面:
近90的企业主干网覆盖到核心办公区域,有4%的企业覆盖大部或全部办公区域,其余6%的企业已将此项目列入规划;
主干网覆盖到内部核心生产区域方面:
68企业主干网覆盖到内部核心生产区域,1%的企业覆盖大部或全部生产区域,27%的企业已将此项目列入规划,还有4%的企业未列入规划。
网络与信息安全是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基础。
随着信息化向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领域深入,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需求更加迫切。
近年来,部分钢铁企业十分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
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制定网络管理办法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建立了呼叫中心724小时的信息系统安全维护体系。
计算机系统、网络管理中心、数据中心作为企业的重要场所得到安全防护。
同时努力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维护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
备份观念常常被一些企业忽视,但是它确实可以避免因缺少备份带来的损失。
灾备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关键的业务能够持续不断地运行。
在灾备方面,虽然灾备系统投资较大,但已经有3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灾备系统。
图2统计企业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情况三、钢铁企业在各单项业务环节中的应用基本实现信息化信息化在钢铁企业各单项业务环节中的应用是企业两化融合信息化应用的起点。
因为只涉及到单一的业务部门,所遇到的管理和应用推广难度相对较小,应用的普及性相对容易。
1)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是钢铁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现代先进工艺的重要关键手段和保障条件。
目前,冶炼过程控制自动化的系统技术除大型高炉和转炉的系统平台仍存在依赖于国外的情况外,其它基本上是采购市售PLC和DCS系统,自行开发应用软件。
轧制过程自动化,特别是带钢冷热轧过程自动化,由于系统庞大,对控制速度、通讯速度要求高,大部企业信息化51冶金管理2012年第2期分企业引进国外系统,部分企业采用自主设计、自主集成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并自主开发控制模型及各项控制功能。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产线上配置有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但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产线配置比例有待提高。
统计显示实现全部或部分产线配置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企业比例约为97%,其中80%及以上产线配置了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企业比例约为73%。
全部或部分产线配置了过程控制系统的企业比例约为96%,但80及以上产线配置过程控制系统的企业比例仅为42.25%。
图3统计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产线覆盖情况图4统计企业过程控制系统的产线覆盖情况2)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是钢铁企业信息化体系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企业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的接合部。
对于生产宽厚板、热轧板、冷轧板等高附加值的精品板材生产系统的钢铁企业,特别是一切按用户需求安排生产的产线,更应重视MES的建设。
近年来,许多钢铁企业积极建设MES,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经验。
现阶段企业在车间级制造执行管理信息系统已普及,但产线覆盖率及业务覆盖面有待提高。
企业的车间级制造执行管理、司磅称量管理、检化验管理基本实现信息化,但在设备管理、安保管理的信息化还需加强。
统计显示,全部或部分产线建设了车间级制造执行管理系统的企业比例约为82%;
实现全部或部分司磅称量数据自动采集的企业比例为87;
实现全部或部分检化验数据自动采集的企业比例为77。
从自动采集比例看,司磅称量数据自动采集的比例要高于检化验数据自动采集的比例。
能源管理是钢铁企业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能源、改善环境,实现从单一的装备节能向系统优化节能的战略转变的重要措施,也是创建节约型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必然要求。
目前,半数以上的企业建设了能源管理系统,近80的企业建设了环保监测管理系统。
但从业务覆盖面上看,能源管理系统和环保监测管理系对业务的覆盖比较薄弱。
3)在经营管理上,大部分企业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已基本建成,多数企业建设了公司统一财务管理系统,在总账、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财务管理业务覆盖情况较好,但企业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基本缺失。
采购管理、公司层面生产管理、公司层面质量管理、销售管理、协同办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统计、数据分析已基本实现信息化,但是电子商务、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还需加强。
目前,统计企业中,80%以上的企业建设了原燃料采购管理信息系统,93%的企业建设了资材备件管理信息系统,约97%的企业建设了销售管理信息系统。
但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对业务覆盖面依然不高。
另外,统计显示,九成以上的企业建设了协同办公管理信息系统,其信息系统覆盖的业务情况企业信息化图5统计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覆盖率及业务覆盖情况52冶金管理2012年第2期图6统计企业环保监测管理系统的覆盖率及业务覆盖情况也较好。
在人力资源方面,部分企业建立了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四、部分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了管控衔接、产销一体、业财无缝,但深度应用还需推进1)目前,部分重点大中型钢企基本实现了管控衔接。
制造执行系统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过程控制系统之间实现自动数据交互的企业不到统计企业的半成,其中,实现“双向集成1”的企业比例仅为20%,集成程度较低,说明钢铁企业在管控衔接上还处于浅层次的应用。
2)目前,部分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了产销一体化。
产销一体化技术在钢铁工业信息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与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CIMS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媲美,它成为当代世界钢铁工业信息化先进水平的一个代表。
统计显示,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了在产能约束下的订单排产与优化,订单比例80及以上的企业比例仅为45,信息系统自动形成材料申请计划,材料申请计划量比例80及以上的企业比例为31。
这些钢铁企业虽然实现了产销一体化,但在自动排产订单比例、自动材料申请计划量上依然较低,因此钢铁企业在产销一体化的深度应用上还需不断探索。
数据显示,仅有半数的企业实现了利用信息系统辅助编制炼钢作业计划和轧钢作业计划,作业计划量比例超过80;
在发生物料改判、降级、判废等异常情企业信息化图7统计企业内部供应链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图8统计企业制造执行系统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之间的集成情况53冶金管理2012年第2期图9统计企业制造执行系统与过程控制系统之间的集成情况企业信息化图11统计企业信息系统对排产订单、材料申请业务的支撑情况图10统计企业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衔接情况况下,实现了信息系统动态调度支撑的企业比例为66;
57.75的企业实现全程跟踪用户合同量比例在80以上。
企业在作业计划的辅助编制、异常情况下的动态调度支撑、全程合同跟踪等业务中的应用较差。
3)目前,大中型重点钢铁企业基本实现了业务与财务的无缝衔接。
业务和财务的集成即“业财无缝”反映的是财务记账的自动化程度,以及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的结合程度。
财务系统已实现与周边全部或部分业务系统相连,实现“就源取数”、“数据不落地”的企业比例达到了80以上,但财务系统与周边业务系统的衔接需进一步提高,如与采购系统、销售系统、物流系统、设备系统、工程项目系统等系统之间的紧密相连。
另外大部分企业在成本核算上应用程度很低,其原因在于成本核算所需基础数据自动获取的比例较低,约33%的成本数据全部是由人工录入。
财务结算速度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最能整体代表企业信息化的财务与和业务集成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超过72%的企业结算速度控制在5天以内。
同时,2010年总平均月结算时间为4.8天,与2008年平均7.1天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如图12、图13所示。
54冶金管理2012年第2期图12财务月结算速度分布图13财务结算速度的比较五、少数钢铁企业正向全面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发展1.钢铁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控主要体现在对新品的研发、产品的生产制造和产品的客户服务上。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系统中的采用了统一编码,系统统一编码方面做得较好。
统一研发系统、生产系统、流通系统这三大系统的建设方面,统一的生产系统建设情况最好,其中由于全厂质量监控系统和产供销系统可以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管理效益,其建设的比例超过或接近50%。
统一的客户服务标准、建设统一的流通服务系统也得到了约1/3的企业认可,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