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域活动案例及分析-熊春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小班区域活动案例及分析-熊春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区域活动案例及分析-熊春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观察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观察孩子的需要。
为孩子提供适合、有层次、有创造性的活动材料,给孩子适时、适当的指导与帮助,满足幼儿的需求与兴趣,让幼儿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二、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了区域进行活动,我发现语言区一个人也没有。
于是,我轻轻地说:
“语言区谁愿意去玩啊?
”可是没有人应答,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没有听见吧,于是我声调提高一点又说:
“孩子们,今天谁愿意去当故事大王啊?
”这时,刘秦亦在操作区中举手说:
“我去吧。
”后来有几个幼儿也陆续去语言区玩。
刚开始,亦等几名幼儿都各自拿着自己喜欢的书有板有眼地看着,嘴里不停地讲述着“故事”,可是一会儿他们就开始随意地乱翻书,有的甚至躺在泡沫垫上翻滚起来。
我轻轻地走过去热情地问:
“亦,你讲的故事真好听,老师很想听一听。
”听老师这么一说,他赶紧拿了一本图书,开始断断续续地讲起故事来,“哦,讲得真好听,我也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好吗!
”听到我要讲故事,其他的小朋友很快地端坐在老师身旁,我开始边翻阅图书边富有感情地讲起故事来,在旁的亦亦静静地听着,讲完后,他要向我炫耀:
“熊老师,这个我也会的讲,我来给你讲一次好吗?
”说完,他很快速从我手上拿过图书,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故事。
在一番鼓励以后,我发现其他的小朋友也拿起图书尝试着讲故事给大家听。
我看大家挺认真地,就观察别的区域去了。
过了一会儿,我又听到语言区喧哗声音,过去一看,他们有的在聊天:
“老师放的东西不好玩,没劲死了,要是能放些别的就好了”,“我喜欢表演木偶,不喜欢看书。
”“我喜欢会动的小动物,可以边玩边讲故事,多好啊!
”有的在翻跟斗,看到我走过来,小朋友赶紧每人拿起一本书装模做样地看起来。
有的一边拿着书一边嘴里不停地说:
“只有图书,太不好玩了”,“无聊死了”。
三、案例分析:
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
可今天语言区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是我介入,和幼儿商讨后幼儿才去玩的。
孩子是真实的、自然的。
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原因分析:
1、没有及时地调整材料。
幼儿的兴趣点与关注点是教育的有效起点,在孩子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上生成的教育,当幼儿对某样事物已经不觉得好奇、有趣时,就如亦亦等小朋友对基本翻了好几遍的图书没有什么新鲜感,失去活动的兴趣,所以大家就不愿意再玩了。
这就需要老师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及时捕捉信息,了解孩子的要求,孩子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点、关注点是什么,及时地调整区域材料。
2、没有因人而异地投放材料。
语言区,我只投放了一样材料——图书,非常单调统一。
对于每个独立的个体——幼儿,他们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他们对于单调统一的材料幼儿是不感兴趣的,在此基础上,顺应幼儿的所想,投放不同的材料,为幼儿创设不同的探索环境,从而启发幼儿开阔思路,因此语言区投放的材料不能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能力、需要等,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维持幼儿持久探究的兴趣。
3、没有提供富有创造性的材料。
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喜欢有探究性的,富有挑战性的,可操作性强的,百玩不厌的材料,而语言区提供的材料只有图书,材料太单一,这对于幼儿来说太缺乏挑战性了,对于创造性方面根本就得不到多大的提高,因而就不感兴趣。
四、思考与对策
1、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幼儿投放不同层次材料。
语言区的材料太单一,而且没有层次性,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语言区中投放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让幼儿更加自由、明确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此外,还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新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让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
保证幼儿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也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就不会出现像亦亦等小朋友这样无聊乱翻书的现象了。
2、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
在语言区里,除了图书以外,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添置了丰富的用于表演的头饰娃娃等材料让幼儿听了故事后自己去小舞台表演;
这样孩子的兴趣就自然就会被调动起来。
教师对幼儿活动区的指导,应放在对幼儿活动的观察上。
教师对幼儿的兴趣、需要及表现,要作出适宜的、及时的反映,提供适时的、适当的隐性指导与帮助,并对活动区进行调整、补充、支持和扩展幼儿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区的游戏中探索与认识周围世界,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调节与表现自己的情绪。
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首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怎样做和幼儿有可能怎样做要有心理准备。
其次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
从整体上了解全班幼儿不同的学习兴趣、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活动中幼儿的情绪等。
从局部上要观察个别幼儿玩什么、怎样玩、和谁玩等。
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教师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还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
要仔细的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幼儿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