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073745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2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文言文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文言文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文言文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文言文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Word文档格式.docx

《文言文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Word文档格式.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Word文档格式.docx

具答之,便要还家。

(通假字:

“具”、“要”——本字:

“俱”、“邀”)

2、通假字的识别方法

①音同形似。

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②音近形似。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意思是“显现”

③音同形异。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意思是“横放的”

④音近形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3、小试牛刀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3、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通顺。

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4、常见通假字整理

1、反——返(还,返回)

例句:

(1)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说——悦(高兴)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2)公输盘不说《公输》

二、古今异义:

(一)古今异义词的种类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

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这种词义是今必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

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

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

2.词义缩小词义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

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

八程度减弱。

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

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

范围缩小。

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

现在则仅仅指臭味。

3.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

主要有以下几种:

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

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今义指色彩。

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

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今义是“到?

?

地方”。

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

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

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

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食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食物的味道。

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

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主要有三种情况:

A.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

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

B.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

如“乖”,原指偏执、不顾服(行为偏僻性乖张);

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

C.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

如“鄙”,古义表示“见识短浅”,是一个中性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今义指品质恶劣,为贬义词。

小试牛刀:

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古义:

边境。

今义:

品质低下。

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古义:

反而,难道。

有看的意思;

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古义:

指父亲。

指爷爷。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

只、只不过。

转折连词。

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然——古义:

古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虽”与指示代词“然”的连用,意为:

虽是这样,但是……。

常用作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亲戚——古义:

指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

指亲属。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古义:

代词,这种,这样。

判断动词。

三、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

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

(1)原因——如“既克,公问其故”

(2)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故(3)故意——如“广故数言欲亡”

(4)旧——如“两狼之并驱如故”

(5)特意——如“桓侯故使人问之”

子墨子闻之(对有德行的人的尊称,

子先生,老师。

名词。

愿借子杀之(你,代词。

上使外将兵(派)

使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使)

小试牛刀

安:

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2、衣食所安(养)

卑:

1、非天质之卑(低下)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备:

1、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周全、详尽)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具备)

3、犹得备晨炊《石壕吏》(准备)

被:

1、被于来世(影响)

2、皆被绮绣(同“披”,穿)

鄙:

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境)

2、肉食者鄙《曹刿论战》(鄙陋、目光短浅)

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出身鄙野)

毕:

1、毕力平险《愚公移山》(尽)

2、群响毕绝《口技》(全部)

薄:

1、薄暮冥冥《岳阳楼记》(迫近,接近。

2、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轻视。

3、薄如钱唇《活板》(厚度小)

策:

1、执策而临之《马说》(马鞭)

2、策之不以其道《马说》(鞭打、驱使。

3、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记录)

4、束手无策。

(计谋)

长: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长度)

2、北市买长鞭《木兰诗》(与短相对。

3、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长久,健康)

4、死者长已矣《石壕吏》(永远)

5、木兰无长兄(《木兰诗》(zhǎng,排行最大)

6、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zhǎng,头领。

称:

1、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

2、先帝称之曰能(称赞)

四、词类活用:

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

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例如

(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中“名”带宾语“其一处”,活用做动词“说出”。

(3)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宾客”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以宾客之礼相待”,可以翻译为“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招待”。

(意动用法)2、形容词用作动词:

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例如

(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劳”、“饿”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当作“使……苦”,“使……劳”、“使……饿”讲,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用作名词:

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例如

(1)此皆良实(《出师表》)中“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善良老实的人之意。

(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中“诚”原为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诚心之意。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废”原为形容词这里作“兴”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这里作荒废的事情讲。

4、动词活用为名词:

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当名词使用,词形发生变化。

例如

(1)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愚公移山》)中“疑”原为动词,现在充当动词“献”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疑问之意。

(2)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述”本是动词“记述”,这里活用为名词“记述的文字”讲。

5、名词作状语:

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

例如

(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技》)中“手”为名词,用在动词“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用手”之意。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中“狐”为名词,和“鸣”一起用在动词“呼”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狐狸鸣叫那样大呼”之意。

(3)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中“山”为名词,用在动词“行”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山上”之意。

6、使动用法:

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2)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忿恚: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3)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苦: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

7、意动用法:

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1)邑人奇之(《伤仲永》)奇: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活用注意被解释词所在的位置和句子本身的特点。

(一)解释下列词语

1、屏障中抚尺一下(下: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肉:

4、猛浪若奔(奔:

5、所以动心忍性(动:

6、吾妻之美我也(美:

(二)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何苦而不平(苦:

2、北通巫峡(北:

3、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

4、无案牍之劳形。

(劳:

5、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课后练习:

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

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

“见必与之决生死。

”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

观者如堵墙。

久之,各未能进。

弓手者忽谓偷曰:

“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偷曰:

“诺。

”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

地名,今属安徽。

②弓手:

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

③村步:

村埠头。

步,通“埠”,码头。

④尉:

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善(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杀死)

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