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072691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78 大小:15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圆柱、圆锥和球的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初步认识球,知道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三)简单的统计

(二)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3、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学习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4、使学生会对统计图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受到国情教育。

(四)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要求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单元比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有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概念,比例尺的意义和性质,按比例分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是为学习正、反比例作准备的。

这些知识在今后学习是要经常用到。

它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教材通过例子引入比例的意义,再引出比便的基本性质,接着讲应用比例的性质解比例。

最后教材再进行比例尺的教学,沟通了比例和比例尺的联系。

比例尺是比的概念的实际,是用化简比的方法求出比例尺的。

教材还介绍了线段比例尺,把丝段比例尺与前面讲的比例尺联系起来,使学生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本单元第2小节教学正、反比例的意义。

新教材是把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编在一起同时进行教学,加强了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的对比,使学生更容易区别、对比、判断。

避免发生混淆。

由于正、反比例的意义是解答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依据,而正、反比例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重点,出是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关健:

1.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2.难点:

正、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和判断。

3.关键:

通过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

课时划分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

3.比例的应用.....................................2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5.实践活动:

美丽的校园............................1课时

第一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比例各部分名称,组比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

什么是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

16 

1/4:

1/3 

4.5:

2.7 

10:

6

二、新授

提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在过去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一个的知识:

1、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列表如下:

时间(时)25

路程(千米)80200

从上不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

它们有什么关系?

(1)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结果后,师指出:

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将两个比连起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

80:

2=200:

或 

80/2=200/5

师:

这样的式子,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比例。

(2)口答

A、把复习第2题中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起来。

B、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什么?

C、根据刚才的回答,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3)小结。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这两个比相等。

B、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两个比就不能组成比例。

(4)练习,课本第10页做一做。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题:

5

并自学课本

提问:

什么叫做比例的项?

什么叫前项?

什么叫后项?

什么叫内项?

什么叫外项?

这四项分别在等号的什么位置?

(2)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6:

10=9:

15 

8:

3=3.2:

1.2 

1/3:

1/6=16:

8

(3)计算:

上面比例中的外项积与内项积。

(4)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比例中的计算结果,发现这两个乘积有怎样的关系?

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5)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性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第1题,

四、总结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什么?

2、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五、作业

1、完成练习四的第1-3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80 

:

200 

80/2=200/5

内项 

外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80×

5=2×

200

课后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激趣”,“探究”,“应用”这样三个教学环节组成。

在各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中提高的数学学习能力。

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后就及时练习巩固,巩固反馈后再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因刚开学第二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的练习量多,效果也比较好!

第二课时:

解比例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正确地解比例。

解比例的一般步骤。

教具准备:

小黑板

1、什么叫比例?

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检验。

18:

20和7.2:

100:

0.2和10:

0.002 

1/4和1/6:

1/8

1、解比例。

在一个比例中,共有四项,如果已知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就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只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

出示例2:

3:

8=15:

X

学生尝试练习,请一名学生板演。

3X=8×

15

X=40

你是怎样做的?

理由是什么?

出求例3:

9/X=4.5/0.8

提醒学生分数形式的比哪两个是内项?

哪两个是外项?

学生尝试练习,做完后,请一名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

为什么?

会检验吗?

请你将例2例3检验。

你是怎样进行检验的?

2、小结:

解比例可以分几步?

A、先写出外项积等于内项积的等式,B、根据以前学过的因数与积的关系求未知项,第三步不要忘记检验。

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中的第2题。

指名板演,全班练习,最后评讲。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一中的第4-7题。

解比例

3:

=

解:

3X=8×

解:

4.5X=9×

0.8

X=40 

X=0.625

第三课时:

比例尺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求图上距离的解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这类应用题。

掌握求比例尺的解题方法。

掌握求比例尺的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