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真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
《城市地理学真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理学真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年,中国地理学会设立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A.1984
B.1992
C.1994
D.1996
C
1994年,中国地理学会设立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3、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具有()特点。
A.单一核心、交通走廊、规模特别庞大、密集的交互作用、地域的核心区域
B.单一核心、交通走廊、规模特别庞大、密集的交互作用、国家的核心区域
C.多核心、交通走廊、规模特别庞大、密集的交互作用、国家的核心区域
D.多核心、交通走廊、规模特别庞大、密集的交互作用、地域的核心区域
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核心。
区域内有若干个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核心,每个大城市核心及其周围郊区县之间,以通勤流为主要指标的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组成一连串的大都市区。
各核心城市之间的低人口密度地区,多为集约化农场、大面积森林、零星分布的牧场和草地。
这些非城市性用地提供城市人口的休憩场所和食品供应。
(2)交通走廊。
这些大城市核心及大都市区沿高效率的交通走廊而发展,开始是铁路,进而是高速公路,它构成大都市带空间结构的骨架,把各个大都市区联结起来,没有间隔。
(3)密集的交互作用,不仅都市区内部,中心城市与周围郊区之间有密集的交互作用,都市区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4)规模特别庞大。
戈特曼以2500万人口作为大都市带的规模标准。
(5)国家的核心区域。
它集外贸门户职能、现代化工业职能、商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于一身,成为国家社会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甚至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4、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中国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工业革命始于英国,因而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
在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
5、下列不在省的中心位置的省会城市是()。
A.太原
B.成都
C.广州
D.杭州
D
太原、成都、广州等省会城市均处在各省的中心位置,而杭州不在省的中心位置,却接近于省域的重心位置。
6、首先提出区位商法的学者是()。
A.马蒂拉和汤普森
B.马蒂拉和厄尔曼
C.汤普森和霍伊特
D.厄尔曼和达西
马蒂拉和汤普森首先提出区位商法。
7、最小需要量法是1960年厄尔曼和达西提出的()的方法。
A.城市职能分类
B.确定主导产业
C.划分基本/非基本部分
D.确定城市化水平
最小需要量法是1960年厄尔曼和达西提出的划分基本/非基本部分的方法。
它和区位商法、正常城市法的不同在于:
一是他们认为城市经济的存在对各部门的需要有一个最小劳动力的比例,这个比例近似于城市本身的服务需求,一个城市超过这个最小需要比例的部分近似于城市的基本部分;
二是把城市分成规模组,分别找出每一规模组城市中各部门的最小职工比重,以这个比重值作为这一规模组所有城市对该部门的最小需要量。
一城市某部门实际职工比重与最小需要量之间的差,即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把城市各部门的基本部分加起来,得到整个城市的基本部分。
8、已故地理学者孙盘寿先生的()是我国区域性城镇职能分类研究中最早且比较深入系统的一个例子。
A.西南三省城镇的职能类型
B.西北三省城镇的职能类型
C.东北三省城镇的职能类型
D.四川、贵州城镇的职能类型
已故地理学者孙盘寿先生的西南三省城镇的职能类型是我国区域性城镇职能分类研究中最早且比较深入系统的一个例子。
分类的对象包括四川、贵州、云南三省22个城市和515个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的镇(包括部分乡村中心)。
9、首位度是指()。
A.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
B.一国最大城市与其他所有城市人口之和的比值
C.一国最大城市人口与第一第二大城市人口之和的比值
D.一国前两大城市人口之和与其他城市人口之和的比值
首位度是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一种常用指标,即一国最大的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
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
首位城市和首位度的概念被引入中国以后,原先的特定含义被淡化了,有人把国家或区域中规模最大的城市统称为首位城市。
10、位序一规模法则从()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A.城市之间
B.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
C.城市不同位序
D.城市规模和职能等级
B
位序规模法则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现在被广泛使用的公式实际是罗卡特模式的一般化。
11、查普林认为价值观念具体体现在行为的四个过程上。
这四个过程是()。
A.认知、感受、选择和决策
B.明确的目标、认知过程、消费选择以及行动
C.需求的感受,目标的明确,对未来的规划和选择以及决策和行动
D.组织行为、需求感受、决策和行动以及认同
查普林认为城市社会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组织都有其不同的价值观念,具体反映在行为的四个过程上。
这四个过程是:
①需求的感受;
②目标的明确;
③对未来的规划和选择;
④决策和行动。
12、墨菲和万斯认为()是CBD最明显的特点。
A.建筑密度大
B.车流量大
C.人流量大
D.地价峰值区
1954年美国学者墨菲和万斯提出了一个比较综合的方法,即将人口密度、车流量、地价等因素综合考虑,那些白天人口密度最大、就业人数最多、地价最高、车流、人流量最大的地区即为CBD。
墨菲和万斯认为地价峰值区是CBD最明显的特点。
在此区的用地称为中心商务用地,其中包括零售和服务业,诸如商店、饭店、旅馆、娱乐业、商业活动及报纸出版业,不包括批发业(除少数外)、铁路编组站、工业、居住区、公园、学校、政府机关等。
13、在戴维斯的研究中,CBHI(),CBII()的地区为“硬核”。
A.>
4;
>
80%
B.>
1;
50%
C.>
80%;
4
D.>
50%;
1
在戴维斯的研究中,CBHI>
4、CBII>
80%的地区为"
硬核"
,也就是真正具有实力的CBD,其余地区则称为“核缘”。
14、奎恩和汤姆斯提出大都市区三地带学说即由核心到外围分为()、郊区的()和市郊外缘广阔的()。
A.中心商务区;
城市边缘区;
农村地区
B.市街密集的中心区域;
城市过渡带;
腹地
C.市街密集的中心区域;
D.中心商务区;
奎恩和汤姆斯提出大都市区三地带学说即由核心到外围分为市街密集的中心区域、郊区的城市边缘区和市郊外缘广阔的腹地,明确提出了城市边缘区的术语。
15、赖利1931年根据牛顿力学中万有引力的理论,提出()。
A.断裂点公式
B.零售引力规律
C.空间相互作用规律
D.吸引范围规律
赖利1931年根据牛顿力学中万有引力的理论,提出零售引力规律。
根据这个规律,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离它的距离成反比。
16、下面属于等级扩散的例子是()。
A.移民过程
B.城市对周围农村的影响
C.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D.某些新思想、新技术逐级向下扩散
城市对周围农村的影响是传染扩散,它是渐进、连续的过程;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就建成区的向外扩张而言,是扩张型扩散;
而就人口的重新分布而言,具有重新区位型扩散的特点。
移民过程是重新区位扩散的典型例子。
某些新思想、新技术逐级向下扩散,是等级扩散。
17、在()的系统中。
次级中心地完全处于高级中心地的管辖之下。
A.K=3
B.K=4
C.K=7
D.K=1
克里斯塔勒认为,不同等级的中心地按一定的数量关系和功能控制关系构成一个等级数量体系,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特定的构型。
最基本的等级体系有三类:
(1)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K=3;
(2)按交通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K=4;
(3)按行政和管理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K=7。
在K=3和K=4的系统内,除高级中心地自身所辖的一个次级辖区是完整的外,其余的次级辖区都是被割裂的,在K=7的系统中,六边形的规模被扩大,以便使周围6个次级中心地完全处于高级中心地的管辖之下。
18、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的等级体系,为K=()系统。
A.3
B.4
C.7
D.6
按市场原则,低一级的中心地应位于高一级的三个中心地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央,从而最有利于低一级的中心地与高一级的中心地展开竞争,由此形成K=3的系统。
19、由()创立的()理论标志了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成。
A.绍勒尔;
中心地理论
B.克里斯塔勒、廖士;
C.克里斯塔勒;
D.廖士;
由克里斯塔勒等人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心地学说对城市地理学乃至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是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城市的位置、自然条件及城市形态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研究方法以事实的整理与归纳为主,缺乏自己的理论和对研究对象的深层次分析。
以假设条件为基础,通过逻辑演绎建立的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及运用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它不仅导致"
空间分析"
学派的建立,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和人文地理学中理论研究和数学方法应用的热潮。
可以说,正是中心地理论标志了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成。
中心地理论和农业、工业区位论一样,都是由德国学者率先提出的,这一方面反映了他们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醉心于创造各种理论体系的精神。
20、对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的含义比经济增长的含义更广泛
B.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C.经济增长一定代表经济的发展
D.经济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21、在工业发展阶段论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划分工业发展阶段的标准,是工业净产值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