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1东西方的先哲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060412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1东西方的先哲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1东西方的先哲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1东西方的先哲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1东西方的先哲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1东西方的先哲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1东西方的先哲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1东西方的先哲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1东西方的先哲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1东西方的先哲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格式.docx

4.教育贡献:

建立阿卡德米学园。

三、亚里士多德

1.哲学思想

2.讲究科学研究方法。

3.对科学进行分类:

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和创造的科学三部分。

4.创立逻辑学:

提出“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5.政治学:

把希腊政体划分为六种。

探讨革命和内讧的原因,提出法治优于人治。

6.伦理学:

提出“中道”理论。

鼓励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以理性为准绳。

7.评价:

亚里士多德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令后人惊叹。

有人称他是“学者中的大师”“所有真正思想家中的永恒巨人”。

                   

主题 东西方先哲的比较

1.史料证史——孔子思想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史料 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说:

企业家必须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

通过《论语》来提高商人的道德,放手追求“阳光下的利益”。

伏尔泰的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以此滋长启蒙精神营养。

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诺贝尔奖获得者: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论从史出 上述史料反映了孔子思想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成为其传统文化组成部分;

传入西方被欧洲启蒙思想家借鉴启发;

当今世界仍有很多学者推崇儒学。

2.史料探史——亚里士多德的精神追求

史料 海德格尔用了三句话评述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

探究 德国著名学者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评述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怎样的精神追求?

答案 这句话表明亚里士多德的一生就是思考的一生,他对真理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

3.中外比较——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的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所处时代

政治思想

思想核心

(1)政治形势:

都是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2)主张:

提倡以德治国,维护等级秩序;

(3)文化教育:

创立思想,创办学校;

(4)历史影响:

在东西方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深远

柏拉图

古希腊奴隶制盛行之际

开创理想国

“理念”,重理性

孔子

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恢复周礼旧制

“仁”,重伦理

4.比较总结——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的差异

(1)哲学主张

①柏拉图:

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②亚里士多德:

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物体由形式和物质组成。

(2)政治主张

推崇德治,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其次才是以法治国。

法治优于人治。

2.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一、秦始皇

1.统一全国:

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

创立皇帝制;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实行郡县制。

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对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2)经济上:

在全国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奖励耕织;

移民垦荒;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生产,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3)军事上:

北击匈奴,迁民戍边,修筑万里长城;

南征百越,设立南海、桂林、象郡;

征西南夷,设置行政机构管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初步奠定。

(4)交通上:

修筑驰道、直道;

“车同轨”。

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5)思想文化上:

“书同文字”。

有利于推行政令、发展经济和文化认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和巩固具有深远影响;

“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实行暴政:

“焚书坑儒”;

严刑酷法;

徭役、兵役负担沉重。

二、唐太宗

1.主要措施

(1)发展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加强集体议政和监察机制,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力求政令符合实际,顺应民情。

(2)重视法制建设,制定《唐律》,严惩贪赃枉法。

(3)进一步发展科举制。

使庶族地主获得晋升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

(4)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使唐初的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5)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心存百姓;

知人善任;

兼听纳谏;

开明的民族政策。

2.结果:

唐太宗执政时期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调整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统治集团内部关系,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三、康熙帝

1.巩固统一

(1)平定“三藩之乱”。

(2)启用大将施琅,武力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

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3)抗击沙俄,维护国家主权:

1685年、1686年,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这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2.历史影响: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励精图治,开拓疆土,统一台湾,打败沙俄侵略军,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主题 古代中国政治家的历史贡献

1.史料证史——不同时期对秦始皇的不同评价

史料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中国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

当朝有人称赞说: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

论从史出 从秦朝人对秦始皇的称赞中,我们能够得出的表面信息:

秦始皇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为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深层信息: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具有绝对的最高权威,人们只能对其歌功颂德,而不能对他的过失进行评价。

晋朝人和当朝人对秦始皇的评价都有偏颇之处,晋朝人只看到了秦始皇的暴政,而当朝人只强调了秦始皇的功绩。

2.史料探史——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

史料 康熙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

“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

体群臣,子庶民。

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

夙夜孜孜,寤寐不遑。

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探究 关于史料中康熙帝的自我评价是否客观合理?

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看法一:

合理。

康熙帝一生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是中国古代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看法二:

不合理。

康熙帝作为封建统治者,其政策措施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对内加强专制,对外轻视西方,未能紧跟世界潮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进程。

3.归纳总结——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共同历史影响

都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都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3)民族关系上:

都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一系列的战争与怀柔措施。

(4)文化上:

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对文化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4.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方法

(1)要确立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

在评价任何一位历史人物时,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即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

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要求。

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背景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2)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其实质是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

(3)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

这是确定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最根本标准。

对不同类别的历史人物,在确定其历史作用时应有不同的侧重。

(4)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活动对其做出应有的评价。

在总结归纳历史人物的活动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①“阶段论”的方法:

该法以时间顺序为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

②“方面论”的方法:

该法以人物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为顺序,把它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

该法的特点是评价人物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特别适合活动范围广泛,活动内容复杂繁多的历史人物。

(5)要确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性结论

对历史人物,不仅要一分为二,还要有一个总结论,亦即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

在具体评定时要从决定历史人物、历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

考向聚焦

典题 (2015·

江苏高考)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

此后,太宗提出: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

“何谓为明君?

”魏征说: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答案 

(1)内涵:

严肃法令,遵守法律;

减少独断,广任贤良;

兼听纳谏,激励直言。

(2)因素:

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

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

大乱初定,经济凋敝。

(3)评价:

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

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信息“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兼听”“冀凭直言”等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等角度回答。

第(3)问限定从“帝王政治”的角度评价唐太宗的“君道”,可结合唐太宗统治的目的、对唐朝及后世统治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规律总结] 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

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

(1)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2)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

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3)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4)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5)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考点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

学而》

材料二 据班固《汉书·

食货志》记载:

“(秦)力役三十倍于古;

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

“秦王焚文书而酷刑法。

……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