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04793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古诗教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古诗教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古诗教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古诗教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古诗教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古诗教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古诗教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古诗教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古诗教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

3.背诵古诗。

五、学习本课生字。

1.师指导书写。

2.生描红书写。

六、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1、理解“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1、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预习,初读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读词检查。

(2)出示古诗,指名读范读分组读齐读。

(3)了解诗意:

你读懂了吗?

(生自由回答)

3、合作探究,精读古诗。

1、过渡:

我们来读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自由读,思考:

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他们之间深厚感情的?

把有关内容画出来。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1)一、二句重点“欲”的意思?

“踏歌”什么意思?

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可能是什么?

(2)三、四句重点指导:

从哪些地方体现他们的感情深厚?

(深千尺不及送我情)你是怎么体会?

“深千尺”说明了什么?

是不是真的千尺深?

“不及”什么意思?

潭水已经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

“送我情”这里把桃花潭水深和汪伦送我的情深作比较,让我们感觉到水深不及情深。

4、感情朗诵。

(配乐朗诵)

4、学习本课生字

1、师指导书写。

2、生描红书写。

五、板书设计

1通过朗读,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养成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2通过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查找有关诗人的资料和作品,词典字典。

一、朗读古诗,引入新课

  1.会背古诗的小朋友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课内和课外学的古诗都可以)。

2.教师引导学生背诵与春天有关的古诗,并揭示课题:

草。

告诉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草》这首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

不懂的词语,自读自语

2小组合作朗读,

提出不懂的词互相讨论。

3、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可以采取开火车、个体与集体的形式认读。

4、抽读古诗,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加强学习过程中的反馈矫正。

(课件展示生字和古诗停顿)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看图读课文,想象画面的内容。

(独立思考

2.结合注释说说诗大概意思。

(合作交流)

3.离离:

指草长的非常茂盛。

4.岁:

5.烧不尽:

烧不完

6.你喜欢小草吗?

喜欢它什么?

7.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

8.小结:

是啊!

小草虽然狠渺小,但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即使是无情的大火也不能将它烧尽,只要春天温暖的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9.自由读,通过读体现小草的生机勃勃,范读,指导朗读并背诵古诗。

10.四总结;

11.这首古诗使我们加深了对春天的认识,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吧!

12.五:

指导书写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暮春时节大自然的生意葱茏,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借助书中的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流程:

  一、赏景诵诗,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暮春风光)。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呢?

  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指出图上哪是“篱落”,认识“篱”字。

  2.这些篱笆上的竹竿与竹竿之间的间隙怎样?

引出“疏”字,理解“疏”的字义。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注意读得正确、流利、知道按节奏停顿。

(课件出示古诗)

  2.同学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评议。

4、范读。

   四、细读古诗,感悟暮春

1.学习前两句,小组合作交流

a写了哪几种景物?

有什么特点?

篱落:

篱笆疏疏:

稀疏径:

小路深:

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

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树头

理解:

树头:

树枝头未:

没有阴:

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

(因为叶子未长大)。

2、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

儿童黄蝶菜花

走:

跑急走:

快跑

诗意: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处:

地方寻:

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b.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c.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板书喜爱)

5、当堂检测

这首诗通过哪些景物写什么时候的季节?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课外升华

1、.指导背诵。

  

(1)借助挂图,想象画面,进行试背。

(2)指名背诵,对当堂背会的予以表扬鼓励。

2、把这首诗改为一个小故事。

    望庐山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疑”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揭题:

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谈话激趣:

师:

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揭题:

指课题,齐读。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①什么是瀑布?

谁看见过?

瀑布是冲陡峭的高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象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

“瀑”字是什么结构?

齐读:

“瀑布”。

②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

(二)初读:

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②认识生字:

相机区别“庐、炉”,教师指导书写,学生描红。

⑤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指名读 

(2)男、女生赛读 

(3)全班齐读 

(4)师配乐读

2、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①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三)再读:

想象画面,领悟诗情。

`(小组合作交流)

1、站在这样极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诗人李白的心情非常的激动,请你们再去细细地读古诗,想想看自己从诗句中读懂了什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2)补充“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

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

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

天的最高处。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

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3)“疑”是什么意思?

作者疑什么?

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

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4)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

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四)指导朗读

(五)总结

这首诗表达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同学们还可以找找李白的其它诗读读。

2.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

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请同学背诵以前学过描写春天的古诗。

2、学习古诗《绝句》,学生自由读,正音,划分节奏。

(课件展示)

二、初学新课(初步探究)

1、这首诗的题目很特别,什么叫“绝句”?

(学生交流)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五绝)或七个字(七绝),今天学的是七言绝句。

2、作者简介

(一)学习第一句(课件展示诗句)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2、学习“鹂、鸣、翠”

(二)学习第二句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是什么呢?

生回答

(三)学习第三句

1、诗人陶醉在悦耳的叫声和美丽的景色中,此时他透过窗户又被什么吸引了呢?

(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了)

(四)学习第四句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习生字“船”

3、《绝句》描写了春季景色,表达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这首诗表示颜色有哪些?

(黄翠白青)

4、这首诗的观察顺序?

(一二句由低到高,由近到远,三四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

三、当堂检测

《绝句》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

他的诗被称作(),他被称为()

绝句的特点是(),每句一般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五绝,()称七绝。

4、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绝句,全诗描写了明媚春光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1、掌握生字

2、有感情到朗读、背诵本诗。

教学重难点

1、识记本课的生字及意思。

2、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体会钓鱼孩子的天真、可爱。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复习学过的关于乡村儿童生活的诗,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并揭题。

二、初读古诗(合作探究)  

(一)初读古诗,正音,画出节奏,范读。

  

(二)、结合注释,再读诗文,要求边读边想象。

(小组合作探究)

  1、说说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情景?

并说出根据诗中的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