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350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docx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生物学知识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docx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

第一章生命的特征与起源

1.生命的基本特征★★★(9条p7-p9)

①生命是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导的自然物质体系

②生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功能结构体系

③生命是以新代谢为基本运动形式的自我更新体系

④生命是以精密的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维持的自主调节体系

⑤生命是以生长发育为表现形式的“质”“量”转换体系

⑥生命是通过生殖繁衍实现的物质能量守恒体系

⑦生命是以遗传变异规律为枢纽的综合决定体系

⑧生命是具有高度时空顺序性的物质运动演化体系

⑨生命是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共存体系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细胞的发现(时间、人物)(P10)

1665年,英国物理科学家克。

2.细胞学说的基本容(4条)p13

①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②所有细胞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③生物体通过细胞活动反映其生命特征

④细胞来自原有细胞的分裂

3.细胞的基本定义(4条)p14

①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一切有机体均由细胞构成(病毒为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除外);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在有机体的一切代谢活动与执行功能过程中,细胞呈现为一个独立的、有序的、自动控制性很强的独立代谢体系;

③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生物有机体的生长与发育是依靠细胞的分裂、细胞体积的增长与细胞的分化来实现的。

绝大多数多细胞生物的个体最初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经过一系列过程发育而来的;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人体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都是相同的,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他们之所以表现功能不同是有于基因选择性开放和表达的结果。

4.细胞体积守恒定律(p14)

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这种关系有人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5.细胞的主要共性(3条)

①所有细胞都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结构

②细胞都具有遗传物质

③细胞都具有核糖体

6.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表2-1)

7.质粒的定义(P15)

很多细菌出了基因组DNA外,还有一些小的环形DNA分子称为质粒。

8.病毒的理解(P16)

病毒在结构上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要简单得多,是由核酸(DNA或RNA)芯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病毒专营细胞的寄生生活,缺少进行自主代谢的完整机构,其单独存在时不能繁殖。

由于病毒在细胞外环境中存在时无生命活动,因此,病毒既不是生命体,也不是有机体,只能算是生物大分子的复合物。

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

9.生物膜的概念、细胞膜的概念(p16-p17)

习惯上把细胞所有膜结构统称为生物膜,实际上它是细胞膜和质膜的总称。

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是指包围在细胞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所组成。

10.膜的化学组成

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相同,即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及糖类组成。

11.膜脂的三类、膜蛋白、膜糖类

①膜脂:

磷脂、胆固醇、糖脂

②膜蛋白(生物膜中的蛋白质称为膜蛋白):

外在蛋白或称外周蛋白、在蛋白或称镶嵌蛋白

③膜糖类(所有真核细胞表面都要糖类)

12.膜的分子结构模型(重点是流动镶嵌模型P19)

①流动镶嵌模型: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

②晶格镶嵌模型

③板块镶嵌模型

④脂筏模型

13.膜功能(6条)p20-p21

①界膜和细胞区域化

②调节运输

③功能定位与组织化

④信号转导

⑤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⑥能量转换

14.真核细胞的细胞器★★★(一、二、三、四、五5种体系)p21-p33

①蛋白质合成细胞器:

细胞核(核膜、核仁、核基质、染色质与染色)、核糖体。

②膜结构系统细胞器:

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

③能量转换的细胞器:

线粒体

④细胞骨架:

微管、微丝、中间丝。

细胞骨架的主要功能:

细胞支持、细胞运动的形式。

⑤细胞表面与细胞外基质

15.细胞周期(时间、各时相的动态变化)、G0期细胞、R点

16.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各时期及其特点)、有丝分裂器、有丝分裂①前期:

是自分裂期开始到核膜解体为止的时期。

前期的主要特征是染色质凝集形成染色体;纺锤体装配,染色体与动粒微管相连,确定分裂极;核仁解体和核膜的消失。

②中期:

是从细胞核膜消失到有丝分裂器形成的全过程。

该期染色体最大程度的压缩,并排列在细胞中部赤道面上形成赤道板,呈现出典型的中期染色体形态特征。

③后期:

是从着丝粒分离至染色单体分别到达两极。

染色单体的分离是从着丝粒开始的,染色单体在动粒管的牵引下逐渐移向两极。

④末期:

是从染色体到达两极开始,至形成两个子细胞的时期。

末期的特点是子细胞的形成和细胞质的分裂。

中期细胞中出现的由染色体、星体、中心粒及纺锤体所组成的暂时性结构称为有丝分裂器。

第3章生命的延续

1、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概念p40

无性生殖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是高等动、植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形成合子的方式。

2、精子的形成过程:

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变形期

顶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高尔基体

精子尾部的结构特征:

分为3部分,即中间段、主段和末段,主要结构是贯穿于中央的轴丝。

p41

3、卵子的形成过程:

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P42-43

4、透明带的概念p43

在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间出现一层以糖蛋白为主要成分的非细胞性结构,称为透明带。

5、精卵形成的特点和主要区别

均为减数分裂,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目减半。

有同源染色体联会。

精子为均等分裂,最终形成4个精子。

卵细胞为不均等分裂,形成卵细胞,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

6、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五个亚期:

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

联会的概念及结果:

每对形态、大小相同的同源染色体从靠近核膜的某一点开始相互靠拢在一起,在相同位置上的染色体准确地配对,这个过程称为联会。

联会的结果是每对染色体形成一个紧密相伴的二价体。

p45

7、联会复合体的概念

联会时,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一种蛋白质的复合结构,称为联会复合体。

8、重组节的概念

联会复合体的中央区有一些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直径约90nm的蛋白质集合体,称为重组节。

9、双线期的交叉端化

随着二价体进一步螺旋化、缩短,联会复合体解体,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而发生分离,交叉点逐渐向两端移动,称为交叉端化。

10、减数分裂的意义p46

由于减数分裂,使每种生物代代都能够保持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重新组合,间发生部分交换,结果使配子的遗传基础多样化,使后代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有更大的适应性。

11、卵子的成熟包括细胞核的成熟和细胞质的成熟p47

12、受精的位置:

壶腹部

13、精子获能的概念

哺乳动物(包括人)刚射出的精子是不能与卵子受精的,它需要在雌(女)性生殖道中孵育一段时间,才获得受精能力,这种现象称为获能。

14、顶体反应的概念

在输卵管壶腹,获能精子靠近或与卵子的外围屏障接触时,覆盖在顶体表面的细胞膜与顶体外膜多出发生融合并释放出多种酶系,这一过程称为顶体反应。

15、精子具备受精能力的三个要素:

获能、顶体反应、与卵子融合。

16、皮质反应(卵膜封闭)机制

精卵融合时,诱导卵膜特征发生改变,产生膜电荷变化卵膜立即阻挡第二个精子以及其他的精子进入卵,这一机制称为卵膜封闭。

17、透明带反应的概念p4813、

皮质颗粒与透明带发生作用并修饰透明带,使透明带拒绝其他精子穿过,称为透明带反应。

第4章生命的遗传与变异

1、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确定了DNA结构p50

2、DNA分子的生物学意义(三条)P50

①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中蕴藏着大量的遗传信息

②DNA分子的双螺旋碱基互补结构是复制和修复的基础

③DNA双链的互补性是DNA分析技术的基础

3、人类基因组的组成p51

人类的基因组包括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

4、核基因组的特点

人类的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与细胞核,核DNA为双连线壮DNA分子,细胞分裂中期的每一个染色单体都是由一个DNA分子所形成的。

1~22号常染色体、X和Y性染色体共24钟DNA分子中,所含有的全部遗传信息就构成了核基因组。

5、断裂基因的概念p52

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由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组成,编码序列是不连续的而且被若干个非编码序列(含子)隔开,因此称为断裂基因。

6、GT-AG法则

每个含子的5′端的头两个核苷酸都是GT,3′段尾部都是AG,这种接头形式称为GT-AT法则。

7、断裂基因的结构

8、启动子的概念:

启动子一般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200~-100bp围,是与RNA聚合酶和转录因子互相作用的核苷酸序列,可启动基因的转录。

启动子序列的构成:

①TATA框:

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30~-20bp处,由一段高度保守序列组成;TATA能准确识别转录起点。

②CAAT框:

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80~-70bp处,由一段保守序列组成;CAAT框能与转录因子结合,促进转录。

③GC框:

为GGGCGG序列,位于CAAT框的两侧,能与转录因子结合,起到增强转录效率的作用。

9、DNA复制的特点p53

①半保留复制

②半不连续复制

③复制子

10、转录形成成熟mRNA的过程p54

转录的RNA分子称为核异质RNA,要经过剪接、戴帽、加尾等加工过程才能形成成熟的mRNA。

11、tRNA的结构特点(三点)p55

①含有稀有碱基较多,达核苷酸总量的5%-20%。

②不同的tRNA尽管核苷酸组分和排列顺序各异,但其3’端都含有CCA序列,是所有tRNA接受氨基酸的特定位置。

③所有的tRNA分子都折叠成紧密的三叶草二级结构和L型立体构象,结构较稳定,半衰期均在24小时以上。

12、密码子的特点(四条)

①一个密码子由信使核糖核酸(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组成。

②通用性

③简并性

④方向性:

从5'端到3'端。

13、持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的概念

人体所有体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组,某些为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而时刻都在表达的基因,称为持家基因。

某些基因只在特定细胞发育特定阶段或细胞特定功能状态下才有表达,称为奢侈基因。

14、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概念p56

基因启动子、增强子中有些保守序列能与转录因子特异性结合,调节基因转录,这些保守序列称为顺式作用元件。

转录因子是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蛋白质,一般在远处合成,转移到它们所作用的部位,因此,也称为反式作用元件。

15、基因突变的概念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核苷酸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6、基因突变的类型p57

目前将基因突变分为3种类型,即碱基置换、移码突变和动态突变。

17、碱基置换的概念和种类及产生的四种效应p57

概念:

DNA分子中的一个碱基被另一个不同的碱基所替代,称为碱基置换,它是DNA分子中单个碱基的改变,也称为点突变。

种类:

①转换:

嘌呤取代嘌呤、嘧啶取代嘧啶。

②颠换(较常见):

嘌呤取代嘧啶、嘧啶取代嘌呤。

产生的四种效应:

①同义突变②错义突变③无义突变④终止密码突变

18、连锁和互换的概念p66

连锁:

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伴同遗传的现象称为连锁。

交换:

由于同源染色体相互之间发生交换而使原来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再伴同遗传的现象称为交换

第5章生命的个体发育

1、动物极和植物极的特点和区别p88

卵细胞卵黄少的一极为动物极,卵裂速度相当较快,另一极卵黄含量多,为植物极,分裂慢。

2、哺乳动物的囊胚中滋养层和细胞团的发育结果p89

①滋养层将发育为绒毛膜,参与胎盘形成。

②细胞团将分化为由、中、外3个胚层构成的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