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的特征、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60344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风险的特征、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融风险的特征、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融风险的特征、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金融风险的特征、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金融风险的特征、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风险的特征、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docx

《金融风险的特征、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风险的特征、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风险的特征、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docx

金融风险的特征、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

一、金融风险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金融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而银行的金融支持更是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依托,党中央高度重视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相关工作,多次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是做好金融领域审计工作的根本要求。

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是:

不确定性、相关性、隐蔽性、叠加性和传染性。

针对银行而言,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和战略风险九大类,具体表现为以下五种形式:

(一)风控意识淡薄,内控制度执行不严

银行合规意识淡薄,重业绩轻管理,财务、授权、印章、账户资金、信息系统等方面存在制度漏洞缺陷,且制度执行不严;追求规模与速度,风险防范工作流于表面合规;管理链条长,总行控制能力逐级弱化,对分支机构绕开总行授权拆分业务、化整为零等行为无法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的操作风险及其性质。

(二)违规办理信贷业务,埋藏风险隐患

贷款“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制度(以下简称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放宽授信管理和放贷条件,集团客户识别不清,违规向不符合借款条件的关联企业发放贷款;贷款抵押担保不合规,手续不全或抵质押物不足值,追偿难度大、隐患多;未尽贸易背景审查职责,为交易背景不真实客户办理票据业务,

致使借款人以虚假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资料套取银行资金,最终形成垫款;贷款资金被转移至关联企业,借款人逐渐空壳化,导致债权悬空。

(三)资金“空转”,虚增业务规模

部分信贷资金在金融体系内流转,脱实向虚,造成影子银行业务繁荣,银行存款、银行承兑汇票及贴现业务、理财等业务规模虚增,交易结构复杂、交易链条长等乱象丛生。

如贷款资金转至他行再转回本行开立定期存款账户,再用定期存款进行质押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后贴现;贷款资金转出再转回,银行挪作存款或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有的关联企业之间相互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再进行票据贴现,资金转回出票人作为保证金再签发银票或用于归还贷款;贷款资金滚动操作,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等,花样繁出的资金空转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四)资金投向管控领域,流向不合规

资金投向是银行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表现,但仍存在有的信贷资金直接投向或通过信托收益权转让、信托贷款等方式“绕道”投向政府融资平台;对同业投资业务投向未尽合规性审查义务,资金流向项目资本金不到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对部分投资业务资金流向审查不严,致使信托贷款资金回流至借款人等问题。

(五)五级分类不准确,存在潜在不良风险

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不良贷款反映不真实。

银行对风险重

视不够,采取向空壳企业授信、续贷、贷款多次违规展期、借新还旧、与信托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把不良贷款腾挪至表外等多种方式,以时间换空间,“假出表”规避监管,倒腾报表,美化监管指标,让潜在风险隐藏在账面之下,营造出低不良率的和谐假象。

二、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

信贷投向不科学,风险积聚埋隐患。

银行服务供给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银行间抢夺高利润行业、明星客户形成“搭便车”、“垒大户”现象,客户授信集中度高,多头授信、产能过剩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行业风险造成大额风险暴露。

银行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内控制度存在制定与落实、业务经营与操作管理相脱节,特别是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违规开展经营业务,未达到实质性审查的要求,对实质性风险不能正确判断、全面揭示和有效处置。

风险防控理念陈旧,落实处置责任不力。

办理业务不重视借款人本身偿还能力,过度看重抵质押担保还款能力,但对借款人的抵质押物变现价值评估不充分,跟踪检查不到位,风险化解困难,追责力度不足。

银行跨区域扩张,风控管控滞后。

银行谋求跨区域发展,业务先行,制度未建,经营管理水平有限,总分行对分支机构管理粗放,尤其是对异地分支机构的经营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权重责轻导致操作风险显现,违法违规事件时有发生。

企业发展良莠不齐,抗风险能力薄弱。

部分借款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混乱,盈利水平不高,容易受市场环境影响,抗风险能力差;部分借款企业盲目自信投资,偏离主业,过度融资,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

三、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

在“三期叠加”的特定发展阶段,经济运行面临新问题新挑战,经济结构调整需求较大,金融风险有所积聚但风险可控,在此背景下,“防范金融风险”应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处置各类风险隐患,促进银行业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

(一)练好“真功夫”,加强内控合规管理

银行业要持续增强合规经营意识,坚持审慎经营原则,以整治市场乱象为契机,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措施,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适应当前金融改革形势、经济发展形势的能力。

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缩减通道类业务,缩短链条,消除多层嵌套和自我循环;不折不扣执行审批程序,加强授信管理,管控贷款投向,严格审查抵质押方式,强化信贷资产质量管理;定期开展票据业务风险排查,严格审查承兑企业的资信状况、偿债能力和交易背景的真实性;规范理财和投资业务管理,防范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

前移风险审查关口,提前介入,加强对重要环节风险控制,实现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无死角、无遗漏、无瑕疵,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为业务合规性加上一把“安

全锁”。

加大防范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风险的力度,对必要的在建项目全方位帮扶,避免资金断裂、工程烂尾。

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造成损失的责任人员严肃问责、追责。

加强员工管理,培育合规文化,压制歪风邪气,以尽职免责制度强化内部激励。

(二)谱好“奏鸣曲”,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银行业应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定策略,调结构,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创新金融业务,满足融资需求,提升服务水平。

结构性去杠杆,其实就是优化产业结构,对不同领域的金融风险采取差异化、个性化的办法,做好“支持”和“退出”,即支持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聚焦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债务,把握节奏去杠杆,着力降低企业负债率;推动僵尸企业平稳有序退出市场,妥善处置企业债务违约问题,对情况复杂、牵涉面广的风险案例,要逐步缓释,对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要采取积极措施助其共渡难关。

地方银行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密切跟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向,差异化制定银行业务发展定位、方向和重点,积极支持重大改革和政策重点,调整信贷资金投向结构,聚集绿色发展、普惠金融等领域,做大做强地方支柱产业,助力产业脱困升级,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三)谈好“协奏曲”,推动银行业稳健发展

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

一是稳经营,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汇聚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等各方力量,构建深化合作的平台机制,共建“有机统一”的金融生态环境,如推动银行与政府、税务等部门开展银政、银税合作,推广“税易贷”“助保贷”等创新产品;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壮大担保公司实力,实现风险由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银行、政府及相关部门按比例共担风险责任。

二是盯风险,大力开展穿透式监管。

找准定位和角度,紧盯行业性、系统性、金融体系运行中的风险点,穿透资金链条、信息链条、关系链条和利益链条,查深查透体制障碍、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合理平衡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既要用金融创新找到盈利新增长点,又要对不当创新、过度创新等行为加强监管,严防交叉性金融风险,揭示不当关联交易和空转套利行为,查找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的问题,督促银行业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三是提能力,推广大数据审计应用。

提高审计人员大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从银行各项经营数据中摸索规律,全面客观判断风险的真实情况和变化趋势,查找银行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非现场审计,分析筛选疑点数据,突出问题导向,为现场审计提供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

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推动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打好“组合拳”,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牢固树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格规范履职主体的意识,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坚持底线思维,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

置,多措并举化解银行不良贷款,遏制风险积累。

构建可持续的新型政银企合作模式,责任共当,损失分担,综合施策,共同推动企业债务重组和破产重整。

地方党委政府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出台扶持政策,降低不良贷款处置成本;充分发挥债权人委员会的作用,共同商议一致行动,稳妥有序处置重大债务风险事件;银行机构真实客观反映资产质量,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甄别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充分考虑自身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区别对待,分类处置,精准“拆弹”,坚持“稳中求进”、“稳”字当头,防止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利用拨备较为充足的有利条件,综合运用坏账核销、现金清收和批量转让等手段核销不良贷款,释放信贷空间,同时多渠道补充核心资本,保证贷款损失准备充足,强化流动性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对抗风险冲击的能力。

(五)念好“清心咒”,提高企业自身发展水平

一是强自身,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企业要坚持底线思维,及时、全面、真实地披露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守住主业,重视风险管理,防止盲目跟风扩张、四处借贷疯狂投资;遇到经营困难,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收缩产业链条,合理止损。

二是重处罚,大力推进信用建设。

要解决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加强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对骗贷和欺骗性投资理财等失信行为严惩不贷,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让其处处受限、寸步难行,以法律威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实

守信的投融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