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03294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一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一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一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一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一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一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最新高一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一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一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私有土地的出现。

(2)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

拥有部分土地;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

1、丝织业:

①汉代:

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

②明清:

在纺织业部门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冶金业

①商周时期:

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

②春秋时期:

铁器时代的到来(春秋冶铁技术的进步:

冶炼生铁技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炼钢技术。

意义:

促进了铁器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汉代: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陶瓷业

①唐代:

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的是越窑青瓷

②宋代:

景德镇“瓷都”

③清代:

粉彩瓷器

4、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①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

②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③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④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分工细;

⑤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⑥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三、古代中国商业

1、商业的发展

①唐:

政治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旅往来频繁

②宋: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③明清:

商帮和会馆的出现(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

2、城市与“市”的发展

(1)唐代长安:

①布局整齐,经营商业的“市”严格规定在东西两“市”,“市”与“坊”界限分明

②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③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④出现夜市,

(2)宋代东京

①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②整齐划一的市坊制被打破,市坊界限不复存在;

③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夜市、早市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3、古代商业的特点

①商业不断发展,商业运作模式日益成熟;

②推动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

③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①主张:

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②实质:

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③评价:

在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协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统治阶级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步。

2、“海禁”政策: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首先出现雇佣关系

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①背景: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洋务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刺激影响;

机器生产丰厚利润的吸引。

②时间:

19世纪七十年代左右

③地点:

上海、广东、天津等东南沿海地区

④代表企业:

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

⑤特点:

①资金少、规模小;

②技术力量薄弱;

③行业、地域分布不均匀。

4、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

①原因: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原因:

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

实业救国的热潮;

②著名的实业家:

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周学熙

二、民国发展的黄金时代(1912—1919年,民国初年)

1、原因:

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③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热情,

④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⑤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2、表现:

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快(纺织业第一,面粉业第二)

3、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阻碍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推动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④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

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内容:

①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2)意义: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

(1)背景: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2)主要矛盾:

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4、文革”对经济的严重破坏(1966-1976)

5、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①实事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保持必要的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④发展经济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⑤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内容与意义见必修一纲要)

2、改革:

从农村到城市

(1)经济体制改革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前提——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特点——包产到户;

③安徽、四川率先进行;

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4、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背景与原因:

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②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③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

④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2、物质生活的变化(衣食住的变化)

①衣: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

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中国出现服饰改良产生中西合璧的产物——中山装和旗袍

②食:

鸦片战争后,西餐在通商口岸流行,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

③住:

北京四合院为中国传统住宅,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在租界地区出现,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一些买办、资本家和达官显贵纷纷仿造花园式洋房。

3、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对礼仪的革新意义重大,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

①交际礼仪的变化——用鞠躬、握手代替跪拜、作揖等礼节,用同志、先生等称呼代替大人、老爷等称呼,显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②婚俗礼仪的变化——倡导婚姻自由是新式婚俗的基本内容;

但这一习俗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铁路:

1881年,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近代邮政: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3、电讯: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了中国近代第一条电报线

4、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新式交通工具?

(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车等)

5、近代交通和通讯起步的原因:

工业革命成果的扩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国人外改变落后面貌和挽救民族危亡而做出努力,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6、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与传统交通工具比较,有何进步之处?

①牵引动力的变化:

由人力、畜力、风力转向机械力(以蒸汽机、内燃机、电力为动力);

②速度更快;

③运力更大;

④费用更低廉;

⑤更有利于国计民生。

7、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加强了各地的联系;

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

④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⑤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⑥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⑦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1、报纸:

①从维新运动时起,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戊戌变法期间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等发挥着制造舆论、唤起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②报刊业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报道时事信息,传播知识,宣传教育,开启民智,舆论监督,宣传政治纲领,推动社会政治运动发展,提供休闲和娱乐,促进科学知识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电影:

①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

②1931年摄制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

3、电视: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4、互联网:

中国1993年正式接入互联网,由于政府大力支持,互联网发展极其迅猛

专题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时间

航海家

籍贯

开辟的新航线

所经大洋

扶持国家

方向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大西洋

向东

1492年

哥伦布

意大利

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西班牙

向西

1497-1498年

达·

伽马

开辟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大西洋、印度洋

1519-1522年

麦哲伦等

环球航行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3、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的联系日益密切,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从美洲传到世界的作物有:

烟叶、玉米、可可、马铃薯

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1、荷兰的殖民扩张活动——“海上马车夫”(17世纪)

①竞争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