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1855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由此引入本课的第一个问题地理是什么?

由于天宫二号发射时间是中秋节,大多数同学都在家,所以都特别积极的回答这个问题。

从把时事新闻和地理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拓宽视野,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地理兴趣。

总结,“地”指的是大地,“理”就是道理、规律。

地理就是研究地球上一切事物的科学规律。

二、地理学什么?

为学生简单介绍了地理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包括的内容,简要说明初中地理课本即将学习的内容。

三、为什么学习地理

1.屏幕播放第三组照片及问题。

(1)为什么江浙一带的丝绸比较发达?

(2)为什么日本的饮食具有浓烈的“海的味道”,并形成独特的“鱼文化”?

(3)为什么云南元阳县的村庄大多坐落在山谷中?

(4)水城威尼斯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课本分析这些问题,给予他们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教师简单总结,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说明生活离不开地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展示第四组照片

(1)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全球变暖、垃圾污染、大气污染、各种自然灾害

让学生切实感受我们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由此结合身边小事,自己在学校该如何做?

学生们回答,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

等等。

让学生树立全球观念和环境意识。

3.幻灯片展示,如果你是一位省长,需要新建一个城市,你将怎样选择?

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予评价。

教师总结,学习地理,使我们会用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

4.幻灯片展示我国人口密度示意图等图片,让学生简单根据图例分析为什么东南部人口密集,而西北部人口稀疏。

教师简单总结,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还会碰到很多图表和数字统计,我们要从其中分析出我们需要的地理信息,并加以利用。

学习地理,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多种技能。

四,如何学好地理

地理这么重要,我们如何学好地理?

主要是结合课本,让学生自学。

【教学后记】

本节课看似很简单,其实很难,不知道该对学生说些什么!

本着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为原则,课堂上注意随机应变,不必要求学生掌握什么记住什么,只要这节课下来,学生对老师、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这节课就算上成功了!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程设计特别注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抓住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理,让其在自觉的“动手”和“动口”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在“发现”中获得地理兴趣从而不断地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4.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结合课本,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通过与其他参照物对比,知道并能够描述出地球的大小。

3.利用地球仪模型,切实感受地球仪,理解地球仪上关键的点和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探究活动以及小组学习,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用数字描述地球的大小等。

2.了解经纬线、经纬度的定义,能够准确区分经纬线和经纬度。

3.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了解经纬网定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学准备】教学辅助材料

地球仪、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有关课程课件(自制)等

教学辅助媒体:

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活动教学等。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在前面的绪言中,我们认识了学习地理对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意义,知道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甚至对我们的终身发展有用,那么,大家对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又认识多少呢?

比如地球是什么样的?

地球有多大?

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

形、椭圆形……

教师补充说明:

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

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到古代看看古代人们是怎么认识地球的。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活动:

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

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师活动:

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图2:

“太阳和月亮”

图3: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

地球卫星照片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第一组讲述: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教师补充小结并引导:

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

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第二组讲述太阳和月亮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后来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形状,并把他们作为参照物,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除此之外,他们还从生活中找到了一些例证,证明自己的推测,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

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教师引导提问:

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

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教师讲述并引导:

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

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

学生讲述,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请第四组的代表上来为我们讲述。

第四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讲述:

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刚才,我们四个组的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

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

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教师承转:

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

(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

大家看到课本第3页图1.2,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地球大小数据的图或挂图,然后让学生回答。

精确的测量表明:

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

例如:

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1.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思考:

为什么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呢?

启下;

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教师归纳:

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

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

今后,我们经常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

地球仪的知识。

学生观察经纬仪和地球仪,结合课本找出地轴、南极、北极、经线和纬线。

学生回答,简要说明是怎么找到的。

(结合课本给出的定义)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作业设计:

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下节课带来,并比比看谁做的最好。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教师讲述: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

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