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0119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课程内容]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3~4种常见地貌。

2.描述所识别的地貌,说明这些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3.运用示意图,描述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思维导图]

1.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作用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

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形的

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脉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2)其他内力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

态的塑造

举例

岩浆

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火山

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黑龙江五大连池

变质

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地震

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位,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3.结果: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4.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1)板块的划分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如下图。

(2)板块的分类

大陆板块:

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大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3)板块的特点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

(4)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运动

张裂

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对地貌

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

边界类型

图示

拓展延伸 主要板块边界及地貌

地震带

板块位置

边界

类型

形成的地貌

环太平

洋地震带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消亡

边界

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群岛、日本海沟、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海沟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消亡

边界

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消亡

边界

新西兰南、北二岛

地中海—

喜马拉雅

地震带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消亡

边界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消亡

边界

喜马拉雅山脉

非洲

断裂带

非洲板块内部小板块交界处

东非大裂谷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生长

边界

红海、死海

大西洋

断裂带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

生长

边界

冰岛、大西洋、中大西洋海岭

(2017·4月浙江选考)下图是“某地质学家绘制的板块碰撞及其影响示意图”。

与图中板块A、B对应恰当的是(  )

A.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

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D.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

答案 A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1)审题:

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

依据是什么?

答案 上图示意陆地板块之间的碰撞现象,且有大小之分,小板块在与大板块碰撞后,前端向下俯冲,后端随之隆起,大板块则呈现出一系列的隆起。

(2)破题:

你在回答上述问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

答案 六大板块及板块学说,板块边界类型,运用板块学说解释山地的成因。

(3)解题:

解答上题从哪些方面分析?

答案 青藏高原及其北侧系列高大山脉形成过程与模拟图相似。

考向一 结合湖泊等地理事物的形成和变化考查内力作用的结果

(2018·全国文综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贝加尔湖比较狭长,而且与东部山地落差较大,结合题干信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断贝加尔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集水形成的。

故选A。

第2题,由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该地区地壳还在不断下沉,湖盆加深。

C正确。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处于内陆,降水稀少。

A错误。

入湖径流增多只会导致湖泊水量增多,与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关系不大。

B错误。

入湖泥沙增多会导致湖水深度变浅。

D错误。

考向二 结合地貌分布图考查板块构造及其影响

3.(全国文综)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答案 C

解析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线经过马来群岛南缘,K岛位于此线北侧。

1.褶皱山

(1)褶皱:

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2)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地质

构造

褶皱

背斜

向斜

从形

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A)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B)

从岩层

的新老

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未侵蚀

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侵蚀后

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A)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B)

2.断块山

(1)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和地貌

位移类型

地貌类型

典例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新地貌

垂直

方向

相对下降

形成谷地或低地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相对上升

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华山、庐山、泰山

3.火山

(1)成因:

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组成

甲为火山口,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常形成湖泊。

乙为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地理实践力 地质构造实践意义及规范表述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

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

地下水出露成泉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

煤矿

向斜部分的地下。

(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注意:

背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油、气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在背斜处建隧道

避开断层

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

隧道避开向斜

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成水道

隧道选在背斜

背斜的岩层呈天然的拱形,结构稳固

(北京文综)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平顶海山(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答案 D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1)审题:

你从上述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

答案 图名及主题:

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阶段Ⅰ,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露出海面;阶段Ⅱ,火山顶被外力削低,整座火山随底部岩层向海洋方向移动;阶段Ⅲ,火山继续移动,顶部被夷平,并没入海面以下,成为平顶海山。

(2)破题:

解答上题,你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

答案 岩浆岩及火山的形成原理;地球的圈层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外力作用;海底地形特征。

(3)解题:

解答上题如何辨别选项?

答案 平顶海山为火山,A项错误;由岩浆岩构成,B项错误;顶部平顶形态由海浪侵蚀造成,C项错误;随着板块向海洋方向移动,平顶海山没入水下,D项正确。

考向一 结合地质地貌景观图或剖面图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

(2017·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第1题。

1.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该属于沉积岩。

图中岩层向某一个方向倾斜,应该是岩层受力挤压所致,而且岩层没有明显的断裂,呈现出明显的弯曲变形,因此,其地质构造应该为褶皱。

故本题选B。

(2018·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

读图,回答2~3题。

2.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

3.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

A.志留系B.石炭系

C.二叠系D.第四系

答案 2.A 3.A

解析 第2题,首先,确定甲、乙一线的海拔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可知,由甲到乙,海拔先升高,再下降,排除C、D项。

其次,判断地质构造,甲、乙沿线地层变化为C—P—C,新老变化为老—新—老,即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

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第3题,一般情况下,岩层由地表向下的新老关系是不断变老,丙所在地层为D地层。

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以依次发现D地层、S2地层、S1地层,即泥盆系、志留系上段、志留系下段三个地层。

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考向二 结合地质地貌剖面图分析地质构造和地貌的成因

(浙江文综)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完成第4题。

4.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答案 C

解析 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A选项错误;向斜槽部受挤压比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甲处形成山地,B选项错误;乙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D选项错误;背斜顶部受到张力的影响比较容易被外力侵蚀掉,形成谷地,故C选项正确。

1.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类型:

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喷出型岩浆岩

易错易混 喷出岩与侵入岩的区别

侵入岩结晶充分,结构坚硬。

喷出岩结晶不好,常有气孔和流纹构造。

(2)地质作用:

属于内力作用的是①和变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的是②。

(填序号)

综合思维 沉积岩的特征:

①层理构造;②有时含有化石。

2.岩石圈物质循环原理

代码

地质作用

原物质

生成

物质

常见岩石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

岩浆岩

花岗岩、玄武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沉积岩

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