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0097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0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启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D.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A.楚汉之争B.战国称雄C.秦灭六国D.春秋争霸

3.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是()

A.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B.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C.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推广D.封建制度的确立

4.我国神话传说中,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位部族联盟的首领,依次是尧、舜、禹,他们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B.投票制C.世袭制D.禅让制

5.下表是李明同学制作的有关中国某个大型工程的知识卡片,由此判断,该工程是

A.都江堰B.长城C.故宫D.灵渠

6.在“最强大脑”的角逐中,主持人请你根据如图的两个提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  )

A.炎帝、盘古B.炎帝、黄帝C.黄帝、女娲D.盘古、女娲

7.周平王东迁后,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诸侯国各自为政,不再听从王命,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这主要反映出

A.诸侯国“尊王攘夷”的策略B.周王室衰微的政治局面

C.春秋时期大规模的兼并战争D.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局面

8.“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这里的“他”指的是

A.管仲B.齐桓公C.晋文公D.秦始皇

9.在秦朝的都城咸阳,有一位从事粮食经营的商人,他购进了一批小米和高粱,在结账时,这位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粮钱

A.B.C.D.

10.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传说时代的人物是

A.炎帝B.禹C.尧D.舜

11.下图为2002年6月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局部),其中出现了“洞庭郡”的文字记载。

此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在地方()

A.全面推行郡县制

B.统一了度量衡

C.流通圆形方孔钱

D.实行车轨统一

12.下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

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

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

该文物可实证

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商鞅废除井田制

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D.商鞅统一度量衡

13.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

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传说、遗址B.遗物、记载

C.化石、遗址D.传说、记载

14.公元前210年,在辽东守卫长城的弟弟写了一封家书寄给南方家乡的兄长。

下列各项是对这封家书描述,正确的是(  )

A.用甲骨文刻写,刻在牛骨上B.用楔形文字刻写,刻在泥版上

C.用小篆(或隶书)书写,写在木片上D.用楷书书写,写在纸上

15.秦末农民战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D.城濮之战

16.为纪念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某一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

该人物是()

A.黄帝B.炎帝C.秦始皇D.大禹

17.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

A.黄帝B.炎帝C.舜D.禹

18.农民起义通常是指由农民阶级发动的武装反抗统治阶级的运动。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八王之乱

C.太平天国运动D.黄巾起义

19.小明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看到了下边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他参观的是

A.元谋人博物馆B.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C.半坡人博物馆D.河姆波遗址博物馆

20.“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这句诗主要评价的是秦始皇哪一历史功绩(  )

A.首创皇帝制度B.统一全国C.抵御匈奴D.开发南疆

21.下列关于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传说中的治水英雄

②夏朝的建立者

③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

④舜的儿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22.大型纪录片《长城:

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

A.辽东、临洮B.鸭绿江、嘉峪关

C.山海关、嘉峪关D.山海关、临洮

23.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方面有什么特点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秦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予诸侯D.周王室地位衰落,诸侯势力强大

24.“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A.

B.

C.

D.

25.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26.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

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A.会使用火B.种植水稻C.烧制彩陶D.铸造司母戊鼎

27.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

28.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的显著进步表现为

①已采用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

②已使用铁器

③已懂得人工取火

④已开始使用简单的语言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9.假如让你担任影片《商之重器》的编剧,你将选取下列哪副图片来突显主题

A.B.

C.D.

30.小游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

西周、诸侯、卿大夫、制度。

他研究的内容是

A.世袭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丞相制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建立夏朝的是禹,约公元前2070年他建立夏朝,启是夏朝第二代君主,A项符合题意;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BCD项中的叙述均正确,故选A。

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都出自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咸阳,并派兵守函谷关,以拒项羽西进。

项羽率大军至,破函谷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

刘邦因势力悬殊,采纳张良建议,结交项羽叔父项伯,请予调解,以作缓兵计,并亲至鸿门会见项羽。

项羽与刘邦决战与垓下,刘邦军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干成语无关,排除。

故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3.C

解析: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C符合题干要求,ABD都与“最根本原因”不符,所以答案选择C

4.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位部族联盟的首领,依次是尧、舜、禹,他们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制,即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故选D。

AB是现代民主制度,故AB不符合题意。

世袭制是指国家权力由一个家族世代传承,禹建立夏朝后其子启继承王位,标志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注意识记禅让制等历史名词的内涵。

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命人修筑了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信息无关,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提示1中的关键信息“神农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炎帝发明了农耕技术,被称为“神农氏”;根据提示2中的关键信息“轩辕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本姓公孙,因出生地和成长地不同,又叫轩辕氏和姬氏。

因此,题干中所说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是炎帝、黄帝,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炎帝、黄帝。

炎帝、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在涿鹿之战后,炎黄联合,发展为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7.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奴隶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B。

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B符合题意。

管仲不是春秋时期的霸主,A不符合题意。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但不是第一个霸主,C不符合题意。

秦始皇不是春秋时期的霸主,D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题目,秦朝而不是秦国,说明此时秦始皇已经统一六国。

结合所学,秦始皇统一后,在经济上实行统一货币,将各国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以加强经济的交流。

故选B项。

10.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炎帝是中国上古时代,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为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与黄帝一起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人物都不是人文初祖,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朝统一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根据题干材料“洞庭郡”的文字记载,说明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度,所以此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与郡县制无关,排除,故选A。

1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时间是公元前344年12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其中有一项内容是统一度量衡,让秦国各地在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上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给当时的商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题干图片铜方量是古代计算容积多少的器具,正符合商鞅变法采取的统一度量衡措施,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D。

1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其中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最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10年,秦朝已经建立,秦始皇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