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00898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

严禁在车行道上堆放施工弃土。

(3)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或限速行驶,以减少产尘量;

工地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轮的设备,确保出入工地车轮不带泥;

运送土方、渣土的车辆应遮盖或封闭,防止遗撒。

(4)运送散装含尘物料的车辆,要用蓬布苫盖,以防物料飞扬。

对运送砂石料的车辆应限制超载,不得沿途洒漏。

粉状材料应罐装或袋装,粉煤灰采用湿装湿运。

土、水泥、石灰等材料运输禁止超载,并盖篷布。

(5)遇有4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方施工,并做好遮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扬尘;

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

(6)清理施工垃圾,必须分类定点收集,严禁随意抛撒。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垃圾站用于存放施工垃圾。

施工垃圾应当按照环卫部门指定地点清运。

(7)施工现场管理必须符合《太原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现场检查标准实施细则》中的各项规定,采取有效防尘措施,不得扰民。

(8)严禁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焚烧油毛毡、废油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加强对易散失、易挥发物的管理,避免裸露堆放。

第二节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关于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合理布局施工现场

合理科学地布局施工现场是减少施工噪声的主要途径,如将施工现场的固定振动源相对集中,以减少影响的范围;

如对可固定的机械设备如空压机、发电机安置在施工场地临时房间内,房屋内设隔音板,降低噪声。

(2)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

在保证进度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在临近居住区、村庄等地午休时间尽量安排低噪声作业流程且须把排放噪声强度大的施工安排在白天施工。

夜间(22:

00-6:

00)禁止施工。

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时,除采取有效措施外,报环保局批准后施工,并公告附近群众。

(3)合理安排施工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和行走时间

施工运输车辆,尤其是大型运输车辆,应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确定合理运输路线和时间,运输车辆要绕避沿线各敏感点

(4)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

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低噪声、振动的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并带有消声和隔音的附属设备;

避免多台高噪音的机械设备在同一工场和同一时间使用;

对排放高强度噪音的施工机械设备工场,应在靠近敏感点一侧设置隔声挡板或吸声屏障,减少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5)保护施工人员

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辐射高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或穿插安排高噪声和低噪声的工作。

对距辐射高强噪声源较近的施工人员,除采取戴保护耳塞或头盔等劳保措施外,还应适当缩短其劳动时间。

(6)做好宣传工作,倡导科学管理和文明施工

由于技术条件、施工现场客观环境限制,即使采用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和措施,施工噪声、振动仍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要向沿线受影响的居民和有关单位做好宣传工作,以提高人们对不利影响的心理承受力;

加强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做好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大力倡导文明施工的自觉性,尽量降低人为因素造成施工噪声的加重。

(7)加强环境管理,接受环保部门环境监督

第三节固体废物影响减缓措施

关于固体废物影响减缓措施

(1)按计划和施工操作规程,使筑路用料计划到位,尽量减少余料,严格控制环境污染物排弃。

严禁将筑路余料随意堆置,应妥善保管,也可结合地方的建设要求,供乡村道路修建或其他建筑之用。

(2)弃土弃石尽量回填到道路建筑中,剩余可用于临时占地中场地平整。

(3)施工期间须设置垃圾收集设备(如垃圾筒、垃圾筐等),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外运作进一步处置。

垃圾收集设备须严格管理,防止垃圾渗滤液下渗引发地下水污染事故。

第四节粉尘污染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关于粉尘污染职业危害

1、洒水抑尘;

2、采用配置工地细目滞尘防护网、设置围档和硬化道路;

3、尽量采用商品混凝土;

4、车辆出场必须冲洗,装运含尘物料的运输车加盖蓬布,且不能装得高于两边和尾部的挡板;

5、限制施工区内运输车的速度,将卡车在施工场地的车速减至10km/h,其它区域减至30km/h

6、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减少同一时间的挖土量;

7、水泥堆放要有专门的场所;

8、施工时减少粉状物料的露天堆放量和时间,余土做到合理堆放,及时清运。

第五节毒物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关于毒物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1、加强领导,专人管理,落实尘、毒治理措施;

2、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在新建、改建、扩建企业时,必须把防毒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3、改革工艺,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

4、开展技术革新,改进生产方法;

5、通风排毒,即在密闭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抽风,然后把有毒气体经净化处理后排出室外;

6、做好个人防护,合理使用工作服、手套、长靴、眼镜、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

7、建立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杜绝跑、冒、滴、漏;

8、合理供给保健食品,增强身体抵抗力;

9、进行职业卫生教育、普及职业中毒防治知识,使职工自觉遵守安全防毒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0、定期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做好就业前体检和定期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第六节放射性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关于放射性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1、控制辐射源的质与量,是根治放射损害的方法。

在不影响应用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辐射源的强度、能量和毒性。

2、减少照射时间。

外照射的总剂量与总照射时间成正比,因此必须尽量减少受照射时间。

可采取减少不必要停留时间、轮换作业、提高操作技术等措施,减少个体受照射时间。

3、加强屏蔽防护。

在放射源与人员之间设置防护屏,吸收或减弱射线的能量。

对于X射线和Y射线,可选用铅、铁、水泥、砖等作防护房材料。

4、距离防护。

点状放射源的剂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操作中应尽可能远离放射源,切忌直接手持放射源。

5、围封隔离。

对于开放源及其作业场所必须采取“封锁隔离”的方法,把开放源控制在有限空间,防止向环境周围扩散。

6、除污保洁。

操作开放型放射源,使用开放型放射性元素时,要随时清除工作环境介质的污染,监测污染水平,控制向周围环境的大量扩散。

7、个人防护。

要合理使用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鞋帽、服装等;

遵守个人防护规则,在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中,禁止一切可能使放射性元素侵人人体的行为,如禁止饮水、吸烟、进食、化妆等。

第七节高温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关于高温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1、高温防治技术措施

(1)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

(2)在高温作业厂房,修建隔离操作室,向室内送冷风或安装空调。

(3)进行工艺改革,实现远距离自动化操作。

(4)按照《高温作业分级》以(GB/T4200--1997)中的方法和标准,对本单位的高温作业进行分级和评价,一般应每年夏季进行一次。

2、高温防治管理措施

(1)宣传防中暑的知识。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问,避开最高气温。

(3)轮换作业,缩短作业时间。

3、高温防治保健措施

(1)高温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对患有高血压、心脏器质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严重的大面积皮肤病者,应予以调离。

(2)夏季供给含盐饮料和其他高温饮料。

第八章高寒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关于高寒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1、预防高原病

重点预防急性高原适应不全症。

施工人员进入高原地区,首先,要避免高体力消耗,补充足量的水、能量和维生素,合理安排作业,保证充足的睡眠,如出现高原病应早期就地治疗,及时后送。

其次,切勿将肌肤裸露在日光下暴晒,以防止紫外线灼伤,同时可使用防晒霜或高原擦脸油。

最后,要防止嘴唇干裂,觉得嘴唇干时要求大家不要用舌头舔舐唇部,以防嘴唇进一步开裂,可用水润湿嘴唇或搽润唇膏等。

另外,针对气温变化让施工人员注意适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有条件者,晚上可熬姜汤和用热水烫脚,一方面可解除疲劳,另一方面可防止感冒。

2、预防肠道疾病

因住地属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牛、羊散放,对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对饮用水源的污染较重。

苍蝇密度大,肠道传染病疫情重,大肠杆菌严重超标,对此首先加强水源及水质的管理,调查了解附近的水源,建议施工队采用挖简易滤水井,用饮水消毒片进行消毒等方法处理饮水,并严禁饮用生水。

严格饮食卫生监督制度,要求各伙食单位加工食品一定要洗净、煮熟,严格控制凉拌菜的加工程序。

同时卫勤保障人员要加强对各伙食单位的卫生监察监督力度。

其次为预防食物中毒,督促各单位加工食物尤其是四季豆一定要熟,对发芽土豆能不食用最好,变质、霉烂食品禁止食用,严禁食用野生蘑菇。

3、预防传染病

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治规定,积极预防各种传染病。

针对当地地域特征及季节特点,主要是预防鼠疫。

由于旱獭、老鼠及其他小动物较多,严禁施工人员捕食旱獭、老鼠及捕猎其他小动物,封堵帐篷内外、营地区域内的鼠洞,在宿营地发现死老鼠应立即做消毒、深埋处理,如出现大量旱獭、老鼠死亡,应及时调查死亡原因,排除传染病可能。

4、加强卫生人员责任心,积极开展防病治病工作

严格要求卫生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卫勤保障工作,加强防病治病工作和预防疾病的指导力度。

5、了解流行病学

到驻地宿营后就开始了解当地地域特点及流行病学情况,争取卫生防病的主动权。

6、加强卫生管理

一是加强水源管理和保护,确保水质质量;

二是做好食品卫生的管理,对伙食单位食品加工进行卫生检查监督,把好病从口入关;

三是帐篷周围要用土或石头压紧,挖排水沟,要求勤开、关窗帘,早晨打开窗帘透气,晚上要关好窗帘、门帘,相对控制帐篷内的温度和湿度;

四是对营地垃圾坑、粪坑统一管理,指定位置,各单位挖垃圾坑及厕所,每日用土覆盖大便。

7、做好消、杀、灭工作卫生人员应对驻地环境、垃圾坑、厕所等进行消毒和灭蝇,做好大面积的杀虫工作,有效地控制蚊蝇孳生地及密度。

8、由于高寒山地施工的环境特殊,情况复杂,对于伤病员的医疗后送工作必须认真细致,防止发生意外,加强巡诊力度多深入到施工人群中间,细心了解每个工人的身体状况及思想变化,做到每日晚睡前和早晨起床后到每个住宿点进行巡查,以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高原病初期症状者。

9、加强抢救力量,尽量增派和选择有经验的医生和卫生人员参加保障,在抢救伤病员过程中,卫生人员要认真细致地检查,充分考虑到伤病情的严重程度,做好相应处置。

10、做好伤病后送工作为了不影响施工人员的工作情绪及任务的完成,该后送的伤病员应及时组织后送,不要因为轻症者对高原病的惊恐而影响施工任务的完成,也不能因为了一味地追求完成施工任务而延误重症者后送机会。

后送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对危重患者要就地抢救,病情平稳后方可考虑后送。

后送时要派医生护送,以便处置紧急情况。

后送途中要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发生冻伤。

11、做好药材储备工作

根据具体情况加大药材携运量,特别是加大高原地区多发病、常见病的药品和器材的储备,如氨茶碱、地塞米松、止痛剂、安定、利尿脱水药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