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99907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Word下载.docx

《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Word下载.docx

唐朝太宗设进士科和明经科,武则天创武举、殿试,玄宗用高官主考;

宋朝发展,经意策论,糊名制,三级考试;

明清衰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缺乏创新精神,人们成为皇帝的奴仆,阻碍社会进步;

1898年戊戌变法,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产生原因;

封建经济的发展(根本)

士族地主的腐朽,庶族地主的壮大

庶族地主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评价:

明清之前(积极作用为主);

积极:

打击了门阀士族,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了中央集权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诗歌的繁荣

消极:

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明清以后

八股取士,是维护主义的工具,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人缺乏创新精神,

阻碍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进步,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③衰落——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

原因:

A.安史之乱(直接原因)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755-763),

B.节度使(唐在地方设的行政长官)权力膨胀,地方财政不再上缴中央,

节度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经常发动叛乱。

危害:

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使唐日趋衰落。

农业:

均田制,租(庸)调制

内容:

隋沿用孝文帝的均田制,变足调为租庸调。

庸:

纳绢代役;

唐朝庸没有年龄限制。

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

纺织:

缂丝

陶瓷:

A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也称“邢白越青”

邢窑(河北)白瓷,越窑(浙江绍兴):

青瓷

B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成产部门

C唐三彩:

黄、红、绿;

造型多为马、骆驼

手工业经营:

官营手工业出现雇募制;

私营手工业发展,商品化程度加深。

商业:

发展原因:

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政治上的统一;

③唐时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官商分利,海外贸易;

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发展表现:

①出现了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长安、洛阳、扬州

②外商多,阿拉伯、波斯商人到中国,往来频繁;

③对外贸易发达,陆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

海上陶瓷之路出现的原因:

a唐朝经济繁荣;

b陶瓷业发展;

c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e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鼓励海外贸易;

f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g唐朝对外交往密切。

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特点:

广泛的对外交往,与各国交流;

同亚洲国家交往最密切,重点在朝鲜、日本、东南亚;

唐政府兼收并蓄,吸收外国先进事物,促进世界文明进步。

形势:

人员往来:

遣唐使、留学生、商人;

宗教往来:

伊斯兰教在唐时传入中国(元更广泛),

拜火教(波斯)

佛教:

玄奘取经

唐朝政治强盛,经济文化先进,吸引各国学习、贸易;

对外交通发达:

陆上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向西到西域,向东到日本;

海上交通以广州(至东南亚)、扬州登州(至日本)为中心。

疆域辽阔,民族关系融洽

对外开明开放,兼收并蓄的政府政策。

影响:

对亚洲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促使唐经济、文化进一步繁荣。

④货币上,废五铢钱,通行开元通宝

⑤城市的繁荣:

城市

城市中贸易场所有时间、地点的限制;

政府统一管理,严格控制,县以下禁止设市;

坊市制;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长安城布局:

①宫城在最北,体现皇权至上(坐北朝南)

②市坊分开,有专门的贸易场所,体现政府对贸易严格控制。

代表性城市:

安史之乱前:

长安、洛阳、扬州、益州

安史之乱后:

扬州、益州、长安、洛阳(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

丝绸之路:

敦煌、龟兹、疏勒

交通港口城市:

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

文化:

世界、全面辉煌、兼收并蓄、影响深远

经济高度繁荣;

国家统一强盛,政治稳定;

统治者开明、开放、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对外交往频繁,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

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

继承历代文化传统,尤其是魏晋南北朝;

①思想:

三教合一:

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道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②文学艺术:

书法:

楷书: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

张旭、怀素

唐代书法艺术达到高峰,最能体现盛唐特点的是楷书。

绘画:

吴道子(唐)吴带当风

唐诗:

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经济繁荣;

政治统一;

科举制;

继承前人成果;

开明的文化政策;

受各民族和外来文学艺术的影响。

代表:

边塞诗:

王昌龄

豪放派、浪漫主义:

李白

山水田园派:

孟浩然

现实主义:

杜甫、白居易

③科技:

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唐)《金刚经》

火药:

孙思邈(唐初)《丹经》记载火药配方,唐末用于战争。

高二历史知识点2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rdquo高中数学;

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

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高二历史知识点3

一、欧洲共同体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②主要原因:

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③直接原因:

为了摆脱美国控制。

2、成立: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性质: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4、合作内容:

关税、农业、货币,加强科技合作(其中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是欧共体的两大支柱)

5、影响①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

②美国霸权地位严重消弱,不得不改变对欧政策。

③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

二、日本

1、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基本前提:

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残余的封建因素。

②美国大力扶植日本。

③日本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2、影响

①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②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加速了多极化进程。

高二历史知识点4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4)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主张:

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二、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

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来源:

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高二历史知识点5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社会背景:

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黄帝的学说:

治身(养生).老子的学说:

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

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

成为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

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背景:

①儒学在秦朝遭到严重打击,汉初逐渐复苏。

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③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汉武帝“举贤良对策”。

2.董仲舒新儒学.

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

主张.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④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