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社会性Word下载.docx
《自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社会性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社会性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社会化的内容
(一)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开始,继而在学校中教会他们掌握知识与技能;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教育的水平,社会成员素质已成为社会现代化的基础。
因而,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生产技能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二)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现代社会保持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社会通过教育和舆论力量使其成员掌握并形成信念、习惯和传统以约束个体行为,调节各种社会关系。
(三)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个体是有理想的,社会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其成员树立正确的生活目的和理想以达到社会整合之目的。
(四)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获得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社会角色。
每一角色都有其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社会化内容之一是使其成员按社会角色的要求行事。
三、社会化的条件
(一)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即有一个不能独立生活的童年时期,这是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时期,也是社会化的基础。
(二)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这是由于人脑有大约1咖亿个神经细胞,组成各种神经网络,是自然界最完备的信息加工系统。
人脑不仅使人掌握语言,进行学习,积累知识及经验,而且使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
人类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四、社会化的载体
(一)家庭
个体从出生起就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地位。
家庭在社会化中地位独特,作用突出。
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学校
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严格性。
个体进人学龄期后,学校成为其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
学校教育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其成就动机,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互动的机会。
学校还具有独特的亚文化、价值标准、礼仪与传统。
在早期社会化中,学校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
(三)大众传播媒介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
影视、音像、广播、报纸、杂志,特别是国际互联网迅速向人们提供大量各种信息,使人广开视野,学到新的知识与规范。
大众传媒的社会化作用与日俱增。
现代社会心理学十分重视传媒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四)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是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
特点是,个体可以不具备这个群体的成员资格,但这个群体却能为个体提供行为空间。
参照群体的作用是规范和比较,前者向个体提供指导行为的参照框架,后者则向个体提供自我判断的标准。
五、社会化的外延
(一)政治社会化
个体学会接受和采用现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规范,有相应的态度和行为。
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将个体培养成一个合格公民,使之效力于本社会制度。
爱国意识的发展,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
爱国意识的发展有三个连续的阶段:
1.国家形象阶段此阶段以国歌、国旗及领袖作为国家象征。
儿童对国家的热爱,主要表现为对国家象征的崇敬。
升国旗、唱国歌、悬挂领袖肖像是培养爱国意识的有力手段。
2.抽象国家观念阶段此阶段以有关国家、政治组织的抽象观念作为爱国依据。
因此应通过履行公民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享有公民权利,参与政治活动来培养爱国意识。
3.国家组织系统阶段此阶段爱国观念扩展到本国在国际舞台的角色与国际责任之中。
(二)道德社会化
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
它有三个方面:
1.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这是道德中的认知成分。
皮亚杰认为,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
2.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的形式可能是直觉的体验,也可能是形象的体验亦可能是深层体验。
道德情感的内容是指爱国情感、劳动情感、集体荣誉感、正义感等。
3.道德行为个人对他人与社会有道德意义的行动。
高水平的道德行为来自道德习惯的养成。
(三)性别角色社会化
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
学者们把男女之间的差异从三个不同方面加以描述,即:
1.“性”表示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如遗传、内分泌、解剖及生理的差异。
2.“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3.“性别角色”表示男女在社会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由于性别不同,社会对其的期待也不同,因而出现了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差异。
这种差异与生理特征没有必然联系,不是天生的,而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
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的。
婴儿出生起,双亲已按其不同的性别加以培养教育。
例如对衣着、玩具、说话方式、行为表现等方面,双亲对男婴与女婴的要求是不同的;
同时婴儿的性别认同亦是不一样的:
女婴模仿母亲,男婴模仿父亲。
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和社会从多方面强化了男女两性的角色差异。
例如学校和教师在升学期待、课余生活、体育锻炼项目对不同性别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教科书也表现出不同的性别期待。
(四)语言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语言是人们相互理解的手段,个体掌握一种语言后,才能接受社会习俗和态度,并以此塑造自己的人格。
语言是个体联系他人与社会的纽带;
语言集中反映了文化,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因为语言中蕴含的知识、规范与观念必然对掌握这种语言的个体产生深刻的影响。
语言社会化在个体社会化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1.什么是倾听?
不仅仅是听,还要借助其言语,听其所讲事实、情感、观念等。
包括:
封闭式/开放式提问、鼓励、重复、解释、情感反应、总结等六种形式。
2.倾听的意义ﻫ
①倾听来访者的声音,了解其苦恼和问题,直知道来访者的难处在哪里;
倾听可使来访者把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变的具体化,通过咨询师对其问题的倾听和理解,使来访者对问题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加开放自己,更加暴露自我,更容易在双方之间产生共同的语言,达到双方的交流,便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将来访者的思路引向预定方向。
ﻫ
②通过倾听,教会来访者也学会倾听,让来访者复述咨询师的谈话时就会发现他经常把咨询师的话理解错,实际生活中来访者就是经常误解别人的话才引发心理上的问题,听“懂”别人的话,才能使人际关系顺畅起来,减少心理问题。
③倾听是咨询师职业的基本功,俗话说“会变得不如会看的,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从来访者走近咨询师,在整个咨询过程中都必须认真倾听,不掌握这种倾听的技能,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咨询师。
(二)怎样倾听
1.不仅用耳,还要用心,设身处境的全心全意去听,要听懂来访者的行为中表达的问题,还要听懂其省略的,没表达的东西。
完全的倾听包括
①要觉察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察言观色”(表情、下意识动作);
②要倾听理解来访者的言语信息;
③倾听来访者的整个人(上下、言语、工作、生活、社会环境等等);
④倾听那些不友好的带有挑战性的言语,“谈到自己,使你感到为难”“不,我不在乎!
”。
2.善于倾听,不但要听还要参与,要有适当的反应,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
“嗯”“请继续”,微笑、点头、目光。
3.真正理解来访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把自己放在来访者的位置上思考问题,鼓励他宣泄,帮助他澄清自己的想法。
(三)倾听的注意事项
1.不要急忙下结论,对来访者应进行充分的倾听,否则就容易迁到以下的情况:
①咨询师不在积极思考怎样回答来访者的问题;
②咨询师的头脑中装着自己和自己的需要,无法充分倾听;
③咨询师被来访者的外表所吸引,没有集中精力在听;
④咨询师在病中或里有急事;
⑤由于咨询师与来访者在文化、社会方面差异很大,咨询师没有完全听懂来访者的意思,又想尽快为其提供帮助。
2.视来访者的问题ﻫ
认为来访者是大惊小怪,无事生非,对其问题轻视,不耐烦,有时有意无意的暗示来访者把他引到自己的强项。
3.要轻易做出道德、善恶和认识上是非的判断,要客观,在提出“忠告”之前应考虑能取得什么作用。
你认为在学校里应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职业学校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如何开展好?
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应根据中专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将学校心理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而在职业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却是一个较新的课题。
职业学校应根据中专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将学校心理教育渗透在学校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中,培养中专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确立地位是前提。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学校领导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把它作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
要不断统一思想认识,在学年、学期工作计划中,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人格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提到议事日程,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
做到统一规划,具体部署,专人负责。
成立了校园心理咨询室,组建了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队伍,明确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目前,学校还将加大人力物力的投人,在不断充实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心理研究课题,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扎实、更深人、更持久地开展下去。
2建立机构是保障。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建立了校园心理咨询室。
由校党委书记亲自抓,学校领导亲自参与研究工作;
校团委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学生科、招就办、教研室、班主任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3明确任务是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1)拟订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2)心理教育纳入教学大纲进入课堂。
通过课堂对每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3)建立咨询室,配备经过培训的专职心理人员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4)组建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并实施对队伍的学习、培训。
(5)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为家长提供辅导学生的指导意见。
(6)运用心理调查手段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7)通过校刊杂志《铁韵》和心理健康宣传橱窗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营造良好的“心育”氛围。
4总结成果促提高。
通过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以下成绩:
(1)掌握了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部分资料,比较客观地了解到一些制约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心理热点问题及突出的个案问题。
(2)缓解了校内人际冲突,改善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