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C统一航天测控普及Word文档格式.docx
《TTC统一航天测控普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TC统一航天测控普及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运行中的航天器(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和其他空间飞行器)进行跟踪、测量和控制的大型电子系统。
2系统组成编辑
航天测控系统包括以下各种系统。
前3个系统,由地面的和装在航天器上的两部分电子设备组成。
1跟踪测量系统:
跟踪航天器,测定其弹道或轨道。
2遥测系统:
测量和传送航天器内部的工程参数和用敏感器测得的空间物
理参数。
3遥控系统:
通过无线电对航天器的姿态、轨道和其他状态进行控制。
4计算系统:
用于弹道、轨道和姿态的确定和实时控制中的计算。
5时间统一系统:
为整个测控系统提供标准时刻和时标。
6显示记录系统:
显示航天器遥测、弹道、轨道和其他参数及其变化情况,必要时予以打印记录。
7通信、数据传输系统:
作为各种电子设备和通信网络的中间设备,沟通
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以实现指挥调度。
3航天测控网编辑
各种地面系统分别安装在适当地理位置的若干测控站(包括必要的测量船和测控飞机)和一个测控中心内,通过通信网络相互联接而构成整体的航天测控系统(见图),或称航天测控网。
4总体设计编辑
航天测控系统总体设计属于电子系统工程问题。
对整个系统来说,首先考虑的是航天任务的要求,可以针对某一个任务,也可以兼顾多个任务,从较长远的发展要求来设计。
航天测控系统的中心问题是从地面和航天器整体出发,实现信息获取,即将航天器的飞行和工作数据发回地面,并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决策和实时反馈来控制航天器飞行的轨道和姿态。
5总体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编辑
—因此,在总体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有:
①全系统所要具备的功能和实现这
些功能的手段;
②测控站布局的合理性;
③控制的适时性和灵活性;
④各种设备的性能、速度和精度;
⑤长期工作的可靠性;
⑥最低的投资和最短的建成时间。
6电子测控系统编辑
跟踪测量、遥测和遥控系统是整个测控系统的基本部分。
电子测控系统的优点是可以对航天器全天候跟踪,而且有较好的灵活性和足够的精度。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对航天器跟踪测量所得的数据,经过计算,可给出弹道、轨道或位置的信息;
而遥测所提供的数据,经过处理、分析可给出航天器的状态信息;
它们都是系统中反馈回路的重要信息源。
遥控则是控制系统中的执行机构。
电子测量和控制系统的地面部分,必须与装在航天器上的电子设备相配合才能完成测控任务。
对于测量,航天器上必须有相应的信标机或应答机,它们发回地面跟踪和测速用的射频信号,应答机还发回测距信息。
对于遥测,航天器上必须有检测各种参数的传感器和发送这些参数的射频发射机。
对于遥控,航天器上
必须有指令接收机。
因此,航天器上的和地面的两部分电子设备在设计时应该结合起来统一考虑。
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性和扩大信息的传输量,测控设备所用的无线电频率大部分已经提高到微波波段。
为了减少航天器上电子设备的重量、体积,特别是要减少天线的数目,将各种测控功能适当地综合在一个统一的射频载波上是一个重要的发展。
这种系统称为微波统一测控系统。
中国研制的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灵
活多用,可进行单站或多站测量。
7计算系统编辑
计算系统是整个测控系统的核心。
各个测控站和各个设备都可用自己的计算机来处理本站和本机的数据,但大数据量的计算以及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做出控制决策等,一般都要集中到测控中心来做。
因此,在测控中心应装有容量大、速度高的计算机,并能双工工作以保证可靠性。
在主机前端则可采用较小的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的编辑、选择和预处理。
主机的计算结果,一方面输入显示系统加以显示,以便指挥控制人员能据此作出决策;
另一方面也可以由计算机在人的监视下进行自动分析、决策,直接选择控制参数,通过遥控信道发出指令。
这些计算、分析、人-机对话和决策,都须依靠计算机软件系统来实现。
因此,编制适当的软件,经过演练确认其正确性,定型后并在实际中使用,是测控系统在航天器发射和管理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8航天电子测控系统的新发展编辑
从地面上对航天器跟踪测量和控制,往往需要在很大范围内布置相当数目的测控站,疆域较小的国家不具备这种条件。
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国际间的协作十
分必要,为此需要使各国测控系统的频率和体制统一起来。
70年代初期,美国发
射“阿波罗”号登月载人飞船时,开始应用S波段(2吉赫频段)统一系统并经实践证明了这种系统的优越性。
现在美国的地面测控网已逐步改建,采用S波段统
一系统作为主要的测控手段。
西欧和日本也采用了频段相同而体制类似的系统,并且已应用到不同类型的卫星和航天器上。
各国的测控频率和体制的统一,有利于互相利用。
这是航天测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对于较低轨道的卫星或其他航天器来说,一个地面测控站的跟踪范围毕竟有限,而设置测控站的数目又受到种种限制,不能无限增加。
为了扩大跟踪范围,将测控站搬到同步定点卫星上,从35800公里的高空来观测低轨道卫星是解决这
一困难的一个办法。
1983年5月美国利用航天飞机发射的一颗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TDRS)是实现这个设想的第一步。
两颗定点在赤道上空,经度相隔约140°
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和一个相应的地面控制接收站组成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o这种系统将能对多颗低轨卫星进行全球性不间断的跟踪、测控和
数据中继。
从测控的角度来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类似。
测控
点站仍设在地面(但减少到一个),而两颗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实际上是起了将测控信号转接和扩大到全球范围的作用。
9展望编辑
随着应用卫星的发展,特别是导航卫星、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载人飞船的会合和对接、航天飞机以及行星际和更远距离的航行,对航天测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①提高卫星测轨、定位和姿态测定的精度;
②提高卫星或飞船机动控制的实时性和精确性;
③特远距离时的跟踪测量和高速数据传输。
更精密的光学和电子测控系统,更大容量和更高运算速率的计算机,更高精确度的时间标准和更高效率的通信体制等,都是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研究的课题。
航天[编辑]
2000年质子号运载火箭载运星辰号服务舱前往国际空间站
航天指与研究和探索外层空间有关的领域,利用太空科技来以太空飞行器来进入外太空。
按航天器探索、开发和利用的对象划分,航天包括环绕地球的运行、飞往月球的航行、飞往行星及其卫星的航行、星际航行(行星际航行、恒星际航行)。
按航天器与探索、开发和利用对象的关系或位置划分,航天飞行方式包括飞越(从天
体近旁飞过)、绕飞(环绕天体飞行)、着陆(降落在天体上面)、返回(脱离天体、重返地球)。
执行军事任务(具有军事目的)的航天活动,称为军用航天;
执行科学研究、经济开发、工业生产等民用任务(具有非军事目的)的航天活动,称为民用航天;
执行商业合同任务(以营利为目的)的航天活动,成为商业航天。
有人驾驶航天器的航天活动,称为载人航天;
没有人驾驶航天器的航天活动,称为不载人航天。
航天的主要目的是太空探索,其商业用途主要是卫星通讯,也有近来兴起的太空旅游。
其他非商用的用途包括星空观测,间谍卫星和地球观测。
[隐藏]
1历史
2航天的开始阶段
o
2.1发射
2.2到达太空
2.3到达太空的其他方法
3航天到达太空阶段
7.1
航天器灾难
7.2
失重
7.3
辐射
7.4
维生系统
7.5
太空天气
8相关条目
9参考文献
9.1
出处
9.2
书目
历史[编辑]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专家和宇航先驱
可行的太空旅行的方案可以追溯到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他最著名的作品--"
Mcc孔egoBaHueMupOBbixnpocTpaHCTBpeaKTUBHbiMunpu6opaMu"
(《利用反作用力设施探索宇宙空间》)发表于1903年,他最早从理论上论证多级火箭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进入太空⑴-,但当时这份理论著作没有在苏联以外产生广泛影响。
航天成为可行工程始于1919年,罗伯特•戈达德发表了论文《到达超高空的方法》其中把拉伐尔喷管应用到液态火箭发动机,其足够的动力使星际旅行成为可能。
他还在实验室中证明了火箭可以在真空空间工作,但当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
这
篇论文对后来航天工程的关键人物极具影响,其中包括.赫尔曼•奥伯特和沃纳•冯•布劳恩—。
1944年6月,德国的V-2火箭在一次飞行测试达到189km的高度,这是第一枚到达太空的火箭且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史泼尼克1号,它是第一颗进入地球轨道的人造卫星。
1961年4月12日,东方一号承载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进行环绕地球轨道一次,这是首次载人航天。
东方一号是由谢尔盖•科罗廖夫与克里姆•阿利耶维奇•克里莫夫所设计的[3]-
火箭目前依然是到达太空的唯一实际手段。
•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等其他非火箭运载技术仍远低于轨道速度。
航天的开始阶段[编辑]
发射[编辑]
阿波罗4号发射前的在发射台上的SaturnV
火箭的发射通常在发射场上,场区内有整套试验设施与设备,用以装配、储存、检测和发射航天器,测量飞行轨道,发送控制指令,接收和处理遥测信息。
-[4]-
出于噪音和安全方面的原因,发射场选在远离人类居住的地方。
航天发射场多数由导弹实验靶场改造而成,他们的组成设备和功能基本相同。
冋
发射通常受一定的发射窗口限制。
这些窗口取决于天体的位置和相对于发射场的轨道。
影响最大的往往是地球的自转。
一经发射,轨道通常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平面上,该平面与地球轴成一固定角度,而地球在这个轨道上旋转。
发射台是一个用于发送飞行器的固定的结构。
通常包括发射塔和火焰沟槽。
并由竖立,燃料,稳定运载火箭等装置包围。
到达太空[编辑]
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在100公里的高度为卡门线,高于此线就是太空。
火箭是目前到达太空唯一的可行手段。
常规飞机发动机不能达到缺乏氧气的空
间。
火箭发动机排出推进剂提供前向推力,产生足够的△V(速度变化)进入轨道。
针对不同应用的推进系统包括:
一次性使用运载系统
*Singlestagetoorbit
对于载人发射系统通常会安装发射逃逸系统,用于在发生灾难性故障的情况下让宇航员逃生。
到达太空的其他方法[编辑]
航天到达太空阶段[编辑]
航天飞行的速度要求[编辑]
发射于1959年的月球1号是首个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的人造物体•⑹图为博物馆复制品照片
主条目:
宇宙速度一
宇宙速度是物体从地球出发,在天体的重力场中运动,四个较有代表性的初始速度的统称。
航天器按其任务的不同,需要达到这四个宇宙速度的其中一个。
第一宇宙速度[编辑]
第一宇宙速度又称为环绕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绕